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学派和凯恩斯主义的比较及启示

2014-07-31 00:54李怀玉吉林大学经济学院长春130012
商业经济研究 2014年20期
关键词:凯恩斯主义凯恩斯学派

■李怀玉(吉林大学经济学院 长春 130012)

供给学派和凯恩斯主义的比较分析

(一)兴起背景

1929-1933年,美国、英国等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普遍性的经济大萧条,表现为工业生产总值下降、失业率上升、投资崩溃,传统信奉自由经济的新古典经济学无法做出解释,甚至产生了资本主义向何处去的困惑,西方经济学发展史上第一次大的理论危机出现了,而凯恩斯及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案。1936年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的出版标志着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正式诞生。20世纪50年代以来,新古典综合派将凯恩斯经济理论和新古典经济学综合起来,形成了新古典经济学为内容的微观经济学和以凯恩斯理论为内容的宏观经济学,促进了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发展,凯恩斯主义成为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理论政策的基础。自二战结束到20世纪70年代初,凯恩斯主义在西方经济学中占据统治地位。但是进入20世纪70年代以后,美国及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呈现高通货膨胀率和低增长率并存的状况,凯恩斯主义经济学遇到了空前的理论危机,客观上需要新的经济理论来应对和解释。于是供给学派、货币主义、理性预期学派等体现自由主义思潮的经济学流派应运而生,可见从一开始供给学派就是作为凯恩斯主义的对立面产生的。

(二)理论体系

凯恩斯主义的理论体系以解决就业问题为中心,认为社会的就业量取决于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共同构成的有效需求,受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资本边际效率递减、流动性偏好三大“基本心理规律”制约,资本主义经济会出现投资需求不足和非自愿性失业,结论是资本主义无法依靠市场机制实现充分就业的均衡,需要国家有效干预取代完全放任的自由经济,市场非出清、非均衡需要外部干预成为凯恩斯主义理论的逻辑出发点;而供给学派的理论渊源主要是古典经济学,和凯恩斯主义相比供给学派的理论体系较为单薄,更偏重于政策主张。该学派认为,生产的增长决定于劳动力和资本等生产要素的供给和有效利用,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是商品与劳务的生产与提高生产率,为增加供给,需要运用税收等政策促进储蓄和鼓励企业投资。

(三)政策观点

在政策上凯恩斯主义反对“自由放任”和“无为而治”的传统做法,否认市场可以自动维持充分就业和自动出清,主张国家运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经济生活进行积极干预和调整。在解决经济萧条和促进就业方面,凯恩斯主义认为财政政策比货币政策更有效,提出了功能性的财政预算政策,主张以赤字财政政策来解决经济萧条问题。新古典综合派作为凯恩斯理论的继承者,坚持国家干预为主、市场机制为辅的政策方针,丰富了凯恩斯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理论,使得凯恩斯理论动态化和模型化的同时也继续传播了国家干预思想;而供给学派认为“滞胀”的出现是凯恩斯需求管理政策的恶果,提出重新肯定“萨伊定律”,主张在市场供求关系中把供给放在首位,调整政府干预的内容和方向,更多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通过减税等措施鼓励储蓄、投资和工作积极性,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经济增长。据此,针对当时美国的“滞胀”状态,“供给学派认为美国经济的头号问题不是通货膨胀,而是生产率的下降。提高劳动生产率是解决通货膨胀的唯一办法”。

