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邮购专栏 邮购说明:
本期介绍的图书均可办理邮购。购书500元以下收取10%邮费,500元以上免邮费。
汇款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太平桥西里38号中华书局直销中心(100073)
订购电话:010-63458246
款到发货,请在汇款附言内写清所购书名及数量。中华书局新书推介
都什么时候了
林夕著定价:26.00元
“都什么时候了?”世界纷繁,人事缭绕,时日飞驰,当满眼朦胧满心疲倦或满眼朦胧满心疲倦而不知的时候,这句问话也许真的是一记救人救心的晨钟暮鼓;也许,每个人都应该在内心里追问和谛听。所以,林夕说:“万物万事有时,只是有时候以为身不由己忘了时候。久不久给问一问‘都什么时候了是小福分;没有人来问,自问一下‘都什么时候了是大智慧。”
这句话和这本书,其实更像前行路上打给我们的一束光,给予我们的,并不是某某准则和方法,但因为这束光,我们的世界,我们的人生也许从此会有所不同。
中华经典故事·第四辑(全8册)
中华五千年文明,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经典故事。女娲造人、刻舟求剑、苏武牧羊、美人计、新亭对泣、割发代首、毛遂自荐……这些故事穿越历史、代代相传、历久弥新,它们彰显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浓缩了许多做人、做事的道理和智慧,同时还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揭示纷繁历史变迁的窗口。为帮助当代读者了解中华五千年的辉煌,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丰富积淀,陶冶情操,并引领大家由此阅读古代经典,中华书局推出“中华经典故事”丛书。
俗语谚语故事定价:25.00元
中华民俗故事定价:23.00元
中华智慧故事定价:25.00元
中华神童故事 定价:21.00元
中华名城故事 定价:23.00元
中华地理故事定价:20.00元
中华科学故事 定价:20.00元
中华遗产故事定价:29.00元
中华传统诗词经典·第二辑
这是一套兼具学术性与可读性的诗词读本。入选作家均为在诗词领域领一代风骚的人物,入选的作品以传诵程度为首要标准,兼具思想性与艺术性。丛书作者均为在相关研究领域内的知名学者,既能保证文字内容的准确性,又充分考虑到了读者的接受度,能满足最广大读者的阅读需求。作家的选集中附一到两篇评论文章,帮助读者多维度了解相关作家作品。
全书基本体例为正文、注释、评析三部分,各书根据内容的不同略有变化。为便于阅读,一般不出校记,注释力求准确简洁,评析旨在帮助读者领会诗词的意境及妙处。著名微博画家“老树”精心绘图,幽默而不落俗套,灵动而不轻浮,“画境”与“诗心”相映成趣,韵味无穷。采用小32开本,双色印刷,只手可握。
陶渊明诗袁行霈评注定价:29.00元
唐诗三百首〔清〕蘅塘退士编选,张忠纲评注定价:33.00元
白居易诗王贺、赵仁珪选注定价:25.00元
纳兰性德诗词杨雨选注定价:18.00元
苏轼词姜红雨、马大勇选注定价:24.00元
楚辞李山选注定价:28.00元
千家诗(新编)袁行霈主编定价:18.00元
李白诗沈文凡、孙千淇选注定价:21.00元
宋词三百首 〔清〕上彊村民编选,刘乃昌评注定价:28.00新材料作文的“前世今生”
■朱亚芳(江苏省盐城中学)
随着2013年江苏高考“蝴蝶与蜡烛”的新材料作文的出现,全国各地的高考作文形成了“新材料作文”一统天下的格局。材料作文取代话题作文、命题作文再次一统天下,这可以算得上是材料作文的一次成功逆袭。那么为什么会亲切地称呼这种形式为“新”材料作文,给人前世有缘今生有约之感呢?比较“前世”,它到底新在何处;展望“今生”,它又将走向何方呢?
