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玲玲
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在脑胶质瘤分级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李玲玲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在脑胶质瘤分级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10年10月~2013年10月搜集40例经手术治疗的脑胶质瘤患者,术前行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结果 高级别组患者CBF、CBV及PS均显著高于低级别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MTT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低级别组患者肿瘤实质未见明显强化10例,实质强化8例,其CBV显示血供增高、PS略显升高。高级别组患者肿瘤实质均强化,由蓝到绿至红色的异常高灌注,PS呈局灶至弥漫升高改变。结论 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显示高级别脑胶质瘤血供更加丰富,呈高灌注,为脑胶质瘤术前分级和制定手术方法提供重要信息。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灌注成像技术;脑肿瘤;胶质瘤
随着医学影像技术及设备的发展,为功能成像奠定基础,并逐渐应用于临床。由于多层螺旋CT具有极高的时间分辨率和空间分辨率,使脑CT灌注成像能有效地将脑组织的形态学与血流动力学结合起来,提供组织的功能信息,使CT诊断从既往的单纯形态学诊断发展到目前的功能诊断[1]。2010年10月~2013年10月,本研究将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应用于脑胶质瘤诊断及分级中,取得了一定的经验,现报道如下。
1.1 病例来源 收集2010年10月~2013年10月手术治疗的脑胶质瘤患者40例,术前均行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
1.2 分组方法 参照中国中枢神经系统胶质瘤诊断和治疗指南(2012精简版),根据非典型性、核分裂指数、内皮细胞增殖和坏死程度等指标,分为低级别胶质瘤(低级别组),包括I~Ⅱ级星形细胞瘤;高级别胶质瘤(高级别组),包括Ⅲ级间变性星形细胞瘤和Ⅳ级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2]。
1.3 仪器与方法 仪器:德国西门子公司生产的SOMATOM Definition AS 128层螺旋CT,EMPOWERcTA高压注射器。扫描参数:管电压120 kV,管电流170 mAs,探测器层列128×0.625 mm,矩阵512×512,螺距1.0,旋转时间0.33 s,图像重建层厚3 mm,重建间隔2 mm。扫描方法:患者去除头部金属饰物,取仰卧位,头先进,以眦耳线为基线,先行常规平扫确定肿瘤部位,然后行CT灌注扫描,即以3~4 mL/s的速率注入碘海醇(300 mgI/mL)50 mL,再以20 mL生理盐水冲管,注药后5 s启动灌注扫描程序,扫描时间间隔4 s,一共扫描15个循环。
1.4 图像分析 将扫描的原始数据传输至影像工作站,由三名具有5年以上工作经验的影像学医师共同分析。应用CT脑灌注软件包进行灌注数据处理,设定适当阈值以消除颅骨与脑脊液的影响,在胶质瘤实体中选择感兴趣区,测量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平均通过时间(MTT)、脑血管表面通透性(PS)及伪彩功能图等。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正态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构成比表示,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术后病理结果Ⅰ级星形细胞瘤3例、Ⅱ级星形细胞瘤15例、Ⅲ级间变性星形细胞瘤10例和Ⅳ级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12例。低级别组:男11例、女7例,年龄25~60岁,平均(48.59±8.12)岁。病程10 d~3年,平均(4.50±0.58)个月。高级别组:男12例、女10例,年龄26~63岁,平均(50.74±8.38)岁。病程15 d~3年,平均(4.63±0.65)个月。2组患者在性别构成、年龄及病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2 2组患者CT灌注参数结果比较 高级别组脑胶质瘤CBF、CBV及PS均显著高于低级别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MTT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不同级别脑胶质瘤CT灌注参数比较
