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外结合,抓实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2014-08-07 04:01黄昌君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4年5期
关键词:课外成果交流

黄昌君

新的《科学课程标准》提出“科学教育不能局限于书本之间,课堂之中,不受时间、空间、形式、内容的限制,需要不断开拓、引入鲜活课程资源,通过生活开展科学探究活动,在时间上可以有很大的跨越性和延续性,在空间上可以有很大的拓展性和开放性,在形式上可以有很大的灵活性和机动性,在内容上可以有很大的选择性和重组性”。小学生探究科学的活动往往不是一节课所能完成的,而过重的课业负担,学生、家长偏科意识的影响,课上老师随口甩出的一句话,对后续探究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等等原因,往往都会造成学生课外科学探究时间和效果难以得到保证,课上轰轰烈烈,课后冷冷清清。笔者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发现注意科学课内外的结合不失为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一种良好途径。

一、课内指导好探究方法

在探究性的科学学习过程中,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动性,发挥它们的能动作用,让他们在参与科学探究活动中,自己提出问题,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或计划,自己动手搜集资料,开展课外探究活动。当然作为小学生来说,刚开始进行课外探究时,一定会遇到很多困难,需要教师大量帮助。

引导学生课外探究是一个逐步培养的过程。刚开始时,教师应当为学生的观察、研究搭好平台,指导多一些,等到学生适应了课外探究的过程以后逐步放手。刚开始每次探究活动,教师在了解了学生探究的题目后,要帮助、引导学生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经过几次的探究,他们渐渐掌握了课外探究的套路,这时教师可适当放手让学生按计划实施。

二、密切关注学生的课后探究情况

对于学生课后的探究,教师要给予极大的关注,时不时地问问学生研究得怎么样了?让他们知道老师一直关注他们的行为。当有的孩子碰到了难题,要给予及时的帮助,创设学生进行课外探究的良好环境。

学生的科学活动也不能仅仅停留在探究活动上,在探究活动之后,教师要组织学生及时进行反馈,为学生搭建交流的舞台,因为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必然会产生许多新的问题,此时教师要重视学生自己对各种现象的理解,放手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出来,洞察他们这些想法的由来,鼓励学生间的交流和质疑,引导、启发学生想办法解决。

1.提供可交流的平台

教师应当提供学生交流的平台,让每个同学都有提问、发表、展示的机会,讓学生更多地介入信息交流,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目的。并及时督促检查,鼓励评价,让学生品位课外探究活动的成功感,也是促使学生养成课外探究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重要举措。

2.多形式展示学生课外探究成果

为了让学生能持之以恒地进行课外探究,必须充分重视学生的课外探究成果的展示,让他们产生一种科学家搞发明似的成就感。所以,应尽量通过多种形式,来展示学生课外探究的成果。可以让他们以报告或论文的形式整理成文,制成探究成果小报,或与班主任沟通,利用黑板报展示班中的优秀探究成果,或在班级中专门开辟一角,展示学生的优秀探究成果,对于优秀的探究成果,还可以在校园橱窗中展示,并发给奖状。这样能大大地保持学生的探究热情,从而有效地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

如果说课内教学是知识的积累、方法的演练、技能的训练、情感的熏陶,那么课外探究则是知识的运用与累加、方法的重组与强化、技能的训练与增强、情感的体验与升华。因此,在科学课的教学中,教师应充分注意上述特征,应以课内方法指导为前提,以课外探究活动为后续,开展跨时空、全方位、多角度的延伸活动,只有这样做实,学生的探究能力才能得到有效的培养。

猜你喜欢
课外成果交流
如此交流,太暖!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小满课外班
我的“课外老师”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工大成果
“走出去”成果斐然
“健康照明”成果聚焦
“三医联动”扩大医改成果
课外实践丰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