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亚霜
阅读是语言素养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小学英语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然而阅读教学的任务不应该仅仅局限于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扩展学生的文化素养,它应该在提高课堂实效,促进学生主动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那么,如何进行阅读教学及如何借助阅读策略和阅读语料有效开发和无限延展学生的多种能力呢?本文将以听课上课实例感悟浅谈拙见。
一、无痕嫁接阅读前知,开启学生想象能力
我们知道,阅读不是一个机械、被动的过程,而是一个复杂、动态的加工过程。要想让学生很快感知阅读内容,进入阅读境界,首先要激活学生的先前知识,也就是学生在开始阅读之前已经具备的与阅读内容相关的背景知识信息。这样,在阅读过程中,学生会在头脑中应用自己的已知经验对文章内容进行较为合理的假设、推理,增加其对阅读内容的理解和感悟。而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往往在教学中忽略最能引导学生进入境界的首幅图片及起着开发学生思维作用的标题性文字,从而会导致学生的前知识与阅读材料之间没有在阅读前得到有效的对接和共鸣,学生不能有效地进入阅读内容的语境中,因此会出现阅读障碍,影响阅读效果。
海淀区北京大学附属小学的朱晓媛老师在教学POPPET读本故事时,就充分利用了图画书的封面进行阅读背景知识的激活。教学时教师首先投影这本阅读书的封面,让学生看封皮,提问:“What can you see from the cover?”(这是在培养学生养成读前观察信息图片的能力和习惯)学生1:“Elephant and flowers.”教师追问:“What do you think about the elephant?”(这是在引导学生主动将学习内容与生活经验相联系,主动提取相关信息)学生2:“A long trunk.”教师引导学生继续观察:“What else?”,学生3:“Grapes.”学生4:“Mice.”教师:“The name of the book is POPPET.”(教师板书POPPET),进一步说明:“POPPET is the title of the story.”(点出主题)。教师:“Who wrote the story?”(学生说出,教师板书作者),然后用PPT介绍作者的生平。这样,通过学生观察封皮上的内容及回答教师的问题——关于动物、动物特征、题目、作者等,使学生在头脑中进入阅读的语境(阅读的内容是与大象相关的),此外,这种设计也会潜移默化地渗透给学生一种阅读策略——捕捉各种有用信息,提取阅读背景知识,建立前知与后知的共同联系,展开合理想象,进入话题语境。
学生一旦通过阅读课掌握了这种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在其他课型的学习中也会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例如我区现在使用的北京师范大学版小学英语教材中的听力板块,教材中给出的都是一幅幅图片,听力任务是学生通过听语句、对话、短文等给图片排序或者判断正误,学生在听前自觉地运用读图能力,会比较准确地预测出听力内容,从而顺利完成听力任务。
例如做听力题时,看到这幅图,学生立刻会联想到:这是跟一场比赛(game)有关的对话内容,是跟分数(score)有关的,是跟胜(win)负有关的。学生有了阅读基础,有了读图能力,对听力内容会有较为准确的预测,从而能准确地抓住听力信息,做出正确的判断。通过阅读教学策略的引导对学生训练听力及其他方面的能力训练会产生积极的正面作用。
二、问题引领阅读任务,发展学生思维能力
阅读过程是学生根据文章中的词汇和句子等表层形式来激活存储在长时记忆中的相关知识,结合字面意思明确内容,建构文章的情境,使文章成为连贯的整体的过程。一般故事都有人物、事件、时间、地点、结果等内容结构,阅读过程中,如果采用问题—回答策略,让学生通过回答问题来深化对文本的理解,对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并且在对问题的探究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会得到极大的发展。
在进行阅读教学中,问题的设计一般分为整体问题及细节问题两个方面,整体问题是对文章的大意的理解,细节问题是有针对性地细化理解。教师要根据故事内容和情节特点,提出具有引领性的实际问题,引发学生情感、引导学生思维。
在上述朱晓媛老师的课例中,教师帮助学生观察、分析读本封皮信息后,提出如下问题:“Why are all elephants scared of mice?”“What happened between the POPPET and the mouse?”为什么大象都怕老鼠?POPPET和老鼠之间发生过什么事情?这些问题既能引发学生的积极思维,也能极大吸引学生的探究趣味,有利于学生从整体上理解故事内容。此外中间穿插小的问题:“What was he doing?”“How did they run?”“What animal did POPPET ask?”等,将学生带入故事的发展中,同时借助音响视听、动作体验、词汇理解、有情感语气的朗读等手段,带领学生关注故事情节、体验故事情节,从而顺利完成阅读任务。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不是被动的听讲者,而是带着任务的积极思考者和行动者,学生在主动学习过程中思维能力会得到顺理成章的发展。
