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建设中大学生“村官”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以黑龙江省为例

2014-08-06 03:30李伟博姜法竹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 2014年6期
关键词:村村村官黑龙江省

李伟博,姜法竹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大庆 163319)

从1995年江苏省的“雏鹰工程”再到2014年两会的“村官”发言,大学生“村官”作为社会的热点问题,一直都在备受关注,同时,大学生“村官”工作,又成为了众多学子,在面临当今严峻的就业压力的情况下所选择的途径之一。19年间,大学生“村官”从无到有,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但是,要想从有到优,就需要更多地去实践、去总结、再实践,再总结。基于此,试图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国内与国际相结合,运用生涯发展理论来探析黑龙江省大学生“村官”工作所存在的问题,力求从引导体系的层面,去探索具有时代特征、中国特色、黑龙江省特点的大学生“村官”成长路径[1]。

1 回顾:新农村建设中黑龙江省大学生“村官”工作

1.1 大学生“村官”工作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系

两者的关系是互相需求的。首先,农村需要大学生。自改革开放以来,要想加快新农村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农村的发展是关键。而农村发展的核心却是人才,新农村的建设需要大学生们所带来的科技成果、技术知识、管理思想和现代文明的风气。而大学生正处在一个有抱负有理想的成长阶段,他们具有敢闯敢干的拼搏精神,这种激情必将为新农村的建设注入强大的生机与活力[2]。其次,大学生也需要农村,这一广阔的平台。随着高等教育的长足发展,精英教育逐渐转变为大众教育,严峻的就业压力和城市本身的容纳量,促使了大学生有了就业发展的新选择,人生自我价值的新体现。

1.2 大学生“村官”与“村村大学生计划”

在以往的研究中,大学生“村官”的发展被分为三个阶段:首先,萌芽试点阶段(1995年江苏省丰县到1999年海南省、浙江省宁波慈溪市和河北怀来县);其次,深化推广阶段(据不完全统计,2007年共有24 个省级单位发展大学生“村官”41 645 人);第三,整体推广阶段(到2013年,全国大学生“村官”人数达到34 万左右)。2004年黑龙江省根据本省的实际情况,开始实施“村村大学生”计划,无论是从整体的阶段上来看,还是对于全国地域性而言,黑龙江省的起步都较早。

“村村大学生计划”与大学生“村官”,从其意义上看都是一项利民行动,都是为了提高农村人口文化素质,解决掉农村人才的不断流失,突破藩篱求发展。但是,首先从选拔方向上,“村村大学生计划”是由黑龙江省八大部委联合发起的,它的基本设想是:每个村选拔35 岁以下,具有一定农业生产实践经验的高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历的青年),通过单独考试,到高等农业院校接受2~3年的大专层次的教育,毕业后回到所在乡村为民服务[3]。而大学生“村官”是中央导向性政策,由各级党委组织部门公开招聘、遴选专科以上学历应届或往届毕业生,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助理、村主任助理或其他“两委”职务的工作者[4]。从选拔程序上:一上一下,一个中央导向选拔,一个地方重点发展;从选拔对象上:一内一外,一个内部自我提升学习,培养“本土”大学生“村官”,一个外部选拔下派管理,引进人才;从学历的程度上:一高一低,一个高中毕业(或具有同等学历),一个专科以上学历应届或往届毕业生。其次,从培养模式而言,“村村大学生计划”可以说是一种特殊的、更具有针对性的职业教育,是一种新的教育教学模式,它的培养目标是为我省农村培养有现代发展理念、掌握先进农业生产技术和管理知识、带动群众致富的“留得住,用得上”的专科层次乡土人才[5]。再看大学生“村官”,他们已经具有较高的知识储备,较强的学习能力,需要的是在农村中“广阔天地大有作为”,是理论联系实际,理论付诸实践的最好时机。第三,从职业生涯的发展上(见图1),大学生“村官”在未来的选择方向上更具有多样性,而“村村大学生计划”在选拔之初就明确地指出“毕业后回到所在乡村为民服务”。从某种意义上而言,“村村大学生计划”的培养目的和最终成效更具有针对性和成功性。

