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小蓉
近年来,我在指导学生参加县级以上新课改或创新作文大赛中,成绩斐然。如在国家级"语文报"杯、"新世纪"杯和重庆市级"新课程"创新作文大赛中,学生习作《请不要离开我》、《狗情》、《我的天地》、《风中的垂柳》等近10篇佳作,分别获国家级、省市级一、二等奖,得到领导和同行的广泛褒奖和赞誉。
我的做法总的说来,就是教师通过引领学生大胆写、自由写、真情写和快乐写,让学生从"作"中解放出来,从"苦"与"累"中解放出来,实现真实和灵动地写话,自由和自在地作文,自主表达独特感受和体验,用生命去"拥抱"作文,纵情流淌泼洒之作。这样,系列优秀的"放胆文"脱颖而出。
作文是彰显个性、激扬文字的创造性表达过程,是倾吐真情、泼洒个性的创造实践活动,是舞动至真至纯、至灵知性的心灵之约。重庆著名特级教师刘云生说过:"作文是激扬个性的心灵舞蹈。"我非常赞同这种对作文的诗意表述。我认为:引领小学生快乐作文,既需要教师具有卓越的作文教学理念,又要求教师具有创新的作文教学能力,达到在习作教学中师生互动为"习作共同体",直至体验共生和情趣共享。
一、"下水"能力:专业素养首要功夫
一位语文教师如果缺少习作经验,平时只是出作文题,提要求,讲方法,说技巧,纸上谈兵,不能现身说法地给学生以形象指导,可想而知,他的语言和作文教学威望该是多么的苍白无力!教师如果能写"下水作文",其榜样效应就能够给学生的创作活动提供典型的榜样或范例。如果教师思维敏捷,表达流畅,经常与学生共同作文,就会把学生对创作敬而远之的态度一下子拉到跃跃欲试的境界。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一定要具备优秀写作素养,这样,我们的作文教学才能真正地创效益、见效益。
关于教师示范的问题,叶圣陶说过,教师深知作文的甘苦,无论取材布局,遣词造句,知其然有知其所以然,而且非常熟练,具有敏感,几乎不假思索,自然能够左右逢源。这样的时候,随时给学生引导一下,指点几句,全是最有益的启发,最切用的经验。我试着这样去做,课堂上,我常常以普通一员的身份参与口头作文,或在学生叙述空洞时候引导细致观察,或在学生描绘"苍白"时提供词汇,或在学生表达不畅时加以点拨,或在学生思维产生定势时来一段与众不同的示范。
同班同学写出了佳作,在学生中所激发的创作冲动,更是难以估量。这些佳作的某些观点、段落、句子和词语都很有新意。她们是真正实现了"我要写"。把习作当成了他们释放自己思想、情感和智慧的途径,是一种自觉自愿的行为。这样的佳作,往往最能激发身边同学的创作灵感,教师应当善于挖掘和运用这样的教育资源。
文学名著是历史文明的结晶。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该做的是通过课堂教学适当适时地引导学生进行自读。另外,教材就是名著佳作的文集。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熟读深思,揣摩范文,活化写作技法的习惯,也是我们必须重视的问题。我们在教学中应当注意把三者结合起来:抓课外博览筑积累,研课内佳作学技巧,读同龄作品树信心。这样,学生习作自然会有感有悟,信息足,底气足。
二、整合能力:文本解构必备素养
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出自己对教材的处理能力和驾驭能力。处理教材的能力,是体现教师创新意识的重要指标之一。语文教师如果将课文写作特色活化成为学生习作肌体的有用细胞,那么,学生创作时候,用思维的鼠标去有的放矢地点击这些被活化过的细胞,往往将会妙笔生花。
学生往往喜欢模仿教材给他留下深刻印象的句子。对于学生习作中 的"仿句"现象,语文教师不应该一棒子打死。只要"仿"得合情合理,"仿"得妙趣横生,"仿"得恰如其分,我们就应该鼓励、表扬和赞赏,划清于抄袭的界限。 "仿意",相对来说,要求创作者对原范文的理解和体会要深刻得多。让学生自己仿意比较困难,这就要求我们以教材为突破口,找准范文中贴近学生生活、思想的要素,通过课堂这座桥梁,让学生对范文中的生活感受、哲理产生认同感,获得心理上的共鸣,从而更准确地、更深入地品味领悟范文。经过长期积累,自己头脑里、骨子里满是名篇大家的风骨,久而久之,便自然形成自己的独立创新。因此,我们若不断用他人作品的思维火花去激活学生智慧的火焰,那么,作文教学一定会呈现出春色满园的喜人现象。
三、调控能力:引导激趣不二法门
提倡学生勤读多练,与"减负"是不是矛盾?我认为,从某种意义上说,负担轻或者重是人的一种心理感受。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我们当老师的能够引发学生对创作的兴趣,使学生愿写、爱写,内心体验愉快,使写作完全成为他们自觉、自愿与自乐的行为,何谈负担之有啊?
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要对学生进行写作目的的教育,要注意创设写作的情境,作文内容和指导的方法要生动有趣,还适当开展习作展览和竞赛。我所教的六年级(3)班学生,孩子们在老师的支持和引导下,大量阅读课外书,乐此不疲。一些孩子只要一拿着书,就废寝忘食,乐在其中。许多学生通过多读后,习作的兴趣与时俱增。每逢作文比赛,大家当作一件情趣盎然的乐事、美事和开心事。
除了上面几点,我还认为,"教师少教、学生多学"是卓越习作课教学的基本策略。把问的权利、学习的体验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习作的主人,学习的主人。教师要充分激发学生习作的主动参与性和积极创造性,让学生既要体验到习作的甘苦,也要体验到习作的乐趣。
总之,语文教师要组织建构"习作共同体",让师生成为习作课上集体参与者和自觉学习者。并充分利用习作课程的开放性和创造性,努力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表达诉求,引领学生从"要我写"到"我要写"根本转变,让习作成为有意思的学习活动和方式表达,真正实现快乐表达、快乐习作和快乐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