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峡塬上总干渠98km险段治理工程设计分析

2014-08-02 07:26曹卿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14年13期
关键词:渠段坡脚填方

摘要:宝鸡峡98km塬边渠道,所处地质地形复杂,隐患险情众多,沿途城镇、企业、铁路、公路干线多,位置极端险要。文章结合实际分析了目前渠道存在的问题,并从高边坡消坡、坡脚砌护、渠道衬砌翻修、灌浆加固等方面提出了险情治理的主要措施,可供借鉴。

关键词:宝鸡峡灌区;98km渠道;坡脚砌护;高边坡消坡;渠道衬砌翻修;灌浆加固

中图分类号:TV6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4)19-0116-02

1 概况

宝鸡峡塬上总干渠由林家村引水枢纽至乾县坛子坊分水闸全长170.2km,

2 存在的问题

98km塬边渠道于1971年建成通水,受当时各种条件限制,工程设计标准偏低,施工遗留问题较多,加之投运40多年来,工程维修投资力度不足,导致高边坡滑坡、滑塌发生80余次,累计土方283万m3。多次造成渠道堵塞、灌溉中断,幸亏发现及时和果断抢险处置,才避免了渠道决口、铁路中断等重大事故。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2.1 11km高边坡完整土体变形破坏

自1971年至今,11km高边坡曾发生多次坡体裂缝和滑塌现象,累计滑塌土方量75.96万m3。

2.2 干渠衬砌板破损严重

据统计,98km渠道现浇砼衬砌渠段共长82km,坡板裂缝、脱皮、破损错位的占71.2%,完好率仅为28.8%;采用80×80cm砼预制块砌护的填方渠段共长7.6km,产生鼓肚错位、破损脱坡和灰缝脱落的占82.3%,完好率仅占17.7%(包括曾经修复的渠段)。

2.3 过沟填方沉陷、裂缝、外边坡散浸渗水

大部分填方段均存在不同程度沉陷,沉陷深度为15~35cm,个别填方有裂缝。如1997年9月,三盘沟填方右渠堤产生纵向裂缝长60余m,缝宽5cm,坑探2m深处,缝宽仍达2cm。

上述问题的存在对渠道安全运用是一个潜伏的巨大威胁,同时由于衬砌破损加大了渠道糙率,致使渠道输水能力下降,目前最大过水能力仅为40m3/s,不足设计输水能力的70%,急需治理加固。

3 治理措施设计

3.1 高边坡消坡

(1)设计坡型。坡型的设计主要是确定单级坡比。根据调查及有关资料分析,当降雨量大、暴雨集中时,缓于1∶0.75的边坡由于受雨面积较大,坡面径流有入渗土体的机会而易受水流冲刷。因此,单级坡比不能过陡,也不能太缓,以0.5~0.6为宜;坡高的确定,与钙质结构的位置有关。通过分析试验,一般在坡高约1/2处的钙质结构层处设置大平台,在大平台上下均为1∶0.6或1∶0.5的单级坡比,每级高10~15m,结合钙质结构层位置而定。各级坡脚设水平平台,台宽一般3m。此外,还须完善排水天沟及纵、横向排水沟系统。

(2)设计参数的确定。原设计中边坡抗滑稳定安全系数按k=1.15~1.20控制,当考虑地震影响时k=1.11~1.16。本工程根据规范规定,设计安全系数正常运用条件时取k=1.20,非常运用条件Ⅰ时取k=1.15,非常运用条件Ⅱ时取k=1.10,基本和原设计及《宝鸡峡技术总结》推荐的数值一致。

土体含水率在正常运用条件下按22%计算。由于塬边裂缝发育,在出现长期降雨时,雨水将会沿裂隙下渗,从而加大坡体含水量直至接近饱和状态作为非常运用条件Ⅰ复核。在正常运用条件下出现Ⅶ度地震时,作为非常运用条件Ⅱ复核。本设计按上述3种可能情况组合,以原状固结快剪指标作为设计和校核的依据。

其他参数均采用《宝鸡峡98km渠道地质报告》提供的各地质剖面、各时代地层的强度指标。并依时代为单位,按厚度将各土层的试验值进行了加权平均处理。

3.2 坡脚砌护

分析结果表明,即使在坡体总体稳定的情况下,坡脚、坡顶等局部单元体,仍处于可塑状态。因此,坡脚仍会发生局部破坏。据调查,渠左岸坡脚处多分布有一层古土壤层,易于风化剥落,致使上层土体悬空。经过40多年的探索、试验表明,进行坡脚砌护可有效防止坡坍塌。本次安排坡脚砌护10处,共长3717m,采用C15砼预制块砌筑,厚度10cm,砂浆桩号M7.5,砌护高度视坡比在4.3~4.7m之间。

