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平
学校文化是学校科学发展的灵魂,当把所有工作都上升到文化的层面上思考和实践时,也就找到了学校文化的根基。为了学校的发展能够与时代同步,与时尚并行,武穴市实验小学(以下简称“实小”)在对历史进行继承和创新、对办学特色进行淬炼和思考的基础上,提炼出了符合时代要求、师生成长、学校发展的学校文化。
用环境文化装点学校
校园环境不仅是师生活动的空间,也是师生欣赏的艺术,更蕴含着浓浓的励志文化。在武穴实小,最亮丽的是那些充满文化气息的人文景观:校门内两侧,“每日一诗台”“生日祝福台”充溢着经典诗词的韵味、人性关怀的幸福;校园绿化带、植物园里,师生书写的励志名句镌刻在精选的石头上,掩映在花草绿树中间,俨然成为校园名胜;教室和办公室里,师生书画作品悬挂其间,平添了一份清幽、宁静、雅致。
2013年春,学校结合办学实际,利用寒假时间给每位教职工布置了一份寒假作业——如何对学校进行整体规划改造?学校对沿江、宁江、大桥三个校区进行了整体规划设计:沿江校区以书画特色为内容,打造古朴典雅书院式校园;宁江校区以主题童话为内容,打造梦幻童话乐园式校园;大桥校区以绿色生态为内容,打造现代休闲园林式校园。
用制度文化塑造学校
有人说,学校管理制度应该具有“弹簧效应”,不宜过度挤压,否则会让人丧失自主发展、个性张扬的快乐追求;不宜过分迁就,否则会让人滋长放任自流、狂放不羁的自由主义,而所有的管理制度应该张弛有度、刚柔相间,为学校的和谐发展保驾护航。
对于推行“每日签到制”,刚开始遇到了不少阻力:负责考勤的教师怕得罪人,叫人代签的情况屡见不鲜,甚至出现一人多签的现象;有些责任心强的教师因在班照顾学生忘记签到,而接受考勤扣分,心里不舒服……怎样让教师们在公正的环境下享受工作?学校顺民意,实施签到定时间段,允许每位教师每学期有两次忘签到的机会。完善后的“每日签到制”,更具人性化,获得了教师们的认同和维护。
良好的制度就是一种文化,是一种示范和引领,是一种具有亲和力、激励性的教育动力,是优秀团队形成的保证。于是,通过职代会等形式和载体,让教师参与学校各项规章制度的修订和完善,编成《实验小学管理章程》,使其成为学校团队科学规范管理的基础,实现用制度文化看守学校的目的。
用精神文化引领学校
2013年5月15日,武穴市波力羽毛球馆热闹非凡,当与市直兄弟学校比赛结束时,实小的羽毛球队员们尽情释放着一年前痛失冠军的压抑心情。一年的刻苦训练,球场的奋力拼搏,终于重夺羽毛球团体冠军,更重要的是重拾了久违的“永争第一”的实小精神。
正是每位教师坚守了这种“永争第一”的精神,学校才取得了全国德育工作先进单位、全国书法教育示范学校、湖北省综合实力50强学校、湖北省教科研50强学校等70余项省部级荣誉。这些荣誉的日积月累,成就了学校、教师、学生的同步发展,已经积淀成实小独有的“永争第一”的底气和精神文化。
在每周一的升旗仪式上,正副班主任分别站在班级队伍前后,蹲点领导、年级主任站在分管年级队伍后面,其他教师与校长一同站在前后两排学生队伍中间,以身示范升旗礼仪、文明举止,显示实小人所具有的阳光、向上的精气神。
武穴实验小学秉承学校丰富的文化底蕴,兼容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在领导团队中精心营造“团结务实、无私无畏”的领导文化,倡导全体教师坚守“独立思考、敢为人先、勇于探索、坚持不懈”的实小精神,也就是让全体教师干教育事、做实小人时,以学校利益为重,精诚团结、脚踏实地、有胆有识,且以高远的眼光谋求发展,用实小精神引领成长,体现实小人与众不同的品质,真正实现用文化引领学校向纵深层次、向更高更远方向发展,达到他人不曾达到的高度,看到他人没有看到的风景。
用团队文化活跃学校
学校的团队文化是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使教师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从而使他们逐步发展成为拥有积极进取精神的主体,它是一种精神理想,也是一种工作实践。
一首旋律优美,歌唱美丽校园幸福生活的《实验小学校歌》,反映了学校办学思想和文化底蕴,塑造着全校师生良好的道德情操,营造着实小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
