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供需视角下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2014-08-07 01:15何美珍
2014年15期
关键词:居民消费普通高校劳动力

作者简介:何美珍(1990-),女,湖南省郴州市人,贵州大学2013级劳动经济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

摘要:目前,我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异常突出,而决定就业率的关键就是就业的供给和需求。本文通过EViews5.0软件对影响我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因素进行实证分析。

关键词: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实证分析近年来,普通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越来越不乐观。2014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总数达727万人,比2013年再增加28万人,创下历史新高。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复杂严峻,就业工作已进入关键时期。本文基于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的供给和需求角度,通过实证分析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影响因素,旨在分析各因素对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影响程度,为政府制订相应的就业政策提供参考。

一、我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分析

我国高等院校从1999年开始大规模扩大招生,高校从“精英教育”转向了“大众教育”,大量的毕业生投向社会,而在就业岗位供给不足的情况下,一部分高校毕业生无法找到合适的工作[1]。同时,大量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到城市,在一定程度上也对大学生就业造成冲击,劳动力供大于求的局面没能有效改变。我国目前正着力调整经济结构,力图不断优化资源配置,但使得部分国有企业的大量职工下岗待业。此外,农村劳动力正大规模地涌向非农领域,进而给大学生就业带来更大的压力,形势越来越严峻。

二、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供需因素理论分析

决定就业的关键在于就业人员的供给和需求,而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供给和需求的因素有很多,但本文主要考虑总人口、GDP、国家财政支出、居民消费和全国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六个方面。

总人口数不仅影响就业人数的供给也同时影响着就业需求。因为,实现充分就业是我们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四大目标之一。所以,当总人口数不断上升,就业人数需求也会相应增加。根据奥肯定律可知,GDP每增加2%,失业率大约下降1个百分点。虽然这一表述并不严格,但还是说明GDP变化和失业率变化之间存在一种相当稳定的关系。增加财政支出即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它可以拉动经济增长,增加政府投资,创造新的就业岗位,从而相应的增加就业需求。此外,财政支出也可能会发生挤出效应,从而对就业产生负面影响。当居民消费水平上升,花费越高时,对收入的要求也会增加。而就全国居民角度看,收入的主要来源就是就业,所以对就业的需求会也相应增加。投资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投资增加,创造的就业岗位增加,进而就业需求也会增加。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直接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供给。这是显而易见的,因为高校毕业生的就业供给来源就是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

三、影响就业供需因素的计量分析

(一)模型设计

本文假定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占全国就业总人数的比例为固定值θ,而在普通高校毕业生的基础上乘以固定值α不会改变模型的主要观测值t、p及F检验等,所以本文在模型建立时,高校毕业生就业人数用全国就业人员数表示。此外,假定对高校毕业生就业需求的影响因素只有各年度总人口、GDP、国家财政支出、居民消费和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这六个因素,且依次设定为Y、X1、X2、X3、X4、X5、X6。根据统计年鉴收集的数据做出相应的散点统计图,根据散点图发现呈线性关系,则设定就业人员数模型为:

Y=c+β1X1+β2X2+β3X3+β4X4+β5X5+β6X6+u

(其中c表示方程常量;βi表示自变量的系数;u表示误差项)

(二)模型建立

将收集到的源数据导入EViews5.0软件中,对被解释变量和解释变量做回归分析,得到最小二乘计算结果。发现调整后的R-squared达0.935575,拟合较好,F检验值为30.04364,对应的相伴概率为0.000318,远小于5%,表明模型整体显著,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在显著性水平α=0.05时,只有X1的Prob能通过t显著性检验,其余变量均未能通过,说明各个自变量之间可能存在相互的干扰,从而影响自变量反映因变量的显著性,有必要进行模型的进一步修正。

通过逐一删减解释变量发现,剔除X2和X5及X6时,在显著性水平α=0.05时,剩余变量X1、X3、X4的Prob都小于0.05,模型的解释变量都能有效的通过显著性检验。以X1、X3、X4做回归分析的输出表来看,决定系数R^2=0.963139,可知回归模型仍然具有高度的显著性。F=78.38786,P=0.000001,即回归模型通过了F检验,表明这三个自变量整体对因变量Y产生显著线性影响的判断所犯错误的概率仅为0.000001。说明X1、X3、X4整体上对Y有高度显著的线性影响。

由此可以得到此时y对3个自变量的线性回归方程为:

Y=-70079.66+1.114952X1-0.153311X3+0.078177X4

t=(10.12248)(-4.127367)(2.700429)

(三)模型分析

通过上述模型的建立和修正,X1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产生正影响。这与劳动力供给增加引起就业量上升的经济理论是相符的。根据劳动力的供需均衡模型可知,在劳动力的需求不变时,劳动力的供给上升,导致供给曲线右移,使得均衡就业量上升。此外,总人口是劳动力的源泉,人口越多,劳动力的供给量越大,所以总人口对劳动力供给占据主要影响地位。由奥肯定律可知,GDP对就业率的影响是存在的。但是本文计量分析中,X2是不显著的,这主要可能是因为该模型中GDP和财政支出、居民消费等因素存在相关性,所以影响了GDP的计量。但是,GDP是衡量国家经济状况的最佳指标,GDP越高,国家的经济状况越好,则市场的就业水平是和经济的发展水平相吻合的。X3与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呈负相关,这主要是因为政府支出过多,投资过热时,有可能造成经济的虚假增。一方面政府的投资行为增加了个生产者的投资信心,拼命的扩大生产规模;另一方面人们的消费不足,无法吸收生产出来的产品。而且政府支出过多也可能对私人投资产生挤出效应,从而导致增加政府投资所增加的国民收入因私人投资减少而被全部或部分地抵消。居民消费X4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的影响也是正向的。居民消费的增加使得市场上的产品和服务需求的增加,因而企业会雇佣更多的员工来生产商品和提供服务,也就是对劳动力的需求上升。在劳动力供给不变的条件下,劳动力需求上升,使得劳动力需求曲线右移,所以均衡就业量上升。X5的增加,意味着政府对公共的固定资产投入增加,所以会降低居民消费的需求,而消费需求的减少直接影响企业的产出,进而降低拉动力的雇佣量。

四、结论

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现状是有多种因素造成的,改善就业供需是关键。通过模型分析表明,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与人口数量、政府支出和居民消费存在显著地相关关系,所以政府在制定应对毕业生就业问题的政策时,可以侧重于这三方面,通过有效控制政府支出,拉动居民消费,间接提高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当然,要解决这一社会问题,必须调动多种力量,做出多方努力[2]。

参考文献

[1]封喜桃.中国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4.

[2]戚晓金.关于大学生的就业困难与应对策略的研究[J].科技信息,2009.

猜你喜欢
居民消费普通高校劳动力
2018年—2020年部分普通高校(本科)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不含2C)
2020年河南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5.81万人
广东:实现贫困劳动力未就业动态清零
2018年8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3%
2017年居民消费统计数据资料
普通高校音乐教育教学改革探析
相对剥夺对农村劳动力迁移的影响
普通高校健美操教学改革探讨
论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
居民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