3.3 渠道衬砌翻修

经抗冻胀计算,渠道最大冻胀位移量为1.3cm,(属Ⅰ类冻胀性地基土)规定允许位移量为0.5cm,需采取以下抗冻胀措施:削减或消除土的冻胀作用,包括基土置换,加强防渗、隔水及排水、保温等;采用适应冻胀能力强的结构形式;加强地基对建筑物的锚固作

用等。

根据工程现状,险段治理应主要从防渗隔水入手,采用砼与膜料复合型防渗方式衬砌,伸缩缝采用聚氯乙稀胶泥填充,以增强防渗效果。衬砌板采用C15砼现浇,坡板为楔形板,板顶厚10cm,底部阴坡厚14cm,阳坡厚12cm;底板厚12cm,砼板下铺设厚0.2mm聚氯乙稀塑料薄膜一层。伸缩缝横缝每4m布设一条,纵缝除沿坡板与底板相交处布设两条外,渠底宽5~10m渠段底板加设中缝一条,大于10m渠段加设中缝两条。

3.4 灌浆加固

3.5 坡面排水

高家坪老滑坡、田家崖新滑坡,均属老滑坡的局部“复活”,滑坡床深陷现河床以下,前缘已不存在再次滑动的临空地形。近年来滑坡体表土层局部蠕动、滑塌,主要是水的诱发所致。地勘查明,由于地下水埋藏较浅,以泉水形式出露,使土体处于饱和状态,且排水不畅。故应在加强监测工作的同时,分期实施工程治理措施,增设坡面地表排水和处理地表裂缝以防雨水入渗。本次以治表为主,计划增建坡面排水系统和部分生物治理。坡面排水包括纵横向排水沟共长1577m,横向排水沟按地形情况,沿等高线(或在平台上)布设,纵向排水沟沿坡面布设,汇集横向排水沟水流并排入

渠道。

3.6 生物治理及滑坡监测

设计对高家坪、田家崖两处新滑坡建立安全监测系统和采取生物治理措施。即于其坡面植草皮12万m2,以减缓坡面雨水冲刷,做好水土保持。变形监测系统包括建立坡面水平位移观测网,布设观测桩74个,埋设多点边坡位移自动记录仪3台。

4 结语

对宝鸡峡塬上98km渠道进行治理,既可消除诸多工程隐患,提高渠道安全运行系数,缓解滑坡对沿途铁路、公路、厂矿企业、城乡居民的危胁,也可改善和美化当地生态环境,对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益处多多。宜统筹规划,抓好实施,做好日常观测、巡护和管理,造福于灌区人民。

作者简介:曹卿(1976-),男,山东曹县人,陕西省宝鸡峡管理局工程师,研究方向:水利水电工程

设计。endprint

摘要:宝鸡峡98km塬边渠道,所处地质地形复杂,隐患险情众多,沿途城镇、企业、铁路、公路干线多,位置极端险要。文章结合实际分析了目前渠道存在的问题,并从高边坡消坡、坡脚砌护、渠道衬砌翻修、灌浆加固等方面提出了险情治理的主要措施,可供借鉴。

关键词:宝鸡峡灌区;98km渠道;坡脚砌护;高边坡消坡;渠道衬砌翻修;灌浆加固

中图分类号:TV6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4)19-0116-02

1 概况

宝鸡峡塬上总干渠由林家村引水枢纽至乾县坛子坊分水闸全长170.2km,

2 存在的问题

98km塬边渠道于1971年建成通水,受当时各种条件限制,工程设计标准偏低,施工遗留问题较多,加之投运40多年来,工程维修投资力度不足,导致高边坡滑坡、滑塌发生80余次,累计土方283万m3。多次造成渠道堵塞、灌溉中断,幸亏发现及时和果断抢险处置,才避免了渠道决口、铁路中断等重大事故。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2.1 11km高边坡完整土体变形破坏

自1971年至今,11km高边坡曾发生多次坡体裂缝和滑塌现象,累计滑塌土方量75.96万m3。

2.2 干渠衬砌板破损严重

据统计,98km渠道现浇砼衬砌渠段共长82km,坡板裂缝、脱皮、破损错位的占71.2%,完好率仅为28.8%;采用80×80cm砼预制块砌护的填方渠段共长7.6km,产生鼓肚错位、破损脱坡和灰缝脱落的占82.3%,完好率仅占17.7%(包括曾经修复的渠段)。

