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域立体型现代农业发展的思考:以浙江台州椒江流域为例

2014-08-04 09:18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4年2期
关键词:椒江台州立体

高 健

(浙江省台州市农业区划办公室,台州 318000)

台州地处浙江东南沿海,属长三角经济圈,是经济相对发达地区。三面环山,一面向海,这是该地区地貌特征。椒江水系是台州主要河流,又称“母亲河”,由西向东,渐次缓倾,横穿其中。流域立体型现代农业立足于受该河流冲积而形成的谷地、盆地和宽谷平原,蕴含很大潜力。因此,很有必要研究台州流域立体型现代农业,掌握现实基础,理清发展思路,探寻区域资源生态高效开发路径与对策措施,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1 流域立体型现代农业的内涵与主要特征

1.1 流域立体型现代农业的内涵

流域立体型现代农业是处在河流冲积而形成的谷地、盆地和宽谷平原区域,以自上而下的河流为主线,以高科技为支撑,以设施化、基地化、产业化为标志,以提供安全健康农产品和生态服务为主要目标,自然资源丰富又无污染,可开展多层次、多类型、多熟制的综合开发利用,融生产、生活、生态于一体,是进入生态文明阶段的区域性现代农业[1]。

1.2 流域立体型现代农业的主要特征

1.2.1 布局立体性

流域立体型现代农业依照流域各段相互不同的海拔高度,区分水热要素等自然条件差异,按一定规律,逐层开发所形成的谷地、盆地和平原等土壤资源,呈现多层性、多级利用的垂直变化和立体生产布局特点,形成不同的生产内容、耕作制度和作物种类,体现立体发展与综合经营的优势。

1.2.2 功能多样性

流域立体型现代农业具有生产、生活、生态和服务等功能。实现农业经济增长,提供一年不同时段新鲜农产品,保障市场供应,这是它的基本的生产性功能。同时,该区域农业承担当地生态环境保护的功能,承担为城乡居民提供绿色观光休闲场所的生活功能和示范农作活动的服务功能。

1.2.3 要素集约性

流域立体型现代农业具有高度集约的资本、技术、装备和人才等要素;而且,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1],促进生产要素集聚和整合,能够又好又快地发展。

1.2.4 质量信赖性

流域立体型现代农业具有很多山区面积和充沛的降雨量,无污染,符合绿色农产品产地环境要求。绿色农产品代表着安全与优质,给社会带来正的外部性,是身体健康的保证。消费者对这些农产品很信赖,愿意支付额外费用。该区域农业用优越的发展环境,保障农产品质量与安全。

1.2.5 产出高效性

流域立体型现代农业以土层较厚、质地轻松、连片肥沃的农田,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生产有机水稻、名优水果和多熟蔬菜,实行产业化开发,规模经营,把一亩田当作二、三亩田用,大幅度地提高单位农田产出,取得较高经济效益。不少地方能达到万元以上亩均销售收入。

2 台州市流域立体型现代农业的现实基础和制约因素

2.1 现实基础

2.1.1 结构调整不断推进,区域化布局初显规模

2012年台州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49.15亿元,全市各地立足于椒江流域两岸立体布局的土地资源,因地制宜,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改变了过去散而全的种养模式,初步形成以水果、畜禽、茶叶、经济林、瓜果蔬菜、花卉、水产等七大地域特色明显的主导产业,以及10多个规模农业产业带,达到11.066 6万hm2总面积。天台县的高山蔬菜、仙居县的低山丘陵优质杨梅、临海市的涌泉蜜橘、玉环县的楚门文旦等,均沿椒江流域,由上而下地布局与发展,享誉全国。

2.1.2 龙头企业不断壮大,社会化服务逐步完善

截止2012年底,全市农业龙头企业613家,其中销售收入超亿元有59家。累计建成农产品配送中心44家,当年农产品配送数量1.9万t。初步建立起以农民合作社为主导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为农民提供科技、信息、资金、物资和农产品销售等社会化服务。全市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达4 989家,规模以上专业合作经济组织678家,服务80万农户,实现45亿元经营总收入;该经营收入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13%。

