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李文健,男,汉族,籍贯山东,聊城大学商学院经济学硕士在读,研究方向:货币金融理论与财政投融资。
摘要:中国大气中可吸入颗粒物逐年增多,研究雾霾天气的成因及其成分,显得尤为重要。中国的雾霾天气是由自身产业结构特点、社会发展、地形构造等多因素叠加造成。采取一系列措施降低污染情况,企业提高环境准入门槛;建立生态补偿金制度;加强机动车污染防治。
关键词:雾霾;经济;人口1.前言
1.1雾霾现状
雾霾,是雾和霾的组合词,常见于城市。中国不少地区将雾并入霾一起作为灾害性天气现象进行预警预报,统称为“雾霾天气”。从地区结构看,雾霾严重的地区主要是沿海、沿江经济发达地区和重化工业突出地区,如京津冀、中国、江苏、上海等。雾霾的危害表面看是一种环境生态现象,实质与经济社会的严重失衡高度相关,尤其与人口及人类活动在空间上的严重失衡高度相关。
对雾霾(PM2.5)的来源与构成,大部分研究认为雾霾主要来自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汽车尾气、工业生产排放的废气、建筑工地产生的扬尘。本质而言,雾霾不仅是一种自然现象,更是一种社会经济现象。
1.2形成原因
雾霾持续频发与我国进入重化工快速发展时期密切相关。高耗能工业发展迅速,部分行业也出现严重的产能过剩。产业结构重型化特征明显。在工业结构中,处于主导地位的建材、冶金、石油炼化、五大高耗能产业聚集地的京津冀地区雾霾情况相当严重。
雾霾持续频发与化石燃料消耗的大量激增密切相关。煤炭在能源结构中占比在2011年已接近七成。煤炭燃烧后产生的大气污染物主要包括二氧化硫、一氧化碳、悬浮颗粒物、氮氧化物等是构成PM2.5的重要成分。对于有采暖期和非采暖期之分的城市,燃煤在冬季的贡献率远大于其他季节。
雾霾持续频发与快速粗放的城镇化进程及发展模式密切相关。在土地城镇化快速拓展、人口膨胀、城市发展过于依赖工业经济和机动车保有量快速增长的背景下,大气污染治理显得力不从心。在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工业与建筑扬尘导致PM2.5大量产生,对大气环境造成较大污染,特别是在人口聚集、资源聚集、生产聚集的(特)大城市,雾霾更成为无法避免的“负外部性”。
2.雾霾对中国经济和人口的影响
2.1库兹涅茨曲线
经济学家库兹涅茨研究表明,当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时候,环境污染的程度较轻,但是随着人均收入的增加,环境污染由低趋高,环境恶化程度随经济的增长而加剧;当经济发展达到一定水平后,到达某个临界点或称“拐点”以后,随着人均收入的进一步增加,环境污染又由高趋低,其环境污染的程度逐渐减缓,环境质量逐渐得到改善,这种现象被称为环境库兹涅茨曲线。中国目前很有可能就是处在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前半段——污染程度随国民收入增加而逐步严重。在可见的将来,最为根本的办法还是要发展经济。只有当居民收入提高之后,我们才可能在环境上支付更多的成本,污染才能得到解决。
2.2雾霾对中国人口的影响
雾霾重灾区中东部,是我国经济最繁荣,也是人口最密集的区域,其伤害绝对可观且不容低估。这也正是各地纷纷投入资金治理雾霾的原因。雾霾不但损害我们的身体和生活质量,也会损害我们的生产质量。雾霾造成如此大范围出现,必然会损及经济增长。中国雾霾严重的地区,恰是我国人力资本最集中数量最多、质量最高的地区,人力对环境的敏感度相对更高。环境危机造成“人才外逃”,很多专业人才出国移民。这更加剧了中国东西部地区之间发展的不平衡,雾霾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也就更为明显。
2.3雾霾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雾霾对经济的影响应当从以下几方面来考虑。一是雾霾经济主要起作用于第三产业,以旅游业和交通运输业为例,雾霾天气的出现,对交通行业的影响首当其冲,公路、铁路、航空等各种交通方式的效率大大降低,雾霾严重时甚至一度处于停滞状态,造成经济运行效率低下,阻碍全社会的有序运行,进而影响整个经济链条。同时,低效的交通效率会导致尾气污染物排放骤增,从而再次加重雾霾天气,形成恶性循环。受到直接影响的还有旅游业。由于雾霾天气导致景区能见度降低,空气混浊,使景区暂时性的失去观赏游玩价值,游客人数较往日呈现明显下滑,对于部分以旅游业为支柱产业之一的城市来说,雾霾经济的影响几乎是纯负面的。
3.中国应对雾霾应采取的措施
3.1建立省级生态补偿金制度
省、市两级均建立环境空气质量生态补偿资金,省对各设区的市实行季度考核,每季度根据考核结果下达补偿资金额度。市级环境空气质量改善,对全省空气质量改善作出正贡献,省级向市级补偿;市级环境空气质量恶化,对全省空气质量改善作出负贡献,市级向省级补偿。市级向省级交纳的资金纳入省级生态补偿资金进行统筹,用于补偿环境空气质量改善的市。
3.2推动产业升级转移、实现绿色能源替代
我国重化工业总体分布在西北、中部以及沿海地区,具有明显的集聚性。“过密”的工业布局,使有限的资源难以得到合理分配,加重地区环境污染的隐患。要通过推动产业布局调整,逐步疏散京津冀、鲁中南等大气污染严重地区的重化工业产能,逐步降低大气污染严重区域的煤炭消费量。
3.3降低汽车尾气排放
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对公交系统进行多方面的资源配置,完善城市交通运输体系,减少市区部分车流量,使交通环境保持顺畅。改进燃料品质、提高燃烧效率、大力发展以清洁能源为动力的汽车,控制汽车排放污染。
3.4倡导低碳发展理念,推动绿色新型城镇化发展
在生产领域,强化企业排放标准,加快与空气治理相关的低碳技术开发应用。在建筑领域,全面强制推广城市建设扬尘抑控措施和控制标准,控制、降低建筑工地扬尘,对于建筑工地施工的扬尘,各地政府对施工过程和施工现场进行监管;在施工过程中应提倡清洁生产。
参考文献:
[1]刘翠,薛科社。西安市雾霾天气成因及治理措施分析。地下水,2013,35卷,3期
[2]博庸,雾霾天气让经济“伤筋动骨”。防灾博览,2013.06
[3]胡名威,霧霾的经济学分析。经济研究导刊,2013,16,198
[4]钱诚,李跃森,“雾霾经济研究”。现代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