2.3 过沟填方沉陷、裂缝、外边坡散浸渗水

大部分填方段均存在不同程度沉陷,沉陷深度为15~35cm,个别填方有裂缝。如1997年9月,三盘沟填方右渠堤产生纵向裂缝长60余m,缝宽5cm,坑探2m深处,缝宽仍达2cm。

上述问题的存在对渠道安全运用是一个潜伏的巨大威胁,同时由于衬砌破损加大了渠道糙率,致使渠道输水能力下降,目前最大过水能力仅为40m3/s,不足设计输水能力的70%,急需治理加固。

3 治理措施设计

3.1 高边坡消坡

(1)设计坡型。坡型的设计主要是确定单级坡比。根据调查及有关资料分析,当降雨量大、暴雨集中时,缓于1∶0.75的边坡由于受雨面积较大,坡面径流有入渗土体的机会而易受水流冲刷。因此,单级坡比不能过陡,也不能太缓,以0.5~0.6为宜;坡高的确定,与钙质结构的位置有关。通过分析试验,一般在坡高约1/2处的钙质结构层处设置大平台,在大平台上下均为1∶0.6或1∶0.5的单级坡比,每级高10~15m,结合钙质结构层位置而定。各级坡脚设水平平台,台宽一般3m。此外,还须完善排水天沟及纵、横向排水沟系统。

(2)设计参数的确定。原设计中边坡抗滑稳定安全系数按k=1.15~1.20控制,当考虑地震影响时k=1.11~1.16。本工程根据规范规定,设计安全系数正常运用条件时取k=1.20,非常运用条件Ⅰ时取k=1.15,非常运用条件Ⅱ时取k=1.10,基本和原设计及《宝鸡峡技术总结》推荐的数值一致。

土体含水率在正常运用条件下按22%计算。由于塬边裂缝发育,在出现长期降雨时,雨水将会沿裂隙下渗,从而加大坡体含水量直至接近饱和状态作为非常运用条件Ⅰ复核。在正常运用条件下出现Ⅶ度地震时,作为非常运用条件Ⅱ复核。本设计按上述3种可能情况组合,以原状固结快剪指标作为设计和校核的依据。

其他参数均采用《宝鸡峡98km渠道地质报告》提供的各地质剖面、各时代地层的强度指标。并依时代为单位,按厚度将各土层的试验值进行了加权平均处理。

3.2 坡脚砌护

分析结果表明,即使在坡体总体稳定的情况下,坡脚、坡顶等局部单元体,仍处于可塑状态。因此,坡脚仍会发生局部破坏。据调查,渠左岸坡脚处多分布有一层古土壤层,易于风化剥落,致使上层土体悬空。经过40多年的探索、试验表明,进行坡脚砌护可有效防止坡坍塌。本次安排坡脚砌护10处,共长3717m,采用C15砼预制块砌筑,厚度10cm,砂浆桩号M7.5,砌护高度视坡比在4.3~4.7m之间。

3.3 渠道衬砌翻修

经抗冻胀计算,渠道最大冻胀位移量为1.3cm,(属Ⅰ类冻胀性地基土)规定允许位移量为0.5cm,需采取以下抗冻胀措施:削减或消除土的冻胀作用,包括基土置换,加强防渗、隔水及排水、保温等;采用适应冻胀能力强的结构形式;加强地基对建筑物的锚固作

用等。

根据工程现状,险段治理应主要从防渗隔水入手,采用砼与膜料复合型防渗方式衬砌,伸缩缝采用聚氯乙稀胶泥填充,以增强防渗效果。衬砌板采用C15砼现浇,坡板为楔形板,板顶厚10cm,底部阴坡厚14cm,阳坡厚12cm;底板厚12cm,砼板下铺设厚0.2mm聚氯乙稀塑料薄膜一层。伸缩缝横缝每4m布设一条,纵缝除沿坡板与底板相交处布设两条外,渠底宽5~10m渠段底板加设中缝一条,大于10m渠段加设中缝两条。

3.4 灌浆加固

3.5 坡面排水

高家坪老滑坡、田家崖新滑坡,均属老滑坡的局部“复活”,滑坡床深陷现河床以下,前缘已不存在再次滑动的临空地形。近年来滑坡体表土层局部蠕动、滑塌,主要是水的诱发所致。地勘查明,由于地下水埋藏较浅,以泉水形式出露,使土体处于饱和状态,且排水不畅。故应在加强监测工作的同时,分期实施工程治理措施,增设坡面地表排水和处理地表裂缝以防雨水入渗。本次以治表为主,计划增建坡面排水系统和部分生物治理。坡面排水包括纵横向排水沟共长1577m,横向排水沟按地形情况,沿等高线(或在平台上)布设,纵向排水沟沿坡面布设,汇集横向排水沟水流并排入

