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患關係亮紅燈救助機制亟需建立

2014-08-11 18:41浩民
澳门月刊 2014年7期
关键词:機制醫療醫院

浩民

看病難一直是澳門眾多社會問題之一,本澳醫院少及醫療素質不高讓大部分市民心生不滿。近期,尾骨受傷的本澳十七歲青年將山頂醫院、衛生局、教青局等政府部門再一次推上了輿論的風口浪尖。自從一零年三月患者於所讀校內臀部落地受傷後,漫長的求醫之路不單沒有讓陳同學恢復,反因病情的拖遝致使他四年來終日坐寢難安。此外,巨額的醫療費也是讓這個單親家庭承受不起,更令他們絕望的是四年期間有關政府部門的不聞不問和推脫責任。

捨身處地 可憐病患心

可憐天下父母心。任何一個病患者,在醫治無好轉的情況下一定心急如焚,其家屬定會希望能為親人提供最好的醫療救治,這些都是人之常情。澳門理工學院副教授蘇文欣在接受本刊採訪時,對陳同學的母親表示出了高度的理解和同情。孩子在過去4年多都沒有醫治好,即使家屬在期間做出一些過激的行為,也是可以理解的。蘇教授覺得,“這個醫療救助裡面,是不是可以多點人性?從一個人性的角度去考慮醫療要怎麼樣去幫助患者和他的家庭?”蘇教授還提到在事件經過媒體曝光之後,醫院重提昔日病患母親提刀上醫院泄憤的事情,這等同於在病患者和家屬傷口上撒鹽,既無任何實質的幫助,更是再一次的人為傷害行為。

協助陳寶裕同學個案的澳門良心組織成員周庭希告訴記者,在得知陳同學的情況後,決定幫助他們召開記者會以尋求社會上更大的支援,而目的只有一個,就是希望能將陳同學醫治好。在整個的過程中,如何照顧陳同學才是最大的困難和問題。“雖然他很堅強,但痛苦已經讓他開始思考人生有何意義,這讓旁人很痛心!”據瞭解,目前陳同學只能短暫的行走,長久的站立和坐姿都令其疼痛不堪。再加上,長期的四處求醫之路已經耗盡這個家庭僅有的積蓄,如果不是在走投無路的情況下,誰又願意這樣不停的求助於政府部門和公眾。然而,現實中政府部門對陳同學不幸遭遇的不聞不問,更加令到陳同學和他的母親似在夾縫中求存。

儘管政府醫院在對外聲明中,一再聲稱陳同學只要繼續配合治療,一定會好的。但是,令人質疑的是,醫院一而再地拋出這樣的虛無承諾,這不是要病人和家屬無止境的等下去,而且這種等待是漫長的未知的,若等待之後的還是一再失信,那是否會給病人和家屬帶來更多一次的傷害呢?

責任難追 各機構互相推諉

在這個事件中,讓公眾所看到的是,一方面是醫院堅持不主張送陳同學赴外地就醫;另一方面有關公權機構之間互相推脫責任,踢皮球。此外,讓公眾看到的還有政府醫院和相關部門對陳同學案例所表現出來的冷漠。當醫患者求助於社工局,社工局讓其去衛生中心,而衛生中心讓其去山頂醫院。然而四年已去,陳同學的病患有否得到舒緩以至康復呢?山頂醫院所作的救治有無作為呢?答案如現實所見是否定的。相反,令人感到意外和遺憾的是,在陳同學於家中召開新聞發布會後,衛生局立即給予駁回,反擊如此迅速卻對需要承擔的責任絕口不提。

周庭希直言,事件中關健的問題是醫療權責問題分不清。他表示在陳同學開了記者會之後,教青局同樣以最快的舉動對外公開新聞通稿以推責。其行為無疑地對受傷而休學的陳同學來講,是再一次的傷害。在公權機構醫院方和市民病患者之間,針對醫院召開記者會反駁病人的行為和動機,很多民眾只會認為是院方在進行“炒作”。更讓社會嘩然的是,醫院在召開記者會時向媒體和公眾展示當年陳母的重大罪證──“菜刀照片”,對此,蘇文欣副教授說:“如果真是出現威脅嚴重的時候,在當時有沒有報警?未報警就證明當時解決了這個事情,那為什麼在事情解決之後,又拍了照片,拿出菜刀?那是不是可以理解為醫院捉住這些‘黑材料不放呢?”

