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培养高中学生数学创新能力

2014-08-07 06:42李元忠
读与写·下旬刊 2014年5期
关键词:新课标思维能力数学知识

李元忠

摘要: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我们应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模式,创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教学情景,让学生轻轻松松地学习,以求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素质,优良的思维品质

关键词:新课标;高中数学;创新能力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10-0172-01数学教学中的创造思维,是指思维主体自身的一种新颖独到的思维活动。创造思维是创造力的核心,思考问题的突破常规和新奇独特是创造思维的具体表现。数学是思维体操学科,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最合适的学科,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把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作为数学教学的核心要求。

1.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给学生数学思想方法

数学思想方法是从数学内容中提炼出来的精髓,是数学知识、数学技能、数学方法的本质体现,是形成数学能力和数学意识的桥梁。在新课标中,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是高中数学中重要的基础知识,是数学的灵魂。课程标准的实施,要让学生运用数学思想方法进行数学思考和解决数学问题。通过有关数学知识技能的学习,逐步领会字母表示数的思想、化归思想、函数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分类讨论的思想、分解与组合的思想等基本数学知识,掌握待定系数法、消元法、换元法、配方法等基本数学方法。无数教学实践证明,只有系统掌握了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才能自如地驾驭知识。逐步形成技能和技巧,才可能在处理数学问题时,思维敏捷、思路清晰,方法巧妙灵活,得心应手。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的培养是创新能力的基础。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必须充分挖掘蕴涵于教材中数学思想方法的因素,发挥典型范例的作用,提高学生运用数学思想方法的能力。

在数学的教学和学习中,不能仅仅着眼具体题目的具体解题过程,而应不断加深对思想方法的领会。数学思想方法是通过数学知识的载体来实现的,而对它们的认识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应该注意并需要教师在长期的教学中不断渗透与点拔,让学生能够顺势自然地理解,并能灵活运用。教师要在充分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教学要求和教学理念的基础上,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创设学生熟悉的教学环境。在教学中适当开展数学游戏,数学实践等活动,既不追求形式的五彩缤纷,也不要求学生的动作一致,而要去枝削干抓本质,挖掘数学内涵,活动之后,要引导学生自主反思归纳,通过"我是怎么想的?","我为什么这样想?","我的感悟是什么?","我的体会是什么?""我学会了什么?"等语言,总结课堂上,活动中隐含的或发现的数学思想方法和规律,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提高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能力。要知道数学思想方法是具体的数学知识的灵魂,数学思想方法对一个人的影响往往大于具体的数学知识。

2.在高中数学教学中,鼓励学生探究质疑

新课标高中教材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学习方式的转变。对数学而言,知识的形成过程实际上也是数学思想和方法的发生过程。教师要在教学中努力体现数学思维规律,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通过分析和解决问题,使他们经历观察、实验、比较、归纳、猜想、推理、反思等理性思维活动的基本过程,优化思维品质,提高思维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在教科书中,穿插安排了大量"观察"、"思考""探究""讨论""归纳"等栏目,在选学内容中也有"观察与猜想""实验与探究""阅读与思考""信息技术应用"等众多栏目,教师要充分发挥这些栏目的作用,让学生从身边事物的观察入手,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印象,如观察温度计可以让学生获得数轴的直观感受。在问题探究中,要让学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如在有理数加法教学中,让学生通过数轴探求两次运动的结果,从而认识有理数加法法则。通过这种探究教学,使学生自己探索发现新知,在反思中总结升华,扩充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和认知结构,最终实现自我创新,体验获得结论,这样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是大有裨益的。

鼓励学生主动质疑问难,对于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不可忽视的。俗话说:学问,学问,既要学,又要问。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答一个问题更为重要。"任何发明创造都是从产生问题开始的,可见主动提问的重要性。在数学教学中,学生往往会提出一些疑难问题,如果教师给以恰当的引导,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问是需要勇气的,学生会有负担,怕老师责备,怕学生嘲笑。教师要营造一个好的提问氛围,培养学生提问的勇气。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再解决问题,不但保护和激励了学生所有的创造欲望和尝试,使学生的自信心得到满足,而且由自己发现思维事物比由他人告诉的事物更加容易理解和记忆长久。指导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勇于提出问题,变被动的接受为主动探索,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同时,教师应给学生正确的信息反馈,使学生感到问题解决的成功喜悦。

3.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3.1培养学生观察力。观察是信息输入的通道,是思维探索的大门。敏锐的观察力是创造思维的起步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力:(1)在观察之前,要给学生提出明确而又具体的目的、任务和要求。(2)要在观察中及时指导。如要指导学生根据观察的对象有顺序地进行观察,要指导学生选择适当的观察方法,要指导学生及时地对观察的结果进行分析总结等。(3)要科学地运用直观教具及现代教学技术,以支持学生对研究的问题做仔细、深入的观察。(4)要努力培养学生浓厚的观察兴趣。

3.2培养想象力。想象是思维探索的翅膀。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想象,往往能缩短解决问题的时间,获得数学发现的机会,锻炼数学思维。培养学生的想象力:(1)要使学生学好有关的基础知识。(2)新知识的产生除去推理外,常常包含前人的想象因素,因此在教学中应根据教材潜在的因素,创设想象情境,提供想象材料,诱发学生的创造性想象。(3)指导学生掌握一些想象的方法,像类比、归纳等。

3.3培养发散思维。发散思维指从同一来源材料探求不同答案的思维过程,加强发散思维能力的训练是培养学生创造思维的重要环节。据心理学观点,一个人创造能力的大小,与他的发散思维能力成正比例。在教学中,要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思等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3.4诱发学生的灵感。灵感是一种直觉思维,灵感的发生伴随着突破和创新。在教学中,教师应及时捕捉和诱发学生学习中出现的灵感,对于学生别出心裁的想法,违反常规的解答,标新立异的构思,哪怕只有一点点的新意,都应及时给予肯定。同时,还应当应用数形结合、变换角度、类比等方法去诱导学生的数学直觉和灵感,促使学生能直接越过逻辑推理而寻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总之,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开展创新教育,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各种思维能力、应用知识的能力和实践能力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猜你喜欢
新课标思维能力数学知识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培养思维能力
培养思维能力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让学生在生活中探索数学知识
初探新课标下高中英语听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