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功能的哲学思考

2014-08-04 09:18钟春艳王敬华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4年2期
关键词:都市型现代农业农产品

钟春艳,王敬华,文 化

(1.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农业综合发展研究所,北京 100097;2.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北京 100038)

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日本率先将农业多功能性写入新《农业基本法》。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在1992年通过了《21世纪议程》,并将14章第12个计划 (可持续农业和乡村发展)定义为“基于农业多功能特性考虑上的农业政策、规划和综合计划”。此后,农业多功能的提法频繁出现在各国农业政策讨论中。

农业功能的多元化是农业自身所固有的,也是随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彰显、不断发展的。我们现在讨论的农业的多功能,是在社会生产力发展促进了人们生活水准的大幅度提升,人们更注重生活质量、更需要良好生态和优美环境的背景下,对农业功能的全面认识和多元拓展。在北京社会经济发展的进程中,北京的都市型现代农业不可替代的地位愈发重要和明显。社会各界对农业多功能性已有了初步认识,开始重视并发展多功能性农业。开展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功能的研究,能够深化认识,推动北京农业都市型现代的健康发展。

1 北京农业多功能性分析

2005年,《北京市农村工作委员会关于加快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的指导意见》明确了农业具有生产、生态和生活的多功能性。北京的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功能区别于普通农区。根据其在城市中的地位和作用,我们将北京的农业功能确定为经济功能、生态功能、服务功能、社会功能4项功能,以及每个功能下的若干子功能。(图1)

北京农业的经济功能最主要的是生产功能。近年来,北京农业生产转向名、优、新、稀动植物产品、高端精品和有机农产品的生产。满足了不同层次北京市民的日常生活需求。此外,北京的都市型现代农业与二产三产高度融合,带动了二、三产业的发展,农业能相应地释放或吸收劳动力,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一种非常重要的缓冲。北京农业的生态功能主要表现在对国土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并保持了北京整体环境的多样性、生物的多样性以及文化多样性。北京农业的社会功能主要体现在维持社会稳定、拉动就业和形成农业文化方面。北京农业服务功能之一是带动区域农业一体化发展,并为城市居民服务。

2 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诸项功能的关系

2.1 农业的生产 (经济)功能与非生产功能的联系

按照供给渠道,农产品可以分为唯一性 (uniqueness)产品和从属性产品 (secondary)。农产品的唯一性是指,对于某些农产品,农业是唯一的供给者,或即使有非农供给途径,但在技术上不可能有效地替代农业成为主要供给者,农业的生产功能所产生的产品具有唯一性。唯一性是多数农产品尤其是食品等经济品的共有特性。从属性是指,该产品可能存在其它更加有效的非农生产途径。农业非经济功能所产生的非经济品来说,有些是唯一的,有些却不是。如景观,仅仅从“风景”和美学方面来讲,非农供给也许会提供更美的景观。

农业的非经济产品主要是农业的服务功能、生态功能和社会功能产生的结果,研究服务功能、社会功能、生态功能产生的非经济产品与生产功能是否存在唯一性,能够得出农业的生产功能与其他3个功能是否存在强依赖性、从属性等方面的关系。具体情况见表1。

由表1的描述可以看出,除了粮食安全外,所有的非经济产品都程度不同地有非农供给渠道。但表1只代表了一种可能性,并不表示实际的供给替代程度。在生态环境方面,要充分考虑农业生产的负外部性。而多数农业负外部性也不是唯一的,农业对于环境的破坏的集中程度或密度相对于多数工业来说要小。

在生态景观方面,要分析景观是不是仅仅是“风景”的问题。如果景观不仅仅是“风景”问题,田园景观则是唯一性的。但总体上,不论从景观的多样性价值、宜人性价值、美学价值、娱乐性、教育与科学价值等各方面来说,农业都是唯一性的。

图1 北京的农业功能

表1 生活功能、社会功能、生态功能产生的非经济产品与生产功能的关系

2.2 北京农业功能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

农业在不同历史时期面临不同具体问题和需要,其功能作用也在不断演变和增加,农业功能定位也会发生调整和变化:一些基本功能,比如农业生产供给功能会长期存在并得到加强,经济社会发展到了一定程度后,农业还会表现出更多的非经济性功能,比如生态环境维护等功能作用会逐渐凸显。

功能可以分为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同样农业的多种功能中也存在隐性功能和显性功能。农业的经济功能是其显性功能,因为,从原始社会到现在,人类一直依赖农业的生产功能得以生存。在社会发展低级阶段,人类没有从温饱问题中解放出来时,无暇顾及强调和发展农业的其它功能,农业的生态、社会、服务功能就是隐性功能。当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的阶段时,农业的隐性功能逐渐转化为显性功能,比如:农业的生态、社会、服务功能,就是人类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从世界各国社会经济发展情况看,人均GDP在1 000~3 000美元之间时,农业的一些隐性功能如生态、社会、服务功能逐渐显现,农业的多功能性开始被更多的人认识和接受。

