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登秀
摘要:小学数学在整个数学教学中起着基础性作用,但是由于教学观念、教学方法过于陈旧,很多小学生目前将数学学习当做一项任务而非兴趣,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小学生数学学习的效率。因此教师当前应该从教学观念、教学方法方面改进,在课堂中引入游戏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关键词:小学数学;兴趣培养;教学观念;教学方法;游戏教学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10-0164-01古语有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小学数学作为数学学习的基础阶段,学生对其的掌握程度直接影响着今后数学的学习,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必须注重对学生兴趣的学习,使小学生乐于学习,让数学学习成为其的兴趣而非任务。近些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小学数学课程改革正如火如荼的进行。但是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往往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忽略了对其兴趣的培养,导致其厌恶数学。因此在当前背景下,教师必须改变教学观念,更新教学方法,利用多种途径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认为,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1.转变教学观念,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会学生善于思考是学校的首要任务。"而当前,我国的小学数学教学还处于"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在课堂的学习中,没有充分地发挥学生的思维能力,导致学生在数学的学习中提不起兴趣,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低下。因此,在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参与数学课堂教学。在这个过程中,教学要做好引导工作,充分地信任并且尊重学生、理解学生、支持学生、启发学生、鼓励学生,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让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摆脱课本的束缚和对课本的依赖,充分发挥自己的思维。这样才能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例如,笔者在教授《比长短、高矮》这节课时,就让同学们各自拿出一支铅笔,然后与同桌比一比,看一看谁比谁长,谁比谁短。又让同学们拿出自己的两只小手比一比,看一看同学们又会发现什么。这样,让同学们在实物的对比中,自己得出结论。让他们也参与到课堂的教学中,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提高了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
2.更新教学方法,唤起学生求知欲
教育家陶行知指出:"从前,先生只管照自己的意思去教学生,凡是学生的才能兴味,一概不顾,专门勉强拿学生来凑他的教法,配他的教材"。 这样的结果只可能是教师教得很多,而学生的收获却非常少。 然而,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当学生对于一件事有兴趣的时候才会积极、主动地对其进行思考及探究,因此,要抓住学生好奇的心理特征,创造最佳的学习环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数学课上教师要善于利用新颖的教学方法,唤起学生对新知识的好奇心,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善于将教材中的重点或者难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联系起来,让学生感觉到所学的东西就是在身边的,并且让其感觉到学习的兴趣及其重要性。例如:在教学路程、时间和速度二者关系的应用题时,可设计这样一道题:周小雨早晨吃完饭后,他妈妈让他给爷爷送一壶茶水去,他骑车出发时正好是8:00,骑完一段上坡路,周小雨一看表正好是8:30,骑上坡路时每分钟行120米,接下来全是下坡路,当他到达爷爷家时正好8 : 5 0,骑下坡路时每分钟行1 80 米, 问题:(1)他上坡路行了多少米?(2)他骑下坡路行了多少米? (3)他家离爷爷家有多远?( 李小斌是本班一个学生的名字) 学生的思维立即活跃起来了,对要学习的内容产生了浓厚兴趣。另外,要抓住学生、好胜怕输特点,,创设"成功"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对于数学的兴趣是在自由、自主的学习环境当中获得的。因而,教师要善于把握学生的学习动机,尤其是在对"好胜"之心的把握上,通过运用巧妙的手段,让学生在一种"争强好胜怕输"的情况下掌握知识。
3.运用游戏教学法,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小学这个阶段,小学生的年龄以及心理特点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们的性格特点--活泼好动,但是在小学数学中,这门科目较枯燥,逻辑性又强,所以对于这门科目很多小学生提不起兴趣,久而久之,就会影响到他们的学习效果。而如果小学教师能够利用游戏教学法进行教学,就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对于小学生来说,游戏就是一种喜闻乐见的形式,运用这种教学方法的目的就是能够借助于这种游戏的趣味性引起小学生的兴趣,去除枯燥乏味,进而对于小学生的生理疲劳予以消除。所以说,将游戏引进数学的教学中,就有着很大意义,这就要求在每一个环节做好,包括新课的导入、概念的教学以及复习与巩固等。引进适当的游戏就有利于学生的兴趣的提高,同时也能够促进他们综合能力的提升,因为在游戏中,能够进一步促进学生的左右脑进行交替的运用并发展,当学生的大脑形成一个比较兴奋的中心时,他们的思维就会变得更加的活跃、更加的有效,在这样的基础上就能在数学学习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高小学生的参与性,促进成绩的提高,同时培养了他们的能力。如在小学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新课改的理念,适时、适度地安排一些数学游戏活动,比如"抢答"、"找朋友"、"争冠军"、"接龙比赛"、"开火车"、"夺红旗"、"送信"、"动手比一比"等等。学生在游戏中大脑处于高度兴奋状态,精神高度集中,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不少有用的知识,并受到正确的数学思想方法的熏陶,有力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消除了学习的疲劳,又使学生在快乐中掌握了知识。参考文献:
[1]张晶.数学课堂也快乐[J].新课程(小学版),2010,(4)
[2]边军利.浅谈如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