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君玲
摘 要: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程度加深,国家开始对企业进行产权改革,以便能够进一步深化市场经济体制。企业进行产权改革,提升产权管理效益能够从根本上确保我国的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但是随着企业改革程度加深,国有资产管理方面暴露出许多问题。通过分析当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找到能够提升国有企业产权管理,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有效对策。
关键词:产权;产权管理;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一、研究背景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迅速发展,企业规模迅速扩大,国有企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从2007年我国国有企业开始进行改革,以便能够进一步深化我国经济体制,加强国有企业资产管理。国有资产是人民辛劳的成果,是发展经济的关键。国家进行产权改革的目的就是为了通过分解企业的经营权,优化配置企业资源,以便能够使企业达到最优的资源配置效果。从本质而言,企业进行产权改革,提升产权管理效益能够从根本上确保我国的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产权改革是为了进一步保护我国国有资产,通过提升国有企业在产权管理方面的价值,提供国有资产的经营效率,以便能够减少直至杜绝国有资产流失现象。因而根据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提升国有企业的产权管理价值,确保我国资产保值增值,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找出造成问题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二、理论概述
1.产权管理
国有企业产权管理的目标是为了保护国有资产,建立权责分明、严格谨慎的产权制度。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的产权结构都是以核心企业为主,企业企业以参股的形式进行参与,形成企业集团。随着我国企业集团的不断发展,产权结构越来越混乱,多样化趋势明显。但是现有的技术手段已经很难准确反映当前的产权结构。
2.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目前,保护国有资产,确保其能够持续增值保值是当前我国企业的主要问题。但是这一目标具体如何实现也丞待解决。国有资产主要是指国家所有的能够为国家发展提供具体经济利润的各项资源的总称。国有资产不止包括国家所拥有的各项物质财产,还包括其他权利资产。国有资产是随着国家的产生、发展而发展的,隶属于国家的范畴。国有资产主要可以划分为经营性、行政事业性和资源性国有资产。国有资产一般是由政府进行经营管理的,这是我国经济体制的重要特征。
国有资产增值保值主要是指国家将资金投入企业,为了在企业经营过程中国有资产能够保有原有价值,企业必须通过获得利润以弥补资产损耗,保证资产能够不流失。另外,在国有资产能够保值的基础上,利用国有资产产生经济效益,以便能够达到资产增值的效果。
三、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重要意义
国有企业进行生产经营过程中, 需要投入适当比例的资产,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实现国有资产增值。如果资产 既不增长也不减少,就说明国有资产达到保值效果。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对国民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首先,国有资产是保证社会生产持续进行的基础。社会想要有持续和稳定的发展,都必须能够持续进行生产。国有资本保值增值不仅能够帮助资产投入得到及时地补偿,还能够
提升资产的经济效益,使企业得到能够进一步发展的资金。其次,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都是建立在此基础之上的。企业盲目追求利润,极易造成国有资产流失,较为严重地会损害社会经济发展。最后,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是企业经营管理的要求。有的国企领导人对资产保值增值认识不足,导致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不重视资产使用,对资产维护和维修都不能及时进行,严重影响其使用寿命。
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在我国,国有企业是维持国家正常运行的基础。而石油企业是国有企业中较为特殊的企业。虽然我国积极实行国企产权改革,希望能够避免国有资产流失现象,以便能够使企业达到最优的资源配置效果。但是,石油企业是垄断性质的行业,其产权管理在石油企业中的作用并不十分显著。近几年,随着经济改革深入发展,石油企业的国有资产流失现象却日益加重,因而怎么通过提升产权管理,加强国有资产管理就十分重要。因而,首先需要对石油企业的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分析。
1.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中存在的问题
(1)产权不明确
国家是国有资产的唯一所有者,但是在国有资产经营过程中,需要一个能够实际运营国有资产,对其进行合理配置的管理部门。该部门必须能够对国有资金进行实际控制,并且能够对其高效运营和最优规划。但是,一旦国有资产分散到了各个管理部门,各部门就需要对这些资产进行管理,增值,一旦资产出现损坏,就需要对其复杂。但是,在管理部门中,如此庞大的资金,基本上许多上能够对其进行支配,因而出现问题时,并不会有专人对其进行负责。这样就较易导致国有资产产权不明确。
(2)运营效率低下
在国有企业,资产流失现象较为严重,尤其在石油企业,掌握着许多国家资源,因而盲目投资及建设现象就较为普遍,而且只投资而不维护的现象较为严重。国有资产只有投资而无进一步退出机制的问题,就导致大量资产流失。
(3)政企分工不明
石油企业目前是直属于国家的企业,与政府部门具有直接的隶属关系。政府具有投资者的职责,同时还具有国有资产监督管理的职责。这样既是经营者又是监督者的双重身份就导致了监督力度极具下降。
(4)国有资产管理形式不统一
在我国国有资产监督管理过程中,其管理形式由政府进行进行统一规划和配置,再有各个国企进行具体的经营管理。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此种国有资产由政府统一进行分割的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发展的需要,极易导致企业只关心国有资产数量,却忽略了对资产进行经营管理中产生的经济效益。这种模式导致对国有资产分割的要求越来越高,但是却造成浪费和流失现象越来越严重。endprint
