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环境下图书馆文献利用与收藏研究

2014-07-31 15:46杨苓芳
高等建筑教育 2014年3期
关键词:藏书文献图书馆

杨苓芳

摘要:

图书馆的物质基础主要来源于文献资源,没有文献资源的支撑,图书馆也就成了无本之木,图书馆丰富的资源及优良的服务便无从谈起。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图书馆服务和文献资源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考验,图书馆的文献信息量和陈旧的服务模式以及文献收藏的齐全性等遇到很大的挑战,因此,为解决图书馆资源缺乏和读者对文献资源需求之间的矛盾,图书馆管理人员应该争取更多的费用,收集购买更多的文献资料,增添文献的特色性,减少一些无人问津的书刊,建立适合读者需要的藏书体系,以向读者提供不失时效的文献信息,提高流通需要的藏书体系,以向读者提供不失时效的文献信息,提高流通率,降低拒借率,值得各级图书馆的关注与研究。

关键词:图书馆;数字;文献

中图分类号:G25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10052909(2014)03014104

一、 图书馆文献利用与收藏的现状

(一)收藏与剔除并举

随着我国社会的进步以及科技的发展,图书馆的藏书日益积累起来,部分文献资源陈旧不堪,缺乏实际参考价值,如果不进行剔除,则占用了大量的藏书空间。一些图书和废旧图书混放一起,影响了读者对藏书的阅读性。英国图书馆学家布朗指出,图书馆的任务在于仔细地选收图书,并同样仔细地剔除全部失掉了时效、完成了使命,以及由于丧失了新颖性或不再有益而为读者所不用的图书。藏书剔除的本质原因是文献的老化,而不是书库的危机,过去往往认为书库危机是剔旧的主要原因,显然是不妥的。

在我国,藏书剔除的思想已为越来越多的图书馆所接受,一些图书馆也开始着手进行这方面的工作。但总的来说,人们对剔旧的重视程度还远不及收集,图书馆的书库中70年代乃至更早期的出版物仍然大量地排列在书架上,由于长期无人或少人问津,上面的灰尘积了又扫,扫了又积。因此,还需进一步提高对图书馆文献管理的认识程度,让废旧图书剔除的工作真正落实。

(二)多种载体文献兼收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文献资源的增长,网络、软盘、光盘等信息载体改变了纸

质载体的储存模式,文献资源逐渐向电子版过渡。美国国会图书馆计划在若干年内将全部馆藏以电子形式上网。新载体文献具有重量轻、体积小、便携带、展现所载信息生动逼真等特点,不仅节约空间,还为改进服务提供了有力条件,比传统的纸质文献更方便。

由于目前甚至未来的若干年内,电子出版物绝大部分都是二、三次文献,缺少一次文献的全文数据库,并且这些资源的开发利用需要相应的物理设备,对读者的阅读能力和阅读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印刷本文献以直接、方便、视觉舒适的优点,仍将在图书馆信息传播中有很重要的作用。例如:2003年成立的上海图书馆的前身就是一所文献提供服务中心,图书馆是从文献转型到阅读者使用的过程,上海图书馆进一步完善了文献的服务质量,提升了传统的管理理论,激活了图书馆内的文献,在信息发展迅速的今天,主动和读者进行有效的连接,提高知识服务质量,为读者带来优质的阅读资源和空间[1]。

目前我国的纸张文献比率仍旧非常高,但是随着信息化的发展,数字化文献的数量增长迅速。今后图书馆应该根据自身情况,结合具体服务对象,对图书馆内的藏书、设备情况仔细研究,认真对待非纸质文献的出品,确保纸质文献今后在我国的比例,确立多种载体并收的收藏原则,构建多种载体形式的藏书体系。

(三)保证重点.突出特色

随着社会的发展及生活水平的进步,书刊类文献价格已经远远超过图书馆购书费用的上线,虽然国家对图书馆费用拨款的金额逐年增加,但是只是单一通过政府的投入总是有限的,图书馆的经费使用严重超支,部分图书馆除了通过政府帮助外,还采取了其他的科学方法进行弥补。如何科学地利用仅有经费资源,把图书馆文献资源构建完整,是一项非常严峻的任务,今后图书馆管理人员对待图书馆内政府及其他渠道获取的资金要进行合理分配,减少不必要开支,精心设计图书馆内文献的特色、质量和数量。图书馆建设不完善不能够把责任推脱到经费有限上,更不能对文献的购买、采集采取敷衍、轻视的消极态度。

例如:我国著名的南京图书馆,馆内藏有很多民国时期的著作。主要由江苏省立国学图书馆、国立中央图书馆以及解放后接收的国民政府旧机关、团体的相关文献构成。其中,国立中央图书馆藏书是主要部分[2]。

