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 炫 凯
(盐城师范学院团委, 江苏盐城 224051)
“新媒体一代”闲暇生活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丁 炫 凯
(盐城师范学院团委, 江苏盐城 224051)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日臻成熟,其在现代生活中所产生的影响愈来愈大。特别对于闲暇时间较多又敢于尝新的大学生群体来说,新媒体技术应用更是其闲暇生活方式的重要媒介和关键因素。为此,基于1000名“新媒体一代”大学生闲暇生活调查的分析基础上,本文阐明该群体在闲暇生活中的高频率的新媒体使用度正深刻地改变着交往模式、思维方式及价值判断等多个方面。针对这些新呈现出的特点,本文从善用新媒体、完善闲暇生活教育系统、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等三个维度提出相应的对策。
新媒体;“新媒体一代”;大学生;闲暇生活
所谓闲暇生活,即指个人扣除工作、学习等劳动时间及睡眠等生理时间后,可以依据自身意愿需要去开展各项自由活动的时间。为此,闲暇生活的长短与社会发展水平呈现出比较高的重合度和一致性。就像《世界的事实和趋势》一书所述,工业时代较之原始社会,人们的闲暇生活时间就从16.6%提高至38.6%。特别是面对电子技术和互联网不断发展的今天,人们的闲暇生活消费方式借助新媒体技术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扩容,形式不断多样、边界逐渐模糊。由此不难推断,在当今这个时代,相对于其他生活类型,闲暇生活已然在人类生活习惯的养成过程中发挥起了重要作用,而新媒体则成为其得以成功渗透的关键载体之一。
根据2014年第3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3年12月,我国的网络使用人群规模已达到6.18亿,10至29岁年龄段的青少年人群更是以55.3%的比例当选首要网民群体。因此,网络等新媒体对于这一群体闲暇生活的影响格外深刻与广泛。而作为这一群体主力军的大学生群体,由于闲暇时间较多又敢于尝新,更是被冠以“新媒体一代”的称号。
但与以往的大学生群体相比,拥有这一“美誉”的当代大学生们却也因为受到新媒体发展的影响,在人际交往、沟通、消费方式等方面发生了极其重要的改变,“宅”逐渐成为了他们的另一代名词。为此,受到新媒体多元影响的“新媒体一代”,他们的闲暇生活方式和与之俱生的生活习惯方式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之一。
为了更好地为“新媒体一代”的闲暇生活把脉,我们对这一群体的闲暇生活现状进行了全面调查。调查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式,向江苏省内7所不同类型高校的1000名大学生发放问卷。下面我们以在校大学生新媒体使用情况为出发点,从其闲暇时间分配比率、网络闲暇在线应用等入手,分析当下“新媒体一代”的闲暇生活特点。
1.闲暇时间较充裕,网络使用居首
根据表1,高校“新媒体一代”都拥有大量的闲暇时间,平均每天可以拥有4.6小时的闲暇生活。但对于这些充足的闲暇时间,却只有20%的大学生选择了去制定详细的时间规划。并且,随着年级的增长,对于制定详细时间规划呈现出一定的负相关效应。
对于这些闲暇时间,“新媒体一代”大学生的消费方式呈现出高度多元性,甚至可以用“热闹非凡”来形容,学习、运动、社交、娱乐等均有涉及,睡懒觉、处理生活琐事也占据了绝大部分时间。不过,网络使用以26.1%的比例高居各项闲暇活动之首,而旅游、运动等户外项目则排名靠后。由此不难发现,“新媒体一代”是典型的宅男、宅女,擅长开展各类网络互动,即使是开展人际交往活动,也更为偏好于通过微信、电脑等新媒体交互应用进行,取代更利于交流感情的线下交往模式。
2.娱乐化倾向鲜明,网络依赖性强
区别于传统媒体传播方式,新媒体因依托数字技术、互联网络技术、移动通信技术等新技术,实现了满足差异化需求、向受众群体提供各类服务信息的作用。因此,对于“新媒体一代”而言,网络带来了极为丰富的娱乐化应用享受。
从对“新媒体一代”大学生在线应用使用情况的调查结果来看,也基本印证了以上的观点。网络游戏、网络社交、在线购物、影视剧欣赏等十余项内容均有参与。在平均每天5-9小时的新媒体使用时间内,社交工具使用,网络游戏及小说、电视剧欣赏这三个项目更是位居所有在线应用前三位。因此,单就这些子项来看,目前大学生在利用在线应用时,还是更偏向于社交化与娱乐化,以消磨时间功能为主。当然,也有20%的大学生将“查询、下载资料”作为在线应用的主要选择,这也可以表明大学生还是会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开展课外学习与知识积累行动的,只是这一类活动并不是主流子项。
