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资源云平台构建教育均衡模式应用研究

2014-07-31 19:09王华东杨杰
中国教育信息化·高教职教 2014年5期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云计算

王华东++杨杰

摘 要:通过对区域化教育资源建设不均衡进行阐述,分析了区域化教育资源不均衡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实行政府主导、企业投资、用户租用服务的区域教育云计算服务平台模式。通过政府引导与监管,利用信息化教育手段为桥梁,建立基于云计算服务理念构建的资源共建、共享解决方案,实现区域教育资源均衡发展模式。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教育均衡发展;云计算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4)09-0057-03

一、概述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新技术、新媒体的兴起,教育改革正在从传统的教育模式向一个开放、融合、多样化的信息化教育模式发展。教育资源建设、应用,正由孤岛形式开始向数字化、网络化、共享化发展,通过互联网实现各类资源深度融合方式,构建跨网络、跨平台、跨终端的开放信息化支撑体系。借助于信息化服务于区域化资源建设,提供区域化的教学改革,实现教育资源的区域化共建、共享,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源利用率,均衡区域教育资源,将是未来教育发展的关注重点。[1]云计算技术的成熟发展和多领域的应用,将为我们整合区域教育资源,解决区域教育资源投入不均衡等问题成为可能。

二、区域教育现状

区域教育在东部沿海与中西部存在很大差距,这种差距随着经济发展不是在缩小,而是有逐步扩大的趋势。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对于区域教育投入均衡发展是很好的方向,但是鉴于目前运行模式,信息化教育在建设、应用过程中,存在着不同情况。

就大中专院校而言,目前很多高校都在建设数字化校园,建立整体数字校园规划,按计划逐步实施,作为高校,技术、财力、人力相对来说有保障,但是对于信息资源的建立,还是局限于校内师生共享,同时资源的建立大多途径单一,资源的多样化、开放性建设受到限制,建立的资源往往实效性和再创造性不大。

互联网的普及,高校之间存在方便的资源交流渠道,但是介于高校网络带宽或是校本资源的保护限制,很多高校限制资源对外访问,人为的使各高校的信息资源成为了信息孤岛,致使各个高校之间存在的数字鸿沟无法逾越。

中职院校、中小学来说,信息化基础条件建设就相对落后的多。主要原因是财政投入、教师的计算机技能和校内资源的建设都有很多不足。

中小学是教育部提出从2001年起全面实施“校校通”工程,努力实现基础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十多年过去了,大部分中小学建立起了网络,整体来说,没有资源建设来源,中小学教师应用水平低下,培训跟不上,信息化用不起来。几年后,设备的老化,缺少后续技术和资金支持的维护,最终的校校通也将是一个摆设。[2]

综合以上情况,目前教育行业,传统的教育模式在教育行业中还占有很大的比重,区域经济的差异,注定了区域教育均衡的差异。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对改善区域教育均衡因没有一个完善的有效机制,对区域化教育促进是有限的,不能发挥信息化应有的功能。实现区域资源建设均衡化发展。

三、区域教育均衡存在的问题

中国的教育资源分布,东部沿海整体好于中西部地区,在同一区域,大城市又好于中小城市,最弱的是农村和山区。教育是依托于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地域经济的差距避免不了影响区域教育资源的差距。信息化的出现,对区域教育资源均衡将会产生巨大的影响。但是区域教育均衡目前存在很多问题。

1.教育资源投入不均衡

区域教育资源的差距在拉大,其实也是区域财力资源上的投入差距在拉大。在教育事业投入水平上,东部地区属于高投入地区,中部次之,西部相对来说投入较低;在同一区域,各级各类教育财政投入又有一定的差距,比如学前教育、小学、中学、中职、高等院校等也会存在很大的差距,即使在同一级学校中教育资源在不同的学校中的配置,也存在差异,政府投入的教育经费会偏重于重点学校,拉大了其与弱校的差距。最终导致整个教育行业在区域间、区域内都存在资源不均衡。

2.教育信息化未能体现真正价值

信息化在区域教育中未起到很好的桥梁作用,有其历史和管理体制的问题,传统的教育模式,在新技术、新环境的冲击下,不可能瞬间蜕变,这需要多方努力来实现。在者就是体制问题,教育信息化就是打破传统教育模式的壁垒,实现优质资源的共建、共享,一次性投入建设,区域内所有教育行业共享,以便真正实现教育信息化在区域教育均衡应有的价值。[3]现实的体制是很多地方存在着孤岛效应的建设,严重制约着信息化建设的发展。