图1 大学生村官职业生涯发展路线图Fig.1 The roadmap of professional career development of college students“village official”

从2004年到2013年(除去2006年和2007年),全省共选聘“大学生村官”7 483 人;而“村村大学生”从2004年到2011年共选聘15 760 人,2012年起我省将继续实施“村村大学生计划”,每年的招生人数将上升到2 000 人,那么到2014年,面对共有14 488 个行政村的黑龙江省,共选聘“村村大学生”19 760 人,近2 万人(见表1 和表2)。因此,无论是从数据上而言,还是以上的种种比较,“村村大学生计划”和大学生“村官”并不能等同而论。

表1 2004~2013年(除去2006、2007年)黑龙江省大学生“村官”选聘人数情况Table 1 The number of college students“village official”from 2004 to 2013(except 2006,2007)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2 解析:探求黑龙江省大学生“村官”工作所存在的问题

10年间,黑龙江省对大学生“村官”工作已创新和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是也存在了诸多的隐患。从整体成长的脉络而言(见图2):

图2 大学生“村官”整体成长脉络Fig.2 The whole growth context of college students“village official”

2.1 人员选聘是农村发展建设,大学生“村官”成长规划的重要前提

在人员选聘的研究上。首先,一部分问题出现在选聘对象的动机上。如果我们选聘的大学生“村官”,他们没有把农村当作自身锻炼,实现自我人生价值的舞台,而是作为缓冲毕业后所面临的就业压力、公务员和事企单位考试无果的蓄势之机。那么,大学生“村官”所做出的一系列行为,势必是短期行为。其次,另一部分的问题出现在选聘大学生“村官”的知识结构上。从专业结构上来看,大学生村干部选聘经济与管理专业的人数较多,农学、医学、工学、法学的人数都较少。这样就会造成大部分的大学生“村官”的知识背景远离了农业发展和农民急切需要的实用技术。久而久之,就很难在农村开展好工作,加深自身的迷茫程度。

2.2 岗前培训是农村发展建设,大学生“村官”成长规划的重要蓄力

在整个大学生“村官”的成长脉络中,岗前培训有着它至关重要的作用,事关他们到农村干什么,怎么干的问题。首先,培训跟进不及时。很多选聘入职的大学生“村官”在“初来乍到”中出现了“水土不服”的现象。在大学生“村官”这一群体中,长久生活在城市之中,拥有城镇户口的大学生“村官”,无法深入的了解农村,而具有农村户口的大学生“村官”又随着农村经济的迅猛发展,早已脱离了农业生产和农村环境。“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岗前培训的不足就导致了大部分的大学生“村官”在工作初始,缺乏了实际的工作方法甚至是工作态度。其次,培训缺乏了应有的重视,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黑龙江省14 488 个行政村,常住人口3 834 万人,城市之间,乡镇之间的经济增长结构、方式和发展战略都不尽相同。岗前培训时间较短,更多的培训内容又倾向于整体性的介绍和经验性介绍,也就是“初印象”。大学生“村官”在某种意义上而言是引领农村发展,老百姓致富的希望“代表”,是去输送新思想、新知识、新风气的国家栋梁,下到基层的学习是“查缺补漏”,是在实践的学习中更新理论知识,而不是“从头开始”、“隔靴挠痒”。长久过后,大学生“村官”就失去了工作的积极性和群众的信任基础。

2.3 入职走岗是农村发展建设,大学生“村官”成长规划的重要内容

在入职走岗中出现的问题更多地集中在初期。首先,缺乏思想上的过渡引导。初到农村的大学生“村官”往往工作热情足、构画愿景好。但当大学生“村官”的自身能力无法和人民群众的发展期望画“等号”时,当“象牙塔”的美好构想遇到严峻的发展现况时,上级领导不引导,不沟通,广阔天地“自由作为”。那么,大部分的大学生“村官”,后续考核将“基本称职”,生涯规划的方向将会出现“各行各业”。其次,缺少对大学生“村官”在面临社会角色模糊,身份尴尬的情况下做出的有效疏通和政策弥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村民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和委员,由村民直接选举产生。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指定、委派或者撤销村民委员会成员[6]。”大学生“村官”由上级选派,有悖于村民组织法,在法律层面上来讲,无法给予大学生“村官”一个准确的定位并将其制度化。在这种境况下大学生“村官”工作的设定就成为了权益性安排,建议性设置。