(四)政策影响

作为西方经济学史上具有革命地位的凯恩斯主义,颠覆了信奉市场机制自由运行的传统古典经济学,提出了政府干预经济的全新指导思想,在危机中挽救了资本主义。凯恩斯革命使得西方经济学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现代西方经济学理论流派的形成与发展,既同凯恩斯主义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也和新古典主义经济学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虽然围绕着如何理解、继承和发展凯恩斯学说等问题,凯恩斯主义演化成了新古典综合派、新剑桥主义学派、凯恩斯主义非均衡学派、新凯恩斯主义学派等流派,但凯恩斯通过政府干预解决经济问题的基本思想还是得到了传承,其工资刚性、价格刚性等基础假设得到弥补和填充,凯恩斯经济理论注重社会心理分析,也为以后的货币主义、理性预期学派乃至行为金融学的研究提供了某种借鉴。1992年美国克林顿政府实践新凯恩斯主义政策主张,推行既要刺激经济增长、实现充分就业,又要削减赤字、压缩债务的经济增长战略,2008年金融危机后回归凯恩斯主义成了欧美领导人制定政策的现实选择,显示了凯恩斯主义强大的生命力;供给学派自然无法和号称“拯救了资本主义”的凯恩斯主义相提并论,它产生于传统凯恩斯主义遭到质疑及西方经济学流派纷纷兴起的时刻,它对美国、英国政府特定时期的经济政策产生了重要影响,但其理论没有继续丰富和完善,相比起传统凯恩斯主义及其以后的分支流派,其影响力都不能相提并论。

(五)理论欠缺

作为经济理论难免存在局限,20世纪70年代初,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缺少微观经济基础就成为非凯恩斯主义抨击的目标,另外凯恩斯主义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传导机制还需继续检验,其政策措施只着眼于解决短期经济问题,对经济长期增长作用有限也是凯恩斯主义的明显缺陷;供给学派坚持从古典经济学渊源解决现实问题,片面强调“供给方”管理,缺乏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只是简单重申了古典经济学的观点,所提出的政策主张缺乏系统的理论基础,其边际减税政策被认为是在保护富人的利益,所以供给学派的减税理论曾遭到一些经济学家的批评,甚至供给学派内部在减税等理论政策的功效上也存在争论,但其最大的不足在于它由只强调需求的一个极端走到了只强调供给的另外一个极端。

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政策启示

(一)解决经济问题需要供需协调

经济理论和政策的出发点既可以是需求边也可以是供给边,当供给存在约束时,就要着力解决供给不足的问题,片面强调供给或片面强调需求都不可取。供需协调就是要从单纯强调需求转为需求和供给齐抓共管,避免非此即彼的主观判断,从而促进经济健康发展。尽管政府投资在城镇化及中西部地区基础设施领域还有政策运用空间,但着眼于经济中长期发展问题,我们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思路,减少对政府投资的依赖,放松妨碍供给边管理的一切不必要约束。当前我国经济同时面临有效需求和有效供给两方面不足的问题,实施供给管理要求我国从制度、技术、资本、人口、资源等方面重新审视经济发展潜力,坚持创新发展战略,让企业等市场主体加强新产品和新劳务的生产供给,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二)解决经济问题需要重视中小企业创新

供给学派认为供给的核心问题是生产效率问题,而生产效率又与企业的“创造性的破旧”密不可分,所以供给学派认为中小企业为代表的私人经济对提高经济运行效率至关重要,具有垄断地位的大企业其实正面临着来自中小企业创新上的竞争。政府应该放松管制,让企业尽量自由的经营,使企业家精神得以充分发挥,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和竞争力。事实上,20年代80年代中后期美国实体经济整体波动性降低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采取了“供给学派”的改革从而激发了企业技术创新和产业结构调整。中小企业、小微企业是经济创新发展的动力,目前国内中小企业、小微企业受欧美经济危机影响较大,就更需要财税金融政策的大力支持,将对民营中小企业的系列扶持和促进措施落到实处,切实改变长期以来国企和民企之间的不合理资源配置,增强企业的自主创新力和整体竞争力,为民营企业创造良好发展环境,促进中国经济转型发展。

(三) 市场经济需要提高国家干预水平

供给学派的经济政策虽然主张减少国家干预,但“无论是凯恩斯主义还是供给学派都承认单靠市场机制无法实现供需均衡,都认为需要国家干预,他们的分歧主要在于这种干预的程度、内容和方向上”。供给学派眼中的经济自由不是对古典经济学的完全复归,倡导经济自由不是完全否定政府干预,为促进技术进步和提高创新精神的政府干预是必要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要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这就要求政府必须处理好与市场的关系,政府要做到“有所为”和“有所不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存在制度建设的先天不完善,政府必须对市场固有的失灵现象和失灵领域进行有效干预,要求政府在加强自身改革建设的基础上,加强经济调节和市场监管,发挥对市场失灵的纠偏及惩治功能,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