南京图书馆的文献收藏符合公共图书馆文献收藏的发展条件。南京图书馆参照南京市的经济状况、历史文化、政治思想和科技发展等需求,对一些重点学科内的文献进行采购,本着不应该采购的文献绝不采购的原则保证采购文献的高质量。在长年累月的坚持和努力下,南京图书馆成为我国极富特色的图书馆之一。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南京图书馆也建立了特色的互联网信息资源文库,是全国图书馆信息技术建设领域的佼佼者。南京图书馆的发展有利于信息资源的整合,也缓解了采购文献费用紧张对图书馆造成的无形压力。所以今后公共图书馆要建立全方位的文献资源体系,加强地方和政府之前的文化发展。

地方文献记述某一地区的文化特点和基本情况,地方文献的涉及范围广,地方人物、史料以及出版物等文献都隶属地方文献的范畴内,地方文献便于研究者对地方的基本情况、人文地理进行准确合理的分析,为政府行政决策提供重要参考。公共图书馆具备的公共性和地方性是区别其他类型图书馆主要特点之一,正是因为这样的特点使地方文献资源在公共图书馆文献采购中的占有重要地位。我国地方政府对各个地区的地方文献都应尽可能齐全系统地收集,使之成为本地区的地方文献收藏中心。

特色文献的建设和地区经济状况、政治面貌以及文化发展有着密切的关联,公共图书馆可以根据已形成的藏书格局及所在地区文献资源整体布局状况,选择某些学科专业文献作为收藏的重点。对专业学科的选择一定要具备独特的识别能力和具有丰富的实用性,前瞻性。通过对专业学科文献的采集能够真正服务于民,给大众真正的阅读参考价值[3]。

二、数字环境下图书馆文献利用与收藏的问题

(一)小而全,大而全的藏书狭区

一些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建设仍然立足于小而全,大而全的发展态势,盲目追求藏书的全面和完整,重复采购,造成资金浪费,有限的经费没能充分利用。以《四库全书》为例,淮阴地区有七部之多,而公共图书馆就有四部,致使文献利用率不高,馆与馆之间藏书不能形成互补[4]。从局部上看,小而全,大而全的藏书,其藏书界面相对较宽,范围较广,但从全局或整体上看,其藏书又十分不全,藏书的界面非常陈旧,字体识别不清楚,一些事业单位不能够正常阅读使用,大众也不能够很好阅读。

(二)馆藏量严重不足,文献资源保障率低下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知识在不断更新,作为记录知识的文献,其老化程度也在加快,对文献获取者来说,新出版的文献资源更富有活力,内容更为健康。由于社会中的文献增长速度过快,公共图书馆文献采购的费用紧张,并且书刊价格不 断上涨,其幅度大大超过购书经费的增长和读者对文献需求的变化,大部分图书馆采购的数量和质量每年都在下降,导致文献资源的保障率降低,严重困扰着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以淮阴市图书馆而言,2008年采购中文图书5 099册,2008年和2009年下降到每年2 400册左右,到了2007年只有826册,2010年上升到1 740册。由于入藏量不足,造成了文献资源严重断层,既影响了入藏出版物和多卷丛书的连续性,同时更不可能入藏高档的单本出版物。目前藏书达到25万册,但其藏书利用率仅有20%,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开发文献信息产品的能力[5]。

(三)图书馆的收藏重点既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又与图书馆服务于读者的宗旨脱节

目前,大多数图书馆以图书和期刊作为重点收藏对象,当然还有他的文献种类,印刷型出版物不仅有时差性,而且也不适应现代的习惯,大量的视听、缩微、数据库和CD等,未能成为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目标对象。信息时代人们所需的市场信息、商情、企业生产等资料在图书馆几乎没有,这只能说是图书馆脱离了读者的需求,人为地减少了服务对象。淮阴市图书馆目前没有视听室,也没有电子阅览室,在文献资源采集中除了印刷型刊物以外,其他类型的载体几乎没有,远远不能满足读者当前的需要。

三、数字环境下图书馆文献利用与收藏的建议

(一)信息源多样化,文献资源采集方式更新

随着市场经济的渗透,国内外出版商日益注重出版发行能带来经济效益的文献。图书馆传统的采购工作对象也就是这类正式出版物,其依据主要是《社科新书目》、《科技新书目》和《全国新书目》等,订购途径主要是新华书店。但真正具有学术价值而没有得到出版的原始文献资料却正在越来越多地通过网络服务或Newsgroups以电子出版物的形式在Internet上发布和交流。图书馆的采购人员应通过计算机技术结合自身工作的属性,利用Internet提供的相应服务,利用其社会分工中信息检索的特长和分类编目的专业背景,过滤、整理网上资源,最大限度地拓宽馆藏,做到了即时出版,即时采购,这是手工作业所无法做到的[3]。

