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背景下的档案信息服务研究

2014-08-07 23:14金凡邹婧雅
现代商贸工业 2014年13期
关键词:移动互联微博微信

金凡 邹婧雅

基金项目:本文为2012年度河南省档案局科技项目研究成果,课题号:2012-X-46。

作者简介:金凡,男,讲师,研究方向:数字档案信息资源管理;邹婧雅,2011级档案学专业学生。

摘要:在移动互联时代,提供行之有效的档案信息服务是发展档案事业的重要举措。对已实施的档案信息化服务进行研究,并对移动互联设备在档案信息服务的相关应用进行调查分析,从中找出了一些问题和不足;并阐述了移动互联设备及应用提供档案信息服务的优势,提出了适合移动互联平台提供档案信息服务的三种有效方式:微博、微信、移动APP,为档案信息化服务的建设提出了具体可行的方案和建议。

关键词:移动互联;档案信息服务;微博;微信;APP

中图分类号:F4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4)13017602

当今社会,“低头族”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无论何时何地,人们似乎都离不开手中的各种电子产品,这很大程度上要归因于日新月异的移动互联网技术。近年来,随着3G产业的迅猛发展,WIFI网络的大范围覆盖,移动互联应用逐渐深入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加之近来4G网络的兴起,将推动移动互联进入新的发展空间,智能移动设备也将成为人们获取信息最主要最快捷的设备。而档案作为记录和承载信息的重要载体,应适应时代发展趋势,创新提供信息方式,开发并推广基于智能移动平台的信息服务,以期真正实现档案的社会价值,扩大其影响力,从而有效地推动档案信息化的建设。

1移动设备提供档案信息服务的优势

1.1移动网络用户量数量庞大

据CNNIC统计,2013年我国手机上网比例从74.5%上升至81.0%,成为网民增长的主要动力。可见移动互联具有相当广泛的群众基础,若使档案信息服务应用于智能移动终端,将会极大促进档案信息的利用与传播,使档案服务真正走进人民群众当中,打破以往高高在上的神秘色彩。同时用户可转发或分享自己收到的信息,还可实现不同形式的互动,使档案利用从小众化发展为大众化,充分发挥社会价值。

1.2突破时空限制

由于移动互联技术的发展,用户可随时随地享受网络服务,而智能移动就像贴身物件一样与人们形影不离,因此信息的传播也就不再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对于档案信息的接收,用户还可以随意选择,随时查看;此外,对于档案信息的提供者来说,也不仅仅是只能通过固定的办公设备在固定的时间传输,而可通过自己的智能机、平板或其他移动设备随时随地发布信息。

1.3信息的多样性

通过接入移动互联网,用户可接收各种形式的文件信息,将文字、照片、声音、动画甚至视频融为一体,这样的信息形式能很好地丰富用户体验。而提到档案信息,常常是枯燥乏味,所提供的服务也是单调严肃,运用智能移动平台提供档案信息,打破单一的服务格局,不仅能充实信息内容、丰富信息形式,还有助于档案信息化建设和档案服务工作的创新。

1.4大容量存储

智能移动具有极大的存储空间,并可不断升级,用户在阅读信息时可将其感兴趣的内容存储在设备上。尤其对于一些事务繁多的用户,接收档案信息时并没时间立即使用,可将其先存储下来,日后既方便查找也便于处理。而且随着“云存储”技术的发展,将进一步打破存储容量的限制,用户甚至可以建立自己的云端“档案信息库”。

2移动互联背景下档案信息服务的有效方式

2.1微博服务

当今社会,信息的传播与获取已不再只依赖于电视、报纸或者新闻网站,更多的是来自社交网络,尤其是智能移动的各种社交应用。微博正因其大众化和即时性深受百姓喜爱,甚至很多社会前端的信息大多都是第一时间来自微博。但用户具有一定年龄倾向,在2013年调查统计中,“53%的用户为90后甚至00后,37%为80后,”作为青年甚至青少年为主力的信息传播媒介,档案微博的建设和管理应考虑针对性和丰富性,完善档案的微博服务可从以下三方面进行:

(1)发展各省市档案馆的官方微博。

根据搜索调查,各级档案馆只有很小一部分开通微博服务,且微博内容多为简单的几句馆藏动态或新闻。以粉丝量相对较多的浙江省档案馆为例,其微博更新还算及时,但内容却单调乏味,多为某月某日,某市(县)档案馆开展了某些活动,或者一些法规政策的宣传等。而作为政府管理的省市档案馆,应承担起为公民提供信息服务的责任,不仅仅只是传达当天的日程记录。

因此,一方面首先要继续增加省市档案馆官方微博账号数量,可先开通以每个省档案馆命名的官方微博,之后带动各市城建档案微博的建设,且这些账号应均以政府名义注册,让人们知道是官方的,内容真实可靠。其次要做好微博的管理更新工作,可实行人员轮流更新制,每天及时更新。另一方面,要提高内容的多样性和充实度,形式上不仅局限单一的文字,还可配上图片或视频;内容上不仅有相关新闻的发布,还可增加一些其他内容,如介绍一些地方档案馆的特色文化,宣讲一些可公开的档案背后的故事以增加内容趣味性。此外还可定期开展在线答疑工作,与用户进行互动,使档案馆服务更加亲民化。

(2)建立档案界的学术微博。

仅管与其他行业相比,档案界人士较少,但是大部分学者或工作人员仍对业界动态持有较高关注度。而微博恰是传播前沿信息的平台,档案团体或档案期刊可联合开设档案学专业的高校,交换链接或建立几个主要的微博账号,随时发布传递业界动态及学术研究情况,如介绍国际档案界热点话题,用户可根据喜好互相讨论、交流见解或转发分享,提高关注度;也可发布有关高校的教学及就业的情况,让更多学生更加了解自己专业的相关情况。

