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卵巢胚胎性癌1例临床和病理分析

2014-08-11 16:45魏志豪
关键词:分期诊断青少年

魏志豪

【摘要】胚胎性癌多发生于20~30岁的青年人,比其他生殖细胞肿瘤更具侵润性,属于高度恶性的行列。本文报道青少年卵巢胚胎性癌1例,通过探讨其临床表现、组织学形态、误诊原因和鉴别诊断,以促进对青少年卵巢胚胎性癌的认识,避免误诊。作者对此病例的临床及病理诊断的结果进行系统分析,认为青少年卵巢胚胎性癌具有误诊率高、恶性程度高、预后差等特点。

【关键词】青少年;胚胎性癌;诊断;病理学特征;分期

青少年卵巢胚胎性癌是一种较少见的、来源于生殖细胞的恶性肿瘤,具有向胚内和胚外组织分化的倾向,此瘤恶性程度高,预后差等特点。我们在临床中遇到1例青少年卵巢胚胎性癌患者,现结合有关文献对该病的临床及病理分析如下。

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患者,女,17岁,1个月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低热,体温波动在37.5℃,伴有头痛,检查头部CT未见异常,在当地某诊所静脉输注抗炎药物(具体不详)十余天,体温平稳,于三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下腹疼痛,伴下坠感,活动时疼痛加重,偶有头痛,伴低热,无阴道不规则出血;无恶心、呕吐;无便秘、腹泻;无头晕;初潮13岁6~7天/30~32天,2012年10月1日,平素月经规律。在我院B超示:盆腔实质性占位,腹腔积液。妇科检查:外阴:未婚式,阴毛分布正常;肛诊(因患者无性生活史,行肛诊检查):宫体处稍压痛,左侧附件区未触及明显异常,右侧附件区压痛明显,可触及大小约10cm×10cm包块,质中软,活动欠佳,直肠未及异常。于2012年10月在我院卵巢肿瘤切除术。切除右卵巢肿物约10cm×10cm×10cm大小,形态不规则,表面见两处大小约1cm×2cm,1cm×3cm破裂创面,及血性腹水150ml。

病理检查结果:大体观:肿物大小12cm×9cm×9cm,表面不规则,包膜较完整[图1],切面实性呈紫黑色烂鱼肉状,部分区域坏死[图1]。显微镜检查:组织经常规石蜡切片,H-E染色,40倍镜下见病变为巢状分布的异型乳头状腺体结构及片状排列[图3]。100倍镜下见肿瘤细胞形态呈上皮样,细胞大,显著异型,细胞之间界限不清,核分裂像多见[图4],部分呈疏松黏液样空网状,细胞核大小形态不一,异型明显[图5],间质伴淋巴细胞、浆细胞、中性粒细胞浸润,灶性出血坏死[图6]。此病例组织结构典型,最后病理诊断:卵巢胚胎性癌,腹水中找到恶性肿瘤细胞。免疫组化:CK(+)、PLAP(+)、OCT-4(+)、CD30(+)、AFP(-)、CD117(-)、Ki-67(>90%)。本病临床病理分期:依据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公布的手术-病理分期法将此例定为ⅠC期。

图1

图2

图3

图4

图5

图6

讨论

青少年卵巢胚胎性癌是一种罕见的生殖细胞来源的高度恶性肿瘤,具有预后差,死亡率高等特点,主要发生与20~30岁的青年人[1]。此类肿瘤由于镜下观类似于胚盘的上皮细胞形成的腺样、管状、乳头和实性图像构成,这种少见肿瘤来源于原始阶段、具有多种分化潜能的干细胞,多是同其他生殖细胞肿瘤混合存在,临床常常表现有内分泌异常[2]。胚胎性癌虽发生于原始生殖细胞的未分化癌.但它既有向胚外也有向胚内分化的潜能,本瘤发生在睾丸较多见,发生于卵巢者极少[3]。误诊原因分析与年龄及临床特点有关:①年龄分布从4~30岁,平均年龄14岁,由于患者年龄小,在人们的印象中,青少年人很少发生恶性肿瘤,故警惕性不高,易延误诊断。②临床上起病隐匿,无特异性临床表现,缺乏定性及相关检查。③因无症状或症状轻,病程漫长而无不适,不愿就诊,以致误诊。