一、比较“前世”,新在何处
上世纪材料作文曾独步天下,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和教育改革的步步深入,1999年的“假如记忆可以移植”打破了这种局面,自此,全国卷作文题一直都是话题作文,直至2006年又出现了材料作文,为了与20年前有所区分,避免产生旧材料作文重出江湖的错误认知,便产生了“新材料作文”的说法。新材料作文也确实有它“新”的表现:
1.立意角度新
每一则材料都有多重含义,都可以从多个角度去解读,但往往只有一个最准确、最核心的。旧材料作文要求考生提取出这个核心含义,把它作为写作的出发点和归宿。考生只有紧紧围绕这一立意进行写作,才算是切题的作文,否则就属于偏题,甚至跑题。可以说是全国学生挤在一座独木桥上拼命前行,落水者自然不在少数。
新材料作文则相对宽泛得多,考题中明确规定了“角度自选,立意自定”的要求,这说明命题者不再把审题情况作为唯一的评判标准,考生可选的立意也不再是唯一的,在材料的多个立意中选取一个自己认为合适的、好写的展开作文即可。较旧材料作文来说,它更多的是考查学生从不同角度审题和立意的能力,不再那么拘泥、严苛了。
2.材料处理新
从命题者角度来说,旧材料作文的材料强调哲理思辨、道德引领,而新材料作文取材则更生活化,这些材料以展现时代特性、凸显社会问题、贴近学生实际为务,旨在彰显材料的时代性,体现高考作文与学生生活的关联度。同时,新材料作文的命题者更重视材料的提示作用,会在材料中添加一些提示语、关键词,这在旧材料作文中是从未有过的。
从考生角度来说,新材料作文在材料的处理要求上也不像旧材料作文那样教条。旧材料作文要求考生在写作时不能抛开材料,写作过程中必须加以引用,即所谓“引、议、联、结”四步走战略中的“引”这一环节;而新材料作文只要文章立意不脱离材料所给的范围即可,材料引用与否、如何引用都根据自身的写作需求而定。
3.文体要求新
旧材料作文一般都限定文体,绝大部分要求写成议论文;而新材料作文更多的则要求“除诗歌外,文体自选”,这就意味着,除了诗歌之外,记叙文、议论文、散文都可以写,因此,考生们不必执着于议论文,完全可以选择自己擅长的文体,充分展现自己的写作能力,发挥出更高的水平。当然,文体“自选”就是说我们在诸多的文体中选取一种,写什么像什么,千万不能“自创”,变成谁也看不懂的“杂文”。
二、展望“今生”,走向何方
笔者认为在未来的几年里,新材料作文还将是各地高考的主要呈现形式,但在材料的选择上会更加严谨科学,审题立意上也一定会更加强调规范性,逐步强化对考生的约束。
1.材料选择更趋严谨
以江苏省2013年作文为例,“蝴蝶与蜡烛”在受到不少好评的同时也有许多质疑,其中最大的争议就是材料的科学性与严谨性。首先是与原文有出入,这则材料源自《读者》杂志2011年第4期的一篇文章:《轻一点,别点蜡烛》,原文中提到的“黑色大蝴蝶”到了作文材料里摇身一变而为“许多色彩斑斓的大蝴蝶”,且原文中的更能彰显材料主旨“小小的蜡烛竟会产生这么大的影响”的钟乳石的变化丝毫未提及;紧接着便有争议认为从科学的角度讲,蝴蝶应该是蛾子,因为后者才是避光的生物。
当然出题者本意是考查考生的价值观,引导学生体察社会自然,反思自身行为;另外用一个生活化的现象和带有故事性的感性材料,降低审题难度,因此没有审慎地考虑科学性的问题。但作为高考作文题,这样的小失误还是值得重视的,因此未来,作文材料的选择会更加严谨。
2.审题要求逐步严格
近几年新材料作文的审题要求比较宽泛,自由度太大。仍以上题为例:别打扰了别人的美丽、永不止步、无心之举等,是从探险者的角度立意的;蝴蝶的港湾、忧患意识、坚守自我等,是从蝴蝶角度立意的;天生我材必有用、小细节大影响、改变等,是从蜡烛角度立意的,只要能“源于材料,自圆其说”即可。这些丰富多样的立意给了考生太宽的选择面,几乎等于是零门槛审题。
理论上来说,“新材料作文”是介于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之间的作文形式,审题立意上应具有一定的难度,要能体现考生分析特定材料、提炼观点的过程,这样才能起到检测考生思维品质和写作能力的作用。因此,从长远角度来讲,这种情况不具有典型意义和标杆作用,审题的要求会渐趋严格,立意的层次高低也将会纳入评分体系。
面对日新月异的社会格局、不断深化的教育改革,高考作文题一定还会不断创新变革,考生只有多接触现实社会,明辨生活事理,增强分析综合的能力,提高写作水平,才能在高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