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药学教育创新体系 多层面培养创新人才*1

2014-08-06 03:53:20邵伟张泰松张娜黄桂华李雨嘉李冬
药学教育 2014年6期
关键词:药学院山东大学本科生

邵伟,张泰松,张娜,黄桂华,李雨嘉,李冬

山东大学药学院 (济南 250012)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对我国未来教育的战略部署提出要“建立更加灵活开放的学习制度平台、资源更加丰富的实践育人平台和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平台,着力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1]。2011年,山东大学全面修订新的本科生培养方案,全面实施创新教育,强化学生创新能力。在多年创新人才培养工作基础上,按教育部和山东大学总体规划和要求,药学院建立了较完备的大学生创新教育培养体系。

1 设立符合创新教育的培养方案

在2011版培养方案中,把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放在突出位置,山东大学为本科生开设了通识核心课程创新创业类必修和选修课程,对本科生的创新能力进行基本训练。药学院将《开放实验项目和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列为专业必修课程,学分为1分;开设必修的综合性、系统性大实验,学分为1分。药学专业学生开设《临床前新药研制模拟实验》,把药物合成、结构确认、剂型制备、质量控制、药效学和药物安全性评价等基本方法和技术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使学生具有药物制剂的初步设计能力、选择药物分析方法的能力、新药药理实验与评价的能力等。开设《固体制剂综合实验》,按照GMP要求设计片剂、微丸等固体制剂完整的操作过程,模拟药厂进行固体制剂的生产设计、流程安排、操作规程的起草、批生产过程的实施等实践能力,初步掌握固体制剂大生产的过程,使学生的实验与制药企业生产无缝链接。另外,为学生开设《药厂工艺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实验》和《制药工程技术实验》等实验课程,将单项操作与系统合成、技能训练与综合运用、模拟与实训相结合,全方位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2 设置利于创新教育的课程体系

以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和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优化课程体系。除开设通识核心课程创新创业类的必修和选修课程外,着力进行各专业精品课程、双语示范课程建设,将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培养融入每一门课程中。《药物设计学》为国家级视频公开课程,《药物化学》、《药剂学》、《药理学》为省级精品课程;《药理学》为省级双语示范课程,所有专业课都为校级双语教学课程。在实验课程方面,加强教材、内容、方法、手段及各种实践教学环节之间的联系,循序渐进,加大实验的综合性和开放性,以利于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和创新意识,形成实验室教学、科学研究方法教学、毕业论文实习、多媒体教学、社会实践等多种形式联系密切的创新教育培养课程体系。

3 探索适宜创新教育的教学方法

实行教学与科研相结合、课内课外相结合、校内校外相结合,国内与国外相结合,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教育于一体,多层面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3.1 教学与科研相结合,以学科建设促进创新教育

依托药物化学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国家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综合性新药研究开发技术大平台、天然产物化学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多个山东省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及山东大学-东京大学“中日药物筛选中心”和山东大学-TRIPOS公司联合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两个国际合作实验室。与鲁南制药、齐都药业、瑞阳制药、益康药业等制药企业共建多个药物研发中心。对参与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的学生开放所有实验室及实验设备,为大学生开展创新教育提供了科研平台。

山东大学药学专业为山东省品牌专业,2008年被评为国家第一类特色专业建设点。学院拥有山东省药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模拟仿真教学实验室和符合制药企业GMP标准的固体制剂综合实验室。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下设药物发现、药物制剂、药物分析、药物评价4个实验教学平台,开设“基础、综合、设计和研究开放型”多层次实验内容,以实验模块和模拟科研、生产方式组织教学,强化了实验教学以培养学生知识、能力、创新和素质的教育目标。

实行本科生导师制,使学生及早接触科研,进行创新意识的培养。在加强综合实验能力培养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在学有余力的情况下,根据自己的兴趣在低年级就进入教师的科研实验室,把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作为创新性药学人才成长的极为重要的教学环节,将创新素质培养贯穿到学生的整个学习生涯。大一新生从入校开始就接受良好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方法教育;对大二学生加大实验教学力度,增加设计性、创新性实验的比例,通过暑期实验室项目和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让学生进入实验室开展科研工作;大三学生,依托教学实习实践平台,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提升创新与科研能力;大四学生通过毕业设计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完整的毕业论文,在探索的过程中加深对理论和专业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训练创新思维、创造能力和创业意识。

