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全国两会召开在即,13亿国人的视线将聚焦北京。在新一届政府的领导下,中国已开启“新改革元年”。一方面,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小组和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两大高层决策机构将进入全面运转阶段;另一方面,十八届三中全会做出的改革部署正在逐一落实,环保、民生、机构改革、国企改革等议题将成为焦点。
十八届三中全会后首次“两会”
新一届国家领导集体履职即将满一年,因此本次两会有着特殊的意义。中国去年在政治和经济方面经历了较大的变革,在本次两会上,高层将对此作出更加清晰的解读。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有几份颇具分量的报告令人期待:一是李克强将首次以总理身份作政府工作报告,代表国务院总结履职首年的工作,并部署2014年工作;二是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张德江、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等也将首次在两会期间作人大、政协工作报告。
此外,由国家主席习近平担任核心领导角色的两大高层决策机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小组和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将正式明晰细节,并进入正常运转。
落实推进三中全会的改革部署将是今年两会的重点任务之一。习近平近期在索契强调“一分部署,九分落实”;李克强也明确表态“对已部署的改革发展任务要抓紧落实,已有基础的要加快推进”。
据在线调查结果显示,在网友最关注的两会热点问题中,收入分配、食品安全、环境污染、反腐倡廉、养老问题名列前五位。本刊也特别梳理了今年全国“两会”的十大看点,试从不同角度进行前瞻性解读。
看点一:中国梦
实现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的最伟大梦想。十八届三中全会突破性地为中国改革“升级”,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全新主张,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
毫无疑问,改革已成为各界共识。这份两万余字的纲领性文件,共计137次提到“改革”一词。在《决定》涉及的15个领域60项任务中,目前已经有至少23项陆续出台了相关措施或已着手细化改革内容。
看点二:民生
与往年略有不同,今年民生问题预计将聚焦食品安全、养老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等方面。一方面,我国老龄化程度加快,应对老龄化成为当务之急;另一方面,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也越发急迫。
如何让群众得到更多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将成为改善民生的“金标准”。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角度看,民生领域一些体制性弊病仍然严重,公共服务领域欠账不少。前有“看病难、就业难、上学难”这“老三难”,后有“养老难、入托难、出行难”的“新三难”。国家应把重点放在促进社会公正、缩小养老差距上。除了企业职工养老外,农民的养老问题也不容忽视。
看点三:生态环保
舆论普遍预测,环保仍将是本次两会的热门主题。近年大范围雾霾天气引起全社会对环保问题的关注,北京、江苏等地方两会已将大气污染防治作为讨论焦点,还有消息称多地或降低GDP以应对雾霾问题。
十八大报告首次把“美丽中国”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目标,但片面追求经济效益、罔顾生态环境的事件仍時有发生。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会进一步提出,下决心解决好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大气、水、土壤等突出环境污染问题。与此同时,PM2.5监测指标也会再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与2013年“进一步淘汰落后产能”相比,尽管工业依然是节能的重点领域。但是“控制能源消费总量”是2014年的新措辞。其实,“控制能源消费总量”离不开龙头企业的参与,这意味着我国工业节能的着力点将从“淘汰落后产能”,逐步过渡到龙头企业的设备升级。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李佐军指出,要解决雾霾问题,需要有一个系统的对策,因为雾霾的来源有燃煤、工业排放、汽车、道路扬尘等。针对这些来源,需要采取包括优化能源结构、优化产业结构、解决汽车尾气污染、发展新能源汽车、对建筑工地扬尘进行控制等系统对策来应对。
看点四:机构改革
近期,中央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由习近平任组长,这被解读为“有利于突破利益固化对深化改革的障碍”。
行政体制改革必须要动真格的。一要在“分权”上推进,深入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社分开;二要在“转职能”上推进,以转变职能为核心,继续简政放权、推进机构改革、完善制度机制、提高行政效能,稳步推进大部制改革等;三要在“减权”上推进,减少和下放投资审批事项、减少和下放市场经营活动审批事项、减少资质资格许可和认定等。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进行了6次较大规模的机构改革。这次有望在2008年大部制改革基础上,积极稳妥、循序渐进、成熟先行地继续推进行政体制改革。
看点五:国企改革
目前,国资、国企仍然是中国经济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和增长动力。在中国经济转型和结构升级中,国企需要担当重任,通过国有企业的布局和调整,激活社会经济的转型升级动力。如何通过改革提升国企的行业竞争效率和如何加快国企从传统行业向新兴行业转型将成为关注热点。
2014年,国企改革将成为十八届三中全会深化改革路线图中的主要抓手和投资热点密集领域。备受关注的国企改革总体方案有望在2014年揭开面纱。
2014年国资国企改革将在界定国企功能、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企业内部改革、完善监管体制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等方面开展工作。预计在以后一段时间内,将会出现混合所有制改制的高潮,出现民营经济组团与国有企业相融合的现象;国有企业将退出一部分竞争领域,转型升级到产业链更高的层次去。