2.3 不同时期北京农业功能的发展变化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事物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不是直线式的,而是近似于一串圆圈,近似于螺旋的曲线。同样,农业的功能发展变化,也是螺旋式发展的。北京农业功能的发展变化,相应地经历了两个阶段:以发挥经济功能为主的阶段;农业多功能初步显现,并被人们接受阶段。

第一阶段是以发挥经济功能为主的阶段。在这一阶段,落后的生产力与人们对农产品需求的矛盾,使得经济功能几乎是传统农业的全部功能,同样它也是农业的基本功能。在“以粮为纲”的年代,“米袋子工程”使得农业得到高度重视,但依然为工业提供原料和积累资金。解决温饱问题之后,为丰富北京居民的“菜篮子工程”建设,依然突出的是北京农业的经济功能。解决温饱前,人们注重的农产品的产量;而解决温饱后,人们开始关注农产品的质量,生产高品质的农产品,以有益于人类健康发展。

第二阶段是农业多功能被人们逐渐认识、接受阶段。进入21世纪,北京的农业由城郊农业转型为都市型现代农业,农业的多功能性,也逐渐被学者和政府部门所认同。特别是北京申奥成功后,要求城市改善生态环境,农业的生态功能,逐步为社会各界所认同。今后,北京农产品生产的趋势是将“从田头到餐桌”的一系列农产品生产经营活动整合为“农产品供应链”,实行一体化集约经营。这种大生产经营模式不仅提高农产品的竞争能力,而且会推动农业技术产业、农产品加工业、农产品连锁营销业、物流业等的发展,拉动社会就业,为农业社会功能和服务功能开拓一个崭新空间。所以,北京农业的这4项功能不是孤立的,不互相排斥,更不是对立的;他们之间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促进,构成有机、和谐的农业整体功能。

2.4 诸项功能在整体功能地位与作用

北京的都市型现代农业的4项功能组成农业的整体功能,其中经济功能是农业的基础功能,经济功能为服务功能、社会功能和生态功能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为生态保护提供了可能,为社会稳定提供了基础,为文化创造与传承创造了条件;而农业的生态功能处于保障地位,属于保障性功能,没有生态功能,其他3项功能难以充分发挥;社会功能是经济功能存在的前提和必要条件,也属于农业的基础功能,一旦丧失了社会功能,农业也就没有了存在的必要,同时,社会功能也是其它3项功能不断发展的驱动力之一。农业功能的发展归根到底是人的发展。对于思想、观念和美好未来的诉求,使人能在本质上超越个体享受的要求,而追求整个人类的福利和可持续发展。因此实现农业功能系统的协调,实现农业的和谐发展是完全必要的。

当农业的经济、生态、社会和服务功能得到协调发展时,农业的整体功能发挥良好,即农业获得了和谐发展;当这4方面的功能没有得到协调发展,或者换句话说,对于某种功能的需求超出了农业系统的承载力,从而使农业功能之间出现了倾斜,则农业就是畸形发展。农业功能系统以及它的均衡状态,可以用下图形象表示。

图2 农业功能协调发展状态

图3 农业功能非协调发展状态

图2表示农业的生产功能、生态功能、社会功能和服务功能环境协调发展得当,这4方面功能所支撑的农业功能系统呈现为圆形,农业功能的整体效能最大,这时的功能为圆形面积所覆盖的部分。图3表示农业的功能之间不协调。经过一定时间,所有功能都要削弱,包括受“重视”的功能。这时农业系统的整体功能小于均衡状态,功能丧失的部分为黑色覆盖的部分。

当前,尤其要处理好北京经济功能与生态功能之间的关系。农业要实现生产功能,会对生态环境造成负面影响。种植业过量使用无机、有机肥料、化学农药、薄膜等以及自身产出的秸秆等废弃物,通过淋溶、水土流失等途经会对土壤、水体形成污染,属于面源污染,畜牧业中产生的畜禽粪便未处理或处理后未达标,也是大气、水体、土壤的点源污染,恶化环境;这些都会使农业的生态功能受到影响。因为农业生产的污染,而压缩种植业规模,甚至取消种植业、畜牧业,显然是因噎废食。反向思维,假如北京没有农业,其它产业和人们的生活对于环境的污染依然存在,甚至比农业对环境的污染还严重。而解决生产功能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就会达到经济功能与生态功能的双赢。一是运用合适的清洁生产技术,合理控制种植业和畜牧业的面、点源污染,将它们对生态环境的负效应降至最小;二是实行循环农业,将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3 北京农业多功能实现的路径及对策建议

北京人多地少、自然资源稀缺的基本现状,决定了北京的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发展应按照以下路径发展,以充分发挥出北京农业的多功能。