表1 “新媒体一代”大学生闲暇时间分配情况
表2 “新媒体一代”大学生在线应用使用情况一览表
不过,不同性别的“新媒体一代”大学生在在线应用使用频率方面却也存在较为显著的二元特点。大部分男生在各项在线应用的使用频率方面,只有网络游戏与查询、下载资料这两个子项的得分要高于女生,其余项目均低于女生。尤其是网络购物这一子项,女生的使用频率为男生使用频率的近3倍。由此可见,对于女生而言,新媒体已成为他们开展闲暇生活的“消费”平台之一。
3.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严峻挑战
由于新媒体的出现,“新媒体一代”大学生在对闲暇时光分配的过程中,往往将更多的时间花在网络上,挤兑了原本的阅读书本、人际交往、户外活动和睡觉休息的时间,打破了其原有的平衡发展。加之网络文化的多元化造成了价值观的多元化,潜移默化中就可能造成主流价值观在这代大学生身上改变。因此,“新媒体一代”大学生的闲暇生活现状给当前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多方面的严峻挑战。尤其是对于单一灌输思想政治理论的主渠道——课堂教育来说,当新媒体介入大学生闲暇生活后,他们已经不满足于枯燥的理论说教,不满足于呆板的课堂教学,这倒逼其教者必须实现自身的教育范式转变,思考如何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如何进行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教育,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水平,全面把握新媒体的特性,趋利避害、发挥优势,营造适合“新媒体一代”健康成长的环境氛围。
“新媒体一代”大学生的闲暇生活之所以呈现出当前的特点,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解释与分析,即新媒体技术的必然结果、高校大学生的自身特点与当代大学教育的功能缺失。
1.新媒体技术的必然结果
分析任何社会现状的存在,都必然需要先对整个时代的特点及孕育这一现状的社会环境进行探讨。首先,工具便捷性的合理性是毋庸置疑的。[1]因此,相对于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四大传统媒体,以计算机、手机等随手可得的移动终端为平台载体的网络新媒体技术无疑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当代大学生拥有大量闲暇时间需要消费的客观需求,使其能随时随地对各类闲暇时光进行消费。其次,新媒体技术为大学生带来了丰富的休闲体验方式。新媒体技术因其便捷、双向、开源的特点使市场中的组织方捕捉到商机。为此,基于新媒体技术开发的各类应用层出不穷,也使大学生能够享受到各种各样的休闲体验,导致更多的“新媒体一代”大学生的闲暇生活呈现出明显的 泛网络化状态。同时,新媒体环境让这一代的大学生能够拥有使用匿名的方式在非现实空间开展自我实现、情感传递、压力宣泄等现实空间无法完成的行为。这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大学生渴望追求平等、重视自我意识、希望得到尊重的愿望。从而于另一个深层次推进了新媒体对“新媒体一代”的影响。[2]
2.大学生自身某些原因
与其他按年龄细分的人群群体而言,高校大学生群体思想单纯、敢于尝试,在个性方面表现得更为敏感和以自我为中心。而新媒体技术提供的各项服务则很好地吻合了大学生的这些性格特点,为其提供了很好的情感释放空间。
网络技术的隐匿性帮助“新媒体一代”大学生能够取得在现实空间中无法获得的身份。因此,“新媒体一代”大学生可以利用网络新媒体技术虚拟建构自己的身份,从而肆意分享自己的快乐与喜悦、宣泄自己的情感与不满,充分满足了高校大学生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诉求。
此外,因为新媒体技术为大学生提供了不同于以往感受的社交方式,加之大学生自身的敏感特性,所以,网络新媒体技术为大学生主体带来了充分的社交安全感与较高程度的依赖性,从而真正意义上使网络新媒体技术深入地渗透到这些大学生闲暇生活的各个领域内。
3.大学教育的某些功能缺失
当代大学教育在功能定位上的缺失是造成“新媒体一代”大学生闲暇生活呈现目前状态的最直接的原因。因此,整个高等教育界在近几年内也已经对自身的教育方式与途径进行反思,希望寻找到切合新媒体时代发展的理念与途径。
