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文信
(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地质勘查中心云南总队,云南 昆明 650031)
该滑坡位于龙江电站坝址左岸,滑坡体后缘自然坡度为15°~40°,前缘为电站厂房,并且滑坡前缘存在一条公路,故需要对滑坡进行治理,不仅保证前缘电站厂房安全,而且需要保证公路稳定通行。
经初步调查,滑坡后缘已开裂,前缘已发生坍塌,坍塌体积约3×104m3。开裂滑坡体纵长约300m,体积约80×104m3。滑坡体滑塌周界清晰。
1)原因分析
降雨是发生滑坡的一个重要因素。经调查了解,滑坡发生前该地区降雨量较大并集中,雨水的下渗,不但大大降低土体的抗剪强度,还加大了滑塌体重量,从而诱发滑坡的发生。
滑坡区域断裂构造发育,受断裂切割,山体显得较为破碎,且岩性较软弱,易于风化。滑坡体为松散的碎(块)石夹土,滑床岩层为强风化的片麻岩,为相对隔水层,地表大气降水易于下渗并易于储存在滑坡体内,因此,滑带易于饱水。
2)滑坡评价
根据现场地质条件,取滑坡安全系数0.95~1.05进行反算,得到滑动面土体的参数为c=27.0kPa,φ=25.5°。
根据相关设计规范[2],采用不平衡推力法和圆弧滑动M-P法,计算结果见表1。
对边坡采用持久设计工况剩余下滑力进行设计,取剩余下滑力为2724kN进行设计。
表1 稳定计算结果表
根据工程特点,对边坡治理措施提出如下两个方案进行比选(表2):
表2 两个治理方案的比选结果
由于滑坡稳定性差,且坡度较陡,滑坡体厚度较大,并产生较大下滑力,采用预应力锚索+格构难以满足设计要求,综上所述,采用抗滑桩设计方案合理。
根据抗滑桩设计基本原理,本工程下盘岩体为强风化基岩,按k法进行计算,由于底滑面沿土石分界面,前缘无能够提供抗力土体,按悬臂桩计算。根据相关规程,抗滑地基系数K取值为:0.25×106 kPa/m。抗滑桩设计尺寸为2.5×3.7m,桩长为19m。
1)桩性质的判别
桩的性质可由(1)式确定
(1)
式中:K — 地基系数(kN/m3),0.25×106 kN/m3;
Bp —桩正面计算宽度(m),矩形桩Bp=B+1,本工程抗滑桩取3.5m;
E — 桩的弹性模量(kPa),C30混凝土,取3.0×107kPa;
I — 桩的截面惯性矩(m4),10.55m4;
通过计算可得:β=0.162,得βh2>1.0,属弹性桩。本工程所设计抗滑桩嵌固段长度一般为10~12m,均按弹性桩计算。
2)桩身内力计算
桩身内力可按(2)式进行计算:
[[Kz]+[KT]+[KT0]]{δ}={p}
(2)
式中:
[Kz]——抗滑桩的弹性刚度矩阵;
[KT]——滑坡面以下土体的弹性刚度矩阵;
[KT0]——滑坡面以下土体的初始弹性刚度矩阵;
{δ}——抗滑桩的位移矩阵;
{p}——抗滑桩的荷载矩阵。
计算结果见图1。
图1 抗滑桩内力计算简图
由计算可得:抗滑桩顶最大变形为112mm,满足桩顶位移175mm的要求。
抗滑桩的稳定性与嵌固段长度、桩间距、桩截面宽度,以及滑床岩土体强度有关,由于岩体为三向受力状态,其抗压强度较双向受压有所提高,参考相关设计资料[3],桩身作用于围岩的侧向应力,其容许值σmax按(3)式计算:
σmax≤KCR
(3)
式中:σmax—嵌固段围岩最大侧向压力值(MPa);
K— 根据岩层构造在水平方向的岩石容许承载力换算系数,取0.5~1.0;
C— 折减系数,根据岩石的裂隙、风化及软化程度,取0.3~0.5;
R— 岩石单轴抗压强度极限强度,(MPa)。
根据岩石力学试验,试块饱和抗压强度平均值为10 MPa~20MPa,嵌固段为强风化及弱风化层,取15MPa,构造发育,K值取0.5,C值取0.4,σmax≤3MPa。
计算结果表明,抗滑桩最大侧向压应力为2.57MPa,满足基础应力要求。
抗滑桩配筋根据抗滑桩内力按DL/T5057~1998《水工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配筋计算,抗滑桩桩顶变形按桩长的0.5%控制。矩形抗滑桩纵向受拉钢筋配置数量应根据弯矩图分段确定,并对局部需要加强的地段进行钢筋加强,荷载较小地段减少钢筋用量,有针对性的配筋对保证工程质量和优化设计十分必要。
对该滑坡体采用抗滑桩进行支护,有效的抵抗了2724kN的滑坡剩余下滑力,保证工程质量安全,后期稳定。采用抗滑桩的基本理论和原理进行设计,不仅能够保证设计的可靠度,而且可以有效的进行优化设计。
参 考 文 献
[1]郑颖人,陈祖煜,王恭先等.边坡与滑坡工程治理 [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10.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SL386~2007水利水电工程边坡设计规范[S].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7.
[3]铁道部第二勘测设计院.抗滑桩设计与计算[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1983.
[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DZ/T0219~2006滑坡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5]李智毅,杨裕云.工程地质学概论[M].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