此外,微博作为一个开放的平台,不同人群都可以阅读或传播信息,因此也要考虑到业外用户的阅读,偶尔可发布一些边缘内容,如利用可公开的档案信息解答历史谜团,普及历史知识;还可推出一些趣味话题讨论,使神秘的档案能走进草根百姓中。但对于这一方面内容的发布,应减少专业术语的使用,力求通俗易懂。

(3)期刊订阅。

新浪微博作为现今最主流的微博平台,联合国内主流杂志推出“杂志订阅季”的业务,而档案界一些核心期刊有些并不为外界所知晓,或者订阅麻烦,建议个别核心期刊也可以推广订阅服务,扩大影响力,提高知名度。

2.2微信业务

微信是一款应用于智能移动的免费通讯软件,能够发送文字、图片、语音、视频等不同形式的消息。令人想不到的是,微信刚开发推广不久,就有上亿用户注册使用。而相比微博,微信的对话更为直接,接收消息及时,而且无广告骚扰。这些独具的优势使微信逐渐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因此将档案信息服务和微信技术相结合必将成为新的发展点,具体应用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

(1)查询业务。

微信的查询业务实质上是将传统手机的短信查询档案业务应用于微信技术中,各主要档案馆可开通自己的微信账号,用户通过添加其公共账号,在需要时发送相应的数字代码以得到不同的信息反馈。同时档案馆也可安排工作人员定期在微信平台进行答疑,这个时间段用户可发送想咨询的文字或语音信息,获取人工服务。

(2)朋友圈发送。

时下最流行的圈子莫过于朋友圈,因为它相对来说比较真实,是一个多为熟人分享的平台,且隐私保密性好,不是共同好友的评论别人看不到,同时也有相应的权限设置。而对于一些公共文章或信息的转发很是流行,一个人转发到朋友圈的东西,他的朋友看到后也会转发到自己的朋友圈,这样一传十、十传百,不久便会无人不知。档案馆恰能利用朋友圈这一优势,侧重宣传一些档案文化和档案知识。并以不同形式相结合进行发布,可兼有教育性和趣味性,吸引用户阅读。也可定期办一些与档案有关的公益活动,在朋友圈中征集、推广,丰富服务方式。

(3)订阅列表的消息推送。

对于微信中的公共账号一般是用户根据自身喜好自主添加,这些账号统一被放置在一个叫“订阅号”的列表,用户任选时间阅读推送的信息,这就要求档案馆的微信号要增强主动服务的意识,不能长时间等用户上门咨询。换个角度看,这里的推送有些类似以往的彩信手机报,但却是免费,形式和大小也不受限制。档案馆可对订阅用户定期推送一些信息,如与用户利益有关的档案服务、特色档案文化、档案知识普及或“档案百图展”等,保持与用户之间的联系,使服务更加深入日常生活。

2.3APP的开发与推广

由于智能移动的大部分功能都是靠APP实现的,如今APP已成为人们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甚至很多用户还患上了“APP依赖症”。但在众多APP中,用户使用的APP具有集中性,相当一部分应用并不受人们理睬。就档案有关的APP来看,通过搜索结果显示,只有北京海淀区档案馆这一个官方档案馆应用,提供的服务也只有电子资料图书的阅读。至于其他所有剩下的APP,大多是一些记事类工具,如记录自己的生活或亲情档案,或者是一些电子书,与档案信息服务并无太大关系。

为此,开发相关的APP是推进档案信息化服务重要的一部分。档案馆可携手智能手机开发商推出基于本馆档案信息服务的APP,前期可参考移动图书馆的应用,并不断完善自己的特色服务。主要涵盖项目有:

(1)建立用户个人中心,在线体验实体档案馆服务;

(2)查询阅读所需档案(已公开);

(3)下载档案文化的相关图片或视频;

(4)其他特色服务依不同档案馆而定,如美国国家档案馆推出的“历史上的今天”,以美国国家档案馆馆藏为基础,每天公布美国历史当天形成的档案,使人们在获取历史知识时无形中行使利用档案的权利,还不失趣味性。我们也可依据中国历史的特性推出一些鉴赏文化等不同种类的服务,还可实行馆际间档案文化的共享。

总之,APP的开发和推广要根据用户需求,设计出的应用人性化和实用化才是关键。

移动互联时代的推进必将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且其发展是人们永远无法想象的。档案要想在这个新环境下拥有一席之地,就要不断推陈出新,运用先进手段提供信息和服务,而微博、微信和APP因其各自具有的优势,更易实现档案信息服务的提供。当前,档案部门要不断提升人们的档案意识,增强档案的服务社会的能力,使档案信息服务真正能够“飞入寻常百姓家”。在不久的将来,档案利用更加便捷,或许还会成为人们讨论的话题,用户只需通过手中的智能移动端,便能享受到优质的档案信息服务。

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3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2014(1).

[2]彭员员.基于第五媒体平台的档案馆服务研究[J].云南档案,2013,(1).

[3]新浪微博数据中心.2013年微博用户发展报告[R].http://www.liu16.com/post/296.html,20131206.

[4]王贞.第五媒体的档案信息与文化传播[J].中国档案,2011,(5).

[5]孙洋洋.微信技术应用于档案信息服务初探[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3,(17).

[6]谭必勇.基于SWOT框架的手机档案馆服务模式研究[J].档案学通讯,2012,(6).

猜你喜欢
移动互联微博微信
微信
场景传播视阈下的网络直播探析
移动互联开发的教学资源库的建设研究
智慧校园关键技术分析与研究
事实与流言的博弈
移动互联应用课程教学现状与探索
重大突发事件中微博之力不微
微信
微信
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对微博的创新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