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郝君(1973-),男,副馆长,研究方向:图书馆学。·业务研究·
〔摘要〕作者从地方文献概念入手,对地方文献在公共图书馆中的特殊地位进行了探讨,揭示了地方文献在促进本地区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指出了目前我国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对如何发挥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的核心服务能力发表了自己的看法,特别强调加强地方文献理论体系研究,提升省级公共图书馆在本省地方文献工作中的引领作用,抓好县级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收集与管理工作。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核心服务能力
DOI:10.3969/j.issn.1008-0821.2014.04.036
〔中图分类号〕G25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0821(2014)04-0156-03
Studies on the Core Service Capabilities of Local Documents in Public LibraryHao Jun
(Jilin Province Library,Changchun 130021,China)
〔Abstract〕The author studied on the special position of local documents in public library,Revealed the important role of the local documents in promoting social development in local area,pointed out the question and defects of the local documents in public library,put up some suggests about public library service ability,for example,Emphasing the study on the theory system of local documents,having the huge upgrading functions of Provincial Public Library in Local Document Work,grasping the collection and management of local documents in County public libraries.
〔Keywords〕public library;local documents;core service capabilities
地方文献工作是图书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开展地方文献理论研究,探讨地方文献工作在图书馆中的基本规律、内容特点、服务方式和发展未来是图书馆工作者和研究人员的重要职责。近些年来,在图书馆学会专门委员会的大力推动下,我国的地方文献研究工作有了长足的进步,许多方面成果显著,湖南省图书馆、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首都图书馆、山东省图书馆等在地方文献收集,整理、开发、利用、多媒体建设以及数据库方面都做出了突出的成绩,非常值得其他图书馆学习与借鉴,也为我国图书馆界开展地方文献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地方文献的概念
研究地方文献,要明确其概念。可关于地方文献的概念多达上百种,其中有广义的还狭义的。笔者认为,骆伟先生1988年在《广东图书馆学刊》上发表的“论地方文献”一文对“地方文献”所做的定义:反映特定区域内一切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以及群体活动方式的记录,凡在内容上涉及该区域并具有一定价值的软文化,均属地方文献。这个概念虽然比较抽象,而且“软文化”一词有点超出了文献范畴,但总体还是比较全面的,特别是在当下多层次文化媒体的出现,用“软文化”一词可能含义会更加丰富一些,也有助于图书馆扩大自己的视野,收集不同载体的地方文献资源。
2地方文献在区域性公共图书馆的重要地位