2.3 2组患者PS灌注特点 低级别组患者10例肿瘤实质未见明显强化、CBV为低灌注、PS无明显升高;8例实质强化、CBV显示血供增高、PS略显升高。高级别组患者脑胶质瘤区均表现为由蓝到绿至红色的异常高灌注,形态不一,部分患者瘤内可见小片状不规则低灌注区(坏死区),PS呈局灶至弥漫升高改变。
脑胶质瘤的性质及分级与预后密切相关,CT是脑胶质瘤常用检查方法之一,但是CT平扫及增强扫描诊断其性质难度较大。CT脑灌注成像是在静脉注射对比剂后,对选定的感兴趣层面进行连续动态扫描,以获得所选层面内每一像素的时间-密度曲线,根据此曲线通过不同的数学模型转换和计算机伪彩处理得到局部CBF、CBV、MTT、PS及伪彩功能图等,评价脑组织的灌注状态,间接的从病理学及病理生理学角度解释肿瘤的生物学行为,是一种功能成像。脑胶质瘤属于血管依赖性肿瘤之一,在生长过程当中会产生大量结构不是十分成熟的肿瘤血管,新生血管具有密度高、血管内皮细胞间隙大、基底膜不完整及通透性高等特点,为CT灌注成像提供了病理基础[3-4]。
本研究对40例脑胶质瘤进行CT灌注成像,结果显示22例高级别脑胶质瘤患者的CBF、CBV及PS均显著高于低级别组。CT灌注成像结果提示不同级别脑胶质瘤的生物学行为不同,如高级别胶质瘤生物学行为更活跃,较低级别肿瘤血管血供更加丰富。并且,高级别脑胶质瘤实质均强化,表现为由蓝到绿至红色的异常高灌注,PS呈局灶至弥漫升高改变,而低级别脑胶质瘤中10例未见明显强化,8例实质强化,而PS略显升高。PS伪彩功能图对肿瘤的勾画比CT灌注成像其他参数敏感,能清晰的显示直径在2~3 mm的肿瘤血管及其内部通透性分布[5]。不同级别脑胶质瘤灌注成像结果不同,其原因可能与肿瘤血管形成、动-静脉短路、基底膜完整性和血脑屏障破坏等有关,如低级别脑胶质瘤血管主要由肿瘤细胞诱导脑组织已有血管窦状扩张为主,而高级别脑胶质瘤血管形成复杂,以芽状或细索状为主,部分可见球状血管丛[6]。因此,高级别脑胶质瘤CT灌注成像CBV及PS值明显高于正常侧脑组织时,而低级别CBV值呈低灌注,PS值无显著升高[7-8]。
综上所述,CT灌注成像显示脑胶质瘤CBV及PS值明显高于正常侧脑组织时,应考虑高级别,否则应考虑低级别。CT灌注成像能真实的反映脑胶质瘤微血管分布和血流灌注,为其性质鉴别、级别判定、术前评价及方案制定提供重要信息。
[1] 史军丽,张体江,先正元,等.脑胶质瘤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相关性研究[J].广东医学,2009,30(9):1286-1288.
[2] 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肿瘤组.中国中枢神经系统胶质瘤诊断和治疗指南(2012精简版)[J].中华医学杂志,2012,92(33):2309-2313.
[3] 黄劲柏.脑胶质瘤患者相对脑血容量与微血管密度的相关性[J].山东医药,2010,50(31):7-8.
[4] 丁薇.单纯脑出血与脑胶质瘤卒中鉴别诊断中CT检查的临床分析[J].当代医学,2013,19(7):42.
[5] 关丽明,徐克,郭敏,等.大鼠C 6脑胶质瘤的CT灌注成像研究[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学杂志,2007,18(12):846-850.
[6] 黄劲柏,任伯绪,雷红卫,等.胶质瘤的CT灌注成像与微血管密度的相关性[J].肿瘤防治研究,2011,38(1):77-79.
[7] 李焱,刘立恒,李云.不同病理级别脑胶质瘤患者CT灌注成像参数比较及分析[J].山东医药,2011,51(43):98-99.
[8] 兰华.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在脑胶质瘤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4,17(11):55-57.
10.3969/j.issn.1009-4393.2014.29.012
吉林 132011 吉林省吉林市吉林医药学院(李玲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