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手共建生态长江

2014-08-07 05:34徐超
民主 2014年6期
关键词:长江文明生态

徐超

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文明发展历程中继原始文明、农耕文明、工业文明之后新的文明形态。中共十八大首次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又提出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开启了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新时代。

人水关系,人与自然关系的核心。正确处理河流的保护与开发,是促进人水和谐的重要战略选择,是维护健康河流的根本要求,是人类社会在吸取了发展过程中经验和教训得出的必然结论。

5月26日至27日,初夏的成都以一派绿树成荫、花木葱茏迎来了“2014·长江保护与发展论坛”的隆重召开。本次论坛有一个响亮的主题——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

来自民进中央、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水利部和长江水利委员会、环保部、国家林业局、国家能源局、四川省委省政府、世界自然基金会、世界环境研究所,以及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业单位,长江流域民进8个省级组织的有关领导和专家,通过为期一天半的研讨,从理念、制度、法治、战略和技术等不同层面对新形势下水安全问题给予高度关注和深入探究。共饮一江水,共担一份责,共尽一份力,成为与会代表的共同心声与愿景。

水之利:美丽中国关键在水

水生态文明,生态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基础保障。山川秀美,关键在水;美丽中国,关键也在水。

近年来,党和国家对长江经济带建设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依托黄金水道,建设长江经济带”已被写入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上升为国家战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治水对民族发展和国家兴盛重要意义的论述,特别是提出“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赋予了新时期治水工作以新内涵、新要求、新任务。李克强总理在重庆考察时指出,长江生态安全关系全局,要处理好发展和保护的关系,确保一江清水绵延后世、永续利用,走出一条绿色生态的新路。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这是老子《道德经》中的一句话,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所以最接近于“道”。要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就必须因水之利。

作为我国长江上游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本次论坛的举办地——四川,汇聚了金沙江、岷江、大渡河等主要干支流,具有“源头活水”的重要地位。不过,与“富甲一方”的生态资源相比,更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四川将生态文明建设放到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为确保长江清水出川,四川省委省政府不仅提出开发长江就是开发“黄金带”,更强调保护长江就是保护“母亲河”,必须努力走出具有四川特点的“产业升级、创新驱动、城乡统筹、环境友好”的转型发展之路。

从沿海起步先行、溯内河向纵深腹地梯度发展,是世界经济史上一个重要规律,也是许多发达国家在现代化进程中的共同经历。

长江流域人口多达6亿,比整个欧洲大市场的人口还要多。不同于过往的区域发展战略,此次长江经济带发展是一个串联式带状发展,谋划这样一个大范围的长远发展,把内陆和出海口相连,把长江水域东中西部地区相连,是中国经济协调均衡发展的必然要求。

长江的资源禀赋有目共睹。“长江流域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中占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民进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主任、中科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副所长王毅归纳说,“长江是我国水资源配置的战略水源地——拥有1/3的水资源;是我国水电开发的主要基地——拥有3/5水能资源;是连接我国东中西部的“黄金水道”;拥有我国1/2的内河航运里程;是重要经济鱼类资源、珍稀水生生物的天然宝库。

民进江苏省委会的调研报告则从本省角度出发,认为长江至少具备水资源、岸线资源、湿地资源和生物资源4个方面的巨大优势。截止2012年,江苏沿江地区共有取水口32个,总取水量约占全省取水总量的60%,城乡公共供水服务人口约占全省供水服务人口的58%。

毋庸置疑,长江流域的水生态文明建设,既带有中国水问题的普遍性,更具有长江流域自身的特殊性。唯有重视水安全,坚持全面深化改革,才能找到出路、才能激发活力。

长江水利委员会水土保持局总工程师冯明汉认为,将生态文明理念融入长江经济带建设全过程,使之率先成为我国水清地绿的绿色生态廊道,是长江流域乃至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正如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进中央主席严隽琪所说:“水乃生命之源、经济之源、睦邻安邻的战略资源。中国梦也理应包含中华儿女保护长江之梦。”

水之危:“负载”加重令人堪忧

水危机,始终是国家安全的心腹之患。回溯世界史,水危机导致吴哥古城衰落,旱灾可能把整个玛雅文明推向了危机的边缘。在许多贫穷国家,水资源短缺严重影响粮食生产,暴涨的粮食价格又使社会陷入动荡不安。我国干旱问题严重的甘肃省民勤县,已有数十万农田被迫弃耕,数万人搬迁,废弃的村庄随处可见。水,正是这样一个非传统的影响国家安全的重要因素。

虽然当前长江流域不存在全局性的水安全风险,但由于工业化、城镇化的深入发展,开发强度高、人口密度高和环境风险高,导致长江的“负载”越来越重已是不争的事实。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主任刘雅鸣指出,防洪保障能力仍不适应长江经济带建设的需要,水资源支撑能力与城镇化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的要求仍有差距,局部河段河势不稳仍制约着长江水运交通的快速发展,水资源与水生态环境保护尚不能适应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以及流域管理的体制、机制尚不能适应区域协同发展的需要,是必须重视的几个关键性问题。

长江上游干支流水能资源蕴藏量占全国的38.6%,其中技术可开发量达1.97亿千瓦,潜力巨大。然而不可否认,水电开发的同时也会对环境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环保部主任万文功指出,修建水库会对淹没区范围内的动植物栖息地有扰动作用;水库下泄低温水,改变鱼类生境条件,部分鱼类洄游通道受到影响;同时,还有施工期“三废”及噪声污染,等等。

