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 彬
(云南农业大学 学生工作处,云南 昆明 650201)
高校学生宿舍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重要场所,是学生交流和联系的有效载体,也是培养学生的重要场地。2010年9月到12月,笔者有幸参加了教育部组织的学生事务管理高级研修班,赴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以下简称UCSD)进行了为期三个月的学习。学习期间,到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华盛顿大学等高校学习参观,通过与教师、学生交流、实地走访等,对学生事务工作进行了学习和考察。美国高校学生宿舍管理与我国有相似,也有不同,许多地方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美国高校学生事务最早可追溯至殖民地学校建立之时[1],宿舍是早期殖民地学校中必不可少的[2]。19世纪中期,由于注册入校的学生人数大大提高,在校外寻求住宿的需求也大大增强,为学生提供校内、校外住宿服务成了学生事务工作之一。学校通过宿舍这一平台对学生进行管理,有专人住在学生宿舍,为学生提供管理和服务,并给他们父母般的关爱。直到20世纪60年代,还能够看到这种“替代父母”的学说以某种形式继续延续下来。随着时代的变化,高校逐渐意识到学生的学业表现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其周围环境,特别是他们居住环境的影响,认为学生在宿舍区提供各项服务是学校教育计划和对学生提供支持服务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学生住房被视为重新整合课内与课外活动的有效方法[3]。1950年通过的住房法支持了学校大规模建设学生住房,许多高校逐渐引入与私人公司合作建设学生住房,为学生住宿提供服务。由于学生规模、校园规模不同,不同高校对住宿制度的选择是不一样的,一些院校采取寄宿制,有些则采取走读制,大多数高校两种制度都采用[4]。
美国高校学生住宿主要由各学院负责管理,学校层面不具体管理。一般组织管理构架为:院长—教导长或学生事务部主任—住宿部主任—主任助理—其他工作人员。例如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UCSD),设有6个学院,学生宿舍分别由这6个学院负责管理,由于学生宿舍有限,该校走读、住宿兼有,大一、大二的学生必须住校,大三、大四学生实行走读,其学生住宿生活管理组织结构如图1所示。
耶鲁大学学生住宿管理由以下人员组成:院长—教导长(学监)—住宿部主任—生活顾问等。院长是学院最高的行政负责人,全面负责学院工作,教导长主要负责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既负责维持教学秩序,还负责住房安排并维持宿舍秩序,是学生与教务长办公室和注册办公室联系的纽带[5]。住宿办公室主任要求住在学院内或在学院内有办公室,配有1~2名助理。他们一方面接受学生的咨询,另一方面协助院长开展日常工作。
学生住宿部的主要职责是:为学生营造一个健康、整洁、安全以及有教育资源配套的住宿环境;培育和发展生活、学习社区;围绕学院发展目标和宗旨开展工作;选拔培训专职工作人员;从学生中选拔培训管理助理;分配、调整学生住宿;安装器材和提供教育设施配套服务;鼓励团体和个人发展、学术成就及领导能力发展、促进团体与个人的融合、尊重个体的独特性和团队生活。近年来,美国高校的住宿部门与教务部门共同为学生营建了学习型居住中心,一些院校还为那些拥有共同爱好或是选同样课表的学生安排了专门的宿舍集中住宿,方便学生课余时间进行学习与交流[4]。
由于美国高校学生宿舍是学生学习、生活、交流的重在场所,非常重视学生宿舍管理队伍建设,对学生宿舍管理人员素质要求非常高。如哈佛大学、华盛顿大学、UCSD等高校,每幢宿舍楼配有1名由教授担任的高级导师,若干名由普通教师担任的住宿或非住宿导师,若干生活服务人员。此外,学院还雇用研究生或高年级本科生作为学生助理。
住宿部工作人员的主要职责是:负责学生的学术和健康方面的事务;管理学生生活涉及的所有工作;制定宿舍管理办法并监督实施;学生住宿安排;学生行为管理;处理学生宿舍区发生的紧急情况;组织学生开展各类课外科技、学术、文化、体育等活动;帮助学生树立责任感、发展批判性思维、训练沟通技巧、学会如何在团体中生活;促使学生融入不同的社会文化和学术环境;帮助学生联系教师和管理人员;雇佣、培训和管理学生助理。
学生助理在老师的指导下,负责学生的管理和服务,帮助新生进行专业定位、选课,在学习和生活上提供及时的照顾和指导,使新生在各方面尽快适应校园生活。学生助理在服务他人的过程中,使自己的组织管理能力也得到较好的锻炼和提高。
美国高校学生宿舍除住宿功能外,还具有学生学术发展和健康发展等功能,各高校学生宿舍区设施齐全,环境舒适,为学生更好地学习和生活提供了相应的物质保障。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的住宿情况,我们专门邀请了UCSD住宿部主任为我们介绍了学生宿舍的基本情况,并实地进行了参观考察,在考察中发现,每幢学生宿舍规模不算太大,部分宿舍楼下面设有教室、阅览室供学生学习,附近设有餐厅、洗衣房、健身房以及小型学生活动中心等配套设施。此外,如我们还去参观考察了哈佛大学、华盛顿大学等的学生宿舍,并与在哈佛大学学习的中国留学生进行了交流,参观了其学生宿舍。其功能也相当完备,除住宿外,还配有餐厅、图书馆、健身房等活动场所,为学生日常学习、生活提供了方便。