渠道。

3.6 生物治理及滑坡监测

设计对高家坪、田家崖两处新滑坡建立安全监测系统和采取生物治理措施。即于其坡面植草皮12万m2,以减缓坡面雨水冲刷,做好水土保持。变形监测系统包括建立坡面水平位移观测网,布设观测桩74个,埋设多点边坡位移自动记录仪3台。

4 结语

对宝鸡峡塬上98km渠道进行治理,既可消除诸多工程隐患,提高渠道安全运行系数,缓解滑坡对沿途铁路、公路、厂矿企业、城乡居民的危胁,也可改善和美化当地生态环境,对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益处多多。宜统筹规划,抓好实施,做好日常观测、巡护和管理,造福于灌区人民。

作者简介:曹卿(1976-),男,山东曹县人,陕西省宝鸡峡管理局工程师,研究方向:水利水电工程

设计。endprint

摘要:宝鸡峡98km塬边渠道,所处地质地形复杂,隐患险情众多,沿途城镇、企业、铁路、公路干线多,位置极端险要。文章结合实际分析了目前渠道存在的问题,并从高边坡消坡、坡脚砌护、渠道衬砌翻修、灌浆加固等方面提出了险情治理的主要措施,可供借鉴。

关键词:宝鸡峡灌区;98km渠道;坡脚砌护;高边坡消坡;渠道衬砌翻修;灌浆加固

中图分类号:TV6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4)19-0116-02

1 概况

宝鸡峡塬上总干渠由林家村引水枢纽至乾县坛子坊分水闸全长170.2km,

2 存在的问题

98km塬边渠道于1971年建成通水,受当时各种条件限制,工程设计标准偏低,施工遗留问题较多,加之投运40多年来,工程维修投资力度不足,导致高边坡滑坡、滑塌发生80余次,累计土方283万m3。多次造成渠道堵塞、灌溉中断,幸亏发现及时和果断抢险处置,才避免了渠道决口、铁路中断等重大事故。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2.1 11km高边坡完整土体变形破坏

自1971年至今,11km高边坡曾发生多次坡体裂缝和滑塌现象,累计滑塌土方量75.96万m3。

2.2 干渠衬砌板破损严重

据统计,98km渠道现浇砼衬砌渠段共长82km,坡板裂缝、脱皮、破损错位的占71.2%,完好率仅为28.8%;采用80×80cm砼预制块砌护的填方渠段共长7.6km,产生鼓肚错位、破损脱坡和灰缝脱落的占82.3%,完好率仅占17.7%(包括曾经修复的渠段)。

2.3 过沟填方沉陷、裂缝、外边坡散浸渗水

大部分填方段均存在不同程度沉陷,沉陷深度为15~35cm,个别填方有裂缝。如1997年9月,三盘沟填方右渠堤产生纵向裂缝长60余m,缝宽5cm,坑探2m深处,缝宽仍达2cm。

上述问题的存在对渠道安全运用是一个潜伏的巨大威胁,同时由于衬砌破损加大了渠道糙率,致使渠道输水能力下降,目前最大过水能力仅为40m3/s,不足设计输水能力的70%,急需治理加固。

3 治理措施设计

3.1 高边坡消坡

(1)设计坡型。坡型的设计主要是确定单级坡比。根据调查及有关资料分析,当降雨量大、暴雨集中时,缓于1∶0.75的边坡由于受雨面积较大,坡面径流有入渗土体的机会而易受水流冲刷。因此,单级坡比不能过陡,也不能太缓,以0.5~0.6为宜;坡高的确定,与钙质结构的位置有关。通过分析试验,一般在坡高约1/2处的钙质结构层处设置大平台,在大平台上下均为1∶0.6或1∶0.5的单级坡比,每级高10~15m,结合钙质结构层位置而定。各级坡脚设水平平台,台宽一般3m。此外,还须完善排水天沟及纵、横向排水沟系统。

(2)设计参数的确定。原设计中边坡抗滑稳定安全系数按k=1.15~1.20控制,当考虑地震影响时k=1.11~1.16。本工程根据规范规定,设计安全系数正常运用条件时取k=1.20,非常运用条件Ⅰ时取k=1.15,非常运用条件Ⅱ时取k=1.10,基本和原设计及《宝鸡峡技术总结》推荐的数值一致。

