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 艳 艳
(甘肃农业大学 体育部,甘肃 兰州 730070)
2013-2014全国男排联赛共有12支队参加,分为两个小组,最终上海队以全胜的战绩挺进决赛,北京队在常规赛中11胜3负位居第二位,在半决赛中艰难战胜山东队,再一次进入联赛决赛。在三场两胜制的总决赛中,北京队以2比1战胜上海队成功卫冕。本届联赛是历届联赛外援最多,水平最高的一届,决赛中的两队均有高水平外援的加盟,外援的加入使得比赛更加精彩激烈,外援的发挥也成为了决定胜负的关键因素。本文分别从发球、扣球和拦网等进攻技术 对两队在决赛中的比赛录像进行分析,了解我国高水平男排进攻现状,以期提出合理的、有针对性的建议。
2013-2014全国男排联赛决赛北京队和上海队的三场比赛。
文献资料法:通过中国学术期刊网查阅了近年来排球比赛的文献以及对排球进攻方面的理论研究,参阅官方网站发布的与本次比赛相关的信息和评论,对相关信息进行分析、归纳和整理。
录像观察统计法:反复观看2013-2014全国男排联赛决赛三场比赛的录像资料,进行各项技术统计及对比分析。
比较分析法:对统计结果进行逻辑比较分析。
发球是排球比赛的一项重要的进攻性技术,发球是比赛的开始,也是进攻的开始。发球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双方比分的差异,发球得分和失分直接影响比赛的结果,发球破攻、破战术攻则间接影响比赛的胜负[1]。
从表1可以看出,决赛三场比赛北京队共发球255次、得12分,上海队共发球264次、得16分 。北京队得分率为4.7%,不及上海队的6.1%。两队失误同为40次,失误率基本持平。而在破攻和破战术攻上,北京队均高于上海队。从数据看,两队发球都是一般球最多,次之为破战术攻、失误、破攻,得分球最少。其中在第一场比赛中,北京队虽然得分没有上海队多,但破攻和破战术攻的次数基本是上海队的两倍,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对手的进攻,这也是北京队能取得决赛首场胜利的因素之一。第二场比赛北京队的发球效果略好于上海队。第三场比赛双方发球次数同为98次,上海队得8分、破攻4次,北京队仅得4分、破攻2次,上海队明显好于北京队;双方发球失误也同为18次,失误率较高,达到了18.4%,说明威力和成功率是一对矛盾体,极具威胁的发球往往要以较高的失误率为代价,这也体现了第三场比赛的重要性,双方都在拼发球,失误较多,但同时两队的破攻和破战术攻却比前两场比赛都要低,这也说明拼发球失误增多的同时,队员也在求稳,从而降低了破攻和破战术攻的次数。
表1:2013—2014全国男排联赛决赛3场比赛发球效果统计
扣球是球队得分的主要手段,在比赛中占总得分的比例总是最高,并且关键时刻的得分都是通过扣球而得到的。扣球得分的能力是衡量一支队伍网上实力的重要依据,也是一支队伍主动得分能力强弱的体现[2]。在决赛三场球12局比赛中,北京队扣球总数为299次,上海队共扣球301次,上海队得分率较北京队高7个百分点,被拦死率和失误率也略低于北京队,进攻效果方面上海队优于北京队。
表2:2013—2014全国男排联赛决赛3场比赛扣球运用效果统计
3.2.1强攻
强攻仍然是竞技排球比赛最主要的进攻和得分手段,北京队4号位和2号位的强攻为185次,占总进攻数的61.9 %, 上海队强攻211次,突破了70%,并且其强攻得分率比北京队高4.5%,被拦死和失误也较北京队少,说明上海队在打法上更依赖强攻,强攻能力比北京队要强。
3.2.2快攻
快攻是包括各种快球以及以快球作为掩护,由同伴或本人所进行的进攻。其特点是速度快、突然性大、掩护作用强,有利于争取时间、空间和组织多变的战术[3]。决赛三场,北京队共组织快攻46次,上海队共组织61次,百分率上北京队比上海队低了近5%。北京队快攻得分率为52.2%,被拦死和失误较上海队少。上海队快攻得分率达到了68.9%,这与引进美国副攻 大卫-李不无关系。
3.2.3后排进攻
后排进攻具有隐蔽、攻击面广、范围大的特点,在打不开局面的时候可以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现代排球比赛追求的不仅仅是点、线、面的进攻,更追求的是立体交叉进攻 体系[4]。北京队决赛三场后排进攻68次,超过了快攻次数,接应王琛更是利用后排进攻屡屡得分。而上海队后排进攻仅为29次,不及北京队的一半,被拦死率较北京队高,失误率也比北京队高了近10个百分点。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北京队强攻和快攻能力不及上海队,后排进攻运用情况比上海队要好;上海队在进攻上更依赖强攻和快攻,后排攻运用少且效果不理想。
