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当下一念”

2014-07-31 08:42陈凯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4年13期
关键词:鼠标计算机设计

陈凯

啊我想到了——信息技术课程内容设计集锦

下课了,小虞走进机房,找了一个座位坐了下来。今天他来机房的目的,是想要复制老师拍摄的一张野鸟的照片和一段鸟鸣的录音。小虞用手指按了一下电源按钮,几乎瞬间,电源指示灯就亮了,机箱里传出轻微的噪声。小虞注意到显示器屏幕还是暗着的,他用手指按了一下显示器右下角的电源开关,这一次,大概等了1~2秒钟,屏幕才有反应——先是一个鼠标的箭头,然后是绿色的桌面背景,接着各种图标慢吞吞地“亮了”出来。小虞握住鼠标将箭头移到“我的电脑”图标上双击鼠标左键,似乎没什么反应,只听见持续的硬盘的转动声,过了几秒钟,系统文件夹才被打开。小虞点进D盘,一眼就看到了一张照片和一个音频文件,他用鼠标左键双击照片文件——那是一只可爱的棕头鸦雀,又双击音频文件,屏幕上跳出一个窗口,显示着跳动的声波,但没有声音(显然计算机没有接音箱)。小虞拿出手机,长按手机电源键打开手机(上课时是不准开手机的),又拿出USB连接线,将手机和计算机连接起来……

以上一大段文字,其实可以用一句话来描述:小虞到了机房,将计算机上的图像文件和音频文件复制到了自己的手机中。

一个人的许多行为模式,受到已有知识的支配,在人与外界环境长期交互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被固定下来。于是,受惯性意识的支配,人在做事时会进入一种“自动化”模式。行为“自动化”的好处就是,可以极大提高已熟悉事件的工作效率,但也有负面作用——时间一长,人们会将某种行为视作理所当然,不去思考为什么要这么做,或者有没有更好的做法。在引文中,虽然小虞有意识地去复制文件,但复制文件的整个过程中的许多行为,如启动计算机、寻找文件、显示图片等,都仿佛是头脑自动完成的。

如果教学目标不是为了培养熟练的操作技能,而是为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那么这种行为的“自动化”就变成了教学过程中最大的阻碍。打破“自动化”的一个方法,就是要对“当下”给予更多的关照。这里所谓的“关照”,就是对头脑针对当前感觉器官所接受到的信息作出的判断,以及根据这些判断所作出的行动决策,给予充分的关注。本文介绍几个可以用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小活动,引导学生深切地体验“当下”,并思考使“当下”的已知事件成为可能的条件。

● 活动:对当下进行描述

活动的要求,是对某个很常见的看似简单的场景做尽可能细致的描述,可以选用的场景多种多样,可以是开机的过程、复制文件的过程、播放音乐的过程等。要求学生围绕场景,细致地将每一个动作以及与这个动作相关的念头记录下来,尽可能多地针对行为本身提出问题,并尝试给出可能的解释。例如,人们怎么知道要按哪个按钮来启动计算机?计算机电源开关和电灯的电源开关有什么不同?为什么手机开机需要长按开机按钮?如此等等。若认真思考,会发现本文引文中所给出的描述案例,仍然是太粗糙了。

● 活动:发现惯性思维

当外部环境发生变化时,惯性思维中的“自动化”模式和现实的冲突就暴露出来了。例如,玩惯了平板电脑的小朋友会用手指头乱点PC机的液晶屏幕;刚在手机上开通微信的“语音发送”功能,却对着话筒喊“喂,喂,听见了吗”;习惯用网上邻居或FTP复制视频文件的人,会诧异于网盘复制文件的速度……不妨开展一次头脑风暴,说说发生在自己或者周围人身边的有趣的事。● 活动:想象一个不一样的当下如果世界倒退一百年,让文明重新演化,那么人们所使用的数码设备,还会是今天的样子吗?可以开展活动,让学生设计一个不一样的当下,为了使设计不至于太过离谱,可以让学生围绕当前常见的某个很熟悉的场景来做畅想。比如,设计一个文件系统,文件却不存放在文件夹里;设计某种不使用屏幕作为输出设备的平板电脑;设计一款手机,当手握住手机时,除了大拇指,其他手指也能触摸屏幕……有意思的是,绝大部分看似奇怪的畅想已经在现实中出现了。例如,TaggedFS文件系统用文件的属性标签,而不是目录或文件夹组织文件。Displair的触控和显示都在加湿的空气中实现。三星设计的双面触摸透明手机也即将问世。这其实也就说明了,人类文明之河恰是由许多有思想的人的当下一念汇聚而成的。

endprint

猜你喜欢
鼠标计算机设计
BUBA台灯设计
中国计算机报202007、08合刊
中国计算机报2019年48、49期合刊
中国古代的“计算机”
有种设计叫而专
匠心独运的场地设计画上完美句点
鼠标折叠笔
一体式,趋便携雅兰仕AL-225
45岁的鼠标
超能力鼠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