(5)缺乏高效的监管体系
长期以来,国有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极为重视经营性资产,却忽略了类似自然资源等其他国有资产的开发和利用等,这就造成了许多极具经济效益的国有资产被闲置,甚至流失。并且,许多企业对国有资产管理的概念并不十分理解,导致资产收益和分配混乱,造成资产流失;并且对于长期未使用的资产 不能做到积极维护和管理,较易造成流失;最终,在资产监管过程中,并不能够科学有效对其进行评估,导致低估资产价值而使国有资产流失。
2.国有流失的原因分析
(1)产权多元化
在国有资产进行经营管理过程中,产权多元化导致了在实际工作中国有资产无专人负责,这也是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的根本原因。在实际工作中,政府作为资产所有者和管理者的职能并没有分离,国有资产被各个部门分解,这些部门虽然得到资产并对其进行经营管理,但却并不对其的损毁等负责。所以,产权多元化造成主体不明确,因而无人对国有资产负责,造成资产严重流失。
(2)法律制度不健全
国有资产管理工作虽然在我国已经开展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但是至今我国并未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对国有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的行为进行规范和指导,导致国有资产缺乏法律保护。企业经营者不好好利用资产,致使资产流失。并且,在资产进行交易的过程中也没有相关的法律规范,致使资产的产权交易也不十分规范,导致国有资产流失。
(3)企业经营者轻视管理
当前企业并未对国有资产建立行之有效的监督考核机制,致使企业管理者在经营管理过程中极为重视短期效应,而忽略了长期经济发展的目标。盲目进行扩张,缺乏科学的项目管理论证,对项目的经济预期缺乏有效核算,致使新项目达不到预期效果,甚至搁置。甚至有的管理者并不能严格要求自己,发生贪污腐败行为,直接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4)政策引导问题
随着改革开放程度加深,我国经济逐步实现国际化。某些领导为了增加政治资本盲目要求吸引外资,导致有的企业为了完成要求,低估国有资产,甚至直接不作价,和外方签订了不合理的条款。政府这种只追求当前利益而忽略长远发展的行为也是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的原因之一。
五、提升产权管理的价值,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对策分析
在市场经济发展中,国有企业其根本是国有资本的经营者,因而取得利益,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是其主要目标。对于石油企业而言,提升产权管理,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极为重要。因而如何加强产权管理工作,增强国有资产管理,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是当前国有企业最为重要的问题。
1.明晰产权
当前,我国改革开放程度加深,经济环境较为宽容,存在着多种经济成分。因而,国有企业的资料就有了多重的渠道来源和多重的准入手段。因此,必须做好明确产权的工作,只有确定了各个方面的产权关系,才能够保护国有资产,使国有资产管理者能够科学、合理地对资产进行利用和管理,进而使其达到保值增值的目的。
2.国有资产产权管理
首先,应当在全国的企事业单位对国有资产进行核查,明确企业的经营主体,确定国有资产产权,这是国有资产能够进行保值增加的基础。其次,应当对企业实行责任制,使国企做到具有真正的经营管理者,能够对企业的资金使用进行监督和控制,从而能够对国有资产实行有效地经营管理,并且对其承担责任。这样能够尽可能地避免国有资产无故流失,并且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效果。
3.把关资产评估
在企业进行经营管理过程前,都需要对国有资产进行评估。如果评估结果较低,就会造成资产流失。所以,当企业进行产权变革时,都需要对资产进行评估,并且需要将评估结果报送相关部门进行审核。在对其进行评估时,需要尽可能提升准确率。保证通过盘点、核算和评估资产,明晰产权,避免国有资产流失现象。
4.严格控制产权收益
在国有企业进行经营管理过程中,国有资产是否能够保值增值,主要是查看其所创作的经济效益是否能够及时收回。因此,企业管理者需要严格控制产权收益。对于不同体质的企业需要根据利润分配原则及时且足额地收回全部利润。因而,在产权管理过程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尽可能严格控制产权收益,及时收回利润,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5.实行高效监管
在提升产权管理过程中,虽然许多政府部门都建立了一些相应的国有资产管理制度,但是根据市场经济的需要,这些制度并不完善。因而,企业还应进一步建立产权明确的国有资产监管制度,进一步提过国有资产的利益。应当定期安排第三方审计机构对国有企业的财务收支进行审查,监督国有企业利用的合理性和增值的准确性。同时,企业内部应当建立健全的考核机制,对国有资产进行分工明确的监督管理。通过各项监管工作,避免国有资金流水。
6.优化资源配置
在国有企业内,需要对国有资产进行合理分配,根据企业的特点和优势,围绕市场的变化走势,对企业进行最优配置,以便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保证资产保值增值。资源进行高效利用,就需要企业对其进行最优配置,这样才能使资产合理流动,产生经济效益。
六、总结
在我国,因为我国特殊的经济体制,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撑。如何有效促进国有企业进一步发展,促进国民经济腾飞,就需要对国有资产进行高效管理。通过提升国有企业产权管理的价值,进一步确保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国有资产的使用效率,促进市场经济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文志.产权改革要把好“四关”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J].黑龙江财会,1994(10):41-42.
[2]张辉.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实现措施[J].中国电力企业管理,1997(8):39-40.
[3]毕琳,徐建中.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中存在的几个问题及对策分析[J].交通科技与经济,2003(4):55-56.
[4]陶琳.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34):135.
[5]谢玉平.在企业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管理中应注意的问题[J].中国修船,1999(2):5-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