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枫+严泽林+方小娥
建立“五个主体”产教对接格局。公安县职教中心确立“学校、企业、教师、师傅、学生”五个主体,建立校企联合招生招工制度,设立冠名班,由学校与企业签署校企合作协议,建立双元培养机制。再由学校与教师、企业与师傅签订责任书,师傅与学生签订师徒培养协议。
培养“三个一体”产教对接模式。建立企业化校园,实施半工半读、校企一体化。学校与深圳华旭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在校内设立生产车间,公司提供生产设备、资材和订单,并挑选思想业务素质高的技术工人担任培训教师;学校负责日常管理、教学和生产,学生一天学习,一天工作,半工半读,工学结合。
建立企业化实训车间,实施订单培养,促进产教一体。学校与圣奇公司合作,按照真实的生产标准,在校内建成拥有完整机器生产的实训车间,将原本需在企业进行的岗位技能和生产工艺培训调整至学校进行,在教学安排上实行“学校—企业—回校—再回企业”的双循环教学模式。
建立企业课堂,促进工学一体。学校尝试与企业协调,校企双方合理调配工学时间,共同安排授课教师和指导师傅、共同确立教学计划和培训内容,开展企业课程教学,使企业不单是生产劳动的场所,更是学校教学在企业的延伸。以圣奇公司为例,专门为实习生设立培训课程,由企业师傅进行指导,同时在车间内营造实习生学习氛围,使整个车间变成实习生学习的大课堂。
设定“三零制”产教对接目标。专业设置、生源计划与企业实际需求实现“零距离”。根据县域经济发展的要求、市场技能人才的需求,学校开办了市场紧缺的学前教育、酒店管理专业,开办了家长和学生兴趣都很浓厚的“北大青鸟班”,将计算机专业中增加会计课程的内容,电子专业新增了网络知识的内容;根据用人单位的需求制定招生计划,学校开办“车桥班”“东芝班”,实行订单式培养。
教学内容与岗位需求实现“零间距”。一是根据专业的不同编制不同的校本教材;二是结合学生的实际,组织系统性、整体性的教学或实践活动来提高学生的素质;三是针对企业岗位工作职责的差异,分别确定课程科目、理论与技能训练学时比例分配等;四是推进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创新,开发编写反映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符合职业资格证书要求的新课程、新教材;五是加大教学设施投入,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智能化技术对学生进行模拟仿真训练;六是加大实训基地建设,以确保学员有条件、有时间在实训基地“真枪实弹”进行演练。
教与学矛盾和问题实现“零积累”。一是摸清学员底数,即在学员入学前,准确掌握学员岗位来源、年龄、工作经历、受教育与培训情况;二是所有任课教师与学员必须明确教学任务与目标;三是要通过测评、座谈、定期召开校企双方联谊会等形式,在校企、师生双边沟通中,不断调整完善教学计划,解决工作中、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建立“八个”产教对接途径。一是注重教学目标和工作目标对接。二是注重情感目标和工作目标对接。三是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四是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将“6S”管理理念引入学校,使学校管理制度与企业接轨;校企开发出版《企业文化教程》《校园6S管理实务》等教材并组织教学,实现学校人向职业人的转变。五是实习生与企业员工对接。学校以公司的组织模式设置班干部,以公司的管理模式实行“总经理(班长)负责制”管理,按照公司的制度制定班级制度、公约,结合企业和专业的特点规划班级活动。成立“壹周服务公司”,学生以公司成员身份在校内谋职、服务、领取“工资”,让学生在虚拟的环境中体会企业的存在,感受企业的文化气息。六是学校教师与企业员工对接。七是学校评价与企业评价对接。八是学历证书与资格证书对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