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 宏
(甘肃酒泉市人民医院小儿科,酒泉 735000)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eonatal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NRDS)是导致早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临床普遍采取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NRDS,并且取得了较为理想的疗效,促进了早产儿NRDS死亡率的下降[1]。但作为基层医院使用PS受到限制,故可以通过调节NCPAP呼气末正压发挥更加理想的作用,避免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的应用。我科采用NCPAP治疗极低出生体质量早产儿NRDS 46例,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自2008年6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极低出生体质量早产儿NRDS患者96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6例,其中男30例,女16例,胎龄28~33周;对照组50例,其中男31例,女19例,胎龄28~34周。两组患儿性别、胎龄、体质量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传统面罩吸氧、氨溴索、维持内环境稳定等综合治疗方法;治疗组在综合治疗基础上给予NCPAP呼吸支持治疗。设置参数:流速4~6 L/min,呼气末正压5~8 cm H2O(1 cm H2O=0.098 kPa)。治疗后观察两组患儿6 h、12 h、24 h的血气变化情况,并根据血气分析结果及时调整呼吸参数,使血氧饱和度维持在85%~95%。并加强对重症NRDS的监护,若病情加重,及时转为机械通气治疗[2]。
1.3 疗效判断标准 显效:治疗24 h内,患儿发绀、呼吸困难、呻吟等症状完全消失,TcSO2>85%;有效:治疗24 h内,患儿发绀、呼吸困难、呻吟等症状明显改善,TcSO2>85%;无效:治疗24 h内,患儿相关临床症状无改善或继续加重,TcSO2<85%。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氧分压血气变化情况见表1,可见2组患者治疗前血气氧分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组在治疗后6 h、12 h、24 h内氧分压血气变化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临床疗效见表2。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6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6.00%。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气氧分压变化比较 (mmHg)
表2 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比较
NRDS是早产儿在临床中常见的并发症,也是导致早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发病原因是胎龄<34周的早产儿肺泡Ⅱ型上皮细胞合成和分泌肺表面活性物质的缺乏,导致患儿肺泡萎陷,影响肺部气体交换等功能性障碍[3],从而导致低氧血症,影响患儿组织的氧合状态;还可导致低血压,脑灌注不足,轻者可引起脑组织缺氧缺血性损伤,重者则可导致患儿猝死。因此,迅速纠正低氧血症,改善通气与换气功能,提高氧合程度,是治疗早产儿NRDS的关键,对提高患儿早期的生命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在国内外儿科临床医学NRDS的治疗中,NCPAP是一种日益广泛应用于新生儿疾病的呼吸支持治疗技术。NCPAP是患儿在有自主呼吸情况下,在呼气末给予一定的正压,增加肺内的气体容积和功能残气量,使肺泡保持持续正压,防止肺泡萎缩,增大弥散面积,减少动静脉分流,改善通气/血流比例,提高动脉血氧分压,从而改善氧合[4]。NCPAP还可以增加跨肺压力和气道直径,减少气道阻力,使自主呼吸变得有规律,节省肺泡表面活性物质。NCPAP在吸气或呼气状态下保持一定压力水平,可以增加神经对呼吸中枢的反馈,增加呼吸运动的驱动力;减少呼吸功能和能量消耗,防止或者延缓呼吸肌疲劳[5]。新生儿一旦发生呼吸窘迫就应开始应用NCPAP,当用NCPAP中呼吸困难不改善,且所需氧浓度增加,即给予患儿气管插管,注入PS,然后拔管,再联用NCPAP。美国Aly等[6]报道,NCPAP可降低超低出生体重儿肺表面活性物质药物的使用率,减少支气管肺发育不良、败血症、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发生率,有效增加患儿体重,提高患儿存活率。
本研究显示,NCPAP的早期使用可以减少极低体重儿气管插管的需要和降低慢性肺疾病的发生率。在该治疗中,新生儿一旦发生呼吸窘迫就开始应用NCPAP,根据情况调整相关参数(氧浓度、PEEP),通过阻止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进展,降低了以后应用呼吸机的频率,但用上述方法无效的病例我们仍需及时应用呼吸机辅助通气。其中除对照组3例放弃治疗外,其他患儿无1例死亡。本组资料中,应用NCPAP给氧进行呼吸支持治疗,并对患儿呼吸功能改善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应用NCPAP治疗在改善血气指标、临床疗效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同时,NCPAP结构简单、操作容易、疗效确切、安全易行,相关护理相对简便,并发症的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其他治疗方法。目前大量研究证明联合PS治疗疗效更佳,但由于PS价格昂贵,在基层医院或欠发达地区难以推广。近年来国内众多学者主张应用沐舒坦替代治疗,但在实践中发现疗效并不尽如人意。因此,如何找到更经济、更有效的替代药物,仍是我国医学工作者需要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吴旭丽, 王雪琴, 陈 弘, 等. 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肺出血的观察与护理[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4, 13(5): 668-669.
[2]林明祥, 黄奕辉, 翁陈华, 等. 大剂量盐酸氨溴索联合可变流量鼻罩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临床应用[J]. 中国妇幼保健, 2007, 22(6): 801-803.
[3]刘翠青, 马 莉, 马海燕, 等. 机械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重症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168例临床分析[J].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2010, 25(4):275-278.
[4]杨丽红, 邱 菊, 吕宝华. 早产儿生后早期应用NCPAP的临床研究[J]. 中国妇幼保健, 2009, 23(33):4713-4714.
[5]李 普,姜 洁. NCPAP治疗早产低体重儿反复呼吸暂停的临床研究[J].小儿急救医学,2005,12(2):145-146.
[6]Aly H, Milner J D, Patel K,etal. Does the experience with the use of nasal 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 improve over time in extremely low birth weight infants?[J].Pediatrics, 2004, 114(3): 697-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