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振廷
摘要:要想提高即时评价的有效性,除了注重即时评价的激励功能,还更应该注重即时评价的点拨引导功能。点拨,就是要点破要害,拨疑疏惑,补其所缺,使无意识或模糊的认识清晰化,使不明确的回答规范化。引导,则是促其自悟自省,引发学生进一步的思考。点拨引导进行即时评价,方能充分地发挥教师因势利导的作用。
关键词:评价;案例;思考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10-0021-02《语文课程标准》在"评价建议"中指出"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这也就是说,评价的最终目的就是为学生的发展服务,促进学生发展。
即时评价,作为师生交流的一种有效方式贯穿于课堂教学活动的始终。准确及时具体的即时评价具有很强的反馈调节、展示激励、反思总结、积极导向等功能,能使教学过程更趋完善,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然而,在现实的课堂教学中,还有一些评价,有的仅仅起到了简单的反馈作用,有的非但没有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反而降低了课堂教学的效率,甚至带来一些负面的影响。还出现了一些看似热闹,却是无效;看似形式新颖,却是价廉功低的评价。
1.迷惑
笔者参加一次教学研讨会时,在一所学校听了一节九年级的语文课。课题是舒婷的现代诗《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下面是摘选的两个教学片断。我们重点看看教师的即时评价。
案例1:《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片断1
教师出示整体感知的思考题后,提读课文。教师进行即时评价:
学生1:(此生读得比较熟练,但没太有感情)
师评:课文读得很熟练,仅此而已。
学生2:(此生读得很有感情,听课老师和学生一起有点进入境界。
师评:停!这位同学读得有点感情了,继续。
此生继续,但我们刚激起的一点情绪却被老师评下去了。此生读完。
师评:还可以。
片断2:
教师引导学生对诗歌作了三重解读(物境、情境、意境)之后,说:我们用怎样的语调才能读出诗歌所表达的感情呢?听我读,进行模仿。
教师:范读"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千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
提生仿读。
师评:我是这样读的吗?"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千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我是把"破旧和老"升到一定高度,然后拖半拍,而不是你这样声嘶力竭的喊。
再提读。
师评:我听不下去了,我说的重音你都给我弄没了。再试试。
师评:你站好了,好好听,别人是怎样读的!
边听课我边想:不是上课的老师听不下去了,而是听课的老师听不下去了,而是学生们难过了。记得好像有句歌词:最爱我的人伤我最深。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输出的教育信息应该如何反应?我们的学生需要怎样的即时评价?怎样的即时评价才是有效的呢?
2.反思
不少教师为让学生畅所欲言,注重激励,一概以"好""很好"统而评之。课堂上"好"声一片,针对性没有了,激励性贬值了。难怪有老师感叹:课堂评价,怎一个"好"字了得!但如果教师一锤定音,告之答案,仅凭学生所谈是不是掌握了新知,是不是正确来判定其好与坏,显然不利于学生思维、个性和情感发展。
所以理想的评价应是发展性评价,即依据学生的个性差异,有针对性地评价,找准学生的发展点,以对学生的发展起到画龙点睛的导向和推进作用,体现评价的人文关怀。所以,要想提高即时评价的有效性,除了注重即时评价的激励功能,还更应该注重即时评价的点拨引导功能。
我们再看一则案例。
案例2:课堂实录摘选:
《生命全命》教学实录(选自青岛市普通教育教研室编写《语文课程标准理解与实践》片断1:
师:的确是这样。好,同学们再评一评刚才那位同学读得怎么样?
生9:她读得声音太小,而且感情也不是很到位。
师:你能用你认为好的方法读一读,让我们学习一下吗?
生9:(朗读课文,声情并茂)
师:同学们认为他读得好不好?(掌声)好在什么地方?
生10、很有感情且声音洪亮,重音把握得很好。
师:这位同学读得真好,他运用了咱们上节课总结的朗读方法。(投影出示)同学们再一起回顾一下。
反思:此片断教师评价比较好的发挥了即时评价的反馈、引导作用。
《生命全命》教学实录(出处同上)片断2:
师:还有没有同学能起来说一说对另外两个事例的认识和看法?
生17:飞蛾求生这一事例给我的感触很深,因为小时候我也捉过飞蛾,但我却没这样的感悟。
师:你当时的感受如何?
生17:很好玩。
师:为什么你同作者的感受会有如此大的差别?
生17:我想可能是我身体健康,生活得无忧无虑,而作者却从小病魔缠身,所以对很多事情都比较敏感。
师:有道理。人生阅历不同,往往对事情的看法有很大的差别。
反思:即时评价因势利导的点拨,引发了学生更深层次的思考。
3.提升
那么在实践中如何点拨引导,改进即时评价,提高教学评价的有效性呢?
我们先进行几个小片断对比:
案例3:《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片断
学生概述课文内容。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