三、巧妙借用阅读材料,培养学生会话能力
阅读与学生口语的发展有着相互促进的作用,坚持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进行有效的说话训练,是提高口语交际能力的一条主要途径。学生在说话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各种状况,比如语法错误、用词不当、想说说不出来、说不完整等等,这些问题都可以通过借用阅读语料来加以解决。可采用如下方法:
(1)让学生分角色通过对话表演阅读内容。
(2)让学生根据图片和关键词的提示,尝试讲故事。
(3)让学生根据话题复述故事内容或转述故事大意。
我们现在使用的北师大版小学英语教材,无论是课文故事还是课后阅读练习都图文并茂,既有图景,又有对话、语篇,在理解课文或者阅读文本内容后,完全可以将其转化为说话材料,培养学生的会话及表达能力。
例如北师大版英语第六册第十单元“Lets go!”第三课时第43页内容为“Marys New Bag”,是课后阅读。
这个阅读活动的任务是给图片排序和回答问题。这个短文的特点是文中穿插对话。文中共有四个人物:爸爸、妈妈、姐姐和玛丽。玛丽想要个新书包,跟妈妈说,妈妈在炒菜;跟爸爸说,爸爸在打电话(爸爸妈妈都没时间搭理她);跟姐姐说,姐姐在得知她没有足够的钱买新书包后,告诉玛丽她有一个书包,不是新的,但是很好看,是粉色的。玛丽很高兴,因为粉色是她喜欢的颜色。于是在周一她背上这个“新”书包开心地去上学了。
这是一篇非常符合学生生活特点和年龄特点的阅读材料,在引导学生完成阅读任务后,教师可以把这个充满童趣和生活情景的阅读材料转化成训练学生说话能力的语料。教师可以让学生大声朗读短文——分角色读短文——根据图片和给出的关键词复述短文——脱离文本和图片分角色对话交际。这样在理解阅读文本的基础上,层层地加大说话难度,以此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四、适度开发阅读内容,拓展学生写作能力
写作、说话、阅读理解,都是师生在教与学中认为很难提高的能力。如同在阅读教学中可以进行说话训练一样,英语教学中,如果把阅读与写作结合起来一起培养,更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笔者在调研中曾经让四名学生以“My Home”为题目写一篇小短文,大大出乎意料的是,几个在学校应该是属于上等水平的六年级学生,竟然写不出三至五句话来,而且还出现各种错误,例如人称词汇使用混乱、be动词使用不当、单词拼写错误、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写作内容狭隘(只写出有关姓名及年龄的句子)等等。其实,教师们之所以在写作教学中指导不得法、收效甚微,是因为大家往往把阅读与写作分割开来进行教学,如果在阅读教学中渗透写作策略,学生的两方面能力都会同时得到提升。
笔者提供给学生这篇选自《许国璋<英语>》第一册Lesson Seven的短文范例My Home:“My home is in Shanghai. My father is a teacher. My mother works in a nursery. My father teaches physics. My mother also teaches. She teaches children to sing and speak clearly.”让学生翻译第一句,追问:“这句是告诉什么信息?”引导出“家所在地”;然后让学生阅读后面几句并翻译,追问:“这部分告诉我们什么内容?”引导出“父母职业”。接着呈现短文下篇“I have a brother and a sister. I am eighteen, my brother is eleven, and my sister is seven. My brother and my sister go to school. I am in my first year at college. I like my subject and I work very hard.”按照上述方式要求学生自己默读短文,然后说出写的是哪方面的事情。学生答:“家庭其他成员情况——年龄、职业、学校课程等。”接着引导学生:如果现在让你们再写一篇有关“家庭”的小短文,你们能写出与上述内容相关的语篇来吗?学生非常开心地说:“能。”他们的思维被打开了,写作内容因为学习了阅读材料而丰富,当然不再发愁写作。在写之前,让学生用第三人称复述小短文,在此过程中,纠正学生的语法错误,然后让学生练笔写作,学生学得开心、写得认真。
综上所述,阅读教学虽然是教学中的一项主要内容,但是在教学过程中,不能把其孤立进行,教师要在阅读教学中抓住一切机会,借助各种形式,在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过程中,使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听话能力、说话能力、写作能力等多种能力都得到极大的开发和有效的延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王静文,罗良.阅读与儿童发展[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11.