鉴别诊断:①无性细胞瘤:实体性的胚胎性癌和无性细胞瘤极易混淆。两者区别在于无性细胞瘤的细胞较小,分裂相不活跃,仅含一个圆而明显的嗜伊红色核仁,肿瘤纤维间质组织内有淋巴细胞浸润。②卵巢绒毛膜癌:来自生殖细胞的卵巢绒毛膜癌是极罕见的。显微镜下可见滋养层细胞,混有合体滋养层细胞和细胞滋养层细胞,并常出现特征性丛状结构,伴有严重出血、坏死。而胚胎性癌内缺乏这些特点。③多胚瘤:其与胚胎性癌的主要区别是多胚瘤有完整或不完整的胚胎样小体,而胚胎性癌中无胚胎样小体。④不成熟畸胎瘤:本瘤有三胚层衍化而来的成分组成,特别是神经上皮和神经胶质,但胚胎性癌中不出现三胚层成分,而由原始生殖细胞组成。由于以上原因对胚胎性癌的误诊、漏诊是常有的事,以至于临床确诊的胚胎性癌青年患者,绝大多数都是术后病理诊断所发现,失去了宝贵的治疗时机。因此,只有做到早发现、早诊断及合理治疗,才能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胚胎性癌有高度恶性、预后差等特点。减少误诊、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以提高生存率。我们应高度警惕,对青少年恶性肿瘤的诊治,还应纠正青年不易患癌的偏见,加强宣教力度,减少误诊,提高生存率。

参考文献

[1]李玉林.病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313.

[2]刘彤华.诊断病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556.

[3]陈忠年,沈铭昌,郭慕依.实用外科病理学.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7:569.

【摘要】胚胎性癌多发生于20~30岁的青年人,比其他生殖细胞肿瘤更具侵润性,属于高度恶性的行列。本文报道青少年卵巢胚胎性癌1例,通过探讨其临床表现、组织学形态、误诊原因和鉴别诊断,以促进对青少年卵巢胚胎性癌的认识,避免误诊。作者对此病例的临床及病理诊断的结果进行系统分析,认为青少年卵巢胚胎性癌具有误诊率高、恶性程度高、预后差等特点。

【关键词】青少年;胚胎性癌;诊断;病理学特征;分期

青少年卵巢胚胎性癌是一种较少见的、来源于生殖细胞的恶性肿瘤,具有向胚内和胚外组织分化的倾向,此瘤恶性程度高,预后差等特点。我们在临床中遇到1例青少年卵巢胚胎性癌患者,现结合有关文献对该病的临床及病理分析如下。

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患者,女,17岁,1个月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低热,体温波动在37.5℃,伴有头痛,检查头部CT未见异常,在当地某诊所静脉输注抗炎药物(具体不详)十余天,体温平稳,于三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下腹疼痛,伴下坠感,活动时疼痛加重,偶有头痛,伴低热,无阴道不规则出血;无恶心、呕吐;无便秘、腹泻;无头晕;初潮13岁6~7天/30~32天,2012年10月1日,平素月经规律。在我院B超示:盆腔实质性占位,腹腔积液。妇科检查:外阴:未婚式,阴毛分布正常;肛诊(因患者无性生活史,行肛诊检查):宫体处稍压痛,左侧附件区未触及明显异常,右侧附件区压痛明显,可触及大小约10cm×10cm包块,质中软,活动欠佳,直肠未及异常。于2012年10月在我院卵巢肿瘤切除术。切除右卵巢肿物约10cm×10cm×10cm大小,形态不规则,表面见两处大小约1cm×2cm,1cm×3cm破裂创面,及血性腹水150ml。

病理检查结果:大体观:肿物大小12cm×9cm×9cm,表面不规则,包膜较完整[图1],切面实性呈紫黑色烂鱼肉状,部分区域坏死[图1]。显微镜检查:组织经常规石蜡切片,H-E染色,40倍镜下见病变为巢状分布的异型乳头状腺体结构及片状排列[图3]。100倍镜下见肿瘤细胞形态呈上皮样,细胞大,显著异型,细胞之间界限不清,核分裂像多见[图4],部分呈疏松黏液样空网状,细胞核大小形态不一,异型明显[图5],间质伴淋巴细胞、浆细胞、中性粒细胞浸润,灶性出血坏死[图6]。此病例组织结构典型,最后病理诊断:卵巢胚胎性癌,腹水中找到恶性肿瘤细胞。免疫组化:CK(+)、PLAP(+)、OCT-4(+)、CD30(+)、AFP(-)、CD117(-)、Ki-67(>90%)。本病临床病理分期:依据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公布的手术-病理分期法将此例定为ⅠC期。

