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测法和传统巴氏涂片法在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效果对比

2014-08-08 02:15:18向安玲
实用癌症杂志 2014年12期
关键词:巴氏检测法细胞学

彭 玲 向安玲 贾 英

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测法和传统巴氏涂片法在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效果对比

彭 玲 向安玲 贾 英

目的 探究薄层细胞学检测法和传统巴氏涂片法在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效果对比。方法 选取2012年4月到2014年4月接受检查的8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实验组患者采用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测法进行筛查,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巴氏涂片法进行筛查。将2种方法的检查结果与病理结果相对比,分析2种方法的准确率以及各项指标的差别,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实验组检测出有114例患者为阳性,符合率为96.61%。对照组检测出有75例患者为阳性,符合率为63.56%。实验组检测出ASC患者48例,LSIL患者36例,HSIL患者18例,SCC患者10例;对照组患者检测出ASC患者30例,LSIL患者25例,HSIL患者14例,SCC患者6例。实验组检测敏感性和阴性预测值,经比较,均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测法比传统巴氏涂片法在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效果更好,准确率更高。

液基薄层细胞学;传统巴氏涂片法;宫颈癌;准确率

(ThePracticalJournalofCancer,2014,29:1682~1684)

宫颈癌是一种恶性妇科疾病[1],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的特点。近年来,宫颈癌发病患者更是趋于年轻化,但是宫颈细胞筛查技术不断更新,宫颈癌早期检出率得到提高,大大提高了治愈率[2-3]。今选取2012年4月到2014年4月在我院接受检查的800例患者进行实验,探究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测法和传统巴氏涂片法在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效果,选取最佳检测方法,提高宫颈癌的治愈率。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2年4月到2014年4月在我院接受检查的8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的年龄21~68岁,平均年龄为(35.54±7.92)岁,首次同房的平均年龄为(23.85±1.84)岁,平均孕次为(1.35±1.62)次。645例(80.63%)患者已婚,155例(19.37%)患者未婚但有性生活。纳入标准:①均无宫颈手术史;②所有患者均不在月经或者妊娠期间;③均无其他心、肝、肾等重要器官的疾病;④均有性生活史;⑤均对本研究知情,并签署同意协议。

1.2 研究方法

实验组患者采用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测法筛查,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巴氏涂片法筛查。实验组:准备实验所用仪器,无菌棉球、专用塑料瓶(保存细胞溶液)、细胞刷、采集器、离心管等。首先用无菌棉球将患者宫颈表面的分泌物擦拭干净,然后将细胞刷轻轻地插入患者宫颈内,将细胞刷绕着子宫颈缓缓旋转一周,收集宫颈内脱落的细胞。然后将细胞刷放入盛有PreservCyt溶液的收集瓶中,使得细胞刷上的细胞充分溶解在保存溶液的塑料瓶中。然后再利用采集器收集溶液中的细胞,制作成标本。最后,将制作成的细胞标本放入离心管中慢速离心运行20 min,取出2~3 ml的沉淀液存入准备的盛有保存溶液的小瓶中,制作成组后细胞薄层进行筛查。

对照组:准备实验所用仪器,无菌棉球、传统巴氏涂片、宫颈刮板。将宫颈擦拭干净后,将刮板插入宫颈,围绕宫颈旋转。然后将刮板上所收集的细胞等涂抹在准备好的涂片上,重复涂片,再用95%浓度的酒精进行固定。最后,将固定好的涂片进行巴士染色,放入固定液中,再进行筛查。

1.3 观察指标

①所有患者的检查结果均以病理学检查为标准,比较2种筛查方法的准确性。②比较2种方法的病理检查结果,包括ASC(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LSIL(鳞状上皮细胞低度病变)、 HSIL(鳞状上皮细胞高度病变)、 SCC(鳞状上皮细胞癌变)。③比较2组患者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以及阴性预测值。敏感性=真阳性/(真阳性+假阴性),特异性=真阴性/(假阳性+真阴性),阳性预测值=真阳性/(真阳性+假阳性),阴性预测值=真阴性/(假阴性+真阴性)[4]。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9.0软件对研究中得到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2组计数结果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结果比较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实验的一般筛查结果比较