地方文献在图书馆中的重要地位是显而易见的,这是由图书馆的社会作用所决定的,特别是区域性公共图书馆,笔者非常赞赏骆伟先生用“区域”这个词,这一界定,是强调区域性公共图书馆在本地区地方文献工作中的社会责任。区域性公共图书馆的社会功能基本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传播文化科学知识,为人们提供精神“食粮”,满足人们文化生活的需要;二是保存和继承本地区人类优秀的文化艺术成果,传承文化遗产。如果舍弃了后者,就大大地降低了区域性图书馆的社会功能,也可以说失去了图书馆存在的社会意义。落实到具体的图书馆,国家馆、省级馆、地区馆、县级馆都有不同社会职责,都有自己保存和收集本地区地方文献的任务。我国素有编辑整理地方史志文献的文化传统,已经成为保护和传承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许多藏书家和著名的藏书楼都把收集方志文献当作自己收藏的重要特色,以提高自己藏书楼的社会影响和文化品位。为用而藏,藏也是为了用,图书馆特别是区域性公共图书馆收集、整理、保护地方文献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发挥它的社会职能,为现代社会发展服务。
3地方文献在促进本地区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31地方文献是保存本地区文化遗产,传承和发扬本地区优秀文化传统的重要资料来源文化是不能割裂的,每个地区的地域文化都有其自身的特点,都是由本地区的地理环境、人文特点、文化传承来决定的,有很强的继承性。要弘扬区域民族和地区文化,就必须研究它的继承性,从传统文化中为现代文化的发展寻求答案,也为预测本地区未来人文与社会文化的发展提供依据,这一切都离不开对地方文献的研究与探索。如,岭南文化、齐鲁文化、湘西文化、闽南文化、长白山文化、客家文化等等的形成与定位,都是通过对地方历史文献的深入挖掘与探讨而逐渐形成的。
32地方文献是研究本地区历史发展的重要依据
一个地区历史发展进程的完整性,是一个地区文明的重要标志。我们经常宣传某一地区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和光荣的革命传统,她是一个地区古老文明的象征,这一切都不是说说而已,也不是后人凭空编造出来的,而是经过历史学家对大量历史古籍和地方文献的深入研究得出的正确结论。使人们了解自己家乡的历史演变,增强人们的历史认知度和责任感、使命感,激发人们的爱国、爱家的热情。因此说,地方历史文献承载着厚重的历史变迁和人文精神,是人们了解本地区历史发展的重要手段。
33地方文献是确定本地区经济发展方向的主要依据经济发展是某一地区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特别是在改革开放的今天,经济发展已经成为一个地区社会繁荣与安定的重要条件,是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的重要基础,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物质支撑。科学制定本地区科学发展规划,确定未来经济发展方向,必须从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出发,要对本地区的历史、地理、资源、人文环境、经济发展状况进行充分的考察与论证。而地方文献正是科学记录某一区域政治、经济、人文、地理、资源情况与历史沿革的主要资料来源,通过对地方历史文献的研究可以了解地方的特色经济,如物产、饮食、矿业等来确定经济发展重点,形成自己的经济特色。可以通过地方文献了解当地的历史、地理和人文景观,开发当地的旅游产业。
endprint
34地方文献可以为当地政府制定政策和科学决策提供人文支持民俗是文化同时也是政治。一个地区人们的生活习惯,特别是少数民族的生活习惯、宗教信仰、受教育水平、文化传统、思想意识,都是政府制定政策甚至是法律时应该考虑的重要因素。有些政策在此地可以贯彻执行,而在彼地就不行,因为那里的人文环境不同,民族不同,宗教信仰不同,而这一切都不是轻易就能改变的,它是有其深刻的历史渊源和发展演变过程的,需要到现实生活中和地方历史文献中去寻找答案。如果缺乏对某一地区或某一民族历史文化的认知,缺乏对民族宗教的了解,特别是缺少对当地历史文献的研究,就很难制定出符合实际的政策和策略,也很难做出科学的决策,从而产生不良的社会影响,破坏社会和谐发展。
4我国地方文献工作存在的难点
41没有制度约束,各自为政,量力而行
其实地方文献的社会作用和在图书馆的重要地位是不言而喻的,只是在理论表述上和具体做法上有所不同。笔者认为,目前我国的地文献工作主要的问题是不够深入,多数是停留在具体工作方法的研究上,主要集中在收集、整理、开发、利用的形式上和方式方法上,交流的也都是工作经验,很多探讨不够深入,政策法规滞后,没有制度约束,各馆也都根据自身条件和环境各行其道,没有统一的行为规范,只能是各自为政,量力而行。
42理论研究不深入、不系统、没有形成体系