图1

图2

图3

图4

图5

图6

讨论

青少年卵巢胚胎性癌是一种罕见的生殖细胞来源的高度恶性肿瘤,具有预后差,死亡率高等特点,主要发生与20~30岁的青年人[1]。此类肿瘤由于镜下观类似于胚盘的上皮细胞形成的腺样、管状、乳头和实性图像构成,这种少见肿瘤来源于原始阶段、具有多种分化潜能的干细胞,多是同其他生殖细胞肿瘤混合存在,临床常常表现有内分泌异常[2]。胚胎性癌虽发生于原始生殖细胞的未分化癌.但它既有向胚外也有向胚内分化的潜能,本瘤发生在睾丸较多见,发生于卵巢者极少[3]。误诊原因分析与年龄及临床特点有关:①年龄分布从4~30岁,平均年龄14岁,由于患者年龄小,在人们的印象中,青少年人很少发生恶性肿瘤,故警惕性不高,易延误诊断。②临床上起病隐匿,无特异性临床表现,缺乏定性及相关检查。③因无症状或症状轻,病程漫长而无不适,不愿就诊,以致误诊。

鉴别诊断:①无性细胞瘤:实体性的胚胎性癌和无性细胞瘤极易混淆。两者区别在于无性细胞瘤的细胞较小,分裂相不活跃,仅含一个圆而明显的嗜伊红色核仁,肿瘤纤维间质组织内有淋巴细胞浸润。②卵巢绒毛膜癌:来自生殖细胞的卵巢绒毛膜癌是极罕见的。显微镜下可见滋养层细胞,混有合体滋养层细胞和细胞滋养层细胞,并常出现特征性丛状结构,伴有严重出血、坏死。而胚胎性癌内缺乏这些特点。③多胚瘤:其与胚胎性癌的主要区别是多胚瘤有完整或不完整的胚胎样小体,而胚胎性癌中无胚胎样小体。④不成熟畸胎瘤:本瘤有三胚层衍化而来的成分组成,特别是神经上皮和神经胶质,但胚胎性癌中不出现三胚层成分,而由原始生殖细胞组成。由于以上原因对胚胎性癌的误诊、漏诊是常有的事,以至于临床确诊的胚胎性癌青年患者,绝大多数都是术后病理诊断所发现,失去了宝贵的治疗时机。因此,只有做到早发现、早诊断及合理治疗,才能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胚胎性癌有高度恶性、预后差等特点。减少误诊、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以提高生存率。我们应高度警惕,对青少年恶性肿瘤的诊治,还应纠正青年不易患癌的偏见,加强宣教力度,减少误诊,提高生存率。

参考文献

[1]李玉林.病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313.

[2]刘彤华.诊断病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556.

[3]陈忠年,沈铭昌,郭慕依.实用外科病理学.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7:569.

【摘要】胚胎性癌多发生于20~30岁的青年人,比其他生殖细胞肿瘤更具侵润性,属于高度恶性的行列。本文报道青少年卵巢胚胎性癌1例,通过探讨其临床表现、组织学形态、误诊原因和鉴别诊断,以促进对青少年卵巢胚胎性癌的认识,避免误诊。作者对此病例的临床及病理诊断的结果进行系统分析,认为青少年卵巢胚胎性癌具有误诊率高、恶性程度高、预后差等特点。

【关键词】青少年;胚胎性癌;诊断;病理学特征;分期

青少年卵巢胚胎性癌是一种较少见的、来源于生殖细胞的恶性肿瘤,具有向胚内和胚外组织分化的倾向,此瘤恶性程度高,预后差等特点。我们在临床中遇到1例青少年卵巢胚胎性癌患者,现结合有关文献对该病的临床及病理分析如下。

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患者,女,17岁,1个月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低热,体温波动在37.5℃,伴有头痛,检查头部CT未见异常,在当地某诊所静脉输注抗炎药物(具体不详)十余天,体温平稳,于三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下腹疼痛,伴下坠感,活动时疼痛加重,偶有头痛,伴低热,无阴道不规则出血;无恶心、呕吐;无便秘、腹泻;无头晕;初潮13岁6~7天/30~32天,2012年10月1日,平素月经规律。在我院B超示:盆腔实质性占位,腹腔积液。妇科检查:外阴:未婚式,阴毛分布正常;肛诊(因患者无性生活史,行肛诊检查):宫体处稍压痛,左侧附件区未触及明显异常,右侧附件区压痛明显,可触及大小约10cm×10cm包块,质中软,活动欠佳,直肠未及异常。于2012年10月在我院卵巢肿瘤切除术。切除右卵巢肿物约10cm×10cm×10cm大小,形态不规则,表面见两处大小约1cm×2cm,1cm×3cm破裂创面,及血性腹水150ml。

