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艳霞
摘要: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古典诗词歌赋在其间发出耀眼夺目的光辉。这些历经几千年岁月淘洗积淀下来的优秀经典诗文,不但是我们汉语言文字的典范和精华,而且更蕴蓄着中华民族的优秀精神和品格。作为语文教师,弘扬传统文化是一项神圣而美丽的事业。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要求学生不仅能诵读古典诗文,更要能体会其中蕴含的深意,这就需要教师能够真正研读文本,细读文本,借助对细节的品读来让学生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做到对诗文的意境和内涵有一个准确的把握。笔者就《与朱元思书》一文的课堂教学具体谈一下语文教师如何才能做好对文章的“细读”,如何让学生的思维飞得更远。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文本细读与朱元思书《与朱元思书》写“奇山”一段中,作者用“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两句话抒发自己的感受。很多语文教师在讲授此课时,都会讲到这两句话的意思,比如“对追逐名利之徒的鄙弃,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归隐山林的志趣”等等,但很少有教师会引导学生琢磨“为什么‘鸢飞戾天者能‘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能‘窥谷忘反?”而是否能把握好这个问题却是理解本文思想内容的一个关键。
“鸢飞戾天者”,指的是那些极力追求名利的人,他们和山上的寒树有一个共同点,都是“往高处”伸展,“往高处”飞翔,把目光都放在了“天”上,但是,他们有一个根本的不同:寒树是“负势竞上”,也就是说寒树是“凭借”着脚下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他们是有根基的,他们脚踏的是坚实的山石,是“石缝里的生命”,是历经风霜雪雨而不倒的。他们是一种自然伸展,没有刻意地追求,他们所获得的“名”和“利”是无为而为之,他们脚踏实地,用自己火热的生命努力去追逐梦想。而“鸢飞戾天者”呢?他们“极力”追求名利,然而不管他飞得有多高,得到的名和利有多少,他们终究会有飞累的一天,也终究有碰到猎人的一天。他们不可能永远停留在天上,总得下来,因为他们的“戾天”是“悬空”的,是没有支撑的,有时候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这时候,他们只有下来才可以找到自己,只有谦卑的大地才是他们坚实的根基。所以,那些极力追逐名利的人,看到“负势竞上”的寒树,能不平息自己热衷功名利禄的心吗?
“经纶事务者”,指的是“治理政务”的人,也就是《陋室铭》里“案牍劳形”的一类人,他们的生活环境是复杂的,所以陶渊明才会“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陈子昂才会“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王维才会“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所以才会有无数满腹诗书的读书人归隐林泉。官场上的声音永远是杂乱的,永远是让人疲惫不堪的,甚至有时是丑陋的。李白说“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杜甫说“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刘禹锡说“丝竹之乱耳,案牍之劳形”,苏轼说“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无数的慨叹,无数的无奈,无数的不满,都来自“经纶事务”那个大环境。吴均,南朝梁文学家。出身寒微,学以致才,其文颇得世人称诵。仕途不畅,曾撰《齐春秋》,忠于史实,被梁武帝焚书罢官。不久,奉诏修《通史》,起三皇讫齐代,未成而卒。一个如此有才学的人,却仕途不称意,这无疑带给吴均许多的压抑和烦扰。他渴望无拘束的环境,所以他写下了美丽的《山中杂诗》:“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这首诗写的是诗人住在山中的有趣生活,表达了作者恬淡超然的闲适心境。而在《与朱元思书》中作者看到了一个同样环境的一个山谷:“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这是一个怎样的山谷啊!泉水激石,清脆悦耳;鸟之鸣叫,婉转动听;蝉猿之声,在空谷传响,袅袅不断。所有的生命都在尽情地歌唱,互不干涉,各自用自己的歌声诠释着生命的热情。从个体来看,他们是自由快乐的;从集体来看,他们是和谐共存的。这样的美境,是佛家的极乐世界,是儒家的大同社会,是道家的无为、自然境界。那些在尘世中浮浮沉沉的人,那些官场上因各种理由不得伸展自己抱负,或者深受“案牍之劳形”的“经纶世务者”,见到如此美好的理想境界,怎能不“窥谷忘反”?根据以上分析,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围绕“为什么‘鸢飞戾天者能‘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能‘窥谷忘反?”这个问题展开思考和讨论。笔者在学校组织的“大比武”课堂上先就文章写景之美进行赏析,然后抛出这一问题,按照这个思路与学生进行了对话教学,效果出奇的好。学生不仅能体会出作者描述景色的美妙,更能领悟到作者写景的根本用意:隐喻地表达出自己对山水的喜爱和赞美,对功名利禄的鄙弃,对朋友的劝勉以及自己那份归隐临泉的志趣。通过这样的分析和理解,无疑会让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达到一个比较深的层次,相比较单纯的“美文赏析”对学生的思维拓展来说要更有意义。
通过《与朱元思书》的课堂教学,证明了教师可以把对文本的理解挖掘得更深邃一些,对于八年级的学生有能力达到这个程度,教师应该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不仅要求学生能诵读古典诗文,能记住考试的要点,更要真正地阅读文本,能体会其中蕴含的深意,能将作者的优秀的精神内化为自己的知识财富,为以后的阅读能力和自身精神的成长做好充分的积累。我们永远相信,在对古典诗文的含英咀华中,我们的学生一定会成为一个语文素养极高的人。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