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思媛
摘要:
当前经济飞速发展,许多设计新名词层出不穷。但早在春秋战国时期老子的“道法自然”思想已经给我们现代设计以启迪与铺垫,老子揭示的自然乃万物之本,一切事物规律的源泉的观点均在现代化产品设计中略有体现,因此,从老子的“道法自然”思想中提取一部分观点作为佐证,浅谈现代化产品设计中的“自然”之美。
关键词:古代;造物;自然;现代产品
一、 “道法自然”的设计之情
“人法地, 地法天, 天法道, 道法自然”这是道家思想的核心,主张回归自然、遵循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最早提出造物中应遵循“自然”的老子认为,道是自然乃宇宙的根本、一切事物规律的源泉,揭示着世界万物的本性与规律,而在传统造物中的体现一方面呈现出对自然材料特性的顺应之美,如我国享誉全球的明代家具,不仅在材料上选用拥有丰富的表面纹理及光泽的天然硬木,并在制作工艺上也尽量保持原始木材的特性,在修饰上充分展现木材本身的质感与自然之美,在装饰上适度、繁简相宜,充分展示出明式家具所独有的朴素与清秀。另一方面,是对自然规律的遵循之美,同样是明代家具,工匠们在造型设计中常选择直线或形式简单的曲线。如圈椅,略带弧度的曲线椅背正好贴合人的脊柱、流畅的曲线连接着椅头与扶手让人得到视觉上的舒展也体现出中国“天圆地方”的传统思想。而在制作工艺中不使用钉和胶“榫卯结构”,使木材通过凹凸形式相互咬合,相互结合,相互支撑的中国古代木构架建筑结构。最后,道法自然也在传统造物活动中体现在人们在对自然形态、自然寓意中的提炼与升华。如在唐代反复出现在磁盘与瓷瓶中的牡丹、莲花,不仅图案形式体现自然之美也包含人们对富贵吉祥平安的美好愿望;又如明清四足家具中广泛使用的马蹄腿既符合优美的造型艺术特点又流露出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
以自然之美出发的“道法自然”的美学思想不仅从哲学的角度上揭示了艺术创作的源泉、规律与原理,也在传统的造物中作为指导思想创作于实践,留下了烙印,并深深的影响着后人。
二、现代化产品设计中的自然之美
(一)源于自然的“仿生设计”
老子的“道法自然”在中国传统造物思想中体现出对自然美的形式或自然规律的描摹。在现代的产品设计中,设计师可以在大自然中获得最丰富的信息与灵感。不管是对自然形态的模拟或是对自然规律的效仿,都在一定程度上让产品赋予了生机与活力,我们称为“仿生设计”。如我看到过这样一个百叶窗的拉绳的设计,将百叶窗的拉绳设计成一个个硬币大小的水滴形状珠子串在一起,水滴形相对于无指向性的圆形给人向下坠的自然感受,捏在手上又直白的给人以向下拉的心理暗示,这种将自然经验复制在产品设计中如此的实用且巧妙。由此可见,自然确实有时候能够提供一些灵感,这种遵循自然、崇尚自然的规律与法则让许多问题从自然中获取点子,用仿生设计的方式方法设计出更好更有趣的产品。
(二)自然情感的共鸣“趣味化设计”
不同于古代人们在器物造型上模拟自然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现代人们的生活由于科技的进步变得史无前例的方便、快捷,但随之而来的快节奏的生活让人们进入了一个孤寂、焦躁的亚健康心理状态。仅仅方便人类生产生活的产品显然不能满足现代人的欲求,产品也成为用户情感的依托物,设计者必须适应这样的变化,研究消费心理,深挖消费者的隐形需求,在设计中寻求自然的情感共鸣,体现出独特的性情和志趣。当产品能与用户达到这种自然的情感共鸣,那无疑是在精神领域得到了升华。
(三)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设计”
古人认为,人在自然界中生存,其生产、生活、情感都应该属于自然的一部分,必须服从大自然并保持一种稳定的联系。人们为了更舒适的生活已经在经济提升上牺牲了太多的自然代价。因此当今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是中国社会永远不会过时的话题,在此反观老子的“道法自然”思想,已辞世千年的古人似乎有着预示古今的前瞻力。“崇尚自然、尊重材料的质地”在现如今看了是最为时尚的话题。对自然保护、在遵循自然规律的基础上最大化其使用功能不仅是目前消费者关注的话题,也是设计师必须通过设计去倡导的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如今环保设计的3R原则(Reduce,Reuse,Recycle)已成为国际公认的设计标准,致力于在设计的建构阶段就将对自然的伤害减到最小,从而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的目的。
(四)符合自然规律的“超人机交互设计”
战国时期的《冬官考工记》中有一段关于器物设计的文字,“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这同样是“道法自然”的另一种诠释。这种崇尚自然,质朴,纯真的美学思想正是当今最流行的设计词语——超人机交互,通过对物与人的研究,设计最适合人的舒适度与机器使用性能的产品,体现出对人的关怀,对物的利用最大化,把人与物的交流延续到人与物与环境的互动。在设计中更多的站在使用者的立场,提高产品的易用性,可用性。让消费者在使用中与产品互动与环境互动,并在其中获得乐趣。
三、结语
老子“道法自然”的美学思想,被认为是中国古典美学思想的源泉。他不仅影响着后人的审美观、艺术观。这种辩证的美学思维也同样影响着后人的艺术思维与艺术表达,为现代产品设计的情感价值提供了一个强有力且坚实的佐证。
【参考文献】
[[1]戴吾三.考工记图说[M].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3
[2]杨先艺.设计艺术史[M].武汉:华中大学出版社, 2006
[3]朱光潜.朱光潜谈美[M].北京:金城出版社,2006
[4]田自秉.中国工艺美术简史[M].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