2.1.3 农产品质量安全得到重视,品牌农业取得成效

台州积极打造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重点包括农业标准体系、农产品质量认证体系、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体系、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等四大核心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得到了极大提高,主要农产品实现依标生产。目前,市级地方标准规范6个,县级地方标准规范36个,各类农业标准化规范图93张,全市共认证有机食品36个,中国绿色食品累计认证200个 (其中新认证20个),国家无公害农产品累计认证201个 (其中新认证31个)。全市农产品共注册6 779个商标,其中,中国名牌农产品3家,浙江省著名商标44件。获浙江农业名牌称号的有77个农产品。另有一大批农产品获各级农博会金奖。

2.1.4 科技支撑不断增强,职业化农民得到培育

近两年,台州选育推广了一批市场发展前景好的优质稻、超级稻等新品种,深受农民欢迎。主要农作物品种年更新更换率达30%,良种覆盖率稳定在95%以上,良种在该市农业增长中的贡献率约40%。部省市县各级农业科技示范场 (园)、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园区 (基地)陆续建成;杨梅防虫网罩栽培、蔬菜双层薄膜覆盖、葡萄根域限制栽培及环剥等一批农业先进技术迅速普及,产生明显效益。同时,农民素质提升及技能培训工程深入实施;仅农业专业技能培训一项,就培训2.493 1万人。

2.1.5 基础设施不断巩固,现代化装备成效显著

台州已经建立10个省级农业机械化示范基地和56家各类农机专业组织,具有322.6万kW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2.6万hm2年农机化面积,取得4000万元年经营收入。标准农田质量提升工程自2009年开始试点,以后逐步推开,完成1.6万hm2面积。生产条件逐步改善。“万村联网”工程推动现代农业信息化,已累计建立5 082个村级网站,覆盖全部行政村。全面应用先进设施,配备了一批保鲜冷库、冷藏车、机械分级选果机,采用自动化装备,已在水果、蔬菜等产业取得明显成效。设施农业达到2.133 3万hm2。

2.2 制约因素

2.2.1 农户经营规模偏小

台州流域立体型农业以农户分散经营占主导地位,偏小规模。2012年,农户家庭经营的耕地面积人均仅0.025hm2,每户经营的耕地0.099hm2,与农地充裕地区相比有一定差距;且农户经营的地块零散,难以集中连片。与此同时,农地流转比较困难。例如,台湾农民流转椒江流域仙居县农地,耗费了大量精力,最后由该县政府出面协商,才创立农业园区。农户小规模经营,不利于生产要素合理配置,影响规模经济的发展,导致劳动生产率低、农地产出率低等结果。

2.2.2 局部生态环境受到污染

在椒江流域一些地段,农业资源往往被粗放地开发,以数量为主,存在着溪滩地自然生态由于种养殖业遭到破坏的现象。农田废弃物散落于流域两旁,得不到资源化循环利用,还污染了环境。流域内的化肥施用量年均在20万t以上,农药和农用塑料薄膜使用量在3 000t以上。以氮肥折纯为例,2012年每公顷农田施用量为178.5kg,而加拿大立法规定每年农田允许施用的氮肥每公顷不得超过100~150kg[2],明显超出。工业、城市“三废”会逐渐渗入地下水体,威胁着现代农业。

2.2.3 基层农技队伍建设滞后

台州乡镇农技机构实行双重管理体制。基层农技队伍,在行政上受乡镇政府领导,在业务上接受上级农业主管部门指导,造成农技干部“在编不在岗、在岗不在编、姓农不务农”的现象。人员年龄老化、学历低下等问题突出。全市50岁及以上农技干部354人,占48.56%。中专及以下学历占一半以上。近70%只有初级及以下职称。并且,经费保障不足。农技推广所必需的培训设施、实验仪器、检测设备、交通工具等残缺不全,甚至还停留在“一张嘴、一张桌、一台电话机”的状态。