宿舍文化活动是学生住宿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美国高校宿舍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开展相关活动。例如,华盛顿大学、UCSD等大学开展的宿舍美化活动。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自己确定每幢宿舍或每个楼层的文化主题,在这一主题下,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和想象力,绘制图案、制作手工,贴在宿舍区内,既美化了环境,又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此外,学生还在宿舍区举办社会服务、表演、音乐会、演讲、特殊宴会和晚会等。如哈佛大学邓斯特楼悠久的音乐表演与欣赏传统,老舍友们常常回忆起晚餐后的百老汇音乐演出和夜半风琴音乐会。[6]
我国高校教育发展较晚,19世纪60年代受西方的影响,中国开始发展高等教育,到新中国成立前,管理模式主要受日本、德国、美国等国家的影响;新中国成立后到改革开放前,管理模式主要受前苏联的影响;改革开放以后,在总结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逐渐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模式。学生宿舍作为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重要场所,一直是各高校建设和管理的重点。自1999年推行高校后勤工作社会化改革以来,经过十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学生宿舍的管理有以下几种模式。
(1)由后勤部门负责管理。后勤部门负责学生住宿分配、物业管理,为学生提供生活服务;学生工作部门配合,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保卫部门负责学生宿舍的安全保卫工作[7]。组织结构如图2所示(实线为直接管理,虚线为间接管理,下同)。
(2)由学生处全面负责学生宿舍管理,既负责为学生提供生活服务,又负责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日常行为管理、宿舍文化建设、安全卫生等。保卫部门协助学生工作部门负责学生安全教育管理(图3)。
(3)成立公寓(社区)管理(服务)中心,接受学生工作部门及后勤部门双重领导,负责学生宿舍管理及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为学生提供生活服务,负责宿舍区的安全、卫生等工作(图4)。
(4)半社会化管理。由校外物业公司、校内后勤部门共同管理。物业公司负责宿舍保洁、保安、保修等工作,后勤部门代表学校对物业公司进行监管,院(系)负责学生的日常管理。
(5)完全社会化管理。学生宿舍由开发商投资建设,开发商向学生收取住宿费并提供服务,学校相关部门代表学校对开发商的管理进行指导、督促和检查考核,学生的日常管理由学校学生工作部门负责。
学生宿舍作为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重要场所,对学生健康成长起着积极的作用。目前我国高校学生宿舍管理存在着以下问题。
1.组织管理构架不尽合理
无论采用上述哪种管理模式,由于分属不同部门,在工作中容易出现推诿、扯皮现象;在为学生服务的过程中,也容易出现效率低下等问题;社会化管理模式,如果学校监管不到位,容易发生安全责任事故。
2.学生宿舍功能相对单一
由于历史原因,我国高校的学生宿舍,既有普通宿舍,也有公寓。普通宿舍除了学生住宿以外,活动室、阅览室等配套设施不全,后期所建公寓虽然要求应有配套的学生活动室,但由于各高校情况不一,活动室建设质量参差不齐,未能很好地在促进学生成长上发挥作用。
3.宿舍文化建设薄弱
宿舍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导向性、感染性和创造性,影响着住宿的每个成员,同时也影响着校园文化[8]。宿舍文化建设是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尽管各高校也在开展各种形式的宿舍文化建设,进行着不断尝试和创新,也有不少研究大学生宿舍文化的专家学者强调宿舍文化的重要性,但目前宿舍文化建设仍不完善,学生宿舍在建筑设计、功能结构等方面没有很好地体现宿舍文化,在宿舍文化建设中还没有完全形成共识和合力[9]。目前学生宿舍更多的只是学生居住和休息的场所。
4.工作队伍总体素质有待提高
目前,多数高校宿舍管理人员由宿舍管理科(公寓管理中心)人员、宿舍管理员组成。宿舍管理科(公寓中心)人员负责宿舍分配,学生日常行为管理,配合学生工作部门处理学生违纪事件等;每一幢宿舍楼配有2~3名宿舍管理员,但所聘用的学生宿舍管理员文化程度普遍不高,他们仅仅起到门卫的作用;有的高校虽然从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的人员中聘用了宿舍辅导员,他们在学生日常教育管理上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在学业指导、健康教育、就业指导等方面远远满足不了学生的需求。
5.院(系)参与管理的程度不高