根据本次实验数据统计,所有患者病理学检查结果共有118例患者为阳性,实验组114例检测阳性,阳性符合率为96.61%;对照组75例检测为阳性,阳性符合率为63.56%。2组阳性符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9.735,P<0.05)。

2.2 2组患者病理检查结果比较

病理学检查阳性患者中,包括ASC患者49例,LSIL患者39例,HSIL患者19例,SCC患者11例。实验组检测出ASC患者48例,LSIL患者38例,HSIL患者18例,SCC患者10例;对照组患者检测出ASC患者30例,LSIL患者25例,HSIL患者14例,SCC患者6例。经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的各项病理结果均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病理检查结果比较(例,%)

2.3 2种检测方法的各项指标比较

以病理学检查结果为标准,2组的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均为100.00%,而敏感性和阴性预测值,实验组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种方法检测后患者各项指标比较/%

3 讨论

宫颈癌是一种威胁妇女健康的恶性疾病,宫颈癌发病率仅次于乳腺癌[5]。已有研究分析,宫颈癌患者发病的主要原因是工作生活压力大,不良生活习惯以及恶性病毒传播导致[6]。临床上,宫颈癌患者发病早期没有显著症状,部分患者发病晚期阴道会出现不规则出血、恶臭性白带以及尿频尿急等症状。患者发病后,若治疗不及时,癌组织蔓延到邻近器官或者组织,导致患者死亡。在孙帅等的研究中,也曾指出宫颈癌患者若能得到及时的治疗,5年内治愈率高达90%[7]。因此,及时筛查出宫颈癌患者,并且给予患者科学的治疗,控制癌组织在患者身体内蔓延,有助于降低死亡率[8]。本研究通过对800例女性患者采取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测法和传统巴氏涂片法进行筛查,比较2种检测方法的准确率,以期提高对宫颈癌患者的治疗效果。

根据数据统计,病理学检查,本次研究中800例患者中有118例患者为阳性,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测法检测出有114例患者为阳性,符合率为96.61%。传统巴氏涂片检测法检测出有75例患者为阳性,符合率为63.56%。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测法的准确率远远高于传统巴氏涂片法。我们分析理由如下:实验的结果会受到很多操作过程的因素的影响,比如:①宫颈表面的黏液擦拭是否干净;②样本玻片背景上是否有较多红细胞、白细胞;③样本着色是否达到着色最佳;④涂片上的细胞是否有大量重合等。传统巴氏涂片检测法主要是利用宫颈刮板在患者子宫颈上收集细胞,然后将收集到的细胞直接涂抹在载玻片上,将样本染色后在显微镜下直接观察,操作简单。但是,这样操作就很容易导致涂片着色不良,以及难以准确辨识细胞的边界,造成判断失误。此外,传统巴氏涂片检测法还存在着涂片细胞重叠的弊端,这也严重影响了检测结果的准确率。

数据显示,实验组患者的敏感度为96.61%,特异度为100.00%;对照组患者的敏感度为63.56%,特异度为100.00%。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测法的敏感度和特异度较高[9-10],这也与华海东等的研究结果一致。我们分析理由如下:液基薄层细胞检测法在传统巴氏涂片检测法的基础上进行了科学的调整。在操作过程中,使用细胞刷收集宫颈表面的脱落细胞,取样范围更加全面。实验组操作工作中采用了更加先进的细胞保存技术,避免了细胞在空气中变干燥。而且还将超薄涂片进行离心处理,减少了细胞的重叠率,更加清晰地观察到细胞结构,因而准确率远远高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测法较传统图片检测法在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效果更好,准确率更高。对宫颈癌患者采用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测法进行筛查,涂片质量更高,敏感度、阴性预测值等明显高于传统巴氏涂片检测法,有利于对宫颈癌患者的准确筛查,值得广泛推广。

[1] 张 梅.液基细胞学在宫颈疾病诊断中应用〔J〕.四川医学,2013,34(8):1227-1229.