这种功能定位的缺失主要体现在教育目标的设置方面。目前对于闲暇教育的目标侧重于站在培养学生在闲暇时光选择合适的休闲方式角度上,却往往忽视了这些学生们本身对闲暇生活的价值理念。[3]同时,当前高校的闲暇教育一般采用灌输既定理念的方式。这种“强加式”的教育手段自然会招致收到新媒体技术“宽容优待”的大学生们的反感,从而导致高校不断组织大量人力物力组织活动却依然无法引导“新媒体一代”大学生合理安排自身空闲时间的现象。
1.适应“新媒体”环境特性,全力营造科学闲暇生活氛围
“新媒体成为当前大学生的一种生活方式和习惯是无法避免的”,对于这一观点,我们必须持有高度肯定的态度。因此,堵不如疏,与其一直排斥新媒体时代的发展,还不如合理的适应新媒体时代的环境特性,营造与这个时代发展相吻合的科学闲暇生活氛围。
尽管网络新媒体因其空间超常规、虚拟无规范的特点使部分大学生在道德方面更容易出现失范行为。但同时,通过对这些新媒体的利用,也让我们在宣传闲暇教育、推进闲暇生活多样化的过程中拥有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我们要通过对新媒体的了解和控制,通过多种新媒体技术手段提醒高校大学生合理分配时间,正确使用网络资源。[4]
2.完善“新媒体一代”大学生闲暇教育系统
完善闲暇教育系统是目前各高校在助推“新媒体一代”大学生正确树立闲暇生活价值观的主流做法,目的在于培养这些大学生正确的闲暇生活习惯。主体、客体、内容及手段构成了这一闲暇教育系统的四大关键元素。
针对“新媒体一代”大学生的闲暇教育系统,组成其客体的学校、家庭、社会三元素在这一系统的建构过程中分别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学校在闲暇教育系统中的主要功能是净化校园文化环境,为“新媒体一代”大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和习惯养成的环境;家庭在闲暇教育系统中发挥着引导者的功能,特别在寒暑假等闲暇时间较为集中的时间段内,家庭更应该扮演好引导的角色,引导这些大学生学会劳逸结合,从而合理规划自己的闲暇时间;当然,社会也应该站在顶层设计的角度,做好新媒体环境的营造。[5]同时,还要丰富闲暇教育系统的内容,采取“新媒体一代”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创新闲暇教育系统的手段,吸引更多的“新媒体一代”加入进来。
3.发挥“新媒体”粘合剂功能,在闲暇教育过程中引入新媒体技术
新媒体技术还具有着极为稳定的粘合剂功能,可以将闲暇教育系统与科学的闲暇生活氛围连接起来。首先,可以依靠新媒体技术搭建好平台,以此为基础拓展闲暇教育的空间深度。并且这种引入新媒体技术的做法,还很好地利用论坛、博客、微博等大学生目前熟悉的平台,更为容易地吸引他们关注闲暇教育的实质内容。
其次,在课堂上运用新媒体技术,如Flash等动画效果,可以增强课堂活跃度,转变过往理论教育型课堂的单向性,为“新媒体一代”大学生带来耳目一新的感觉,从而不仅转变他们的逆反态度,还能深层次地化被动为主动,加深系列教育的实际效果。
当然新媒体的粘合性还体现在它对闲暇文化的树立中。通过新媒体技术,能很好地将闲暇文化的制度性、物质性、精神性相统一,从而保证“新媒体一代”大学生能在一个统一的氛围环境中,开展适合自身发展、顺应社会需要的闲暇生活活动。[6]
总之,新媒体技术显然是为“新媒体一代”大学生的闲暇生活方式带来了一定的冲击,但只要我们能在充分巩固传统教育精华的基础上,利用好新媒体技术所带来的便捷,善用新媒体、巧用新媒体,就一定能帮助“新媒体一代”大学生拥有健康、合理的闲暇时光安排。
[1]王传中.新媒体对大学生生活、学习、思想的影响[J].高校理论战线,2009(7).
[2]季海群.大学生闲暇生活的现状、特点及其对策研究——从网络使用的视角[J].江苏社会科学,2013(3).
[3]肖武平,徐春华,陈延斌.闲暇教育视角下网络性心理问题的健康教育[J].心理健康教育,2010(8).
[4]汪頔.新媒体对“90 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挑战[J].思想教育研究,2010(1).
[5]宋桂支.大学生闲暇生活调查分析[J].教育与职业,2013(11).
[6]严文锦.网络时代下大学生闲暇生活现状及引导策略研究[J].长春大学学报,2013(10).
(责任编辑 光 翟)
] 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大学生闲暇生活的道德引导研究”(项目编号:2011SJB880133)。
2014-09-16
丁炫凯,男,江苏东台人,盐城师范学院团委副书记,助理研究员。
G647
A
1671-1696(2014)12-0015-0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