但是,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可能会遇到较大阻力。民间投资空间的释放以及土地市场的改革虽然有利于相应投资板块的提升,但改革的复杂性和渐进性决定了民间投资和房地产投资在2014年难有大幅提升。
看点六:分配改革
收入分配改革的进度将成为各方关注中国改革整体进度的一个窗口。
2013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缩小收入分配差距,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这与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尽快扭转收入差距扩大趋势”相比,有了一个更高的视角。2014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对于缩小收入分配怎么表述,更引人关注。
收入分配改革方案实施细则有望在2014年出台。“提低、扩中、控高”被公认为是中国收入分配改革的基本思路。要通过改革,消除初次分配领域的不公,对中低收入者减税,控制高收入,并消除社会保障上的待遇差异,最终形成“橄榄形”的收入分配格局。这是政府的思路。
《决定》突出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会保障基金,2020年上缴红利将提到30%,更多的是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突破,也会引起人们对企业界的关注。
看点七:经济运行
中央党校战略研究所副所长周天勇预测,2014年是经济形势比较复杂的一年。从国内国际来看,经济增长可能面临比2013年更低的增长速度。同时,产能过剩在2014年可能显得更加突出。
2013年末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2014年经济增长的预期目标再次定为7.5%左右。这个数字表明,一方面要继续保持合理的增长速度;另一方面要加大改革力度,引导各方面把工作重心放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上,放到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上。
今年的经济运行还将围绕7.5%这样一个中枢窄幅波动,增速可能略低于2013年。主要考虑到目前的利率上升、融资成本高企可能对固定资产投资产生一定抑制作用,而消费和进出口的增速可能与上年持平。
2014年中国宏观经济运行风险点很多:外围环境、QE退出、产能过剩、金融风险、债务隐患、楼市泡沫等,潜藏的风险在不断积累,对短期和长期的经济运行均构成威胁。
2014年经济增长还面临产能过剩的制约。产能过剩首当其冲的是钢铁、水泥、电解铝、平板玻璃、船舶等行业,这不仅是某一个年度需要解决的问题,而且是未来几个年度需要解决的。产能过剩会制约需求水平,进而制约我国的经济增长,这是最大的风险点,也是亟须解决的问题。
看点八:新型城镇化
中国城镇化水平已超过52%,但城镇化也遭遇诸多困扰。对城市居民而言,“堵车、污染、内涝、房贵”等“大城市病”困扰多多;对农民而言,“被上楼”“半城市化”等问题也仍待解决。
在今年两会上将引起关注的是“土地城镇化”快于“人口城镇化”问题。一些地方盲目拉大城市框架,滥占耕地、乱设开发区,不断扩大城市面积。失地农民的数量还会大量增加,不仅危及国家的粮食安全,而且势必进一步加剧解决“三农”问题的难度。城市还存在空间规划和城市规划问题。一些城市布局结构不合理,城市规划和管理脱节,影响城市运行效率;一些城市“城中村”和“城市贫民区”问题比较突出。
酝酿已久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在今年出台已成定局。2013年底先后举行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和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均提出,要制定实施好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
对于新型城镇化,李佐军的观点是:第一,新的城镇化应该是人本的城镇化;第二,新型城镇化应该是市场的城镇化;第三,新型城镇化应该是一个协调的城镇化,要与工业化相结合,与农业现代化相结合,与市场化相结合,与城乡统筹相结合;第四,新型城镇化应该是特色品牌的城镇化;第五,新型城镇化应该是一个集群的城镇化。城镇化像产业集群一样,只有通过集群的城镇化促进城市之间的分工协作,才可以提高整个城市体系的运行效率。
看点九:企业税费
本次全国两会将讨论创业优惠、降低中小企业税费的措施。目前,全国的小微企业总量大约在1000万家,普遍面临成本上升、产能过剩、三角债、企业转型升级困难等挑战。中国社科院中小企业研究中心主任陈乃醒建议,国家对小微企业应该“降低门槛,轻税薄赋”。
未来随着国家财税增加,小微企业的税收减负还会进一步加大,起征点不是现在的2万元,而是5万元、10万元等等。对此,陈乃醒认为,小微企业是中国经济体系的缩影,而现今我国的金融体系最大的缺陷就是复杂度较低,银行在金融体系中所占比重过大。而我国也因此更需要发展私募基金、公募基金、天使投资及民间借贷等行业,使其各司其职、分工明确。虽然近几年总是强调对小微企业的扶持,但天使投资与风险投资这类适合于有发展前景的小微企业的融资渠道还是太少,我国在这方面仍需历练,与国外仍存在较大差距。
看点十:货币政策
北京大学中国金融研究中心证券研究所所长吕随启坦言,中国的经济没有像外界预测的那么糟糕,但也绝不乐观。2013年6月份“钱荒”的出现不是偶然的,实际上是整个宏观经济的基本面、货币政策取向的变化、整个金融体系资金空转的综合反映。
至于2014年还会不会出现这类现象?可能性还是存在的。如果货币政策进一步从紧,宏观经济有可能进一步下滑。如果货币政策大幅度放松,通货膨胀有可能“死灰复燃”。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整个宏观经济的基本面没有实质性的好转,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方向没有找到实质性的办法,整个金融体系资金的空转问题没有得到及时清理,地方债的问题越来越恶性循环下去,变得越来越严重,“钱荒”的问题就有可能重新成為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吕随启表示,新一届政府领导履新后,锐意改革的取向是看得见的。整个世界经济处在复苏周期,中国是受惠于此的。央行、证监会、银监会这些监管部门在制度完善上会采取更实质性的措施。如果这些措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收到效果,“钱荒”的问题就会有所缓解。
2014年对于中国来说,重要性异乎寻常。美国《时代》周刊在题为《对中国而言,2014年是成败攸关的一年》的文章中强调:“在中国,2014年是马年。对世界其他国家的人来说,2014年也许将是中国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