2.2.4 产业发展与规划指导脱节

台州的农业主导产业发展已经编制了总体发展规划,但产业扩张仍然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基本处于自由发展状态。例如果蔗产业由于效益较好,就不按照规划指导发展,一度扩张到6 000hm2,结果滞销。地方政府部门在其中的作用有待加强,特别是在产业信息服务,没有明确的产业发展支持导向。同时,财政支农资金非常有限,没有很高的使用效率,对有发展潜力、发展优势的产业投入不多,存在着导向不明、重点不突出的现象。个别地方搞“撒胡椒粉”式的平均分配。

2.2.5 风险隐患相当突出

2012年,台州流域立体型农业遭受“海葵”台风灾害。三门县多数农田被强降水淹没,一夜之间变成了一片汪洋。天台县石梁镇466.7hm2高山蔬菜受“海葵”台风带来的强降雨影响,全部被淹,与此同时,农业保险保障范围有限,农业灾害救助体系建设任重而道远。农产品价格时常暴涨暴跌,无法预警,农民组织化程度不高,产业协会等中介组织作用不强,农业产业化经营利益连接不紧,等等,市场风险很大。

3 台州市流域立体型现代农业的发展思路与推进路径

3.1 发展思路

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生态文明发展,构建美丽台州战略思想,着力于绿色发展与农业功能的融合,以农产品有效安全供给、产业可持续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为宗旨,以生态循环为主线,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动力,以现代物质装备、现代管理手段、现代经营理念为支撑,优化产业结构与布局,走出一条优势明显、高效生态、经营集约、功能多元、发展持续的流域立体型现代农业发展道路。

3.2 推进路径

3.2.1 支撑体系

台州流域立体型现代农业需构建四大支撑体系。农业经营主体支撑体系,包括股份合作农场、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职业农民、龙头企业等,提高素质,催生活力,发挥示范带领作用。农业科技支撑体系,包括优良品种繁育与推广、农作物耕作栽培技术、畜禽养殖技术、自然灾害防治技术、与科研院校合作平台等,符合发展要求。农产品质量安全支撑体系,深度融合建设农业标准体系、农产品质量认证体系、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体系、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等四大核心体系,确保生产安全农产品。农业生态环境支撑体系,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微观层面包括沼气、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农药化肥减量控害、土地整理等;宏观层面则要求完善市场制度,使得市场价格能够完整地反映资源与环境价值[3]。

3.2.2 建设平台

台州流域立体型现代农业发展,依托现代农业园区和粮食生产功能区为平台。至2015年,全市将建成3.666 7万hm2粮食生产功能区,逐步实现新增500万t粮食生产能力,同时,建成一批现代农业园区。现代农业园区由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主导产业示范区、特色农业精品园组成。即建成10个左右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每个相对集中连片面积1 333.3hm2以上、产业布局合理、要素高度集聚、多功能有机融合、循环清洁生产、一、二、三产业联动发展;建成20个以上主导产业示范区,突出某一主导产业、布局集中连片、生产设施先进、产品优质安全的;建成50个以上特色农业精品园,产品特色鲜明、竞争优势明显、品牌效应突出、经济效益领先[4]。

3.3 区域布局

3.3.1 椒江流域上游中山谷地绿色农业区

该区域位于浙江台州椒江流域上游西部中山区谷地,地势较高,山地广布,谷地狭窄且面积小;山地气候垂直差异明显,河谷盆地光、温、水等资源丰富,是椒江流域源头。立足于丰富的无污染山区资源,努力发挥农业在经济开发中的主导作用,开拓绿色农业,维护生态平衡,开发特色农业、生态林业和生态型旅游农业等功能,同时,加强对天然林、自然保护区和湿地等区域的全面保护;重点布局绿色稻米、旱粮作物、蔬菜、杨梅、畜禽、茶叶、药材、休闲观光农业等产业。