构建创新教育培养体系,要有一支活跃在研究领域前沿、热爱教育事业的师资队伍。近年来,学院引进和培养千人计划专家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2人、泰山学者药学特聘专家3人、齐鲁学者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3人、省级教学名师1人、校级教学名师2人等一批杰出专家学者,他们用自身的学术声誉、人格魅力潜移默化影响着学生,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3.2 课内与课外相结合,通过科技创新活动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

强化和完善暑期学校开放实验项目和各层次大学生科技创新计划,通过学生自主选题,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科研素养训练和自主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参与率达到100%。

3.2.1 暑期学校开放实验项目

暑期学校主要面向药学专业、制药工程专业和临床药学专业或其他相关专业的二年级以上的学生[2]。由指导教师递交《山东大学开放实验室及实验项目申请表》,学生需填写《山东大学学生进入开放实验室申请表》,每项开放实验项目一般由2~3名学生来完成。为确保开放实验的质量,除学院组织教学督导组成员、辅导员抽查、监督管理外,学校还组织成立了本科生院暑期学校检查组、暑期学校督导组和暑期学校大学生记者团,从不同层面检查督导开放实验工作,确保暑期学校开放实验的顺利开展。学生完成开放实验项目后,须上交一份由指导教师与教研室主任签字的《开放实验项目阶段总结表(教师用)》,内容包括:实验名称,耗费经费,学时,开设时间,学生人数、完成的主要内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成果形式(是否提交论文)等,学院以此作为分配经费的依据及考核和评价教师工作业绩的内容之一。学生须上交一篇3000字左右的实验论文。学院组织专家对学生上交的论文进行评审,答辩,评出优秀论文。每年暑期项目结束后,学院进行工作总结,同时将学生的论文和总结表汇总后装订成册存档。自2009年至2012年开设暑期开放实验项目230项。

3.2.2 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

根据《山东大学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管理条例(试行)》,按照“自由申请、专家评审、择优资助”的原则,学生自由组成团队和选择指导教师[3]。在选题上,鼓励学生自主选题,自主设计实验。学生自主选题或者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完成选题后,需参加学院和学校组织的立项申请答辩,择优推荐申报校级、国家级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组每月需要提交一次进度报告,汇报项目组本月工作情况,填写创新性实验计划研究日志。项目结题时,各项目组认真填写项目结题申请书和撰写项目结题报告,并要提交相关项目研究成果(包括论文、专利)等材料。聘请相关领域专家对项目成果进行评审并组织结题答辩。自2010年,药学院学生获得国家级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立项26项,校级立项项目141项,院级立项项目48项,见表1。

3.2.3 大学生药学论坛

药学院本科生拥有两个由学生主导的专业讲座论坛,分别是“杏林新锐学生讲坛“、“齐都药学讲坛”,均由学生独立发起、组织、主讲,受众也是学生本身,报告一般是药学相关内容,学生自主选定题目后,在导师指导下,查阅国内外各类研究进展报告,进行总结整理、归纳提炼,并做成PPT展示,形成一场20~30分钟的报告。讲坛为学生提供了自我展示的舞台,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表现与表达能力,组织与协调能力,激发和提升了学生的自信心,更扩展了学生的视野,提升了其创新思维与能力。迄今为止已经完成了500余场讲座活动,有2000余人次主讲了报告,近25000人次参加了报告会。

