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之母,国之外

2014-08-08 15:32
少年博览·初中版 2014年7期
关键词:大湖引申义大池

“海”这个字,由“水”和“每”组成,十分明显地反映了古人的造字本义:水之母,比喻河流的发源地,即陆地上的大湖或大池。《说文解字》这样说道:海,天池也。以纳百川者。从水每声。

对于不同的水域,古人有不同的称呼。他们称大池为“湖”,称大湖为“海”,称大海为“洋”。 这就与我们现代人的观念稍有差异。在现代人眼里,“海”是指“大洋靠近陆地的部分”,但在古人的认识里,类似于海的大湖也叫做“海”,“里海”“青海”“洱海”之类称名传承至今。

海的本义是“万川之母”,此外还有不少引申义。因为“海”是广大的,所以常用来指称具有“大”或“多”的特征的事物:可称“连成大片的很多同类的事物”,如“人海”“火海”;也可指“大的容量、口气”,如“海碗”“海量”“夸下海口”。

“海”的另一个引申义是用来表示“国外的”,如“海棠”“海枣”之“海”。与此相应,“海内”指中国之内,“海外”指中国境外,“海关”则是设在国境上的国家行政监督机关。显然,“海”的这种用法表明,人们似乎把“海”看成了中国与外国的分界线。这种奇特的认识是如何形成的呢?要弄清这个问题,我们不能不回首一下“海”的历史。

“海”曾经是方向的代名词,古书中有“四海犹四方”的说法。这表明,在古人心目中,海是天下的尽头,所以可成为方向的名称。古人之所以会形成这种空间概念,答案可以从古人对于“海”字的声训中求得:“梅者,晦也。”“海者,晦暗无知也。”古人声训,意在揭示词语得名的由来。之所以以“晦”释“海”,实际表明了这样一种历史事实:由于缺乏航海能力,先民面对茫无际涯的大海,唯有望洋兴叹而不得知其详,更不了解大海之外另有新大陆,所以便将它视为天下的尽头了。

华夏先民以为自己所居的黄河流域中原一带为天下的中心,故称自己的国家为中国。而中国四周的异族则被认为处于大地周边,因为他们近于海,所以也被称之为“海”,古书中有“九夷、八狄、七戎、六蛮,谓之四海”的说法。这样一来,“海”就很自然成了“中国”的界限;“海内”“海外”等词语,实际上表达了古人对于“内外有别”的理解。

正如许多学者指出的那样,华夏文化是以黄土文明为基础的,海洋文明(即蓝色文明)的成分严重不足。这当然也影响了中华文明在近现代的进一步发展,鸦片战争期间,西方人凭借“船坚炮利”敲开了“天朝”的大门,才让中国人在屈辱中了解了海洋后面的世界。而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我们终于向着大海、向着世界敞开了怀抱,也赢得了发展的机遇。这是很令人欣慰的。

那么,王维的名诗“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也可以改一改了,不妨改作“四海有知己,寰球皆比邻”,这样更有视野也更有气魄,不是吗?endprint

猜你喜欢
大湖引申义大池
Ommaya囊与腰大池介入对结核性脑膜脑炎并脑积水的疗效对比
小秦岭大湖金矿区深部矿体原生晕特征及其找矿应用
“耐”字原是剃胡须
画说汉字——摆(bai)
天 水 间
“大湖名城、创新高地”摄影
浅析静物在安格尔绘画中的作用
皮下隧道式腰大池外引流治疗结核性脑膜炎的护理分析
碰碰船
开颅手术后常规腰大池引流对防治颅内感染的作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