关于地方文献的研究论文都是以工作交流为主,理论研究还是停留在概念探讨上,关于地方文献的专业著作很少,少数几种专业著作,也是实践经验的归纳,上升到理论高度的学术研究不多。
43政府部门重视不够
很多人认为,地方文献工作就是图书馆工作的一部分,没有必要单独强调它的作用。所以,大多图书馆包括省级公共图书馆,也没有独立的地方文献部门,有的地方文献阅览室,其实也形同虚设,利用率很低。
44缺少专门的采购经费
地方文献缺少专门的采购经费,总是从整体经费中挤,有多少算多少,特别是实行政府采购以后,由于地方文献采购相对比较分散,无法进行公开竞标,所以有些图书馆根本无法对地方文献进行灵活采购。许多零散购买的地方文献资料难以正常走账报销,直接影响了地方文献的采集工作。
45缺少组织管理
很多省对下面市县图书馆的地方文献收集和整理不闻不问,最多也就是开个会强调一下,一些县级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只知道有地方文献工作,可具体收集什么、怎么收,如何整理与利用基本不清楚,使很多基层的地方文献资料大量流失或销毁。
5如何提升发挥地方文献在公共图书馆中的核心服务能力51建立地方文献学完整的学科体系
我国地方文献的研究工作起步并不晚,清代历史学家、文学家章学诚先生,就已经开始对地方文献进行系统的理论研究,提出了“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方志学研究宗旨。方志就是古代的地方文献,我们之所以将方志学纳入地方文献学中,是因为现在“方志”内容已经大大地丰富了,形式也更加多样了,表现更加多元化了,地方文献体系与内容完全可以支撑一个研究学科建立,下一步地方文献研究工作者的重点应该放在建立完整的学科理论体系上,有了理论的支持,实践才会更有针对性,才能扩大自己的影响,为进一步开展地方文献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52尽快出台有关地方文献保护与收集的法律法规
根据本省的具体情况,制定一部切实可行的,能够保障地方文献收集的完整性,使人们了解为区域性公共图书馆提供地方文献是一种历史责任,督促当地的新闻出版机构严格执行地方文献呈缴本制度,同时,作为图书馆应该在政府的支持下确保足够的资金和环境用于收集、保存并提供服务。有效发挥地方文献在本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建设中的积极作用。2009年,吉林省政协委员曾对吉林省的地方文献工作进行过一次调研,笔者为其写过一个情况说明,对法规建设提出了一些看法。应该讲我们的地方文献工作正在得到有关部门的重视,只是进展比较缓慢。
53加强地方文献工作组织建设
我们常讲,组织是落实政策的保障,地方文献工作,特别是地方文献收集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地方文献收集是开展地方文献研究与服务工作的基础。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许多厂志、校志、乡志,包括一些政府部门的资料汇编,都是自办发行的,还有一部分个人文集、回忆录等也都采用相同方式进入社会。这给图书馆的地方文献收集工作带来一定困难。笔者建议,应该由文化主管部门牵头,成立一个组织来支持和协调地方文献收集工作,由省到市、由市到县,形成网状分布,必要时召开一下相关部门会议,促进地方文献收集工作,以引起各单位的重视,支持地方文献收集工作,减少收集难,避免走弯路。尤其是遇到收藏价值高,收集有一定难度的文献资料,由主管部门出面协调,会收到更好的效果。
54与博物馆、史志办、社科院及高校图书馆、研究所开展横向联合这些部门承担一部地方文献的收集整理工作,有的是地方文献的教学和研究部门。地方文献工作十分复杂,它的出版单位广泛,涉及的内容包括政治、经济、军事、历史、地理、人物、民俗等等,收集起来难,研究起来更难。因此,需要多个部门通力合作,共同完成地方文献开发与研究工作。例如,20世纪90年代,吉林省图书馆在金恩辉先生的策划下,由曹殿举先生主持编写了一部《吉林方志大全》,较详细地诠释新中国成立前和建国初期吉林省主要地方文献。内容丰富,史料翔实,考证严谨,受到了专家的好评,而它的资料来自全国十几个省市,参与的人员包括:吉林省图书馆、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吉林省社会科学院、吉林省党校等多个科研部门和高等院校的专家、教授和科研人员。
55开展多元合作,展示地方文献的研究成果,扩大地方文献工作的影响力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电视、光盘、网络、数据库等多种媒体为地方文献的开发、利用和宣传提供了更加丰富的展示平台。许多电视台、新闻出版单位以及网络,为体现地方特色,打造品牌,扩大社会影响,吸引观众和读者,纷纷把目光投向地方历史、文化挖掘与宣传上。如长春电视台的《发现长春》、《流年碎影》,长春日报也开设有《老长春》栏目。这些都为我们展示地方文献的研究成果提供了空间,是我们地方文献工作者施展才华的有利时机,我们要积极参与媒体对地方历史文化的宣传,扩大图书馆和地方文献工作的影响,使其走向社会,服务百姓,增长人们的地方文献知识,让人们真正认识到地方文献工作的重要意义。
