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景勇
读书是一件幸福的事情。当心灵在文字中游走,灵魂在书页间漫步时,字字行行便化作春意绵延的迤逦幽径,化作纵横驰骋的海阔天空。设想这样的画面:在午后洒满阳光的书案前,摆放一杯清茶,手执一本散发着墨香的散文或者小说、诗歌、随笔,轻轻吟咏着,徜徉在文学的美妙世界,沐浴着书香的芬芳,心中的愉悦已纷纷绽放成姹紫嫣红……
■
纸质阅读的那份温馨
□路来森
我拿到一本新书后,总会反复地端详一会儿。之后,便反复地用手抚摸着书面。我觉得,每一本书,都有其特有的“体温”,我用我的手温,去感受书的“体温”,那个相互感受的过程,就是一种心灵沟通的过程。于是,轻轻翻开书页,纵然只是大体浏览一下,也觉得好。淡淡的新鲜的油墨味,和着纸质的味道,丝丝溢出,那就是书香吧?这种书香,对于读书人来说,是一种至高的享受,合上眼,轻轻地嗅着,每一叶心扉,都安静成一片月光。
在一些纸质图书里,还附有藏书票,还带有插图,还会赠送一枚书签。一枚小小的藏书票,是作者或书籍印刷者的一份温暖的心思。把玩手中,或许,你还会从那枚藏书票里,看到一个更广阔,或者更幽微的世界。好的书籍插图,大多出自名画家之手。我们可以从那些插图中,欣赏一位画家的画风。每一根线条,都仿佛让我们看到了画家提笔落笔的风姿,感受到画家生命的力度,倾听到画家心灵的歌唱。一枚书签,上面或许就只是题有几句格言,或者画有一幅简单的图画,可是,它标记下的,不仅仅是阅读的页码,更是一份阅读的心情。
更有一些书,是网络阅读永远无法替代的,比如线装书,比如拓本字帖。那一针一线,串起的何止是一页页的书页?它串起的是历史的时空,是文化的古典的情思,是爱书人对传统的一份执著和向往。抚摸一本线装书,就是在抚摸一份古典的情怀,在抚摸自己内心深处那份柔软的书香温情。拓本字帖上的每一个字,都有着一种石质的硬度,那种硬度,是只能用手摸得到的。那种硬度里,有着一份历史的厚重和沧桑。面对着一本拓本字帖,它能使你的心沉下去,沉下去……生命,因沉淀而丰腴。
面对一本纸质书,它呈现给你的不仅仅是文字,还有纸面的那份特有的宁静,和那散溢着的芬芳的书香。夜深人静,四际悄然,轻轻翻动一本纸质书,就是在和知心人对话,你可以凝目相视,也可以倾心相谈,思想和情感,会在静默中流淌,流淌成一汪相知的情怀。所有这一切,都会让你感受到,因为一本纸质书的存在,生命充满了无限的温馨。
(选自《京江晚报》2013年8月27日,有删改)
阅读体验
网络便利带来的快餐式阅读,无疑冲击着传统的纸质阅读。也许,倡导传统阅读的人是担心便利的网络削弱了细致的思考,过度地依赖搜索引擎纵容了思想的惰性。然而,伴着青灯黄卷,嗅着书香墨痕的传统阅读,不仅是阅读形式,更是一种难以言说的美好情怀与触手生温的纸质质感相依相拥的享受。慢下来,潜心阅读吧,这才是最要紧的。
精彩撷英
☆读文学作品是一种发自真性情的悦己之读,因而感恩文学。作家进行文学创作,那些作品使我们的灵魂日益健全,他们从中得到了奉献的快乐,因而感恩文学。
我们感恩文学,因为文学带给我们灵魂成长的精神食粮。在古今中外优秀文学作品的养育下,我们的心智得以一天天朝着真善美的指向健康发育。我们感恩文学,因为在许许多多的场合里,文学总是我们最亲密的朋友。在孤独的岁月,在寒冷的长夜,在失意的时刻,总是它紧密的陪伴在身旁,不嫌弃,不世俗,给我们以慰藉,以温暖,以希望。我们感恩文学,当我们自己提笔从事文学创作的时候,就会惊喜地发现,我们走进了一片多么美好的境地。我们借助文字构建了另一个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我们可以尽情地倾诉积压心中的情感,我们可以发表惊世骇俗的见解,我们可以顿添无穷无尽的智慧和勇气,我们可以将平日根本不能实现的梦想一一化作现实。
(选自唐浩明《感恩文学》,有改动)
☆一本老课本如百年的月光,洒满你心灵的每一寸空间。如果,一个生命就是一条河流,那么邂逅一本好书,心中就有了一轮明月。
翻开一本民国的旧课本,沉睡在光阴里的书香一瞬间将我覆盖。文字简静美好,拙朴醇厚,沉静从容。不繁文缛节,不喊口号,不唱高调。天性自然,人性温暖。老课本中的文字,来自源远流长的汉语,一字一意象,一词一乾坤,清气四溢,意蕴深长。美好的文字永远是温润的,有情感的,有力量的。
我似乎成了民国时期的孩子,坐在春日午后洒满阳光的教室,捧一本民国的课本,语声朗朗,唇齿留香。又仿佛置身于文字的原野,左采一朵,右摘一朵,令我目不暇接。
(选自李娟《百年的月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