李竹勇 查娟仪
“完美”一词,在《词典》中的解释为“完备美好,不缺少什么”。追求的是做细,做精,做到极致。所谓“完美教室”是相对于教室的不完美而提出来的。什么样的教室才是完美的?每个教者的定义或许都不同,也都有自己的理由。我认为完美教室里流淌的是没有各种异于或无助于教育的设施,没有闲置的图书及各种教学设备;没有对体罚和精神惩罚的恐惧,没有对分数、名次的恐惧,没有对沉重负担的恐惧,没有孤独,没有弄虚作假……
教室是学生生命成长的摇篮,是教师智慧绽放的殿堂。缔造完美教室,意味着春满教室,置身其间的每个孩子与教师的生命都能开出一朵花来。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只有创造一个教育人的环境,教育才能收到预期效果。”教室的完美,对约束学生的言行,净化学生的心灵,陶冶学生的品格,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有着重要的作用。那么,怎样建立一个真正的完美教室,让儿童过上幸福完整的生活呢?我认为最关键的是要站在儿童的立场,从儿童整个生命成长需要出发,找到适合的教育载体,让孩子在教室里不仅学到知识、技能,同时也使身心、人格得到健康发展。
一、尊重独特的生命个体
刘铁芳说过:“真正的教育并不是把成人的世界简单地灌输到儿童世界之中,而恰恰应该是从儿童世界的既有内涵出发,引导他们逐渐去认识、体验、发现外在的成人世界的内涵,来进一步丰富、拓展儿童世界的内涵。”缔造完美教室,终极目标是为了儿童,为了儿童的发展。教育的儿童立场,就是从儿童成长的需要出发,“把儿童当作儿童”,“让孩子做一个孩子”,促使每一个学生学会“发现自我”“实现自我”“解放自我”,绽放属于自己的独特光芒。正因为如此,班级管理者和教师,需真正放低身段,倾听、观察、发现、了解儿童个性化的需求,尊重儿童与众不同的个性与感受,理解儿童成长中的每一个愿望,并把未来的每一个可能照亮。要时常对孩子们说:“这个班集体是你们的。”让他们在温馨、舒适、自由的环境中生长,充分展现自己的天性、潜能,包括犯儿童该犯的错误,帮助他们找到并走近最大和最好的发展区,逐渐成长为一个完善的人,如河边的芦苇,不见其长却日日增长。
二、彰显个性的班级文化
古人云:“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可见,班级文化,对学生个性的培养、心理素质的锻炼、道德习惯的形成、知识才能的获得等,都有着多么大的影响。
班级文化绝不仅仅是教室里张贴的图片、文字,如果把班级文化等同于美化教室环境,那似乎浅薄了一些。我理解的班级文化是师生生存和生活的方式,注重一种理念的追求,渗透着主流的核心价值观。它是流淌在师生心中的一股清泉,既是一种气质,也是一种气魄,更是一种气韵。没有文化底蕴的教室,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完美教室。班级文化之根首先是一种价值观的选择。如果站在这样的立场去建构班级文化,班级就一定会温暖常在。
班级文化是班级的灵魂,是凝聚全班学生的黏合剂,是班级发展活力的源泉,也是学生生存发展的重要根基和血脉。试想,一个没有文化的班级,怎么能为学生的精神成长提供养料?对于班级文化建设,班主任更应该关心的是:班级给人温暖的是什么?班级让人心寒的是什么?班级留给学生什么记忆?班级留给教师什么回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