3.2.4国内球员与外援进攻情况分析
本届联赛是历届联赛外援最多、水平最高的一届,十二支参赛队伍中有四支共请来了十名外援。上海队有意大利名将萨瓦尼、“美国队长”副攻 大卫-李和塞尔维亚国家队队长雅尼奇的加盟;北京队则在保留技术全面的加拿大外援温特斯的基础上,又请来了曾经在意大利甲级联赛中大红大紫的比利时外援沃特。总体来看,沪京两队不仅有高水平外援的加盟,国内球员也不弱,整体实力要高出其他球队。联赛赛制规定:每场比赛允许两名境外转会球员同时上场比赛。决赛中两队更是派出了最强阵容,场上队员由二传、两名国内攻手和两名外援以及自由人组成,也就是说国内外球员在比赛中承担同样的进攻任务。
表3:2013—2014全国男排联赛决赛两队国内外球员进攻情况
从表3来看,两队都是国内球员扣球次数多于外援,尤其是北京队的国内球员比外援扣球多了35次。北京上海两队国内球员的进攻效率同样为26.3 %,说明两队的国内球员的扣球进攻水平相当。北京队外援的扣球得分率为44.7 %,不及国内球员高,但失误较少,进攻效率略好于国内球员。相比之下,上海队外援扣球得分率高,失误和被拦死率低,进攻效率高达45.6 %,具有明显的扣球进攻优势。
可见,上海队的整体扣球能力要强于北京队;两队的国内球员扣球进攻能力相当;北京队国内球员与外援扣球水平旗鼓相当,外援扣球实力不及上海队外援;上海队外援扣球进攻能力很强,在比赛中上海队更依赖外援的进攻。
拦网是排球比赛中的第一道防线,也是第一道进攻线[5]。有威胁的拦网不仅能够直接得分,同时能给对手不停地施加压力,限制对手的进攻,动摇对手进攻的信心,增加对手的心理负担,迫使对手多失误。从表4可以看出,北京队3场比赛有效拦网数为113次,得分28次。上海队有效拦网数为123次,得分31次。北京队拦死率比上海队低0.4个百分点,差距不明显,拦回球比上海队少,拦网失误(打手出界、窝果、触网)略高于上海队,北京队拦网实力稍逊于上海队。分别从三场比赛来看,第一场双方在拦网环节均发挥良好;第二场上海队拦网效果较好,得11分,北京队仅得4分。一胜一负后,进入关键第三场,第三场上海队保持原阵容不变,北京队重新进行了排兵布阵,针对上海队尤其是外援的强力进攻加强了拦网,效果明显,拦网得12分,上海队得8分,其他指标也好于上海队,可以说,北京队在发球和扣球能力不及上海队的情况下,在关键比赛中以拦网优势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表4:2013—2014全国男排联赛决赛3场比赛拦网情况统计
发球在每球得分制的排球比赛中占有重要地位,在高水平比赛一攻成功率的压力下,无攻击性的“稳发”只能是被动挨打,而“拼发”往往又要以较多的失误为代价,这种情况之下,发球得分显得尤为困难,失误却不可避免。上海队的发球效果略好于北京队,但两队发球失误率都较高,且越是关键比赛,发球失误越多,这主要与比赛中的心理状态有很大关系。
上海队的整体扣球能力要强于北京队; 北京队后排进攻运用情况比上海队要好,上海队在进攻上更依赖强攻和快攻,后排攻运用少且效果不理想。两队的国内球员扣球进攻能力相当;北京队外援扣球实力不及上海队外援;上海队外援扣球进攻能力很强,上海队在比赛中更依赖外援的进攻。
北京队在发球和扣球能力不及上海队的情况下,在关键比赛中以拦网优势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高水平外援的引进提高了联赛的整体水平,也让我国男排的水平得以提升。但是 光有高水平的外援不能保证队伍赢球,国内球员的发挥才能让队伍持续呈现出更好的态势。
〔参考文献〕
[1]靳小雨 .“攻防链”理论解读发球在竞技排球比赛中的作用[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0,27(1):101-103.
[2]高宝龙 .对第29 届奥运会中外女子排球队得、失分的统计与分析[J].中国体育科技,2009,45(2):30-35.
[3]吴平 .当今世界男排强队进攻战术的特点及发展趋势[J].中国体育科技,2006,42(3):117-121.
[4]屈东华 ,张岩.2004 — 2008 年中国女排与世界强队技战术运用对比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0,22(1).
[5]黄汉生.球类运动—排球[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