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宽忍
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参政党”结合在一起,不仅是对民主党派政党性质和政治地位的科学论断,更重要的是明确了“参政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责任与历史使命。民主党派只有勇于承担历史责任,全面履行好参政党职能,并不断提高民主协商的质量和民主监督的成效,才能真正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的性质,才能不辜负执政党的信任。
早在20世纪初期,以孙中山先生为代表的民族资产阶级先进分子,组建了第一个现代意义的政党——中国同盟会,并于1911年发动和领导了辛亥革命,推翻了延续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各种政治力量纷纷组建政党,党派蜂起,包括由中国同盟会改组而成的国民党,以及进步党、公民党、共和党等在内的政党多达300多个,一些政党沦为了为少数人争权夺利的政治工具。
随着抗日战争的胜利和解放战争的爆发,以民族资产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以及同这些阶级相联系的知识分子为社会基础的民主党派应运而生,他们的愿望是实现民族独立,建立民主、独立、自由的新中国。
为积极响应当时的政治形势,以马叙伦为代表的民进先辈们于1945年12月在上海创建了中国民主促进会。“下关事件”的发生,更加坚定了民进与反动派斗争到底的决心,表现出民进会员高度的历史责任感。1948年4月30日,中国共产党发布《中共中央纪念“五一”劳动节口号》,提出召开新政治协商会议,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主张。马叙伦先生在香港从广播里听到“五一口号”发表后感到十分振奋,立即写了《读了中共“五一口号”以后》并公开发表。这是民进人在“两种命运,两种前途”的关键时刻做出的重要决择。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民主党派成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劳动者政党”,这是社会主义时期民主党派性质的最初界定,为民主党派发挥作用奠定了坚实基础。在这一时期,民进组织积极发挥智力和人才优势,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同全国人民一道投身于“五大运动”,“为恢复国民经济献计出力”,“积极协助中共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从1979年6月15日,邓小平在全国政协五届二次会议上所作的《新时期的统一战线和人民政协的任务》开幕词中指出:各民主党派“都已经成为各自所联系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和一部分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的政治联盟,都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政治力量”,到1986年各民主党派是同中国共产党通力合作的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事业的“亲密友党”,对民主党派特定历史条件下的定性,是我国多党合作历史上的第一次,是民主党派发展史上的第一次,是中共历史上的第一次。不仅准确反映了新时期我国社会结构的发展变化,也开辟了中国民主促进会面向社会,为“四化”服务的新领域。民进在这个时期重点在文化教育方面开展影响深远的“咨询服务”、“智力支边”等活动。
1990年,民进中央组织专家深入贵州黔西南州兴义、安龙、普安等地,就《用芭蕉芋生产万吨淀粉工厂》和《以芭蕉芋淀粉为原料年生产1000吨变性淀粉厂》两个项目进行实地考察和可行性论证,并在资金、技术、原料栽培等方面积极做好两个项目上马的各项准备,使这两个项目正式列入“星火计划”。1993年10月31日,八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通过的《教师法》,就是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进中央主席雷洁琼和民进的几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多次提出建议,并在制定过程中充分听取各民主党派成员的意见建议。
进入新世纪后,随着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综合国力进一步增强,经济体制、社会结构、利益格局和思想观念的深刻变化,我国的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2005年2月,中共中央颁发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意见》,2007年11月,国务院对外发布了《中国的政党制度》白皮书。明确了“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明确了“在新世纪新阶段,民主党派是各自所联系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拥护社会主义爱国者的政治联盟,是接受共产党领导、同共产党通力合作的亲密友党,是进步性与广泛性相统一,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参政党”。在此期间,民进中央围绕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问题先后赴浙江、贵州、云南、新疆进行考察调研,范围覆盖了我国民族自治区、民族县和民族乡。在综合全会调研成果的基础上,民进中央形成了《关于加强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促进民族地区九年制义务教育》、《推进民族地区双语教学》、《加强民族地区生态环境建设》等4份建议。