(1)资源的来源

对于各级教育单位,资源建设不外乎购买为主,其实购买的资源缺乏个性,有些资源未必适合知识快速更迭的需求,所有建立的资源只是一个量的堆积,自创性、差异性资源不足,不能真正在教学中起到很好的应用。对于高校而言,可能会有部分自建资源,这些资源更新及时,时效性比较好,但是很多学校实现了资源保护,这些比较好的资源,并不能及时的在区域教育中广泛流转,自然对区域教育的发展起不到很好的示范效应。

(2)资源的管理

如何实现资源的有效管理,使资源的建设、维护常规化运营,对于每个教育单位来说都是很大的挑战。[4]高校一般都有专门机构来负责学校资源建设,尚不能很地实现管理,这些是需要人力、财力、物力来支撑的。而对于中小学、中职学校来说,这方面相对更差。

(3)资源的应用

资源的应用在各级教育领域倒都在用,虽然效果迥异,但是整体来说整体区别不大,基本是传统教学模式的一个电子化的改变,把传统板书的内容通过PPT搬到了多媒体课堂上,在信息化教学设计、课下的辅助教学手段等几乎都是处于起步阶段。当然,最主要的因素是受制于教师的计算机技能差,对于利用信息化资源教学或者进行资源的再创造都会受到很大的制约。

如何解决区域教育中各类教育资源的来、管、用,协调好各个环节,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达到区域教育资源均衡,是需要教育行业总体统筹,协调好资源来、管、用的各个环节,以便体现教育信息化的真正价值。

四、教育资源均衡模式探索

1.区域教育云计算平台的搭建

教育信息化在教育领域的作用毋庸置疑,用的好,将会事半功倍,反之浪费人力、财力、物力。如何把政府的教育资金投入均衡到区域教育中,整合优秀教育资源,实现资源的快速更新,满足各级教育的需要,这就需要一个能支撑庞大的、综合性的资源体系平台,通过该平台不仅实现个性资源建设、共享,而且能够方便使用和管理。结合目前云计算的特点,云计算完全可以担当该平台的功能。

通过区域教育云计算平台的搭建,实现所有硬件资源的池化,云计算平台可以集中管理,应用在管理模式上实现集中管理、分布应用、多维度权限管理和多级授权管理模式,实现集中与分散管理自由结合。用户只使用应用服务,而对于系统的底层维护透明,这样将会大大降低各用户信息化运维难度。各用户单位根据需求,结合云计算服务的IaaS、PaaS、SaaS三种服务模式,按需分配租赁云平台资源,各个学校无需再建立自己的机房,聘用专职的机房管理和系统维护人员。对于区域教育来说,硬件资源的统一建设、统一管理,大大降低了建设成本,减轻了各用户单位的人力、物力成本,同时也减轻了政府在信息化教育领域建设的重复投入成本,可以把更多的资金投入到教育的其他方面。

区域教育云平台的搭建,需要庞大的资金,后期的维护更是需要有资金投入和技术保障做支撑,没有强大的技术队伍和资金支撑,这个平台即使搭建了,大家又怎么能轻易地去使用。这个就需要考虑一个投入与产出的问题。作为地方政府,可以尝试政府主导,企业投入运营来搭建区域教育云平台,运用企业的技术和资金,各个学校租用服务的模式,这样在政府的主导下,企业投入有保证,用户使用也放心。政府引导了教育资金的投入;用户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减少了投入,需要多少资源可以租用多少;企业在运营过程中通过提供服务获取盈利,此模式实现在政府、企业、用户之间各取所需,利益兼顾的三盈结果。

endprint

2.教育资源的整合

信息化资源的建设目前是存在同质化现象,同质化资源建设对于区域资源建设的人力、物力、财力都是一个很大的浪费,如何减少资源重复建设的浪费,实现区域资源的有效整合,保证资源的有效来源,提高资源的更新速度和资源的利用率。区域教育云计算平台的搭建,将使该问题得到很好的解决。