[2]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
[3]许国璋.许国璋《英语》[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2:9.
[4]程晓堂,王蔷,Ken Methold.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试验教材英语(第六册、第八册)[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2.
(作者单位:北京市平谷区教育研修中心)
(责任编辑:任媛媛)
例如北师大版英语第六册第十单元“Lets go!”第三课时第43页内容为“Marys New Bag”,是课后阅读。
这个阅读活动的任务是给图片排序和回答问题。这个短文的特点是文中穿插对话。文中共有四个人物:爸爸、妈妈、姐姐和玛丽。玛丽想要个新书包,跟妈妈说,妈妈在炒菜;跟爸爸说,爸爸在打电话(爸爸妈妈都没时间搭理她);跟姐姐说,姐姐在得知她没有足够的钱买新书包后,告诉玛丽她有一个书包,不是新的,但是很好看,是粉色的。玛丽很高兴,因为粉色是她喜欢的颜色。于是在周一她背上这个“新”书包开心地去上学了。
这是一篇非常符合学生生活特点和年龄特点的阅读材料,在引导学生完成阅读任务后,教师可以把这个充满童趣和生活情景的阅读材料转化成训练学生说话能力的语料。教师可以让学生大声朗读短文——分角色读短文——根据图片和给出的关键词复述短文——脱离文本和图片分角色对话交际。这样在理解阅读文本的基础上,层层地加大说话难度,以此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四、适度开发阅读内容,拓展学生写作能力
写作、说话、阅读理解,都是师生在教与学中认为很难提高的能力。如同在阅读教学中可以进行说话训练一样,英语教学中,如果把阅读与写作结合起来一起培养,更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笔者在调研中曾经让四名学生以“My Home”为题目写一篇小短文,大大出乎意料的是,几个在学校应该是属于上等水平的六年级学生,竟然写不出三至五句话来,而且还出现各种错误,例如人称词汇使用混乱、be动词使用不当、单词拼写错误、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写作内容狭隘(只写出有关姓名及年龄的句子)等等。其实,教师们之所以在写作教学中指导不得法、收效甚微,是因为大家往往把阅读与写作分割开来进行教学,如果在阅读教学中渗透写作策略,学生的两方面能力都会同时得到提升。
笔者提供给学生这篇选自《许国璋<英语>》第一册Lesson Seven的短文范例My Home:“My home is in Shanghai. My father is a teacher. My mother works in a nursery. My father teaches physics. My mother also teaches. She teaches children to sing and speak clearly.”让学生翻译第一句,追问:“这句是告诉什么信息?”引导出“家所在地”;然后让学生阅读后面几句并翻译,追问:“这部分告诉我们什么内容?”引导出“父母职业”。接着呈现短文下篇“I have a brother and a sister. I am eighteen, my brother is eleven, and my sister is seven. My brother and my sister go to school. I am in my first year at college. I like my subject and I work very hard.”按照上述方式要求学生自己默读短文,然后说出写的是哪方面的事情。学生答:“家庭其他成员情况——年龄、职业、学校课程等。”接着引导学生:如果现在让你们再写一篇有关“家庭”的小短文,你们能写出与上述内容相关的语篇来吗?学生非常开心地说:“能。”他们的思维被打开了,写作内容因为学习了阅读材料而丰富,当然不再发愁写作。在写之前,让学生用第三人称复述小短文,在此过程中,纠正学生的语法错误,然后让学生练笔写作,学生学得开心、写得认真。
综上所述,阅读教学虽然是教学中的一项主要内容,但是在教学过程中,不能把其孤立进行,教师要在阅读教学中抓住一切机会,借助各种形式,在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过程中,使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听话能力、说话能力、写作能力等多种能力都得到极大的开发和有效的延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王静文,罗良.阅读与儿童发展[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11.
