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完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相关策略

2014-08-08 05:57靳丽敏
企业导报 2014年7期
关键词:内部监督财务人员事业单位

靳丽敏

摘要:随着财务制度的不断改革,我国事业单位大都建立起比较完整的财务管理制度,不过在实际操作的过程当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事业单位在完善财务管理工作方面需要一整套的相关措施,这就要求事业单位高度重视并且统筹规划,从而逐渐完善其财务管理制度。

关键词: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预算;固定资产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是保证事业单位运转的前提条件。由于事业单位隶属于政府部门体系,因而其财务管理难免会带有行政性以及管理性的特点,同时其自身是带有公益性与服务性的特征,因此多种特征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变得比较复杂。除此之外,事业单位在资金的来源方面多种多样,所以在管理方面也十分复杂,需要根据来源的不同来做好分类管理的工作。除此之外,由于事业单位的公益性,其工作要接受人民群众监督,所以就要求其强化财务管理工作,严格审查各项支出并提高资金使用的效率。

一、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特点

部分事业单位由于是政府部门的组成部分,因而在管理规则方面需要根据国家标准来统一进行,这就要求事业单位要正确处理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的关系。事业单位的资金相当一部分来自于政府财政拨款,所以其财务管理与企业不尽相同,呈现出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事业单位要为社会的发展提供服务。因此对事业单位而言,只要是在政府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之内,可以根据自身特点采取灵活的管理方法。另一方面是事业单位为资金的来源日益多元化,因此往往会引入外部的资金,乃至于面向市场,这就加大了其财务管理的难度。

二、目前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预算编制不够准确。目前情况下,很多事业单位对预算编制工作不够重视,政府明确要求事业单位需要根据发展计划为基础来编制财务收支,不过很多事业单位在预算编制过程中客观分析年度计划的预算需求,往往只是采用简单的增量预算法。这就使得预算编制同事业单位的发展并不匹配。一些事业单位对资金的收支管理并不规范,甚至存在预算外资金。除此之外,一部分是事业单位的审批制度也很宽松,资金用途可以随意改动,从而增加了开支范围,使得预算编制前松后紧。

(二)监督机制不够完善。不少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的过程中缺乏内部监督机制。事业单位的管理人员忽视内部监督系统建设,同时内部控制也不够完善。作为内部控制的重要一环,内部审计是财务管理的有机部分,不过很多事业单位设置内部审计岗位的时候,安排非财务人员担任这个岗位,甚至干脆没有内部审计岗位,从而导致内部审计的监督作用难以充分发挥。事业单位的一些主管部门甚至跟事业单位存在利益关系,这就使得主管部门放松对基层的监督工作,这就导致事业单位违规现象频频出现,并且导致财务管理严重失真,无法发挥事业单位应有的职能。

(三)财务人员素质不高。很多事业单位的管理人员缺乏财务管理的意识,从而导致财务人员无用武之地。同时也有不少财务人员简单地认为财务管理工作的内容就是算账,没有意识到财务管理工作对事业单位管理的重要意义,没有将财务管理同日常业务管理相联系,这就导致财务管理沦为表面工作,与日常管理脱节,从而无法发现财务管理存在的深层次问题。

(四)固定资产管理不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向来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一个薄弱环节,存在着使用效率低、处置不规范以及流失问题突出等,导致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浪费非常严重。不少事业单位存在帐实不符问题,对于那些报废或者没有使用价值的固定资产仍然长期挂帐不做处理,或者存在帐外资产而没有及时入帐,导致这部分固定资产的处置非常随意。此外不少单位在物资以及工程项目的采购过程中透明度较差,导致侵吞固定资产现象的存在,带来了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流失。

三、完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策略

鉴于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内容、特点以及存在的问题,在此提出针对性的策略以期为事业单位完善财务管理提供参考。