从民主党派的产生、发展到日臻完善,正如哲学家詹姆士说的,“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要求是:渴望被肯定”,中共历次对民主党派性质的定位,都全面增强了民主党派的政治归属感,增强了与中共齐心协力的决心,增强了勇于承担历史责任的能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的内涵与特征,明确了“参政党”必须要坚定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面旗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要依靠“参政党”这支政治力量。民进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在工作实践中,“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亲历者、实践者,也应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维护者、捍卫者”。
做亲历者。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表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这一理论体系的精髓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民进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必须要深入学习这一理论体系的深刻内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发展战略和总体布置。只有学透、学懂这一理论体系并把握其对现实工作的指导作用,才不至于在“参政为民”中“以其昏昏,使人昭昭”,也才能真正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亲历者。
做实践者。民进“是以从事教育文化出版工作的高中级知识分子为主、具有政治联盟性质、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政党”。每名会员都承担着一定的具体工作,在每一项实际工作中,我们只有出色地做好本职工作,全面履行好民进会员的职责与任务,才是真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者。任何坐而论道,华而不实的言论与行动,都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者格格不入。
做维护者。当前在全面深化改革过程中,相关领域肯定不会尽善尽美,不和谐的声音也会在一定领域干扰核心价值的形成,在这种多变的形势下,民进会员必须毫不犹豫地认清形势,站稳立场,以“中流击楫”的胆识和勇气,在价值多元中确立主导地位,在交流融合中增进共识,在文化激荡中释放正能量,确实承担起历史赋予的责任,坚决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维护者。
做捍卫者。中共十八大以来,我国的各项事业开局精彩、起步稳健。要把这种良好的政治局面发展好,民进必须全面发挥“政党的政治优势,组织的系统优势,联系的广泛优势,成员的智力优势和利益的超脱优势”,在大是大非问题面前始终做到与中共中央合拍,始终把“参政为民”放在首位,把共圆中国梦当作高于一切的中心。通过有序的政治参与、协商民主的渠道去参政议政、共商国是。从而展现多党合作、民主监督的“厚基础、宽领域与多层次”的特点。民进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的过程中,只有全面认真地做到与中国共产党“共识、共谋、共事、共赢”,才能真正承担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的历史责任。
坚定共识。今年是“全面深化改革”元年,改革的深度和广度都不言而喻。《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紧紧围绕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党建等6大改革主线,涵盖15个领域、包括60个具体任务。在推进这些改革任务的过程中,民进必须要与中共一起站在改革、发展、稳定的高度,来思考和认识自己应该承担的改革任务,以“党派的优势”去引导所联系群众把改革任务“蹄疾而步稳”地向前推进。
坚持共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进步与发展的主题,也是民主党派与中共的共同政治基础。民进只有高举这面旗帜,才能在推进各项事业上认识更趋一致;只有矢志不渝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阔步前进,才能把民进所联系的政治力量更加有效地凝聚起来;只有积极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民进的政治作用才能更加善于和敢于“建肝胆诤言、出富民之策、献睿智良策。”更为重要的是,有了这样的共谋意识,无论任何风吹草动,都会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并与中共一起共同谋求发展,共同担负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重任。
坚守共事。“努力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建设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是中国共产党对民主党派的高度信任与殷切希望。对民进来说,不啻是重大的历史任务和时代的挑战。要坚守共事,就是要在自己的本职岗位上做出优异成绩的同时,对有关重要决策问题,有关民生问题,有关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关键问题,在宽容,善待的前提下,积极做好建言献策工作,秉持“千夫诺诺,不如一士谔谔”的古训,这也是坚守共事的具体表现。
坚信共赢。在共同的政治基础上,在共同的目标上,民进与各级党组织一起“有共识,倡共谋,善共事”,就能实现同舟共济,共同发展的目的。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必然伴随着“千差万别的利益诉求的出现,千奇百怪问题的发生,千头万绪事件的处理,千难万险道路的探索”。在这些包罗万象的复杂问题面前,民进必须以“服务大局的定力、把握大势的能力、着眼大事的魄力”,做到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自觉把自己的言行放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大潮中,当作自己切身利益去追求、去维护,这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应当体现的政党意识和政治担当。
(作者系陕西省文化厅厅长、民进陕西省委会主委)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