由于学校是学生宿舍的管理主体,作为学生管理主体的院(系),在学生宿舍的管理上,处于配角的地位,虽然有的学校规定院(系)领导、班主任、辅导员应到学生宿舍开展工作,帮助学生解决思想、学习、生活等方面的困难和问题,但在实际工作中发挥作用不明显。
学生宿舍管理的组织构架设置是否科学合理,对能否建立一个高效、有序地为学生服务的工作制度和服务体系至关重要。科学合理的管理组织构架,能快速地将学生的诉求反馈到相关部门,使问题能得以及时解决,也能快速地将学校的要求快速地传达到学生中,提高管理、教育、服务的整体功能,更好地实现学生宿舍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借鉴美国住宿制学院的管理经验,结合我国高校实际,可采取以下组织管理构架(图5):
学生工作部门负责制定各项规章制度,代表学校督促、检查、考核学生宿舍构建工作;学生公寓管理中心负责为学生提供舒适、安全的生活和学习环境,负责对宿舍事务工作人员的选聘、管理、培训和考核,负责学生日常行为管理,与学院共同选聘、培训学生兼职辅导员;各学院负责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日常行为管理、学业指导、宿舍文化建设等。按此管理模式,一是明确了责任主体;二是强化了学院参与学生宿舍管理工作的职能,为学习生活型社区建设提供了组织保障;三是可提高工作效率,及时解决学生生活、学习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学生宿舍工作人员与学生接触的时间相对较多,他们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着为学生服务质量的好坏,关系着学生的健康成长。在宿舍管理队伍中,可借鉴美国高校的经验,在每幢学生宿舍设置导师工作室,由各学院从具有副教授及以上职称人员中选聘学业导师,进入导师工作室开展工作;设置辅导员工作室,选聘辅导员进入辅导员工作室开展工作。从而选聘一批责任心强、业务素质高的人员,充实到宿舍事务工作队伍中;从研究生或高年级本科生中选聘优秀学生担任兼职辅导员。通过培训提高他们的政治素养和业务能力,形成一支由学业导师、辅导员、宿舍事务工作人员及学生兼职辅导员组成的、高素质的学生宿舍管理工作队伍。大家各司其职,为学生提供学业指导、健康指导、就业指导及优良的生活服务。以宿舍为平台,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宿舍文化活动,用他们的言行、良好的学习、文化氛围去引导学生、影响学生,在帮助学生解决学习、生活等困难的同时,培养学生优良品格和良好的学习、生活行为,提高学生个人修养,服务学生成长成才。
大学生约有三分之二的时间在宿舍度过。宿舍是学生日常生活最集中的地方,是学生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地方,也是学生思想交流和信息传播最集中的地方。学生的学业状况、思想品德修养以及日常行为表现,在宿舍里反映得最充分、最直接。可以说,宿舍是学生的第一社会、第二课堂、第三家庭。由教学部门和学生管理部门共同协调配合,在学生宿舍区配建阅览室、学术交流室、活动室、大学导航中心和其它相关配套设施,打造集住宿、学习、娱乐、健身、交际等多功能为一体的学生宿舍区,为学生学习、生活、交流等提供良好环境,使学生宿舍成为培养学生优良品质、锻炼学生综合能力、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场所。
[参考文献]
[1]Leonard, E, A. Origin of personnel services in American higher education[M]. MN: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Press,1956.
[2]Rudolph, F. The American college university:A history[M]. New York: Knoph, 1965.
[3]Brubacher, S J, Rudy, et al. Higher education in transition:A history of America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1636-1976[M]. New York: Harper&Row, 1976.
[4]KOMIVES S R, WOODARD D B, Jr. &associates student services a handbook for the profession(fourth edition) [M].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2002.
[5]刘艳菲.住宿学院——耶鲁学生的精神家园[J].世界教育信息,2007(1):74-75.
[6]黄厚明.书院制与住宿学院制高校学生管理模式比较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3):108-113.
[7]汤颖颖,彭发军.论高校学生宿舍管理机构的设置模式[J].科技信息,2010(19):534-535.
[8]连奇波,邬丹盛,马珍娣.高校学生宿舍管理模式新思考[J].经济研究导刊,2012(17):282-283.
[9]谷申杰,陈遇春.耶鲁大学住宿学院制对我国高校学生宿舍管理的启示[J].新西部:下旬·理论,2012(2):187-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