(一)加强预算管理。预算管理可以说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核心工作,因此应当引起事业单位管理人员的重视,从思想上转变观念,从而为预算管理的落实提供条件。预算管理工作能够集中反应出一个事业单位内部管理涉及到的各个环节,随着事业单位管理体制的改革,预算管理逐渐成为事业单位改革的集中载体,也是事业单位实现管理调整的资源配置工具。事业单位应当以预算管理为基础,高度重视预算管理对财务管理乃至于整个事业单位管理水平提高的重要意义。因为预算管理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工作,同时财务部门权力有限,因而很难在单位内贯彻预算管理,这就要求事业单位建立预算管理组织,由管理人员担任组长,从而保证预算管理以及实施的权威性。在实施预算管理的过程中,财务人员要全面调查资产分布、人员编制以及工作量等状况,根据本单位的发展规划,结合年度预算的执行状况来制定预算管理计划,从而提高预算管理的科学性。

(二)完善内部监督。事业单位应当建立并完善内部监督控制制度,从而加强对财务管理薄弱环节的控制。要想做好内部监督工作,就需要细化责任,从而将责任落实到具体的员工。事业单位内部的监督是保证财务管理落到实处的重要保障,这就要求事业单位要加强内部控制,进一步规范会计核算工作,从而提高财务管理的水平。事业单位应当根据《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以及《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等相关的法律法规,同时结合本单位的具体情况,来建立针对性的内部监督制度,进一步对事业单位现行的管理制度以及实施状况进行全面的分析,从而根据单位的管理要求以及业务特点,结合现代管理制度以及监督措施来建立系统完善的内部监督控制制度,同时贯彻实施。

(三)提高财务人员素质。事业单位要想提高财务人员的素质,一方面要对财务人员的职业道德进行教育,从而提高他们的法制观念,确保事业单位的财务人员从思想意识以及具体行为都能够承担社会责任,这是完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有效措施。另一方面加强对财务人员的业务技能培训。财务人员应当具备扎实的业务技能、理论知识以及综合运用能力,可以说他们专业技能的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水平的好坏。除此之外,财务人员也要主动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从而积极参与到单位战略计划制定的过程当中,提供财务管理方面的建议,从而使得财务管理能够更好地为事业单位的综合管理提供服务,事业单位管理人员也需要借助财务信息来做出相应决策。

(四)健全固定资产管理。固定资产管理可以说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难点,因此要提高固定资产的管理水平:首先要调查固定资产的价值,为了保证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价值能够在财务管理的过程中得到真实反映,在固定资产管理的过程中应当建立折旧制度,为了记录并反映固定资产的净值以及价值损耗,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的过程中应当增设累计折旧这一科目,从而当作固定资产的调整科目,确保固定资产的净值能够在事业单位的资产负债表方面体现出来。同时要加强对固定资产使用的内部监督。事业单位需要建立固定资产的内部监督机制,在对单位固定资产的使用、处置以及其它方面进行严格的内部监管,定期或者不定期地对固定资产进行盘点,从而保证账实相符。除此之外,事业单位还应当规范物品采购制度,尤其是对于那些大宗物品,在采购的过程当中应当公开招标,从而提高物资采购的透明程度,加强财务核算,确保用最少投入来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

总而言之,面对事业单位改革的大背景以及当前环境下日趋复杂的财务管理状况,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过程当中应当加大改革力度,切实采取措施,充分发挥财务管理对事业单位经济以及管理行为的监督制约作用,使得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更加科学规范。

参考文献:

[1] 焦杨,《浅谈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中国外资》,2013年第23期

[2] 武俊,《浅析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2年第S4期

猜你喜欢
内部监督财务人员事业单位
民主党派内部监督制度建设的历史必然与创新发展
——以中国民主促进会为例
加强国有企业内部监督的有效措施探讨
论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实现
加强和改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
基于民营企业中财务人员职业道德研究
守纪律讲规矩是财务人员立身守职之本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立探讨
事业单位中固定资产会计处理的优化
外派财务人员绩效考核与绩效激励
浅谈财务人员如何参与工程项目投资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