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巧妙引用,打造文章亮点

2014-08-06 02:57张国学
美文 2014年14期
关键词:所欲名言诚信

张国学

同学们,你想写出意蕴丰厚、思想深刻、行文简洁概括、说理透彻雄辩,充分彰显文化积淀的美文吗?你想使考场作文脱颖而出、让阅卷老师拍案叫绝给你以理想的高分吗?那么,请你来学习、运用引用修辞格,巧借他山之石,镌刻心中美玉,通过巧妙引用来打造你文章的亮点。

所谓引用,是一种有意借用现成话(如语录、格言、熟语、诗文名句、俚语歌谣等),来表达自己思想感情、说明观点或者驳斥别人观点的具有多种功能的修辞方式。它在写作中极为常见,可以用于标题、题记、开头、正文、结尾等文章任何一部分;可以用于记叙、议论、描写、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里。运用于说理,它可以点明论题,确立观点,充当论据;或者用来做批驳的靶子,与论敌观点形成鲜明的对照,使事理表述得鲜明深刻、简洁有力、生动而服人。运用于说明,它言简意赅、具有高度的概括性。运用于事物的描写和情感的抒发,可以收到亲切动人、丰富多彩的表达效果。如果学会用好引用这一修辞方法,对经营好作文这“半壁江山”,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为了方便大家学习、掌握,下面试以部分高考满分作文为例简述之。

一、“引”在标题上:亮人眼目、精警摄神

例如:得失寸心知(选自《得失寸心知》)

【亮点简析】

引用诗圣杜甫的诗句做题目,贴切凝练。“得失”暗扣“选择”,所谓的“选择”才有“得失”——“选择”对者谓之“得”“选择”错者谓之“失”。而“得失”又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如“因贪选利”者,自以为是“得”,而在社会、在道德、在历史则为“失”;“因心选德”,在世俗眼中是“失”是“傻”,而在智者看来却是“得”,是聪明。“寸心”即“心灵”。五个字的引用,暗点话题,辐射全篇。

二、“引”在题记中:概括要旨、巧妙引入

例如: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身而取义者也。亲情,我所欲也,报国,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亲情而取报国者也。——题记(选自《振兴祖国,无怨无悔》)

【亮点简析】

题记中引用了孟子名言自然入题;并仿照孟子的话,自创富有哲理性的语句,既巧妙扣题,又为文章定下鲜明的基调。

三、“引”在开头处:先声夺人、良多韵味

例如:“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文天祥的选择,“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是谭嗣同的选择,“宁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是朱自清的选择。历览前贤,我发现选择竟有着如此丰富的蕴涵,背负着五岳的沧桑与巍峨,他们用一种亘古不变的声音呼喊:“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选自《所欲有甚于生者》)

【亮点简析】

100多字的开篇,竟然四处引用;不论前三处明引,还是第四处的暗引,都紧紧扣到话题“心灵的选择”之上。前三处突出前贤们的“选择”意义的崇高和伟大,后一处在要言分析的基础上,自然顺畅地成为文章的观点并引起下文。

四、“引”在叙事中:简洁明快、生动具体

例如:我穿越时空,我追溯流光,我听到了“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悲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雄浑,“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豪迈和“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伟岸。一张张坚毅的面孔浮现在的面前,一双双矍铄的眼睛注视着我的双眸,一声声昂扬的呐喊萦绕在的耳畔;于是,朦胧的思绪穿透了远方的晨雾,远国的笙箫澄明了心中的尘埃。心灵的选择应该是于谦的《石灰吟》,心灵的选择应该是东林党人的“风声雨声读书声”,心灵的选择应该是平凡中蕴藏的伟大,心灵的选择应该是万事皆休后的坦然和从容。(选自《选择心灵美景》)

【亮点简析】

或明引,或暗引,由上文自然现象切入人类社会。写先哲们、伟人的追求与选择。思路开阔,文意畅达,即使文章叙事简洁、内容丰赡,又张显了小作者阅读积累的深厚。

五、“引”在描写处:诗情画意、呼之欲出

例如: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多少英雄豪杰。苏轼站在曾经是三国人物竞风流的赤壁面前,像一个关西大汉,手持铁板,大声高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选自《风雨任平生》)

