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括能力,你训练了吗

2014-08-07 17:12周乐
教学与管理(小学版) 2014年4期
关键词:学画徐悲鸿励志

周乐

近日,我校一位青年教师执教了《徐悲鸿励志学画》一课。在指导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时,她巧用词串,引导学生扩词成句,联句成段,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师:同学们,老师把书后的词语打乱顺序,你们还能读准确吗?

(学生自由练习朗读。)

出示下列词语:

嫉妒礼貌激怒

励志疲倦临摹

优异承认震惊

师:第一行,谁会读?(指名朗读)徐悲鸿为什么要励志学画呢?谁可以用上这三个词来介绍一下?

生:徐悲鸿因为得到达仰的看重,引起了一些人的嫉妒。有个外国学生就嘲笑他,说别以为进了达仰的门就能当画家,中国人就是到天堂去深造,也成不了才。徐悲鸿被激怒了。

师:你介绍得很详细,能说得简洁一些吗?

生:徐悲鸿因为得到达仰的看重,外国学生就嫉妒他,说中国人永远也成不了才,徐悲鸿被激怒了。

师:外国学生对徐悲鸿怎样?

生:外国学生嫉妒徐悲鸿,对他很不礼貌。

师:徐悲鸿的反应呢?

生:徐悲鸿被激怒了。(师:连起来说一遍。)外国学生嫉妒徐悲鸿,对他很不礼貌,徐悲鸿被激怒了。

师:说得很简洁,大概意思也都说明白了,不错!第二行,谁会读?(指名朗读)你能用这三个词概括一下吗?

生:徐悲鸿励志学画,他不知疲倦地临摹大师的作品。

师:概括得真简洁!徐悲鸿怎样学画的?(生:不知疲倦地临摹大师的作品。)第三行生词告诉了我们他学画的结果,谁会概括?

生:徐悲鸿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让外国学生非常震惊,他承认中国人是很有才能的。

生:徐悲鸿取得了优异的成绩,震惊了整个巴黎画界,让外国人不得不承认中国人的才能。

师:两位同学概括得都不错,都说出了徐悲鸿励志学画的结果。把刚才大家说的这些话,整理出来,大致就是这三句:

一些外国学生嫉妒徐悲鸿得到达仰的看重,对他很不礼貌。徐悲鸿被激怒了。

徐悲鸿励志学画,他不知疲倦地临摹绘画大师的作品。

徐悲鸿取得了优异的成绩,震惊了整个巴黎画界,外国学生不得不承认中国人是很有才能的。

师:谁能用通顺的语言把这三句话连成一段话?

生:一些外国学生嫉妒徐悲鸿得到达仰的看重,对他很不礼貌。徐悲鸿被激怒了,励志学画,他不知疲倦地临摹绘画大师的作品,终于取得了优异的成绩,震惊了整个巴黎画界。外国学生不得不承认中国人是很有才能的。

师:你很聪明,懂得在句子与句子的衔接处去掉一些重复的人名,或者加上一些连接词。这样一段话就比较流畅,而不啰嗦。学着他的样子,同桌间都说说。

(学生练习说话。)

师:同学们,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我们把起因、经过、结果概括出来,就是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指导学生概括课文内容,如果教师不能给学生一个合适的“抓手”,只让学生随意来说,往往会散漫无章。反观这一教学片段,教师非常巧妙地以关键词语为线索组织教学,使整个概括练习有迹可循。学生先以词语为支点,练习说好句子,接着再以句子为框架,练习说好一段话。由词到句,由句到段,层层上升,进而概括出了文章的主要内容。这个过程,有助于指导学生准确地把握中心,也有助于教师指导学生把话说完整,说简洁。

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是不容易出彩的教学环节,不少教师往往在教学时弃之不用,但这又是训练学生把握中心、准确概括的重要教学活动。那么,概括能力,你训练了吗?不走形式、不求花哨,真正地为学生而教,我们踏踏实实地指导学生练习,教给学生方法,学生的概括能力同样能、也应该能得到长足的进步。

【责任编辑:陈国庆】

猜你喜欢
学画徐悲鸿励志
在宜兴徐悲鸿故居
卖身学画(上)
卖身学画(下)
学画小乌龟
《墨猪图》
励志故事
《王冕学画》中的两个“像”
温斯顿·丘吉尔的20条励志名言
温斯顿·丘吉尔的20条励志名言
生活励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