(二)更为深刻和广泛的资源共享

随着计算机、通信技术和数字通讯的发展,图书馆文献资源流通更加便捷,高效,使文献资源的拥有者和馆藏位置的界限变得模糊,把馆藏从一个馆延伸和扩大到一大批图书馆,组成网络。文献资源的馆际共建共享和虚拟馆藏打破了图书馆的空间界限,网络化信息资源已成为图书馆的虚拟资源。

(三)馆藏资源特色化

资源共享不仅仅对读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使各个公共图书馆可以有范围、有重点地收藏文献资源,使各个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建设各具特色。有人一针见血地指出,在图书馆网络建设中,如其文献资源无特色化,它就失去了其存在的必要。因此,在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的馆藏特征及特藏发展将更加重要,想要建设成为数字化图书馆体系就必须要完善网络藏书的建设。上海图书馆自2009年起对《北华捷报/字林西报》进行系统的抢救性发掘,采用先进的大幅扫描设备进行数字化处理。2013年11月21日上海图书馆完成了《字林西报》从1850年创刊至1951年终刊逾50万版报纸的数字化,并提供馆内免费浏览查询。《字林西报》是上海图书馆承办的全国报刊索引数据库中报纸数字化的第一个项目。近年来,上图完成了从1833年到1949年晚清民国数据库的建设,收录了2万多种期刊,近万篇文章。目前,数据库可以提供版次查询,包含标题,作者,发生地等关键词的索引正在制作过程中。以期让更多读者分享馆藏资源。地级市公共图书馆具备了全方位的文献采集能力,

出版物多样化,这是地级市公共图书馆成为地方多元化信息服务中心的原因。通过地方政治体系、历史文化和经济贸易等特点,对地区资源的完整采集、收藏,形成具有丰富地域性的特色图书馆,这对地级市公共图书馆而言,是至关重要的,而其他的一般文献可以通过网络得以保障。

(四)载体形式多元化

随着信息电子化,数字化的到来,电子文献也成为图书馆收藏中不可缺少的部分,而且这部分文献将迅速增加,并在各类型信息媒体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成为图书馆收藏的重要组成部分。到2l世纪,纸质印刷型出版物与电子出版物逐步走向优势互补,形成同时并存的局面,但前者仍在较长时间内占有优势。加强信息资源建设,加强各级图书馆建设和信息服务是一项艰巨复杂的任务,既涉及资金、条件,又涉及人员、技术。因此,必须引起足够重视,加大投入,采取积极有力的措施和逐步发展的对策,经过较长时间的艰苦努力,逐步实现建设目标,提高服务保障能力[6]。

四、结语

随着旧书交易市场上文献价格的增长和对图书馆文献使用的科技人员增多,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文献的价值,文献的使用更加频繁。文献的保护和采集工作变得更加艰巨。因为文献资源的数量庞大,保护难度非常大,这就需要各级政府部门加强对图书馆文献的财政投入,转变观念,延缓文献的破坏。成立专业团队对损坏的古文献进行整理、修复,并且设立培训体系学习交流文献保护经验。文献保护绝不是一个人或几个人、一个图书馆或几个图书馆所能承担得起的,而是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

参考文献:

[1]鄂丽君,许子媛.高校图书馆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服务的调查与分析[J].图书馆杂志, 2011(11):61-65.

[2]谌爱容.对文献传递服务中收费标准的思考[J].图书馆学研究,2011(4):51-55.

[3]崔艳峰.网络环境下著作权保护与公共利益的平衡[J].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2(5):48-53.

[4]谢钰蓉,罗芳.地方高校图书馆文献传递服务综合评价的实证研究[J]. 中国出版, 2010(12):57-60.

[5]符瑞锐,林岚.信息不对称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的文献传递服务——以海南省高校图书馆为例[J]. 图书馆学刊, 2011(6):80-82.

[6]周永忠.高校图书馆文献传递服务的优化[J].情报探索,2010(10):127-129.

猜你喜欢
藏书文献图书馆
Hostile takeovers in China and Japan
Cultural and Religious Context of the Two Ancient Egyptian Stelae An Opening Paragraph
小毛驴藏书
图书馆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in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at Vocational Colleges
The Role and Significant of Professional Ethics in Accounting and Auditing
为巾帼藏书发先声
去图书馆
藏书与读书
我国人均藏书知多少