【亮点简析】

间接引用《三国演义》诗句,并活用苏轼的词篇,描绘出诗人雄姿勃发的英武形象,语言精彩,文采飞扬。

六、“引”在说明里:言简义丰、权威诚信

例如:所谓“好奇心”之“好”,是一种欲望,求知欲学的愿望。孔夫子早就回答过子贡“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好”是一种态度,一种实事求是的精神。陆游曾告诫后人“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好”也是对他人负责,面对别人的“好”,我们要“贤者以其昭昭而使人昭昭”。总之,“好”是认识一切事物的前提,有了“好”这种意识,才能去探求大千世界各种各样令人着迷的“奇”。(选自《高考满分作文大全·好奇心》)

【亮点简析】

这段文字通过多处引用,很好地说明什么是“好”是“一种态度”“一种实事求是的精神”“是认识一切事物的前提”,言简意赅,增强了论理的权威性。

七、“引”在议论中:以一当十、雄辩有力

例如:古往今来,平凡一直是人类讴歌的主题。一代思想家孟子曾有“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至理名言,在他看来,“民”是封建社会中最平凡但又是最重要的群体!诗仙李白在国舅研墨、力士脱靴的潇洒之后,毅然选择了“明朝散发弄扁舟”的平凡生活。不愿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在“误入尘网中,一去三十年”之后甘愿回乡,过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恬淡生活。正是这些平凡的群体,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正是这些平凡的生活,使人们的心灵得以净化,并感受到“平平淡淡才是真”的真谛!(选自《我自豪,我平凡》)

【亮点简析】

引用古代名贤孟子、李白、陶渊明的名言及事例,有理有据、条分缕析阐释的平凡的内涵。而这些大贤,又是以其不追名逐利而度过自己豪迈一生的。

这就紧紧扣住了自己要阐述的观点。

八、“引”在抒情时:情感浓厚、意韵丰赡

例如:有这样一朵诚信的花,它诚信于爱情。这朵花里,充盈了孟姜女的眼泪,雷峰塔下的呻吟,遥遥天河间的无尽思念,草长茑飞中的梁祝化蝶双双。这朵爱的诚信花,凝聚了李清照的“寻寻觅觅”,柳永的“执手相看泪眼”,陆游的“几年离索”,王维的“红豆生南国”。这朵诚信的花哟,凄美,哀婉!

有这样一棵诚信的树,它诚信于友情。这棵树里,长满了伯牙、子期的高山流水,元稹、白居易的共看夕阳,欧阳修、范仲淹的互相勉励。这棵诚信的树里,深藏着王勃的“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襟”,韦应物的“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高适的“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这棵友情的树啊,浓郁,隽秀!(选自《诚信——爱你没商量》)

【亮点简析】

把“诚信”设喻为“花”和“树”,再将花与树比附为“爱情”与“友情”,然后展开联想,恰当地引用名人名句,抒发出对凄美、哀婉之诚信爱情的礼赞,书写对浓郁、隽秀之诚信友情的讴歌。

九、“引”在过渡处:搭桥接榫、流转自然

例如:由此,不禁使想起鲁迅先生说过这样地话:“泥土和天才比,当然是不足齿数,然而不是艰苦卓绝者,也怕不容易做;不过事在人为,比空等天赋的天才有把握。这一点,是泥土的伟大的地方,也是反有大希望的地方。”是啊,我想我的表哥就是这样的人。(选自《我为平凡的表哥而自豪》)

【亮点简析】

一句“由此……这样的话”,衔接上文,引出名言;再由此赋予普遍的意蕴,转到特殊的个体。真可谓“搭桥接榫、流转自然”

十、“引”在结尾处:卒章见志、点睛传神

例如:否则,正如伏尔泰所言:“使人疲惫的不是远方的高山,而是鞋子里的那粒沙子。”——学会调整、善于化解,当是走向人生灿烂辉煌的重要心理素质。

至于大伯的赠诗,就用它做本文的结束语吧:

一帆风顺何曾有?遭遇挫折十八九。

人生贵在善调整,莫让痛苦锁心头。 (选自《学会调整、善于化解》)

【亮点简析】

一个“否则”,引出伏尔泰的名言,紧紧扣住“挫折时要学会调整、痛苦中要善于化解”的中心观点。而伏尔泰名言、大伯赠诗的引用,深化题旨,更进一步增强论证的力度和丰富的意蕴。

猜你喜欢
所欲名言诚信
冒死护友
《论语》“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章前半部分新解
美好生活离不开诚信
我们和诚信在一起
YOU’VE GOT QUESTIONS? SHE’S GOT ANSWERS
那一次,我把诚信丢了
Application of the Good Faith Principle to the SCS Arbitration Initiated by the Philippines Against China
己之所欲 慎施于人
名言
名言趣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