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刚勋 /山东省青岛市第三十九中学校长
唤醒心灵,释放活力
白刚勋 /山东省青岛市第三十九中学校长
贾海军/北京市大兴区第七中学校长:“火车跑得快,还要车头带”。学校要有发展力,教师队伍的成长是关键。而挖掘每位教师身上的生长点,落脚点在教研组。在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的帮助下,学校组织教研组长开展了“教学领导力”系列研修活动,围绕教研组如何开展教研活动、教研组所做的教研活动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希望学校对教研活动提供的支持和帮助、教研组最理想的教研效果如何等问题,展开了调研和讨论,最终以雷达图的表达形式清晰地反映出每个教研组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教研组再依此进行反思、学习和调整。在教研组工作汇报中,组长们必须制定出教研组学习、研究、实践的操作办法,以事实和数据凸显成效。这种由学校到教研组,由组长到教师的改革,使成熟教师找到了新鲜的生长点,使年轻教师倾听到成长的拔节声,使普通教师逐渐走向优秀。
学校发展的动力,取决于教师自主发展的动力。而教师发展的动力,根本在于教师的思想。如果教师从思想上不积极,那么行动上就会消极应付;如果教师思想上积极,而不知道该如何做,那么行动上就会盲目。学校发展须从唤醒教师的心灵做起,激活教师自主发展的动力。我认为,校长的教师领导力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在金钱至上、自我中心的社会背景下,个人利益第一的观念冲击着教师敬业奉献的职业精神,取而代之的就是职业倦怠,这与当前教育发展的需求不相符。振兴教育、振兴学校,须从改变教师的价值取向入手。俗话说“人心齐,泰山移”, “人心齐”就是指价值取向的认同,那么如何实现教师价值取向的认同呢?这需要从营造学校文化氛围做起。文化氛围对人的影响,如同腌制鸡蛋,鸡蛋如果放进盐水里时间长了,也会有咸味,这就是环境的影响。因此,用文化唤醒教师沉睡的心灵,由文化认同作为基础,逐步发展到价值取向的认同,进而统一思想、统一认识,形成合力,就是领导教师思想的关键一步。
课程是学生发展的核心。要想让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仅靠国家课程是无法实现的,尤其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方面,必须靠校本课程来实现。校本课程开发的立足点是满足学生发展的需求,课程建设要成体系,不能支离破碎,要突出趣味性和实践性。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突出表现为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缺乏趣味性;二是缺乏实践性和创新性;三是与高等教育专业选择脱节。因此,校本课程的开发,应该基于这三个方面问题的解决。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满足学生兴趣的需求是实现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基础,是校本课程开发的着眼点。实践能力只能在实践中培养,创新精神只能在创新实践活动中提升,实践型课程是校本课程开发的一大重点。课程建设,需要校长带领全体教师对校内外资源进行系统开发与整合,把资源课程化,充分发挥学校和社会优势资源的育人功能。
课堂是教育的主阵地,教师专业发展的水平最终还是落实在课堂上。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学生的世界观和思维方式都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着,如果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保持不变,那就犯了刻舟求剑的错误,所以,课堂教学的改革应该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然选择。很多老教师有个认识上的误区:“老师讲不到就不放心”,这种观念指导下的课堂就是满堂灌,所谓的启发式教学仅仅是老师预设情境下的启发,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也是在老师的指引下完成的。不经一事不长一智,学生没有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的过程,怎么能培养出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呢?所以,课堂的自主权要还给学生。当前,很多地方兴起了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是课堂教学改革的进步,我认为,还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挖掘学科背后的文化价值,真正以学科学习为载体,充分发挥学科育人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