2.4 绩效考核是农村发展建设,大学生“村官”成长规划的重要支撑

大学生“村官”为“村级组织特设岗位”人员,具体工作的职责和重点都不明确,两者都没有相应的工作管理及考核制度与之相互匹配。考核机制的不健全和不完善,直接导致了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是大学生“村官”的选聘单位,工作的基层并没有一把科学统一的“尺子”量优劣、定长短;另一方面是,考评办法不够细,考评措施不到位,致使大学生“村官”在自身的工作岗位上不知重点,不知目标,不知方向。除去以上两个方面的问题,另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是,随着大学生“村官”选聘数量的逐年增多,仅依靠相关组织部门的监管已远远不能适应工作的需要,这一“不适应”的步伐已逐渐拉大。

3 完善:铸就黑龙江省特色大学生“村官”队伍——构建四重引导体系

黑龙江省自2004年以来,每年在选聘大学生“村官”的同时深入开展“村村大学生计划”。黑龙江省深知,想要加快新农村建设,加强基层领导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人才的培养和“停”留才是核心。

在大学生“村官”的成长脉络中发现不少的问题,我们要想从长远着手,从深度谋略,铸就一支不仅“下得去、待得住”,又同时能“干得好、流得动”的黑龙江省特色大学生“村官”队伍,还有待从宏观领导、政策导向、作用发挥、保障流动这四大体系着手(见图3)。

图3 大学生“村官”的四重引导体系Fig.3 The fourfold introductory system of college students“village official”

3.1 宏观领导体系

3.1.1 理念引导

(1)在整体上,理念的引导贯穿于大学生“村官”的成长过程之中,各级组织要开展和帮助其做好在工作上的角色定位和心态调适,将其生涯的辅导融入到人生观的做法上,帮助他们将个人的兴趣与社会的需求相结合,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2)在岗前培训和入职走岗中,要引导大学生“村官”树立不断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念,要培养他们的虚心的态度、独当一面的工作能力,真正地做到“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有为有位,为农村百姓们谋福祉、促富裕。

3.1.2 社会推动

(1)提高社会宽容度的同时优化整合社会资源,引导社会从理性的角度为黑龙江省大学生“村官”提供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2)健全各类的社会组织。鼓励其有序的开展自身工作,帮助他们形成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社会机制。

3.2 政策导向体系

3.2.1 科学选聘

将大学生“村官”与“村村大学生计划”进行比较发现,黑龙江省的“村村大学生计划”更具有成效性,其选聘的条件降低了人才流失的风险,在某种程度上更适应黑龙江省农村的发展。但是,也不能忽略大学生“村官”在我省农村经济发展所取得成效。通过两者的研究、调研和探讨,本着提高质量,减少人数,精中选优,科学的选聘大学生“村官”的同时加大“村村大学生计划”的培养比例,培养更多的能够促进农村快速发展飞跃的“能手”、“强手”。

3.2.2 能力提升

(1)加强教育培训,采取典型示范、分层分类、差别化培养的提升体系。例如,在加强培训上,黑龙江省密山市每年集中开展一次专题培训,每一季度开展4次以上的交流座谈会,每一个月都确保本市的大学生“村官”参加一次远教站点学习。(2)强化实践锻炼强度,落实帮带措施。例如黑龙江省牡丹江市采用四级联管的工作方式促进大学生“村官”的成才(市级宏观管理、县级统筹管理、乡级直接管理、村级具体管理),给予大学生“村官”们一条畅通的成长、绿色通道。

3.2.3 考核激励

一来我们需要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考核机制,准确的掌握大学生“村官”主要特点和现实表现,对优秀大学生村官进行重点栽培,重点培养。二来,健全有效的,适应自身情况的激励机制,解决大学生“村官”们在工作之中的后顾之忧[7-8]。