长江科学院副院长卢金友提供了这样一组数据:长江流域有大中小水库5万多座,有各种化工企业1.7万多家,规划待建的核电站有22个。2012年重点流域废水排放总量、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和氨氮排放总量分别已达453.9亿吨、1702.2万吨和176.7万吨。

民进上海市委会围绕长江流域水源地安全保障问题,向本次论坛提交了长达4万字的调研报告。报告分析指出,从历年废污水排放量变化趋势上看,我国6大流域中只有长江流域自2001年起保持逐年增长趋势,且12年间增幅达57.55%。

毫无疑问,流域经济社会发展给水资源保护带来的压力进一步增加,长江水环境处于亚健康状态令人堪忧。

水电开发规划以发电为主,对航运考虑不够,也是本次论坛讨论的热点。四川省社科院原副院长林凌提出,长江航道建设“深下游、畅中游、延上游、通支流”的12字方针没有完全落实到位。随着金沙江下游水电梯级开发的推进,宜宾至攀枝花航道的整治,对整个长江经济带的延伸具有重要意义。现在,这800公里没有纳入规划,是让这位从事经济研究30多年的老人最心急的。他的另一个呼吁是南水北调西线工程不要上马:“我们需要高度强调尊重自然规律,宁可暂缓经济发展也不能破坏生态环境。”

河川之危、水源之危,其实更是生存环境之危,民族存续之危。如何保障水安全,包括水资源安全、水环境安全和水生态安全,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我国最重要的发展问题之一。

水之治:制度建设重在落地

治水即治国。纵观古今,治水能力是政府执政能力的重要表现。大禹治水、李冰修堰、郭守敬兴水利、潘季驯治河,古代先贤治水恩泽后世,治水得法者,治国必多助。

保证长江生态安全是建设长江经济带的首要问题。长江生态文明战略如何落地?抓住制度建设就抓住了生态文明建设的“牛鼻子”。

全国政协副主席、民进中央常务副主席罗富和认为,本次论坛的研讨过程恰恰就是学习贯彻中共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过程。

这是一次令人感佩、心生敬畏的论坛。“守土有责,守土尽责”是万里长江上游第一城——攀枝花市委市政府早在2001年的庄严承诺。多年来,他们着力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动资源利用从粗放向集约转变、经济由“生态换取增长”向“生态优化增长”转变。他们坚决治理水土流失,为长江中下游地区防洪防涝、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与攀枝花一起来参加本次论坛的宜宾市、泸州市也都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一号工程”,不唯GDP,保证长江流域健康可持续发展,是他们不变的坚守。

这也是一次分享不同做法,却饱含相同情怀的论坛。与会代表的发言中蕴藏着大量生动的实践做法。世界环境研究所在四川省蜂桶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启动了协议保护机制示范项目,8年的时间里共投入资金100万元人民币,帮助510家社区农户修建沼气420多口,中华蜜蜂1000桶左右,直接经济效益达到232万元。世界自然基金会则分享的是与可口可乐公司联手7年的“支持湿地使者行动”,将回馈给人类和自然 10亿升水和 30万公顷湿地。这些努力,不仅调动了企业、社会力量参与的积极性,也调动了地方政府和广大百姓的积极性;不仅促进了生态保护,更实现了人口、经济和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这还是一次开诚布公、毫无保留的论坛。与会代表坦诚交流三峡大坝对水陆航运的影响,观点有碰撞,思想有交锋。对于部分与会代表并不十分认同的滚装翻坝运输方式,国家水电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黄真理认为,这其实是市场经济选择的必然结果,是目前为止更好更快更安全的运输方式。结合翻坝运输需求,他提出,建设以黄金水道为主线的综合立体交通体系,才是当务之急。

“国家层面,要制定长远的长江生态文明发展规划”;“体制建设层面,政府要转变职能,政绩考核要有水生态环境指标”;“完善机制层面,要建立长江水资源综合调度管理机制,健全生态效益补偿长效机制”;“法治层面,一定要于法有据,立新法、修旧法,加强监督和执法的力度”;“价值观层面,全社会必须提高节水意识,传播惜水、爱水、护水、亲水的水文化”……与会代表对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畅所欲言。鲜活的案例,肺腑的真言,独到的观点,表达着长江儿女深埋心中的生态梦想,述说着全面深化改革的强烈期盼。

江水连民心,江运系国运,奔腾万古的长江迎来了又一个黄金期,中国梦的发展浪潮正在母亲河奔涌,让长江更好地造福人民,让人民永远拥有健康长江,是中华儿女共同的使命与期盼。

后记:

民进中央长期关注长江的保护与发展。1997年以来在各方的大力支持下,先后在安徽、江苏、上海、湖北、江西、重庆、湖南等地,围绕建立长江防洪新体系、长江中游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长江下游水土保护与修复、推进流域综合管理、流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等主题,多次开展专题调研,举办研讨会,并向中共中央、国务院和全国两会报送提案、建议,为国家科学决策发挥了重要作用。今年,民进中央又将“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作为参政议政的重点领域,将“建立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长效机制,促进区域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年度重点调研课题。此次论坛是民进中央助力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猜你喜欢
长江文明生态
请文明演绎
“生态养生”娱晚年
长江之头
漫说文明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长江之歌(外二首)
长江图(外二首)
对不文明说“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