有了统一的云计算平台,就方便了资源共享体系的搭建,如何实现资源的共建、共享,这个需要区域政府投资建设,政府利用制度引导各接入云计算平台用户,共享优质教学资源。比如通过购买、奖励、评比制度等多形式、多方位的鼓励一线教育工作者把自己的成果和优秀资源共享到云平台上来,达到区域内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有了云平台上的资源交流,能会更好地激发师生使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创造新的知识,实现信息化教育的良性循环,既保证了资源的实时更新,也保证了资源得到高质量展现,能很好地实现区域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达到资源均衡配置。

对高校的一些特有的资源建设,可以拥有自己的私有云,实现私有云与区域公有云结合的方式,降低自有资源建设规模,既保证了自有特色、降低成本,又能把具有普及性的资源共享给区域教育。这样既方便了整个区域内的资源整合,又保证了个别单位特色发展,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

3.信息化素养培训

区域信息化资源建设,资源管理,这个相对来说是比较容易的。但是搭建好平台如何用、让谁用、谁能用等,这个是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区域教育资源均衡很的一个关键。

目前,在市县、山区计算机使用普及率较低,信息化素养相对比较落后,搭建资源建设平台,建设资源、网络,这个只是实现信息化区域教育均衡的一个基本点,还有一个关键点是人的问题,如何提供各类教育领域人的信息化素养,提高计算机使用技能,改变他们传统教学模式到借助于信息化工具教学的一个蜕变,并能很好地实践在工作中,这是一个艰巨的系统工程,需要一套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来落实。这个可以由政府主导教育资金投入,搭建一个公共培训交流平台,成立专职培训队伍,建立完善的规范化、系统化培训体系,分批次、分内容地对整个教育行业进行培训,实行定点帮扶培训制度,定期考核,快速地建立起来能使用信息化手段教学的教师队伍。由点到面,逐步拓展,最终实现整个区域的教育信息化,达到信息资源均衡化发展。

五、区域教育信息化均衡模式实现

区域教育信息化的目的,就是把区域教育资源投入不均衡现象,通过教育信息化,解决在教育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出现的“数字鸿沟”、“信息孤岛”,“知识更替加速” 等问题加以很好的解决,实现资源的有效整合,达到资源的共建、共享,均衡区域教育资源。

通过政府主导,融合社会企业资源搭建云计算环境的区域教育云,结合学校自己智慧校园的教育信息化解决方案,自上而下构建统一的区域教育信息化平台。

区域教育云计算的产生,以学校为知识产生、分享的主要分支节点、市县教育机构为汇聚节点、省级教育机构为核心节点构建网状社会教育信息化平台,进而升级为区域化教育信息化云。把教育资源以碎片化的形态分布在老师、学校、科研机构等采用自下而上的方式聚集上一级的平台节点,最终在区域云平台上形成庞大的资源库、服务库。使资源、服务覆盖到校园之外网络能够延伸的地方,为师生提供便利的学习资源、社交、管理平台,为决策者提供辅助分析、决策的数据,提供知识的再创造平台,实现“开放、融合、共享”的区域化教育云。有效弥合区域间的数字鸿沟,同时,避免教育资源的垄断和不公平竞争,奠定了区域资源建设均衡的基础。

各教学单位通过网络基础建设,借助数字化校园将云计算、网络、泛终端融入到校园的各个应用服务领域,同时可以把节约的资金投入到教师信息化素养的培养上,以便能更好地实现信息化教学,提高整个区域的教学水平。最终形成基于“云、管、端”理念构建的信息化教育模式,构建资源无区域化界限,使区域教育资源均衡应用得以实现。

六、总结

通过区域教育信息化云计算平台的建设,实现教育财政的集中投入,融合社会资源搭建区域教育云计算平台,实行政府主导、企业投资、用户租用服务的模式,利用教育信息化作为桥梁,政府引导和监管,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动态共建、共享,利用较小的成本,缩小区域化教育投入的差距,最终实现区域教育资源的均衡发展。

参考文献:

[1]胡光武,王华东,李霞,康国磊.数字化校园数据整合策略研究与实践[J].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4(3):77-79.

[2]http://baike.baidu.com/view/1316082.htm.

[3]李卫锋.京津冀区域信息化空间差异与协同发展研究[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10,31(6):52-54.

[4]王华东,胡光武.高校信息化资源整合分析与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高教职教),2007(12):54-56.

(编辑:杨馥红)

endprint

猜你喜欢
教育信息化云计算
信息技术与教学难以深度融合的成因及解决途径探析
创新信息技术支撑教学变革
实验云: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深度融合的助推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