3.3.2 椒江流域中游低山丘陵特色农业区

该区域位于浙江台州椒江流域中游低山丘陵盆地,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温暖湿润,降水充沛,气候垂直差异明显,水资源丰富。发挥山区与平原缓冲地带区位优势,优化农作制度,改良土壤结构,实行“山坡种果—山谷种蔬筑塘养鱼—山脚种粮”产业梯度分布循环模式,发展城郊型农业,生产具有区域特色的农产品,同时,搞好水库配套工程、农田灌溉设施和标准农田建设,提高防洪抗旱能力和综合生产能力;重点布局杨梅、柑橘、枇杷、蔬菜、畜禽、笋竹两用林、花卉苗木等产业基地。

3.3.3 椒江流域下游都市农业区

该区域位于浙江台州椒江流域下游平原地带,自西向东微倾,空间宽广,其间有大小不等的陆屿残丘。河道纵横交错,池塘星罗棋布。光温水资源组合协调,农田水利条件较好。利用台州城市所在地的独特区位,加强农田基础建设,发展智能化、规模化、机械化、节能化的高标准设施农业,增强农业生产能力,同时,挖掘农业休闲观光、生态保护、生活保障等多种功能,溶入都市经济;重点布局设施蔬菜、特色瓜果、名优水果、优质畜禽等精品农产品生产基地。

3.3.4 椒江流域末端外向农业区

该区域位于浙江台州椒江流域末端与东部沿海交界处,以破碎的丘陵为主,光照充足,雨水充沛,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丰富,肥力较好。陆域地貌由山地、丘陵、平原、盐碱地阶梯式向滨海延伸,局部小气候丰富多样。开发小气候资源,因地制宜,合理开发,立足市场流通格局,加速外向型农业的发展,不断提升农业外向度,增强农业竞争力和影响力,同时,重视滨海地区无污染又集中连片的发展空间,把碱性农产品作为未来健康产业,给予大力发展;重点布局柑橘、葡萄、文旦、西兰花、西瓜、哈密瓜等产业基地[5]。

图1 台州流域立体型现代农业发展模式

4 发展台州市流域立体型现代农业的对策措施

4.1 注重规划,强化规划保障

坚持科学规划,按照高起点、高标准和适度超前的原则,编制椒江流域立体型现代农业发展规划。将该规划纳入台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与相关部门规划、专项规划相协调。根据现实基础,与现代农业发展方向相结合,划定流域各段农业发展区域,明确各区域现代农业发展特点。在每个发展区域,体现现代农业主导产业区域布局和发展方向,设立粮食生产功能区和现代农业园区,按面积比例配置规模畜禽养殖场。在选址现代农业园区和粮食生产功能区时,要与当地规划相衔接,具有基础设施和产业优势,体现产业发展特色和循环流程,注重园区内外衔接和示范带动作用。积极进行试点,切实发挥示范导向作用,取得经验后稳步推进,确保规划的严肃性和稳定性[6]。

4.2 激发活力,提升农业产业层次

一是鼓励农户用承包地经营权入股,要求流转后农业经营主体优先使用愿意继续耕种自己承包地的农民,让农地流出方分享农业规模经营成果,激活农地资源[7]。二是加强农业经营主体建设,做强做优农业龙头企业,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业,继续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建设,推进同产品、同产业经营主体的强强联合。探索以土地、设施、技术、劳动等要素入股,建立股份合作制家庭农场。鼓励大学毕业生到农业生产领域创业就业,引导有资本和技术专长的外出务工农民、个体工商户等从事农业生产,加大对现有农民的培训力度,培养现代职业农民。三是加强科技创新,努力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鼓励资源集约型技术的开发与应用,加大对基层农业公共服务中心建设的支持力度。大力发展农业职业教育,为现代农业发展储备人才。

