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秀芹 林秀清
中国有句名言:"只勤不俭无底洞,只俭不勤水无源",说的是即使你辛苦劳作,不知节俭,铺张浪费,最终也会经常入不敷出,两手空空;反之,如果不通过勤劳努力去获取财富,再大的家业也会坐吃山空。
当然,时代在前进,我们的生活也越来越好,绝大多数人都不缺吃,不缺穿,不愁没钱花,但是,现实仍然需要勤劳节俭。因此我们从以下三面入手:一是使学生明白应当量力为出;二是使学生懂得贪图虚荣,盲目攀比,既使自己苦恼,同时增加父母精神负担;三是使学生知道有作为的人绝不应把比吃穿当作主要的追求,应当把学习与工作放在第一位。
因此我们采取了如下举措:
一、通过历史故事讲解
1.教育青少年学生懂得勤劳节俭的意义。从传说中的尧、舜、禹起,各个历史时代的广大人民群众,乃至封建统治阶级的有识之士,无不以勤俭为做人的美德、持家的要诀、治国的法宝,大力倡导,并身体力行。 使学生懂得以下道理:(1)懂得,"成由节俭,败由奢"是治国安邦的大道。西汉文帝躬修节俭,思安百姓,选贤治国,大度安邦,与民休息,轻徭薄赋,使当时出现了社会安定、人给家足的繁荣景象,出现了历史上著名的盛世之一"文景之治"。(2)懂得"克勤克俭,开源节流"是治家之法宝。"一夫不耕,或为之饥,一妇不织,或为之寒,生之有时,而用之无节,则物力必屈。"一个国家如此,一个家庭也如此,即一方面要辛勤劳作,创造财富,一方面要节衣缩食,减少开支,以丰补歉,这样才能使家庭富裕。(3)懂得"勤以立志,俭可养德"是做人之美德。东汉杨震,安贫乐道,身无余财,给子孙留下的遗产是"清白"。宋代名臣包拯,以刚正廉直,不畏权贵著称,他训诫子孙"任宦有犯赃者不得放归本家,死不得葬大茔中,不从吾意,非吾子孙也。这些中华民族的优秀分子,无论居朝在野,不管士农工商,其勤劳节俭美德,万古流芳。2.教育青少年继承勤劳节俭传统美德,发扬艰苦奋斗的革命传统美德。毛泽东身为国家主席,只有几套遇到大事才穿的灰色中山装。一件毛巾睡衣从50年代一直穿到去世。周总理一生简朴,身居高位,从不讲排场,摆阔气,给人们留下了朴素而伟大的革命领袖形象。要以这些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为榜样,教育青少年学生发扬革命年代的"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及建设年代的"雷锋精神"、"好八连精神",使无产阶级光荣革命传统发扬光大。
二、教育青少年以实际行动继承勤劳节俭、艰苦奋斗的传统美德
特别是作为经济还不独立的青少年更应以实际行动去发扬勤劳节俭、艰苦奋斗的精神。不讲吃穿,不乱花钱,不摆阔气,爱惜劳动成果,节约用电、用水、用粮,养成良好的艰苦奋斗的勤俭习惯。主要体现在:
1.爱惜学习、生活用品
节约的品格往往都体现在小事上,要爱护自己的书本和学习用品,不要因为笔用旧了就丢弃,不要因为写错一两个字就撕掉一大张纸。要爱惜自己的生活用品,不要因为一件衣服旧了脏了就要换新的衣服,不要因为衣物稍有破损就搁置不用。现代社会物质的丰富,并不代表可以不知珍惜地浪费各种资源。
2.花钱得当,不攀比
节约不仅体现在学习上,更体现在生活上。不要以谁的名牌衣服多为荣,不要以谁的零花钱多为荣。名牌衣服很贵,零花钱多也值得骄傲,但是我们应该告诉自己,只有通过自己努力获得的东西,才是最宝贵的;只有自己的汗水换来的成果,才最值得骄傲。
3.每天都不浪费粮食
要做到不浪费粮食,这似乎很容易做到,但是,如果要十年如一日地,每一天、每一顿饭都不浪费粮食,恐怕很少有人能够做到。而事实上,勤俭节约的优秀品质就是在这种一天一天的坚持中锻炼、培养出来的。节俭的品质值得尊敬,这种坚持的精神更为可贵。
4.用好零花钱,学会储蓄。
很多孩子都有了可以自己支配的零花钱。对此,一方面要我们学会消费,学会储蓄,学会积少成多;另一方面,我们要学会管理自己的零花钱,金钱得来不易,我们如果能学会有节制、有计划地使用钱,就可以使自己的零花钱发挥更大的价值,有的东西是必要的、急需的,我们可以优先考虑购买,如果不是急需的东西,自己一时也不能承受,就可以暂时推后购买,并做出计划对自己想要的东西定期储存零花钱。
5.爱惜物品,修旧利废
比如可用易拉罐做个花篮,将旧凉鞋剪成拖鞋,作业纸写完后背面接下去写,把废旧的家电用于制作小发明,等等。这样既可培养节约习惯,又可以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
6.提高劳动的自觉性,多参加家务劳动
家务劳动看似很琐碎,也不用费什么力气,但是,正是在这看似不起眼的点点小事中,孩子们能够体会出"一茶一饭当思之来之不易"的含义。在品味自己不太成熟的劳动成果的时候,就能体会到辛勤劳动后的丝丝快乐了。家务劳动能够帮助自己成长,使自己逐渐地迈入社会。
勤劳俭朴是一种立身、立家、立业的美德。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无论是谁,都必须通过劳动创造出相应的财富和价值,贡献于这个社会,才有可能快乐地生存。对一个人来说,越早把自己放在一个艰苦的环境中锻炼,越早能通过自己的双手来自食其力,就越早能取得发展和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