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光宇
踏在巨人的足印上
□ 杨光宇
牛顿很谦虚,他说自己的成就,是“站在巨人的肩膊上”取得的。前人的这种科学精神,对我这个后学而言,带来不少激励和启发。2013年夏天,我意外地造访了一位天文巨人——天王星发现者威廉·赫歇尔(William Herschel)在英国 Bath镇的故居纪念馆,有机会踏在巨人的足印上。我是在计划去英国前,想起了多年前在《天空与望远镜》杂志中看到过介绍赫歇尔故居纪念馆的文章,于是决定前去瞻仰一番。
图3 威廉·赫歇尔的铜像
小镇Bath位于伦敦西面约两小时车程,纪念馆位于镇内一条窄窄的车路上,毫不起眼(图1)。地面一层重点是赫歇尔1781年发现天王星时使用的6.2吋口径牛顿反射式望远镜复制品(图2),客厅中有赫歇尔的铜像(见图3)和生前用过的乐器,土库陈列了他当年磨镜用过的工具(图4)。步行而出是一个细小雅致的后花园(图5),是他做观测发现天王星的地方。站在这个精致的小花园里,我激动不已,终于有机会立在巨人的足印之上!
图5 纪念馆的后花园
赫歇尔本身是德国人,1 9岁移居英国,由于精通音乐,于是以此为生。据美国著名彗星发现者大卫·利维所写的《宇宙大发现》(Cosmi c D iscovery)一书指出,赫歇尔在日记提过:“1773年5月1 0日,在书局买了一本天文书和星历表”,从此,35岁的他开始爱上了天文学。
由于直到1784年,才由天文学家约翰·古德利克(John G oodri cke)提出变星是由物理双星掩食而成,赫歇尔时代的天文学家大多以为双星是视觉双星,也错误地以为每颗恒星绝对亮度基本相同,故此一对视觉双星中,光星便比暗星近得多,赫歇尔试图用暗星做背景而测出光星的视差,从而算出光星的距离。于是他用自己磨制的6.2吋口径望远镜做全天搜寻双星,并记录它们的相对位置。结果出乎他意料之外,原来不少视觉双星其实是在引力作用下互相牵引的物理双星,它们围绕着彼此的重力中心公转,观察者可以见到一颗恒星围着另一个恒星在旋转,更能通过运转周期测出它们的总质量!这也证明了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在太阳系外仍然适用!科学就是这样奇妙,纵使前设错误,有时仍可得出有用的科学结论!
也就是在这个巡天观测过程中,赫歇尔发现了亮度达6等(基本上肉眼可见)的天王星!由于之前没有人想过土星之外还有未被发现的行星,赫歇尔起初以为自己只是发现了一颗彗星。后来经过长期测量其位置,算出了这个天体的轨道、半径、绕日公转周期,天王星是太阳系第七大行星的事实才被确立。
图6 1704年出版的光学巨著 Opticks
上文提过,赫歇尔由音乐家变为天文学家,在于35岁时他在书局看到的一本天文书。笔者一直在想,是什么书有这种魔力?俗语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笔者终于在这次行程中,在纪念馆二楼找到了这个问题的答案。答案就是于1704年出版的牛顿62岁时写成的光学巨著 O pt icks,写光在不同媒介中的反射、折射和颜色。
笔者也是半个文字人,这个美丽的故事,彰显了文字的功用,给我带来不少希望和鼓舞。
在亚利桑那州七年,我一向是用对准极轴的固定计算机望远镜做观测, 目视经验不多,印象中更从未见过天王星。
201 3年8月28日,天晴。见贤思齐,我也想拍一次天王星。先用智能手机SkySafari找出天王星位置,5.7等的天王星位于双鱼座 (Pisces)内,下弦月在其东边低悬(图7A)。由于只是用数码相机,赤经、赤纬位置也不管用,设ISO 1 600 ,向东方拍了一张曝光20秒的照片,先认出下弦月的位置,再在下弦月的右上方找出白羊座 (Aries) 的三颗亮星,用比例及角度锁定天王星所在附近天区,对比图7B和相片图7C,便可轻易找到天王星。拍摄天王星的时候刚巧有薄云在天王星前,被在左下方约45度的下弦月月光照亮,更添一点诗意。
就是这样,我终于见到了天王星,虽然比前辈发现迟了232年。
(责任编辑 张恩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