[2]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
[3]许国璋.许国璋《英语》[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2:9.
[4]程晓堂,王蔷,Ken Methold.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试验教材英语(第六册、第八册)[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2.
(作者单位:北京市平谷区教育研修中心)
(责任编辑:任媛媛)
例如北师大版英语第六册第十单元“Lets go!”第三课时第43页内容为“Marys New Bag”,是课后阅读。
这个阅读活动的任务是给图片排序和回答问题。这个短文的特点是文中穿插对话。文中共有四个人物:爸爸、妈妈、姐姐和玛丽。玛丽想要个新书包,跟妈妈说,妈妈在炒菜;跟爸爸说,爸爸在打电话(爸爸妈妈都没时间搭理她);跟姐姐说,姐姐在得知她没有足够的钱买新书包后,告诉玛丽她有一个书包,不是新的,但是很好看,是粉色的。玛丽很高兴,因为粉色是她喜欢的颜色。于是在周一她背上这个“新”书包开心地去上学了。
这是一篇非常符合学生生活特点和年龄特点的阅读材料,在引导学生完成阅读任务后,教师可以把这个充满童趣和生活情景的阅读材料转化成训练学生说话能力的语料。教师可以让学生大声朗读短文——分角色读短文——根据图片和给出的关键词复述短文——脱离文本和图片分角色对话交际。这样在理解阅读文本的基础上,层层地加大说话难度,以此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四、适度开发阅读内容,拓展学生写作能力
写作、说话、阅读理解,都是师生在教与学中认为很难提高的能力。如同在阅读教学中可以进行说话训练一样,英语教学中,如果把阅读与写作结合起来一起培养,更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笔者在调研中曾经让四名学生以“My Home”为题目写一篇小短文,大大出乎意料的是,几个在学校应该是属于上等水平的六年级学生,竟然写不出三至五句话来,而且还出现各种错误,例如人称词汇使用混乱、be动词使用不当、单词拼写错误、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写作内容狭隘(只写出有关姓名及年龄的句子)等等。其实,教师们之所以在写作教学中指导不得法、收效甚微,是因为大家往往把阅读与写作分割开来进行教学,如果在阅读教学中渗透写作策略,学生的两方面能力都会同时得到提升。
笔者提供给学生这篇选自《许国璋<英语>》第一册Lesson Seven的短文范例My Home:“My home is in Shanghai. My father is a teacher. My mother works in a nursery. My father teaches physics. My mother also teaches. She teaches children to sing and speak clearly.”让学生翻译第一句,追问:“这句是告诉什么信息?”引导出“家所在地”;然后让学生阅读后面几句并翻译,追问:“这部分告诉我们什么内容?”引导出“父母职业”。接着呈现短文下篇“I have a brother and a sister. I am eighteen, my brother is eleven, and my sister is seven. My brother and my sister go to school. I am in my first year at college. I like my subject and I work very hard.”按照上述方式要求学生自己默读短文,然后说出写的是哪方面的事情。学生答:“家庭其他成员情况——年龄、职业、学校课程等。”接着引导学生:如果现在让你们再写一篇有关“家庭”的小短文,你们能写出与上述内容相关的语篇来吗?学生非常开心地说:“能。”他们的思维被打开了,写作内容因为学习了阅读材料而丰富,当然不再发愁写作。在写之前,让学生用第三人称复述小短文,在此过程中,纠正学生的语法错误,然后让学生练笔写作,学生学得开心、写得认真。
综上所述,阅读教学虽然是教学中的一项主要内容,但是在教学过程中,不能把其孤立进行,教师要在阅读教学中抓住一切机会,借助各种形式,在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过程中,使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听话能力、说话能力、写作能力等多种能力都得到极大的开发和有效的延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王静文,罗良.阅读与儿童发展[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11.
[2]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
[3]许国璋.许国璋《英语》[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2:9.
[4]程晓堂,王蔷,Ken Methold.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试验教材英语(第六册、第八册)[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2.
(作者单位:北京市平谷区教育研修中心)
(责任编辑:任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