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制定”到“定制”

2014-08-07 19:11匡瑛
江苏教育·职业教育 2014年6期
关键词:制定指导性弹性

匡瑛

时下,无论是职业教育的理论研究视域,还是改革实践领域,均充斥着标准的制定。校长能力标准、教师能力标准、专业标准(国际水平的专业标准)、课程标准、实训标准、装备标准等等,可以说,我国近期的职业教育改革都在围绕着标准的建立或基于标准的改革。

从缺标准走向标准化的意义何在?这是职业教育从无据可依走向建立基本质量底线的重要过程。只有依托底线质量,职业教育才能提供相应水准的教育服务,才能真正成为教育的一种类型,才能巩固其在现代国民教育体系中的地位并渐生其不可替代性。从这个意义而言,向标准化迈进是极为必要的。

然而,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仍然存在差异。普通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重在培养学生基本的文化、公民素养,是可以根据学科领域进行统一标准化的,事实上也是以国家标准的形式来固定的。而职业教育则更贴近经济发展的脉搏,区域经济的差异性、岗位的丰富性和办学主体的多元性等特点决定了其本质特征,即多样性和开放性,而非整齐划一性。脱离了这两个本质特征,职业教育很难办出活力和生机。

那么,从理性角度看,职业教育的标准化又是何种意义上的标准化?笔者以为,职业教育的标准化很难在国家层面以细则的方式确立。区域经济的差异,直接导致对人才规格需求的差异,也许同样的岗位/专业名称,在不同区域的内涵差异甚大。由此,国家层次以约束性标准为宜,其意义在于建立底线标准,确保基本质量。真正与现实对接的应当是区域层面的指导性标准,对职业教育办学具有指导性价值。因此,约束性标准和指导性标准的结合才会真正对职业教育办学具有现实意义。

值得指出的是,构建标准体系和标准化发展并非职业教育改革的终极目标。从国际比较的规律和趋势来看,职业教育正从标准化走向人本化和个性化。例如,意大利的高等学徒制旗帜鲜明地提出学员一旦进入体系,第一要务就是企业、职业院校、高校和学员共同协商学习计划,为每个人度身定制一套专属的培养方案;又如德国双元制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正逐渐从三年的规制走向部分模块化。这些改革都让我们清楚地看到了发达国家职业教育在底线标准的基础上,正逐步摆脱标准的禁锢,寻求课程体系的弹性、学习计划的弹性、学习时间的弹性、教育管理的弹性等,不断探索在标准与创新特色之间、标准与个别化需求之间的新改革道路,呈现出分行业、分办学模式、分区域、分个体的复杂性、多样化和丰富性。笔者以为,这才是职业教育的应有之态。

标准是正道、是过程,但绝非目标。走向人性化,走向定制化,走向多样化,才是职业教育真正的目标;才是真正从供给型迈向需求型的开始,从组织需求型迈向个体需求型的开端;才是真正走向特色发展之路。

猜你喜欢
制定指导性弹性
为什么橡胶有弹性?
基于分治法的Kubernetes弹性伸缩策略
中职作文教学中如何写好作文批语
自然灾害风险管理机制的制定
浅议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制定
从国际经济贸易角度浅析我国对外贸易的战略制定
办公室人员尚需制定个人发展规划
巧用评价艺术提高数学教学实效性
弹性势能纵横谈
正手击球弹性动作解析(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