4.3 保护生态,建立资源保护长效机制

树立生态文明的基础是生态农业的意识,用生态文明统领椒江流域现代农业的发展。建立严格的资源保护监督管理机制,加强工农业危险投入品管理制度,建立资源破坏处罚机制,约束环境破坏行为。开展生态保护补偿机制试点,保护流域上游农民权益。推进畜禽养殖场治理,实施农药减量控害工程与测土配方工程,深入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加强对生态循环农业创建活动的指导、督促、检查,通过创建活动,推进农业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建设畜禽粪便处理设施,对产生的畜禽粪便、污水进行无害化处理,实现污染减量排放。加强对现有有机肥加工企业的指导,规范产品质量,提高有机肥生产能力,建立有机肥应用示范区。加大农作物秸秆还田、秸秆资源洁净化利用推进力度,努力减少稻草焚烧[8]。

4.4 多管齐下,加快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实施小流域整治工程,提高低洼易涝区农田排涝能力,完善农田设施条件。加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建立起农田水利设施的养护管理机制,明确责任单位。对椒江流域内的山塘水库要注意日常检查,保障安全。深入实施标准农田质量提升工程,建成一批稳产高产的高质量农田,重点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培肥标准农田地力。推广先进的农业机械,积极配置微喷滴灌、大棚等农业设施,建设冷藏保鲜库,有重点地配置现代农业装备。探索应用物联网,逐步把精准设施、电脑操作系统应用于现代农业建设。加快配备畜禽栏舍智能化控温、喂料、性能测定和防疫消毒、畜禽排泄物处理等设施设备,推进畜牧业设施化,提升改造畜禽养殖场。建设农业地理信息平台,支撑农业风险预测预警系统[9]。

4.5 加强领导,确保流域立体型现代农业顺利发展

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把发展流域立体型现代农业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完善实施方案,建立健全领导体系,各部门协同共管。利用互联网、电视、报纸等载体,广泛宣传,扩大影响,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舆论氛围。进一步落实国家、省出台的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对示范性优势主导产业区块重点扶持和连续扶持,形成政府投入为导向、业主投入为主体、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多元化建设投资机制。正确处理农业开发与资源保护的关系[10],强调在环境承载能力范围内,有序开发。加强各涉农部门协调与分工,强化目标管理,切实协调解决在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确保责任到位、措施到位、投入到位,共同推进椒江流域立体型现代农业建设。

[1]台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台州市十二五现代农业发展规划的通知.台州市人民政府公报,2013,196(3):4~78

[2]许志军,刘志武.长江流域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对策探讨.人民长江,2011,42(9):23~27

[3]杜江,罗珺.我国农业面源污染的经济成因透析.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3,34(4):22~27

[4]徐 晔.台州农业踏上园区化发展之路[EB/OL].(2010-3-5)[2013-12-30].http://paper.taizhou.com.cn/tzsb/html/2010-03/05/content_259409.htm

[5]卫新,王美青,徐萍.浙江省农业功能分区与区域农业发展研究.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09,30(3):1~5

[6]陈印军,易小燕,方琳娜,等.新时期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战略思考.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2,33(5):6~11

[7]汤艳红.乡镇在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中的角色定位和作用研究.农村经济与科技,2009,20(11):47~49

[8]王大明.构建农业生态文明的产业支撑.学术交流,2008,(12):146~150

[9]潘连公,陈彩能.关中一天水经济区天水市建设现代农业途径研究.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3,34(5):62~67

[10]常兆丰.我国防沙治沙科研的突破口初探.干旱区研究,2003,20(1):76~80

猜你喜欢
椒江台州立体
家乡桥 幸福梦
念个立体咒
第八届校局合作单位刑侦警务实战与理论研讨会在台州椒江召开
样板:不成熟的台州
立体登陆
台州远洲墅
区域新闻客户端的舆论引导功能初探——以“e椒江”为例
Pop—Up Books立体书来了
2016年低温冰冻对椒江果树的影响与防御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