土体含水率在正常运用条件下按22%计算。由于塬边裂缝发育,在出现长期降雨时,雨水将会沿裂隙下渗,从而加大坡体含水量直至接近饱和状态作为非常运用条件Ⅰ复核。在正常运用条件下出现Ⅶ度地震时,作为非常运用条件Ⅱ复核。本设计按上述3种可能情况组合,以原状固结快剪指标作为设计和校核的依据。

其他参数均采用《宝鸡峡98km渠道地质报告》提供的各地质剖面、各时代地层的强度指标。并依时代为单位,按厚度将各土层的试验值进行了加权平均处理。

3.2 坡脚砌护

分析结果表明,即使在坡体总体稳定的情况下,坡脚、坡顶等局部单元体,仍处于可塑状态。因此,坡脚仍会发生局部破坏。据调查,渠左岸坡脚处多分布有一层古土壤层,易于风化剥落,致使上层土体悬空。经过40多年的探索、试验表明,进行坡脚砌护可有效防止坡坍塌。本次安排坡脚砌护10处,共长3717m,采用C15砼预制块砌筑,厚度10cm,砂浆桩号M7.5,砌护高度视坡比在4.3~4.7m之间。

3.3 渠道衬砌翻修

经抗冻胀计算,渠道最大冻胀位移量为1.3cm,(属Ⅰ类冻胀性地基土)规定允许位移量为0.5cm,需采取以下抗冻胀措施:削减或消除土的冻胀作用,包括基土置换,加强防渗、隔水及排水、保温等;采用适应冻胀能力强的结构形式;加强地基对建筑物的锚固作

用等。

根据工程现状,险段治理应主要从防渗隔水入手,采用砼与膜料复合型防渗方式衬砌,伸缩缝采用聚氯乙稀胶泥填充,以增强防渗效果。衬砌板采用C15砼现浇,坡板为楔形板,板顶厚10cm,底部阴坡厚14cm,阳坡厚12cm;底板厚12cm,砼板下铺设厚0.2mm聚氯乙稀塑料薄膜一层。伸缩缝横缝每4m布设一条,纵缝除沿坡板与底板相交处布设两条外,渠底宽5~10m渠段底板加设中缝一条,大于10m渠段加设中缝两条。

3.4 灌浆加固

3.5 坡面排水

高家坪老滑坡、田家崖新滑坡,均属老滑坡的局部“复活”,滑坡床深陷现河床以下,前缘已不存在再次滑动的临空地形。近年来滑坡体表土层局部蠕动、滑塌,主要是水的诱发所致。地勘查明,由于地下水埋藏较浅,以泉水形式出露,使土体处于饱和状态,且排水不畅。故应在加强监测工作的同时,分期实施工程治理措施,增设坡面地表排水和处理地表裂缝以防雨水入渗。本次以治表为主,计划增建坡面排水系统和部分生物治理。坡面排水包括纵横向排水沟共长1577m,横向排水沟按地形情况,沿等高线(或在平台上)布设,纵向排水沟沿坡面布设,汇集横向排水沟水流并排入

渠道。

3.6 生物治理及滑坡监测

设计对高家坪、田家崖两处新滑坡建立安全监测系统和采取生物治理措施。即于其坡面植草皮12万m2,以减缓坡面雨水冲刷,做好水土保持。变形监测系统包括建立坡面水平位移观测网,布设观测桩74个,埋设多点边坡位移自动记录仪3台。

4 结语

对宝鸡峡塬上98km渠道进行治理,既可消除诸多工程隐患,提高渠道安全运行系数,缓解滑坡对沿途铁路、公路、厂矿企业、城乡居民的危胁,也可改善和美化当地生态环境,对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益处多多。宜统筹规划,抓好实施,做好日常观测、巡护和管理,造福于灌区人民。

作者简介:曹卿(1976-),男,山东曹县人,陕西省宝鸡峡管理局工程师,研究方向:水利水电工程

设计。endprint

猜你喜欢
渠段坡脚填方
软土路基施工对邻近管线的影响及保护措施
都江堰东风渠灌区流量监测点敏感性分析及优化研究
软弱结构面位置对岩质顺倾边坡稳定性的影响
引黄入冀补淀总干渠河南段输水率测验研究
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总干渠输水损失变化规律
不同压实度下黄土填方边坡失稳的模型试验研究
市政道路高填方区域土石混填技术研究
顺层岩质边坡坡脚开挖稳定性数值模拟分析
基于GEO-studio的高填方渠道边坡变形分析
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充水试验调度方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