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驻的风景线

2014-08-07 20:34彭成
慈善 2014年3期
关键词:风景线时时尘埃

彭+成

微风夹杂着花香,吹起时间的轻纱。看一眼过去时光里的恒久记忆,有一道风景线,一直常驻在心底。

——题记

沐浴着十月的阳光,坐在教室外的走廊,我趁着大课间,静静地阅读《慈善读本》。

忽然,听到身边有同学在轻声地说:“现在还看这种书,有什么用?雷锋三月来,四月走。这社会又冷漠如常了吧?”

“当然啊,谁不知道做慈善就是个形式。”有同学用淡漠的语调回答着,“如果有用的话,那叫小悦悦的小女孩,就不会躺在冰冷的马路中央。她痛苦地呻吟,怎么会拉不住十八双匆匆的脚。”

又有同学接着说:“那个叫彭宇的年轻人,在扶起老人后,就不会被讹诈。他错愕的眼神,怎么会激不起老人那沉在心底的良知?”

“如果有用,我们怎么会喝到加有三聚氰胺的牛奶!”

“吃到掺洗衣粉的馒头、苏丹红的鸡蛋!”

“用地沟油炒的菜!”

……

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地说着。

走廊上,风乍起,十月的阳光也失去了温暖。我皱着眉,抬头远望,那江南秋天橙黄橘绿的美景,仿佛都被一层薄薄的尘埃笼罩。

“有用的!”我依稀听到郭明义在说,“我们只要尽职尽责,时时贡献自己微薄的力量,慈善之心就会常驻人间,社会就不会冷若冰霜。”

“是啊,有用的!”我听到杨善洲在说,“我们只要各尽所能,发挥余热,荒山也可以变成绿洲,社会也会温暖如春。”

“是的,有用的。”我听到杨蓉在说:“我们只要尽心尽孝,社会还是会和谐快乐。”

“有用的!有用的!”

……

脑海里有许多声音,不时在回荡。

“有用的。”我不由地大声回应,“你们看,每棵树的树根处都有落叶。它们都在等待化作春泥。虽然渺小,却仍尽力回报。”

“只要我们每个普通人都像落叶一样,懂得回报,尽自己所能。哪怕是给乞讨的老人一块钱,给拾荒者一个空瓶;哪怕是捡起教室走廊上的一张废纸,扶起校园植物园里的一棵小树;哪怕是为忙碌的父母分担一些家务,为年迈的祖父母时时捶背……”

“对啊!对啊!”更多的同学附和着,“我们都是平凡的人,无法做伟大的事,但我们可以用伟大的爱去做些小事!”

这时,上课的铃声催促着我们走进教室。走廊上的风变大了。我回头一望,它吹散了尘埃。十月的阳光更加暖人了。

的确,这个世界并不完美。“太阳纵有万丈光芒,也有照不到的角落;人类科技再进步,也有无法抗拒的灾难、疾病、衰老,这就是我们面对的真实世界。”

“没有人是一座孤岛,我们同处一个世界,每个人都是世界的一部分;我们彼此相关、互相影响,成为一个命运共同体。”积土成山,集腋成裘,点点滴滴的慈善之举也能传递温暖。这样,爱心之根就能常驻心间,慈善之花就能开满人间!♡

指导老师:彭爱君

本文作者系台州市黄岩区澄江中学学生

endprint

猜你喜欢
风景线时时尘埃
为什么伤口愈合时时会觉得痒?
“我时时被中国运动员激励着”
都市度假屋
要有礼貌
尘埃有多老
我所热爱的是这些尘埃
尘埃
初 春
暖金色的5月
一道引人注目的风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