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骨纤维异常增殖症的影像学表现分析

2014-08-07 02:54付姣慧
当代医学 2014年35期
关键词:骨骼股骨骨质

付姣慧

股骨骨纤维异常增殖症的影像学表现分析

付姣慧

目的 对股骨骨纤维异常增殖症的CT、MRI影像表现进行讨论。方法 选取37例股骨骨纤维异常增殖症的患者的CT、MRI图像,并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CT检查中11例患者受累骨骼,主要表现为骨骼局部出现弥漫性骨膨大,髓腔呈现骨样密度填充,为毛玻璃状,且髓腔内可见低密度显影。9例患者股骨呈现膨胀性、虫蚀状改变。7例患者股骨表面出现密度不均匀改变,骨骼呈现丝瓜络状。骨骼硬化5例,主要表现为骨质密度增高,且夹杂斑点。5例患者在CT扫描的过程中出现信号不均匀情况。MRI检查中有19例患者在扫描时病变部位T1WI、T2WI信号降低,18例患者扫描过程中T1WI信号降低,T2WI信号增高。结论 两种诊断方式均能对股骨骨纤维异常增殖症进行诊断,且能够对病理组织类型进行提示。

股骨;骨纤维异常增殖症;CT;MRI

骨纤维异常增殖症也称为骨纤维结构不良,临床表现为正常骨组织纤维化,是常见的骨发育不良,发病机制不清。本病可发生于不同的骨骼中,可为单发也可以为多发疾病。目前在本病的诊断中多采用影像检查辅助诊断,随着CT(computed tomography,CT)和MRI(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技术逐渐成熟,对疾病的诊断率也逐渐升高。为进一步研究股骨骨纤维异常增殖症的CT、MRI影像,现回顾性分析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在2009年2月~2014年2月间诊断的股骨骨纤维异常增殖症患者的CT、MRI影像表现,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09年2月~2014年2月间37例股骨骨纤维异常增殖症的患者,年龄(45±11)岁,男14例,女23例。37例患者股骨均出现畸形,所有患者并无外伤,左侧发病15例,右侧发病17例,双侧发病5例。入院后均行CT、MRI检查,排除其他骨病。

1.2 检查方法 CT检查采用64排螺旋CT扫描仪,扫描采用2 mm采集数据,螺距为3.5 mm,层厚、层距为2 mm;增强扫描造影剂采用非离子型造影剂碘海醇及碘帕醇,注射量为1.5 mL/kg,注射速率为2.5 mL/s;扫描后数据送工作站作多平面成像。

MRI检查采用飞利浦及西门子超导型MRI扫描仪,使用腹部线圈,层厚、层距为5 mm;增强扫描造影剂使用Gd-DTPA,注射剂量为0.1 mmol/kg,注射速率为2 mm/s,经肘静脉输注。

1.3 观察指标 对两种检查方式的成像质量以及影像表现进行比较。成像质量主要分为以下几个等级:高、中、低。高:图像显影清晰,组织辨识度高,能够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中:图像显影尚可,组织分辨度清晰,对诊断无影响。低:图像成像质量差,无法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正态计量资料结果用“x±s”表示;计数资料以构成比表示,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种检查方式的成像质量以及影像表现进行整理后,总结出以下结果,CT检查成像质量高的为26例,占比例的70.27%,成像质量一般的为11例,占比例的29.73%,无成像质量差的患者。MRI检查成像质量高的为29例,占比例的78.38%,成像质量一般的为8例,占比例的21.62%,无成像质量差的患者,P>0.05认为统计学比较无差异(见表1)。

表1 两种检查方式成像质量[n(%)]

两种影像资料表现:(1)CT检查中11例患者受累骨骼主要表现为骨骼局部出现弥漫性骨膨大,髓腔呈现骨样密度填充,为毛玻璃状,且髓腔内可见低密度显影。9例患者股骨呈现膨胀性、虫蚀状改变。7例患者股骨表面出现密度不均匀改变,骨骼呈现丝瓜络状。骨骼硬化5例,主要表现为骨质密度增高,且夹杂斑点。5例患者在CT扫描的过程中出现信号不均匀情况。(2)MRI检查中有19例患者在扫描时病变部位T1WI、T2WI信号降低,18例患者扫描过程中T1WI信号降低,T2WI信号增高。