[2] 劳芝英.HPV、TCT及阴道镜对宫颈癌筛查的意义〔J〕.实用癌症杂志,2014,29(7):826-828,831.

[3] 叶美华,方全庆,黄红浪,等.宫颈癌前病变筛查方法比较〔J〕.诊断病理学杂志,2014,21(2):115-116,120.

[4] 张 贺,刘富荣,李 萍,等.不同宫颈筛查方案在临床应用中的价值〔J〕.实用癌症杂志,2014,29(3):278-280.

[5] Jemal A,Simard EP,Dorell C,et al.Annual report to the Nation on the Status of cancer,1975-2009,Featuring the Burden and trends in Human Papillomavirus(HPV)-Associated cancers and HPV Vaccination coverage level〔J〕.J Natl Cancer Inst,2013,105(3):175-201.

[6] 郑晓霞,李琼珍,李 玲,等.宫颈癌预后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实用癌症杂志,2014,29(3):314-316.

[7] 颜 萍,龚旭华.高危型HPV结合液基细胞学技术在宫颈癌前病变诊断中的应用〔J〕.实用癌症杂志,2014,29(5):519-521.

[8] 李 秀,杨姗姗,安 然.宫颈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测(TCT)联合阴道镜在筛查宫颈癌前病变中的价值〔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3,17(9):1644-1647.

[9] 王玉香.液基薄层细胞学在早期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3,10(2):230-231.

[10] 李 兵,张小庄,罗喜平,等.广东省潮州地区农村妇女宫颈癌不同筛查方法的效果评价〔J〕.中国妇幼临床医学杂志,2013,9(1):33-39.

(编辑:甘 艳)

Comparison between Liquid Thin-layer Cytology Test and Traditional Pap Smear Method in Cervical Cancer Screening

PENGLing,XIANGAnling,JIAYing.

People'sHospitalofKai,Chongqing,405400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icacy of thin-layer cytology test and traditional pap smear method in cervical cancer screening.Methods 800 patients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treated by liquid thin-layer cytology screening test,and the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by traditional pap smear screening,the accuracy of the 2 methods were compared,the pathological results and the difference of each index were recorded for statistical analysis.Results 114 patients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detected positive,coincidence rate was 96.61%.75 patients of the control group were detected positive,coincidence rate was 63.56%.The experimental group detected 48 patients with ASC,36 patients with LSIL,18 patients with HSIL,10 patients with SCC;the control group detected 30 patients with ASC,25 patients with LSIL,14 patients with HSIL,6 patients with SCC.Sensitivity and negative predictive value of the 2 groups had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P<0.05).Conclusion Liquid thin-layer cytology test in the application of cervical cancer screening is more effective and has higher accuracy than conventional pap smear method.

Liquid thin-layer cytology;Traditional pap smear method;Cervical cancer;Accuracy

405400 重庆市开县人民医院(彭 玲,向安玲);400016 重庆市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贾 英)

贾 英

10.3969/j.issn.1001-5930.2014.12.056

R737.33

A

1001-5930(2014)12-1682-03

2014-11-12

2014-11-21)

猜你喜欢
巴氏检测法细胞学
释放巴氏新小绥螨可满足对苹果全爪螨的防治需求
T-SPOT.TB检测法和荧光定量PCR检测法在诊断结核病中的应用价值
巴氏杀菌水牛奶在不同储存条件下微生物增长规律的研究
中国乳业(2016年4期)2016-11-07 09:50:29
巴氏醋杆菌核酸修复酶UvrA对大肠杆菌耐受性的影响
质核互作型红麻雄性不育系细胞学形态观察
肺小细胞癌乳腺转移细胞学诊断1例
基于改进检测法的STATCOM建模与仿真
电源技术(2015年2期)2015-08-22 11:28:14
乳腺肿块针吸细胞学180例诊断分析
基于电流平均值的改进无功检测法
电测与仪表(2014年6期)2014-04-04 11:59:46
D-STATCOM一种改进的补偿电流检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