表1 2010-2013年山东大学药学院本科生创新创业教育成果

3.3 校内与校外相结合,利用社会资源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利用实践教学基地,将实践教学延伸到社会,培养、锻炼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聘请山东省立医院、山东省千佛山医院、齐鲁医院、山东省精神卫生中心、山东省医药工业设计院等单位的专家和技术人员为学院兼职教师,讲授药事管理、药物治疗学系列课程、药源性疾病及预防、药物流行病学、临床药物评价、药品生产质量管理工程、药厂工艺计算机辅助设计等专业课程。近三年聘请实习基地专家,为本科生做专业知识讲座122场。利用与大中型制药企业、科研院所、医院等合作关系密切、社会资源丰富的优势,建立38个学生实践教学基地,为本科生的认知实习、生产实习和专题实习提供了有利条件。

药学院与这些校外实习基地均签订实习基地建设协议书,双方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根据药学、制药工程和临床药学三个不同专业,分别制定详细的实习计划和实习大纲。在见习、生产实习、毕业专题实习等各个环节中,加强对学生实践工作能力的培养和锻炼。各实习基地每年接收我院药学、制药工程、临床药学三个专业的学生进行见习、生产实习、临床见习、临床轮转实习、临床药学实习、毕业专题实习等10余类实习达600人次。

3.4 国内与国外相结合,开拓学生的国际化视野

药学院与美、英、日等国6所高校建立了校级合作关系。根据山东大学建设国际化专业和推进“三跨四经历”模式的要求,临床药学专业成为山东大学优势特色专业国际化建设项目。药学院自2010年起,在暑假期间派遣20名本科生赴国外大学进行交流学习。邀请国外大学专家、教授为本科生举行学术报告20余场。通过国内外交流和学习,开拓了学生的国际化视野,提高了科研水平和实验操作技能,增进了药学院与国内外高校、科研单位的合作与交流。

药学院高度重视大学生的创新教育,成立药学院创新教育工作委员会。根据学校《山东大学大学生科技创新学分管理办法(试行)》文件,制定了《关于鼓励本科生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发表学术论文的相关规定》、《药学院院级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立项资助办法》等,为学院科技创新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制度保障。学院设立专项资金,支持学生发表科研论文和申报专利,开展创新实验和暑期开放实验。鼓励本科生申报国家级、校级、院级各类大学生科技创新课题。实行创新学分奖励制度,鼓励学生参与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每年单列部分计划,用于应届本科毕业生因学术论文及科技创新获得计划推荐免试研究生资格。

通过构建药学教育创新体系,多层面培养创新人才,将教学与科研相结合、课内课外相结合、校内校外相结合,国内与国外相结合,显著提高了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收到了良好的效果[4]。2010年以来,本科生荣获山东省优秀学士论文3篇,山东大学优秀学士论文18篇;本科学生以第一作者在专业核心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SCI收录10余篇;山东大学“五四”学术论文获奖项目10项;各类科技创新类竞赛获奖50人次;获得山东大学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项目结题评奖18项,45人获科技创新个人。

构建药学教育创新体系不同于开展一般的科技创新活动,是将创新素质培养贯穿学生的整个大学学习过程,要求具有系统性和可操作性;要面对全体学生而不是部分有兴趣的学生。虽然教育创新体系构建已打下良好的基础,但面临传统教育观念和体制仍然存在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探索和完善。

[1]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Z].

[2] 张泰松,邵伟,帅翔.暑期学校开放实验的实践与探索[J].药学教育,2010,26(4):59- 61.

[3] 张泰松,邵伟,郝国祥,等.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的实践与探索[J].药学教育,2012.28(2):55-57.

[4] 张泰松,邵伟,张娜,等.药学人才实践创新能力培养平台的构筑与建设[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4.(1):73-75.

猜你喜欢
药学院山东大学本科生
兰州大学药学院简介
山东大学青岛校区
文苑(2018年23期)2018-12-14 01:06:04
Paresse constructive
法语学习(2016年3期)2016-04-16 21:45:33
中医药大学本科生流行病学教学改革初探
新发现
中国诗歌(2015年2期)2015-06-27 00:26:00
La nouvelle vision du succès de la carrière charitable
法语学习(2015年5期)2015-04-17 06:06:01
探索如何提高药学本科生实习的质量
让教授回归本科生课堂
我校加入优秀本科生国际交流项目
HSCCC-ELSD法分离纯化青葙子中的皂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