3 讨论

骨纤维异常增殖是骨科中常见的疾病,多发于四肢长骨中,且单发与多发情况相差无几。少数患者在临床中会出现色素沉着状况或小儿性早熟,此症状称之为Albright综合征[1]。有学者认为,此病的发病机理可能与胚胎的原始发育情况相关,若胚胎发育过程中,骨组织细胞变异,也会增加骨组织纤维化的机率[2]。变异的细胞内含有纤维基质化生形成的未成熟性编织骨,而此种结构会导致骨小梁排列异常,进而引发疾病。目前在骨纤维异常增殖的检查与诊断中,多采用CT和MRI两种方式,此两种方式在本病的诊断中均能发挥较好的作用。

在本院的调查中可以看出,两种检查方式在成像质量方面不相上下,且在疾病的检测方面能力也非常相似,因此本院认为,CT与MRI在股骨骨纤维异常增殖的检测中效果均较为理想。CT扫描的骨密度情况或MRI信号情况与患者病变部位的纤维组织形态、骨小梁数目以及骨组织的成熟度有着很大的关系[3]。新生骨小梁的分化程度以及纤维成分与新生骨的比例不同,而此种不同会导致影像资料显示不同。若患者病变股骨的纤维化程度较为严重,骨质成分严重缺失,则影像资料通常呈现为毛玻璃样改变,而此时也正是显微组织化生为不成熟骨小梁组织的时刻。若患者骨质纤维化程度与骨质成分比例不同时,影像则会显示为丝瓜络状[4]。此外根据CT扫描的密度显影和MRI扫描的信号强弱,可以准确的对病理成分进行判断[5]。CT扫描密度增高或MRI扫描时T1WI、T2WI信号降低均提示为骨质钙化或有骨化影存在,增强扫描时并无强化现象,在增强扫描中,CT要比MRI有优势[6]。在MRI扫描时,胶原纤维组织较多的部位,其信号多为中度或低信号,增强扫描时表现为气度强化[7]。若股骨病变部位出现骨质坏死或液化,T1WI会呈现为低信号,而T2WI则表现为高信号,增强扫描无强化。若患者病变部位有出血,则T1WI、T2WI信号均会增高[8]。

综上所诉,CT和MRI在股骨骨纤维异常增殖的检测中,效果均较好,此两种检查方式不仅能够呈现高质量的显影,还能准确的反映出病变部位的形态、质地,为临床诊断提供可靠的依据,因此,均可以用在股骨骨纤维异常增殖的检测中。

[1] 董海涛,马艳花.骨纤维异常增殖症的影像学表现[J].中国实用医药,2012,19(27):99-101.

[2] 靳毓波,顾凯明.骨纤维异常增殖症的影像学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2012,27(31):224-226.

[3] 高岩,朱杰.骨纤维异常增殖症的影像学表现[J].中国医学创新,2013, 27(26):119-121.

[4] 钟志伟,张雪松,崔建岭,等.骨纤维异常增殖症环形硬化边的影像学分析[J].临床放射学杂志,2011,33(3):659-660.

[5] 张雪松.骨纤维异常增殖症硬化边的影像学研究[J].河北医科大学,2010,17(29):88-89.

[6] 史志勇.骨纤维异常增殖症的影像诊断[J].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2011,19(27):99-101.

[7] 吴朋,吕国士.颅面骨纤维异常增殖症25例CT和MRI影像学表现分析[J].解放军医药杂志,2012,19(31):66-67.

[8] 董洪峥.骨纤维异常增殖症8例影像学分析[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3,11(29):226-227.

10.3969/j.issn.1009-4393.2014.35.021

辽宁 116001 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放射科(付姣慧)

猜你喜欢
骨骼股骨骨质
做家务的女性骨骼更强壮
股骨近端纤维结构不良的研究进展
三减三健全民行动——健康骨骼
关注健康 远离骨质疏松
中老年骨质疏松无声息的流行
骨质疏松怎样选择中成药
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与PFNA治疗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比较
“骨康操”预防骨质疏松
骨骼和肌肉
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PFNA和倒置股骨髁LISS钛板治疗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