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教师专业发展中的“高原现象”

2014-08-11 20:07王增强
教学月刊·小学综合 2014年8期
关键词:小学教师高原现象

王增强

一、问题的缘起

在负责学校教科研工作时,笔者发现一个严重的现象:教师一旦评完小学高级职称后,就很少参加县级以上各类比赛。以乐清市淡溪镇第一小学2012学年的数据为例,2012学年参加县级以上比赛的人数有31人次,其中小学高级教师只占9.7%。由此可以看出,教师在评小学高级职称前,因评高名额有限而产生激烈竞争,督促了教师积极参加各类比赛,一旦评高成功之后,积极性就随之降低。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对教育教学的积极性在慢慢地消失,拥有的热情在渐渐地消退,对学校和教育局举行的活动持冷漠态度。这种现象着实令人担忧,长此以往将给整个教育体系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我们认为这是一种教师在专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高原现象”。经过多番文献的查找,笔者发现众多学者对教师专业发展的“高原现象”进行了研究,其中惠善康、曹健等调查指出中小学教师出现“高原现象”的比例为52%。那么如何准确把握和处理好教师专业发展的“高原现象”,对于促进教师自我发展和改进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教师专业发展“高原现象”的概述

“高原现象”是一个教育心理学的概念,是指在复杂技能形成过程中,出现练习成绩暂时停顿现象。这种现象在曲线上表现为保持一定的水平而不上升,甚至有所下降,但在“高原期”之后,又可以看到曲线的继续上升。大多数处于“高原期”的教师,常会伴随着如下几种表现:首先,对教师职业的认同程度不高,工作上缺乏激情和活力,在专业知识的学习上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对集体荣誉感、个人成就感及尊严感无动于衷。其次,在教学过程中墨守成规、缺乏创新,导致课堂气氛死气沉沉、缺乏活力,课后又很少和学生沟通,对后进生漠不关心,时常产生“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想法,毫无职业幸福感可言。最后,教师角色认知力明显下降,教师对自身的责任和义务缺乏一个清晰的认识,在教育教学中显得无所适从,没有方向感。

三、教师专业发展“高原现象”形成的原因

造成农村小学教师专业发展“高原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章学云综合多种文献从教师的自身心理因素和个性因素、教师的个性特征、学校因素和社会因素等方面进行分析。下面笔者结合当前的教学实际给出一些客观的、具体的原因,希望得到共勉。

首先是自身的原因。个体自身原因是造成教师“高原现象”的主要原因。农村小学教师一旦评上小学高级职称之后,就满足于现状,对未来没有追求,他们更不会对自己专业发展停滞不前的原因进行分析与探讨。特别是绩效工资实施以来,农村和城镇的工资待遇相同,他们就更加地满足于现状,不求发展与提升。经访谈调查显示,我校有88%的小学高级职称的教师把这种态度归因于自己的能力,因为他们觉得自己不可能再能评上更高一级的职称了(如小中高),至于县以上骨干教师、教坛新秀和特级教师等,那更是可望而不可即。

其次是家庭的原因。家庭原因是造成教师“高原现象”的重要原因。我们发现一种普遍的现象就是教师在生子前和生子后两个样,尤其是女教师。大多数教师在生子前都能够全心全意地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当中,对工作充满着激情。然而在生育后,她们为了照顾好自己的子女,往往将工作的重心转移到家庭,对于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就存在着“吃老本”的现象。她们一切以自己的子女为重心,再加上家庭的琐事,自然而然就忽视了自身专业的发展,致使教学水平停滞不前。

第三是学校的原因。在农村小学,大部分学校的奖励机制不够完善,普遍存在着论资排辈的现象,这就严重挫伤年轻教师学习的积极性。虽然国家实施了绩效工资政策,但是对于农村学校来说,30%的奖励性绩效工资根本没有实效性,校委会的“处心积虑”,事实上尽量遵循“平均分”的思想。这样就影响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导致工作干好干坏、干多干少都一个样。时间长了就会让大多数人丧失了主动进取、积极上进的精神,最后形成平庸无为的作风,致使他们的教学水平在原地踏步。

第四是环境的原因。经调查显示,农村小学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面临的第一大难题就是缺乏最新教育信息的交流渠道(占72.9%)。由于农村小学偏离于城镇,容易造成教育信息的闭塞,致使农村教师没有及时地理解最新的教育教学理念。这也严重地阻碍了农村教师专业的发展,使得农村教师的教学水平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因此,地理位置的因素也是造成农村小学教师专业发展“高原现象”的一个客观原因。

四、克服教师专业成长中“高原现象”的基本对策

在教师专业成长中出现的“高原现象”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教师不去正视这种现象,而把这种现象归因于自己的能力,不去努力。事实上,“高原现象”是一种带有规律性的现象。在教师专业成长中,一般要经历“始发阶段—速发阶段—高原阶段—再发展阶段”这四个过程。只要正确认识“高原现象”,找出自己陷入“高原期”的原因,并克服“高原期”,我们就又可以迅速地发展,使得自己的专业水平达到一个新的“高峰”。

1.转变观念是根本

转变观念是突破“高原期”的根本所在。首先,要转变学习态度,树立终身学习观念。步入“高原期”的教师,必须要端正态度,不间断地接受继续教育,以充实和更新自己的知识,这不仅是学习化社会的要求,更是教师自身专业发展的需求。其次,要正视“高原现象”,不要把自己评不上小中高或获不了骨干教师、教坛新秀和特级教师等称号只归因于自己的能力。根据韦纳归因理论,如果把失败归因于自己的能力,则不利于以后的专业发展。事实上每一位名师的成长都不是一朝一夕的,只要自己用心学习,都有成为名师的可能。俗话说得好: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2.自主实践是关键

“解铃还需系铃人”,克服教师专业成长中的“高原现象”,最终还要取决于教师自身的努力。俗语云:“牛唔饮水,唔揿得牛头低。”教师的成长更大程度上取决于自己的努力与钻研,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如果教师不自觉地学习,那一切都无从谈起。只有教师积极参与自主实践,才能突破”高原期”,达到另一个“高峰”。教师可以通过参加各种活动来进行自主实践,如直接学习前人经验、参加教科研活动、进修交流等一系列活动来满足自己的需求,扩充自己的教学水平,并在实践中不断检验和发展自己的教育理论,享受教学研究所带来的乐趣和享受。

3.激励机制是保障

由于大多数教师都是在评上小学高级职称之后,开始出现“高原现象”。因此,首先,要改革小学教师职务评审制度,要将事业单位岗位聘任制度落到实处,绝不能论资排辈,否则其将失去意义。其次,要完善学校教师的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建立公开、公平、公正的校内竞争制度,学校要真正确立“师本观念”,端正教师的职业价值观,营造崇尚名师的氛围,把教师自身的发展纳入学校发展的蓝图,可以通过展览、研讨、竞赛、奖励等方式,为教师专业成长提供物质保证和精神动力。最后,学校要搭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平台,为教师实现自我创造机会。经调查显示,有75%的农村小学教师愿意选择师徒结对、47.9%的教师选择观摩点评等培训方式来提高自身的水平。故学校可以通过如青蓝工程或名师指导等方式为教师搭建学习平台,从而促使教师的专业发展。(浙江省乐清市淡溪镇第一小学 325608)

猜你喜欢
小学教师高原现象
重庆科学城南开景阳小学教师作品
张家港市鹿苑小学教师作品
句容市行香中心小学教师作品
刘辉
高原往事
迸射
高原往事
高原往事
第四章光现象
你能解释下面的现象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