眾所周知,澳門醫院現行送外就醫機制並沒有一個特定的標準,可以說完全依賴主治醫師的判斷。一旦當本澳醫生與外地醫生的意見產生分歧的時候,應該如何判斷,這絶對值得社會質疑。我們可以看到兩地的醫護人員的態度非常的不一樣。香港醫生都建議山頂醫院可以轉介病人去香港就醫,但是本澳這方面卻一直說可以繼續治療。誰值得相信?對此,蘇文欣副教授表示,“繼續在澳門進一步的治療,看不到一個好轉的時候?是不是應該就說澳門本身的醫療或者醫藥,未能應付到這類問題?……”

長期以來,澳門的醫院和醫療水平備受爭議,儘管政府在醫療系統投放了大量資源,卻沒有得到市民所預期的改善。在澳門財政充足的情況下,政府對醫療改革的無作為實在令人失望。最終矛盾問題被指向——無制度可以依的送外就醫,成為拖累醫患的藉口,更拖累民眾對醫院的信任。

個案反思 建立長效機制

縱觀各種案例,可以發現澳門有很多類似的個案,而陳同學的事件只是其中的冰山一角。如何救治這樣的病患者的痛苦?值得大家反思的是,在一個共有社會資源中,病患學生只能通過社會團體來協助籌款就醫,這對於財力豐厚的特區政府而言,是顏面何存呢!對於廣大市民而言,只會對政府公共醫療進一步失去信心。蘇文欣副教授也說到:“既然已經發生,政府就應該思考如何改善和補救。儘快建立持續的協助模式,去幫助陳同學儘早地治癒,而不是互相推脫責任。”

更讓全社會深思的是,個案中引發出一個檢討送外就醫制度問題的訴求,儘管醫院方每每發生類似病患者要求赴外就醫的個案時,無一不是聲稱相關機制是透明的,是毫無瑕疵的……通過是次事件,政府是不是可以考慮為有類似需要的市民提供一個長效的幫助方案。當然在這一過程中,可能涉及很多研究及公帤善用之利弊權衡,這也是必然的。面對本澳醫療系統並不比周邊地區更優勢的現實下,本澳專家是否也應有低頭的時刻,尤其是當本地和外地專家意見不同的時候,是否會優先考慮一下外地專家的意見呢。

而有關送外就醫長效機制的改革,首先需要一個由專家組成的專業判斷團隊,這個團體必須是獨立存在的,在醫院無法斷定是否需要外送就醫的時候,可以給予一個專業的建議。同時,政府也應建立一個特別醫療事故基金會,每年從稅收中抽調部分資金注入該基金會,當社會上出現需求助的個案,可以採用投票是否給予資助機制,這就可避免一個專斷的情況出現。當然,若政府有誠意有動力去解決現今各種醫患矛盾問題時,相信也會有更多更好的機制還可探討,只是在當下一刻,我們仍看不到政府方公立醫院方有這樣一個方向。我們認為,未來無論這個長效機制如何建立,從病患角度出發,懷關愛之情,這才是澳門醫療改革的核心。

猜你喜欢
機制醫療醫院
基于否定范畴标记的陈述类宾语句整合机制研究
新时代组团式职教援疆“校包系”机制的探索
明代後期國家決策機制研究*
醫療糾紛 依法維權 大陸台商對醫療損害責任的法律須知
青岛市市立醫院(集团)
遵義醫学院附属醫院
「熔斷」被「熔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