(四) 经济发展需要重视人力资本投资

在费尔德斯坦等“温和供给学派”那里,“反对过分乐观预期通过降低边际税率实现控制通货膨胀、增加税赋和促使个人财富增长,更加注重有形资本和智力资本及提高劳动力质量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体现了重视人力资本投资的政策主张和坚持长期可持续发展的思路,和凯恩斯主义片面注重解决短期问题强调需求管理形成区别。在我国“人口红利”即将消失、传统经济发展模式需要转型之际,必须探索建立政府、企业、社会、个人共同参加的,促使“人口数量型红利”向“人口质量型红利”转变的运行机制,切实提高劳动生产效率。

(五)经济理论要与经济环境相匹配

无论是凯恩斯主义面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还是供给学派面对“滞胀”,都是在特定经济环境下为解决特定问题服务的,随着具体经济发展环境和社会制度背景的不同,经济政策的基点和核心也应该有所不同,制定经济政策要从现实经济问题入手。供给学派认为“滞胀”是供给不足时刺激需求政策的严重后果,大萧条时期的政策经验不能解决“滞胀”问题。同理,里根政府治理“滞胀”的经验不能在中国全盘复制,供给学派的理论主张也并不是里根“经济复兴计划”的全部,要看到当时沃克尔反通胀措施、美苏争霸带来的政府购买增加、广场协议带来美元汇率贬值等国内外积极因素对美国经济发展的保障作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步完善的过程中,经济学家的理论话语权逐渐彰显,对于经济学界各种学说及各种“主义”应该欢迎其思想争鸣,但我们始终要坚持在具体经济社会运行环境中考量理论目标的可实现性,经济理论务必建构在中国特殊的国情和发展阶段之上。

(六)经济发展要规范政府行为

与鼓励政府工程建设、实施“赤字财政”的凯恩斯主义不同,供给学派更重视对微观经济主体的生产刺激,反对政府对经济不必要和不适当的干预,认为政府是非生产性的,政府不适当的税收和举债会减少私人部门可资利用的财富,形成挤占效应,而私人经济部门的效率高于公共部门的活动效率,所以需要规范政府行为,更多的依靠市场力量来自动调节经济,为私人经济部门的增长创造条件。对于政府在解决就业问题中的作用,供给学派认为政府利用公共部门的扩张创造就业机会的政策是不明智的,“没有经济的持续发展,就不可能有对劳动力持续的和扩张的需求,充分就业的客观经济基础是经济发展,而不是政府部门的扩张”。 2008年后通过实施中央版和地方版“4万亿”投资计划,各级政府扩大了基础设施投资来缓解经济下行压力,虽然取得一定短期成效,但也固化了经济运行结构失衡和导致地方政府债务急速增长,不仅集聚了金融风险,也影响了经济发展质量。未来与政府职能转变相适应,各级政府要树立科学的绩效观和政绩观,在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等方面承担起更多职责,避免对微观经济活动的直接参与,为各类市场主体营造公平竞争的环境和秩序,使非国有企业有更多的利益机会和发展空间,激发经济社会的内在发展潜力。

1.尹伯成,华桂宏.当代世界十大经济学流派:供给学派[M].武汉出版社,1996

2.王志伟.现代西方经济学流派[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3.温来成主编.政府经济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

4.陶一桃.需求和供给之间的选择—供给学派对扩大“内需”的启示[J].学习与探索,2000(5)

5.李燕飞.试评“新古典综合派”对凯恩斯理论的继承、发展及运用[J].攀枝花学院学报,2006(2)

猜你喜欢
凯恩斯主义凯恩斯学派
多赚两只蛋的钱
多赚两只蛋的钱
创建梵净山学派 培育梵净山学
法兰克福学派自由观的探析
试析子思学派的“诚敬”论
论清初江西三山学派
新凯恩斯菲利普斯曲线理论的演变
军事凯恩斯主义产生的历史根源及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