56充分利用共享工程平台,整合特色资源,弘扬地域文化全国文化“共享工程”就是充分利用现代高新技术手段,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积淀的各类文化信息资源精华以及贴近大众生活的现代社会文化信息资源,进行数字化加工处理与整合。我们应充分利用国家提供给我们机会和技术支持,在选择课题上,既符合国家的内容要求,又有利于挖掘和整理了地方文献资源,并为整理的结果提供展示的空间,应该讲这是国家对地方文献和地方文化开发工作的大力支持,各地区要充分认识国家共享工程的历史意义,把握好时机,达到双赢的效果。
6发挥引领作用,加强基层地方文献收集与管理工作2013年,中国图书馆年会关于地方文献的征文主题是“地方文献与图书馆的核心服务能力”。图书馆的核心服务能力,这个提法没错,但地方文献是一种特殊的文献资源,在图书馆具有特殊的地位,是不是所有的图书馆都承担这个核心服务能力?这是我们应该探讨的问题。笔者在这里想谈谈对“图书馆地方文献核心服务能力”的一点看法。
endprint
61地方文献服务应该以公共图书馆为核心
公共图书馆,不论是省馆、市馆、县区馆,都应该成为本区域地方文献的收集、整理、服务中心,特别是省级图书馆,应该发挥地方文献中心的作用。由于历史原因,部分高等院校和社科系院图书馆藏有一定数量的地方文献,但省级公共图书馆应该承担本省地方文献收集中心的职能,其他行业的图书馆要积极支持省图书馆的地方文献收集工作,使地方文献不易分散,如果所有图书馆都想承担这个核心服务能力,就会影响地方文献的收集效果和服务能力。
62省图书馆应该成为本省地方文献收集的组织中心省级公共图书馆不但自己要收集整理好地方文献,还要在上级主管部门的领导下,指导、督促、检查市县公共图书馆的地方文献工作,确保地方文献收集工作的数量与质量,要协助文化部门制定地方文献征集
和管理制度,定期对市县公共图书馆进行地方文献工作教育辅导,形成纵向组织和管理系统,保障地方文献工作在科学、有序的情况下进行。
63省图书馆要承担起开展地方文献研究协调工作
地方文献收集应以省图书馆为中心,而地方文献的研究却在大学和科研机构开展得比较活跃,而研究内容比较分散,省图书馆应该以图书馆学会的名义,组织协调研究工作,在图书馆学会内设地方文献研究分会,定期开展地方文献学术研讨会,交流地方文献研究工作经验,听取专家学者对本省地方文献研究工作的看法和意见,以及收效的成果,从而确定下一步地方文献研究工作目标和方向。
64重视基层的地方文献收集工作
县级图书馆是我国最基层的公共图书馆,我国现有近3 000个县级行政单位,有2 000多所县级公共图书馆(这里没有查到准确数字),县志一直是我国古代最基本的地方志纂写单位,很多县行政单位都有自己的志书。各县地方文献是最基层的,是最具原始性的并带有地方性的特点,如果我们不在县级公共图书馆建设完整的地方文献收集和保存体系,就会使大量的地方文献流失,无法了解最基本的民俗乡情。所以,地方文献工作一定要从基层抓起,从县、乡抓起。
参考文献
[1]万湘容,何颂英.地方文献数字化建设的现状与思考——以25个省(市)公共图书馆为例[J].图书馆研究与工作,2006,(4):31-34.
[2]邹华享.中国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工作概述[J].图书馆,1998,(6):1-6.
[3]张丽玲.省级公共图书馆网站地方文献信息资源建设调查与分析[J].图书馆学研究,2012,(18):45-50.
[4]王以俭.做好地方文献工作的体会与思考[J].图书馆研究与工作,2012,(2):61-64.
[5]王以俭.做好公共图书馆的地方文献工作之管见[J].图书馆研究与工作,2009,(3):61-62.
[6]基香.我馆地方文献工作的体会与构想[J].内蒙古图书馆工作,2010,(3):59-60.
[7]齐晓惠.地方文献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甘肃农业,2010,(4):61-62.
[8]邬卫华.西部地区地方文献保障系统建设初论[J].河北科技图苑,2005,(2):4-7.
[9]尹泽.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工作漫谈[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0,(3):110-112.
(本文责任编辑:张丽娟)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