这种凝聚人心、激励师生前行的精神已经成为教师所认同和遵循的文化传统、价值观念和行为习惯,内化为实小人的理念,指导着行为,支配着学校各种各样的活动。当教师们有了共同的发展愿景,有了比个人利益更远大的教育目标,就能摒弃成见,实现相互融通,做到全校目标一致。
于是,学校关注团队文化建设,改革管理方式,实行扁平式管理,推行校区、年级组(处室)、学科组、活动组负责制,减少中间环节,保证政令畅通,培养有战斗力的团队,使学校涌现一批肯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管理人员。
用课程文化厚实学校
课程的出发点与归宿是为了学生的发展。学校的根本任务是育人,育人的根本途径是通过课程来实施。1985年的法制启蒙教育拉开序幕,编写了校本教材《小学生的权利与义务》;1992年的书法教育开始实验,编写了校本教材《实验小学写字教程》和《实验小学同步写字》;1998年的诗词教育大力开展,编写了校本教材《诗林撷英》;2003年的“中华字经”教学实验开始实施……细数学校六十余年的办学历程,无论是学校管理、教育教学工作,还是文化特色构建工作,学校相继进行了探索与实践,逐步形成了学校办学特色和课程文化,且进行修正式的内涵发展,永远做到“别人没做的,我们做了;别人做了,我们做得更好”,使其成为促进学校办学品位提升的载体。
一是学校把法制教育、写字教育、诗词诵读、中华字经安排进课程内,每周安排一节,由专职或兼职教师任教,进行法制知识传授,书法技能训练,经典诗词诵读,且在语、数、英等相关课程教学中进行相关联的知识、技能渗透。二是所有特色课程与国家课程同等管理,备课、讲课、检查、考核一项不少,且记入教师期末绩效量化考核。三是开展与特色课程相对应的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如法制教育的模拟小法庭、文艺会演、遵纪守法小公民评选等活动,让学生从小学法、知法、守法、用法,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
用学习文化盘活学校
2013年3月份,一群平常忙碌在食堂的后勤人员像学生一样拿着笔,带着笔记本走进了会议室,聆听“食品安全”专题讲座。会上,专家生动的讲解,鲜活的事例,真诚的互动,如同给予后勤人员一支撬动尘封已久的安全意识的支点,让新鲜的理念、规范的行为悄然充溢心间,让安全伴随成长,营造幸福。一件小事见证的是学校走学习之路,打造优质教职工队伍的决心和信心,也盘活了教师这个主体资源,使整个学校气象日新月异。
立足思想学习,培养高尚师德。高尚的师德就是一部好的教科书,可以使学生受到不求而至、不为而成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一旦从教师身上得到终生受益的东西,将会没齿难忘。于是,学校把转变观念、统一思想放在重要位置来抓,组织教师进行了专题学习与师德师风培训,并签订责任状,落实“十个严禁、五个严格”,坚持评选年度感动实小的“十大人物”活动,切实用思想武装头脑,用认识促进行动,牢固树立教师的奉献精神,提高教师在社会、家长、学生心中的美誉度。
立足专业学习,培育高超技艺。课堂是减负的主阵地,教师是实践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是决定每堂课的质量和成败的关键者,而优秀教师之所以优秀,就在于他能够在不加重学生负担的情况下,使学生学习效益最大化。于是,学校将学习培训作为教师的第一“福利”,积极组织教师进行专业学习,不断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立足典型学习,实现高效辐射。“教师讲坛”是学校为全体教职工互相学习交流搭建的平台。每学期期末,外出学习教师、优秀团队、优秀教职工、优秀课题人代表都会站在“讲坛”上,向全体教职工介绍“为学为教”的体会经验,接受聆听者的提问,实现典型人物、典型事迹发挥高效辐射作用,使教职工们互学互进、共同提高。
教育需要激情,教育需要智慧。学校坚持“让每位学生拥有最成功的人生起点,为每位教师提供最广阔的发展平台”的办学理念,坚持“教人求真,学做真人”的育人目标,不断在探索和反思中进步,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校园环境优美、学校管理高效、教育质量优良、师生和谐发展的名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