3.1 坚持适宜的发展原则,加快相关政策与制度的制定

北京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要坚持以下4个原则:一是将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与工业反哺农业相结合。政府要把都市型现代农业视为公共物品,增加对农业发展的投入。此外,政府应保障农民的生存权、发展权,使农民积极参与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二是将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与高校、科研院所的产、学、研一体化结合起来,互为支撑。三是在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的过程中,充分发挥民主集中制,畅通民意表达的渠道,充分调动广大群众的智慧和积极性,促进决策的准确性和科学性。四是在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的过程中,改革完善农村金融和保险。改革信用合作社组织制度,组建地方商业银行,加快组建政策性农业保险机构,不断探索新的农村和农业保险产品,提高都市农业的抗风险能力。

3.2 不断提升产业化发展水平以及产业开发力度

首先,实行农产品供应链为纽带的农业产业板块。现代农产品生产的国际趋势是将“从田头到餐桌”的一系列农产品生产经营活动整合为“农产品供应链”,实行现代化企业大生产。要充分利用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的产业功能和潜力,对产业进行不断整合、重组、归并,提高产业的综合竞争能力,推动新型产业的产生和发展,走企业大型化道路。

其次,构建大流通体系。北京需要构建大流通市场服务体系,提供良好的贸易环境和条件,并有序导入周边及全国其他各地区的农副产品,建立稳定的货源渠道,弥补自身生产能力的不足和日益增加的新增需求。

最后,由量到质,全面提升产业发展的层次和水平。北京的都市型现代农业要将发展的重心向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市场化转变。并力求对农产品生产全过程进行全程监控,从而有效提高产品的质量和食用安全。另一方面,促进农业的标准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的发展。形成产加销有机结合的产业链。

3.3 不断推进技术推广、信息服务、教育、培训为体系的农业技术综合经营

北京市在发展多功能农业时,着重3个方面的建设:(1)眼光向内,形成“向内型”科技先导农业。利用北京对外开放的有利条件,积极开展以高、新、特为标志的农业技术贸易。(2)依托北京的农业科技优势,向全国展示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设施 (备)及其产品等高技术含量的农业成果,将农业技术贸易与农业会展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种农业科教会展产业。(3)发展科技含量较高的农业生产资料产业,如优质或专用复合肥料、生物农药、饲料添加剂等,形成一个与都市农业配套的有优势的农业技术产品基地。

3.4 在发展都市农业多功能过程中,注重协调农业的功能关系

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建设发展的重点,是发挥农业环境功能和景观功能。首先,减少和控制农业自身对环境的污染和负面影响。积极推进多方式秸秆还田和综合利用;鼓励和支持发展有机肥的生产和使用,在综合利用农业废弃物基础上,减少化肥施用;发展生态型农业,不断改善农业和农村生态环境。其次,优化农业生产空间布局,发挥生态和景观功能。在宏观上,以多带、多组团和多点调整农业生产布局的空间结构组织,构筑田园化都市区域。在微观上,尤其是在设施和特色农业发展中,鼓励塑造景观廊道,塑造良好的农村田园景观。最后,积极发展休闲观光农业。把观光农业与高科技农业、可持续发展和旅游相结合,构建观光休闲农业技术体系。

3.5 建立利益补偿机制是发挥北京农业综合功能的必要手段

今后,北京市应建立工业对农业、城市对乡村的利益补偿调节机制。工业在反哺农业同时,也对农业造成了侵害。在技术水平尚无法解决这些问题时,只能采取补助金的形式进行直接收入补偿。另外,农业在发挥生产功能的同时也具有生态功能和社会文化教育功能,这是农业的外部经济性。如对山林、湿地的保护,对农业特色景观的保护等,它们间接减少了农民的收入,但对城乡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因此,对农业的外部经济应给予间接收入补偿。只有建立对农业的利益补偿调节机制,才能有效解决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经济功能与非经济功能的矛盾,实现农业综合功能的发挥。

[1]苗润莲,蔚晓川,张红.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现状分析及对策建议.北京农业,2011,(9)[2]周春江,刘瑞涵.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阶段性发展理论探讨与实践.作物杂志,2011,(3)

[3]郭晓燕,胡志全.农业的多功能性评价指标初探.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07,(1)

[4]刘成玉,杨建利.论现代农业功能的新拓展.农村经济,2009,(7)

[5]孙旭.我国现代农业的功能定位问题研究.农业现代化研究,2008,(2)

[6]雷平生.试论现代农业的功能和发展方略.农业技术与装备,2009,(14)

猜你喜欢
都市型现代农业农产品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用好现代农业科技,多种粮、种好粮”
现代农业离不开化肥
砥砺奋进 打造现代农业强市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现代农业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通州区潞城镇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都市型农事体验旅游发展策略探讨——以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农教育为例
净在微珠一下夏季爽滑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