3.3 作用发挥体系

3.3.1 创新带富

开展大学生“村官”计划的初衷就是要促进农村发展,带领农民致富。近年来,黑龙江省新农村建设突飞猛进,推广和发展了“产业+协会+大学生村官+农户”的创业富民模式,为农村经济的腾飞填充了重要的经验。例如,在黑龙江省兰西县平山镇海星村,从牡丹江大学毕业的武术军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组建了“海兴村铁扫帚协会”,“碧羊羊养殖合作社”让全村近二分之一的农户有了创业项目。

3.3.2 科技示范

(1)当好科技特派员。在大学生“村官”和“村村大学生计划”的队伍中,大部分都毕业于农业院校或是曾在农业院校进行进修,所习的专业和知识都和农业相关。下到基层,就要发挥自身的科技服务优势,推广新的品种、新的技术、筹划和建立科技项目的组织。(2)强化科技成果的转化。将科技成果带到农民手中,让农户们对于科技成果真正做到“懂得了,用得上”,家家受益。

3.4 保障流动体系

保障流动体系是四大体系的重中之重,是大学生“村官”计划的“售后服务”,是能否铸造一支“留得住、用得上”人员队伍的重要一环。

3.4.1 待遇保障

(1)兑现待遇承诺。对于大学生“村官”的工资和补助资金要拨付到位,及时办理聘用、社保、户口等各项手续。(2)加强公共服务和交流平台。不断改善大学生村官的基本生产和生活条件,保障大学生“村官”不断学习,不断成长的培训机会。相关部门领导要走访看望,谈心交流,省内大学生“村官”还要通过QQ 群等通讯手段互相沟通,互相帮助,求同存异。

3.4.2 有序流动

大学生“村官”在任期将满时,他们未来的发展规划就摆在了面前,但是,他们的未来的规划绝不是“临阵磨枪”,而是在不断的实践中,不断的引导中找到了方向。在图1(大学生村官职业生涯发展路线图)中清晰明确的规划了大学生村官未来的成长道路。三大规划走向,为大学生“村官”工作的有序流动,指引了方向。

4 结语

黑龙江省大学生“村官”队伍已经取得了卓越的工作成效,他们正在成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明白人”,促使农民富裕的“引路人”,他们已经不再将大学生“村官”制度当作一种择业的“兜底”,事业的“跳板”。10年来,大学生村官们和相关部门经过不断实践,不断总结,探索出了一条适应本省农村成长的发展之路,一幅实现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铸造“中国梦“的伟大蓝图。我们相信大学生“村官”制度的有效实施,必将成为促进黑龙江省政治体制改革和基层民主建设的成熟选择,并将在中国青年与中国农村关系的历史上续写新的篇章。

[1]江苏省委组织部、省委研究课题组.大学生“村官”工作长效机制探究—以江苏省为例[J].南京大学学报,2010,21(3):5-15.

[2]刘娟.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大学生村官问题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10.

[3]杨树国,李春霞,董继学,等.村村大学生培养模式的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06(1):132-133.

[4]中国教育新闻网.解读大学生村官[EB/OL].(2008-4-2)[2014-8-30].http://www.jyb.cn/zt/sy/jyzt/t20080402_152374.htm.

[5]梁云福,林洪金,于广建,等.“村村大学生”计划(培养)教学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06,4(1):58-59.

[6]林善炜.大学生“村官”工程可持续发展的思考[J].福州党校学报,2009,116(1):54-58.

[7]甫永民.黑龙江省村干部考核体系研究[J].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2011,23(2):73-76.

[8]陈伟娣,张登伦.浅析农业信息化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J].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2013,25(1):103-105.

猜你喜欢
村村村官黑龙江省
唱村官
稷山县蔡村村千亩樱桃迎来丰收季
黑龙江省节能监测中心
张家塬村村歌
“95后”女村官的乡村振兴梦
王村村:我在无聊这个领域有天赋
让优秀“村官”有奔头
耶鲁高材生的“村官”之路
张家塬村村歌
黑龙江省土壤污染防治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