病理检查结果:大体观:肿物大小12cm×9cm×9cm,表面不规则,包膜较完整[图1],切面实性呈紫黑色烂鱼肉状,部分区域坏死[图1]。显微镜检查:组织经常规石蜡切片,H-E染色,40倍镜下见病变为巢状分布的异型乳头状腺体结构及片状排列[图3]。100倍镜下见肿瘤细胞形态呈上皮样,细胞大,显著异型,细胞之间界限不清,核分裂像多见[图4],部分呈疏松黏液样空网状,细胞核大小形态不一,异型明显[图5],间质伴淋巴细胞、浆细胞、中性粒细胞浸润,灶性出血坏死[图6]。此病例组织结构典型,最后病理诊断:卵巢胚胎性癌,腹水中找到恶性肿瘤细胞。免疫组化:CK(+)、PLAP(+)、OCT-4(+)、CD30(+)、AFP(-)、CD117(-)、Ki-67(>90%)。本病临床病理分期:依据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公布的手术-病理分期法将此例定为ⅠC期。

图1

图2

图3

图4

图5

图6

讨论

青少年卵巢胚胎性癌是一种罕见的生殖细胞来源的高度恶性肿瘤,具有预后差,死亡率高等特点,主要发生与20~30岁的青年人[1]。此类肿瘤由于镜下观类似于胚盘的上皮细胞形成的腺样、管状、乳头和实性图像构成,这种少见肿瘤来源于原始阶段、具有多种分化潜能的干细胞,多是同其他生殖细胞肿瘤混合存在,临床常常表现有内分泌异常[2]。胚胎性癌虽发生于原始生殖细胞的未分化癌.但它既有向胚外也有向胚内分化的潜能,本瘤发生在睾丸较多见,发生于卵巢者极少[3]。误诊原因分析与年龄及临床特点有关:①年龄分布从4~30岁,平均年龄14岁,由于患者年龄小,在人们的印象中,青少年人很少发生恶性肿瘤,故警惕性不高,易延误诊断。②临床上起病隐匿,无特异性临床表现,缺乏定性及相关检查。③因无症状或症状轻,病程漫长而无不适,不愿就诊,以致误诊。

鉴别诊断:①无性细胞瘤:实体性的胚胎性癌和无性细胞瘤极易混淆。两者区别在于无性细胞瘤的细胞较小,分裂相不活跃,仅含一个圆而明显的嗜伊红色核仁,肿瘤纤维间质组织内有淋巴细胞浸润。②卵巢绒毛膜癌:来自生殖细胞的卵巢绒毛膜癌是极罕见的。显微镜下可见滋养层细胞,混有合体滋养层细胞和细胞滋养层细胞,并常出现特征性丛状结构,伴有严重出血、坏死。而胚胎性癌内缺乏这些特点。③多胚瘤:其与胚胎性癌的主要区别是多胚瘤有完整或不完整的胚胎样小体,而胚胎性癌中无胚胎样小体。④不成熟畸胎瘤:本瘤有三胚层衍化而来的成分组成,特别是神经上皮和神经胶质,但胚胎性癌中不出现三胚层成分,而由原始生殖细胞组成。由于以上原因对胚胎性癌的误诊、漏诊是常有的事,以至于临床确诊的胚胎性癌青年患者,绝大多数都是术后病理诊断所发现,失去了宝贵的治疗时机。因此,只有做到早发现、早诊断及合理治疗,才能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胚胎性癌有高度恶性、预后差等特点。减少误诊、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以提高生存率。我们应高度警惕,对青少年恶性肿瘤的诊治,还应纠正青年不易患癌的偏见,加强宣教力度,减少误诊,提高生存率。

参考文献

[1]李玉林.病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313.

[2]刘彤华.诊断病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556.

[3]陈忠年,沈铭昌,郭慕依.实用外科病理学.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7:569.

猜你喜欢
分期诊断青少年
青少年发明家
浅析中国近代史的分期问题
红外线测温仪在汽车诊断中的应用
窄带成像联合放大内镜在胃黏膜早期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中小学微课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骨病活动型脊柱结核合并截瘫的分期及临床意义
84例非小细胞肺癌外科手术治疗体会
激励青少年放飞心中梦
让雷锋精神点亮青少年的成长之路
他为青少年开展普法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